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MSCT扫描踝关节损伤患者40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显示技术(VR)对踝关节损伤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在40例踝关节骨折中,外踝骨折16例,内踝骨折4例,内外踝骨折8例,距骨骨折2例,复杂三踝骨折10例。MS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尤其是MPR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100%。结论 MS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踝关节损伤的基本征象。为踝关节损伤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在探测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骨关节骨折患者行MSCT容积扫描后薄层重建,将薄层重建导入Syngo系统工作站行二维(MPR)三维(MIP、SVR)重建。结果二维(MPR)重建图像清晰地显示了骨关节骨折的部位、细微结构、关节腔内骨折碎片情况;三维(MIP、SVR)重建可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的移位程度、关节脱位及关节腔内碎骨片。结论多层螺旋CT(MS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综合运用对各部位骨折、关节脱位的显示效果良好,能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诊断脊柱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脊柱创伤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原始图像进行软组织算法及骨算法薄层重建,然后将薄层重建图像导入Syngo3D软件工作站,进行MPR,MIP,SSD和VR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清晰直观显示了脊柱骨折的部位、类型、脱位、稳定性情况及三维空间关系;对内固定术后脊柱,能清楚显示内固定物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固定物立体形态。结论MSCT三维重建成像可全面、清楚、直观、立体、多方位地观察骨折伞貌及术后改变,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制定手术路径及随访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16层螺旋CT多模式重组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模式重组技术对于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2例临床诊断为肋骨骨折的胸部外伤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并进行回顾性薄层重建,于ADW4.1工作站上进行MPR、MIP及VR等后处理重建,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并与肋骨平片结果对照分析。结果72例中螺旋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217处,肋软骨骨折7处,MSCT多模式成像可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的位置、数量及断端移位情况,同时CT扫描还发现其他合并伤。各种后处理图像中,VR在显示骨折的空间关系上有优势,MPR在显示肋骨微小骨折上效果较好,MIP为肋软骨骨折的最佳成像技术,而轴位像是诊断的基础;X线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169处,肋软骨骨折0处。结论16层螺旋CT多模式重组对肋骨、肋软骨骨折的诊断,明显优于常规X线平片,但在诊断肋骨骨折时各种重建技术必须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3D)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于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在VITREA2医学影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3D及MPR重建。结果:28例胫骨平台骨折经3D及MPR成像后均能立体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程度及关节面塌陷等空间信息。结论:多层螺旋CT3D和MPR重建有助于胫骨平台骨折的正确诊断和分型,对于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不同后处理功能在诊断肋软骨骨折中的价值.方法 对63例有胸部外伤且临床高度怀疑有肋软骨骨折病人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所得原始数据经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重建,并比较各种重建图像对肋软骨的显示能力.结果 63例受检者经螺旋CT扫描重建处理后发现肋软骨骨折39例.重建以MIP技术显示效果最佳,MPR、VR次之.结论 螺旋CT重建图像(MIP)是诊断肋软骨骨折的一种无创伤性最佳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容积再现三维成像(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因颌面部外伤进行MSCT检查并均采用VRT、MPR及MIP对轴扫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结果VRT在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类型、位置、范围、碎骨块移位、塌陷,尤其是不规则骨折线的走行等空间信息方面优于多平面重建。MPR在显示深部结构骨折、细小骨折等方面优于容积再现三维成像。MIP对于线性骨折显示清晰。结论 MSCT具有快速扫描、图像分辨率优良和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MSCT容积再现三维成像及多平面重建对颌面部外伤骨折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很高价值。MPR、MIP和VRT3种方法相互补充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为外科整复手术提供了直观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3D)及多平面重建(MPR)成像在头颅颌面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6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患者行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然后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重建(MIP)等三维重建技术成像。结果60例头颅颌面骨骨折中单发性骨折43例,多发骨折17例;23例为粉碎性骨折,37例发生骨折移位。骨折部位:下颌骨骨折15例,其中髁状突骨折8例;颧弓骨折15例,其中伴眼眶、鼻骨及副鼻窦骨折9例;上颌骨骨折17例,其中13例伴上颌窦前壁塌陷及眶下壁、鼻骨、碟骨、筛骨等多处骨折;单纯鼻骨骨折13例。采用16层螺旋CT三维及3D-SSD与MPR、MIP、VR相结合多平面重建成像技术,均获得了非常满意的图像。能够立体直观地显示骨折线的位置、走向、骨折范围、类型及骨折块的移位情况等。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的横断图像及重建图像能准确全面地显示颌面部骨折情况,对头颅颌面骨骨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骨外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39例骨外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进行MIP、MPR、SSD图像重建.结果: 39例中,36例明确诊断骨折.MIP、MPR、SSD重建对于骨折显示效果好.结论: MSCT重建技术为骨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骨外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9例骨科伤患者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并进行MIP、MPR、SSD图像重建。结果:39例中,36例明确诊断骨折。MIP、MPR、SSD重建对于骨折显示效果好。结论:MSCT重建技术为骨外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肘关节内损伤的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损伤的多层螺旋CT应用价值,并对不同重组方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46例肘关节损伤患者全部行薄层螺旋CT横断面扫描,扫描完成后分别行SSD、VR、MPR(包括曲面重组)三维重组.分析比较几种重组图像对肘关节骨折及脱位的显示效果.结果:46例(66处)肘关节创伤包括除肱骨内髁骨折外的所有部位的骨折.其中9处X线平片阴性.SSD和VR重组图像立体、直观地显示肘关节损伤程度,VR在显示关节面的损伤形态和关节内游离体的位置上意义更大,而图像质量、图像的立体效果均优于SSD.MPR又进一步多角度地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及关节面受累程度.曲面重组技术则排除了肘被动屈曲的影响,直观显示肘关节的损伤情况.2 例裂纹骨折的诊断提示了超薄层CT横断图像的应用价值.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肘关节骨折、脱位诊断清楚,特别是复杂骨折的显示,为临床明确诊断、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而直观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茂铸  应琦  蔡卫东  周建 《放射学实践》2006,21(12):1257-126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组在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正常对照组和19例胸部外伤临床拟诊肋软骨骨折患者组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和薄层重建,于工作站上进行VR、MIP、MPR三维图像重组,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结果:所有受检者均获得较满意的重组图像,19例胸部外伤患者,CT共发现肋软骨骨折23处,肋骨骨折8处。螺旋CT三维重组图像能清晰显示骨折部位、数目及断端移位情况;肋软骨骨折三维重组图像表现特征包括肋软骨钙化中断伴断端错位和肋软骨条状略高密度影的不连续。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清晰显示肋软骨骨折的部位、形态,为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开创了一条全新途径,可望成为检测肋软骨骨折的最佳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MSCT后处理技术在腕关节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SCT后处理技术在腕关节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MSCT扫描腕关节损伤患者20例,分析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显示技术(VRT)对腕关节损伤的显示及价值,并与常规横断面对比分析。结果:桡骨远端、尺骨茎突骨折8例,合并舟状骨骨折2例,合并舟状骨骨折伴月骨脱位1例;舟状骨骨折8例;月骨脱位4例;三角骨骨折2例,合并钩骨、豆状骨骨折1例;第4、5掌骨基底部骨折各1例。MSCT三维重建图像能全面、直观地显示相应的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腔内骨片情况,尤其是MPR对骨折、脱位、骨碎片显示率为100%。结论:MSCT通过薄层重建配合MPR、VRT能够克服横断扫描限制,在不增加患者辐射剂量的情况下,能够更加直观、立体地显示腕关节损伤的基本征象,为腕关节损伤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4.
上颈椎外伤的多层CT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上颈椎外伤的多层CT扫描技术及其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上颈椎外伤,其中外伤在1个月内者共18例,1个月以上者9例。采用4层螺旋CT扫描仪,1.0mm准直(1.3mm有效层厚),50%重叠重建,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和容积显示(VR)成像,分别评价骨折、关节脱位以及韧带损伤等。结果CT清楚显示上颈椎外伤的骨折情况,以原始横断面图像和MPR图像结合显示最佳,并可检出齿状突水平骨折和齿状突先天变异,但陈旧性(1个月以上)外伤单纯横断面显示常不完善,至少需要MPR的补充显示;关节脱位的显示以VR或SSD为佳,寰椎横韧带损伤表现为横断面上齿状突两侧韧带结构不对称,VR横断面薄层块显示更好。结论1.0mm准直扫描结合MPR和VR图像是目前4层CT机作上颈椎外伤检查的上佳技术组合,可以充分显示上颈椎外伤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髋关节外伤螺旋CT重建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法重建(SSE))及容积再现(VR)在髋臼骨折及股骨头脱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髋关节外伤的患者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MPR、SSD、VR成像,结合轴位扫描图像,观察这三种重建图像在显示骨折线、骨碎片以及股骨头脱位方向和程度的效果。结果:MPR对判断股骨头的脱位方向和程度有帮助;SSD显示髋臼骨折和股骨头脱位的立体效果较好;VR虽然立体效果稍逊于SSD.但能显示骨折的细微结构。结论:MPR、SSD、VR三种重建方法可互为补充,能够立体直观、整体地显示髋臼骨折和股骨头脱位.为决定治疗方案和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组在复杂部位骨关节创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复杂部位骨关节创伤患者,全部行16层螺旋CT螺旋容积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包括VR法和SSD法)及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分析各种后处理方法对骨折显示情况。结果:30例复杂部位骨创伤患者,CT横断面重建图均获明确诊断;所有病例均行VR、SSD重建和MPR重组,均获明确诊断。16层螺旋CT横断面重建图可发现细小骨折且能兼顾软组织改变,但缺乏立体感,3D重建立体感强,通过旋转可从各个角度和方向进行观察,清楚直观,MPR法可从多方位显示骨折线走行和骨片移位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各具特色,能提供准确的细小信息和直观的立体信息,结合使用可简化思维,提高诊断准确性,是复杂部位骨关节创伤CT检查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在急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组在急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利用GE Lightspeed 16多层螺旋CT机对胸部外伤患者在外伤后10d内进行多层螺旋CT肋骨扫描,并进行薄层重建,于工作站上进行VR、MIP三维图像重组,由2位医师对后处理图像进行观察,并与肋骨平片结果对照分析。结果:66例中总肋骨骨折数为200根,CT横断图像直接显示骨折线63例198根,检出率99%。三维容积重组图像显示骨折197根,检出率98.5%。其中2根三维重组图像显示而横断面图像未能显示,3根横断面显示而三维图像未能显示。肋软骨骨折1例1根。平片诊断骨折152根,检出率76%;可疑骨折6例12根,CT确诊10根,排除2例;平片未见骨折5例,CT扫描发现10根骨折;另有4例确诊10根,可疑5根,CT确诊16根骨折,排除3根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普通肋骨平片,结合横断面CT图像可准确定位,发现合并症,是胸部外伤后常规肋骨平片的重要补充检查。  相似文献   

18.
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关节内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关节内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在评价关节面损伤细节方面的意义。方法:收集89例关节内骨折病人,均行X线平片及MSCT检查,并将MSCT容积扫描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二维重建和容积再现(VR)三维重建。比较X线平片、MSCT及后处理图像对关节内骨折诊断的灵敏度以及对关节面损伤的细节评价。结果:MSCT轴位及MPR、VR图像诊断关节内骨折的灵敏度明显高于X线平片(P<0.0001)。在显示关节面断裂方面,MPR与X线平片、轴位CT及VR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显示关节面塌陷方面,MPR及VR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001);在显示关节内碎骨片方面,MPR及VR重建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5);在显示关节脱位方面,MPR及VR重建明显优于X线平片及轴位CT(P<0.01)。结论:尽管在骨关节损伤中,X线平片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但对不能肯定或排除关节内骨折的病人,应行MSCT检查,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避免误诊和漏诊。MSCT后处理技术可以有效评价关节内骨折及关节面损伤的细节,对关节内骨折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3D)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全身各部位骨关节创伤患者的CT影像资料122例,均行MSCT薄层扫描及3D和MPR重建。结果:122例患者中下颌骨骨折37例,脊柱骨折36例,肋骨骨折20例,骨盆骨折9例,四肢骨折20例,重建图像中3D图像可以显示骨折和脱位的立体形态。但对微小骨折的显示不如横断面图像;MPR图像可行任意方向、任意角度重建,以最佳视角显示骨折及周围软组织情况。结论:MSCT 3D及MPR图像可以提高骨关节创伤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判断伤情及手术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