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而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是SCD的主要原因.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能迅速感知并识别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分别采取复律、除颤、起搏的方法,纠正各种心律失常,防止SCD的发生[1].有文献[2]报道,多数护理人员对ICD的知识知之甚少,对植入ICD患者的护理指导也缺乏应有的理论和实践,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为此,本研究探索ICD患者护理干预程序,寻求循证学依据,自2000年开始为13例患者成功埋置ICD,并实施了系统的健康指导,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具备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适应证的患者进行ICD植入治疗,评价ICD治疗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对2005-2009年我科收治的18例快速性室性致死性心律失常惠者植入ICD,其中缺血性心肌病11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9例,双腔ICD 5例,单腔ICD 4例.结果:所有患者植入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2~43个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例患者术中经1次低能T波同步电击诱发心室颤动(VF),均一次复律成功,除颤阈值10~20 J.在同时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下,5例患者共9次发生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VF,ICD识别及转复或放电治疗成功.2例单腔ICD患者各发作一次心房纤颤,被误诊为VT,并导致误治,启动稳定性及宽度两个诊断功能后,随访半年未再出现误诊及误治.9例随访期内曾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转复.9例CRTD随访心脏彩超EF由30%~35%改善至35%~50%,心衰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得到了提高.结论:ICD是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治疗措施.CRTD兼具心室再同步起搏的特点,适用于心功能不全同时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可明显提高生存质量,改善心功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总结12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的护理,重视患者术前宣教准备,术中积极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各种并发症,是ICD手术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君 《当代护士》2001,(9):40-41
近年来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已成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高危病人的优先选择,以往的开胸植入ICD系统手术操作繁琐,并发症多,非开胸植入ICD系统的应用降低了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提高治疗和护理质量[1],我院于1999年5月收治1例冠心病、室速、室颤、阿-斯综合征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非开胸首次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ICD系统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安置术的护理要点及术后随访情况。方法2001年11月~2003年5月给予7例ICD患者进行了护理及随访。结果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心律失常“风暴”,1例患者出现误放电,随访2~19个月,患者均存活,未发生晕厥等并发症。结论术前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心律失常“风暴”、误放电的现象,并做好ICD健康教育,是ICD手术成功的重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埋藏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可以在心律失常发生10~20s内释放电击除颤,能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从而减少心律失常性猝死的发生。传统的做法是开胸植入。我科自2008年以来采用介入法成功为8例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ICD,因其无需开胸、损伤小、出血少、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心脏再同步心律转复除颤器(cardiac resynchronous therapy with defibrillator,CRT-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其中ICD应用于临床已有20多年的历史.ICD/CRT-D能明显降低心律失常患者死亡率,已成为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最有效的治疗措施.随着ICD/CRT-D的植入数量增加,植入术后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1958年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以来,人工心脏起搏器挽救了数以万计心脏病患者的生命,成为临床上治疗严重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技术。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的问世及其功能的不断完善,已成为预防心律失常所致心源性猝死的有效手段。但心脏起搏器植入作为一种有创的治疗方法,无法避免一些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T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三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单腔IC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 在随访的20~37个月中,2例患者长期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ICD存储数据显示共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172阵次,共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70次,成功158次(成功率92.9%);实施高能量放电12次,其中4次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所致的不恰当治疗;非持续性室速发作2次,因其持续时间未达到室速诊断的初始识别时间就自行停止未启动ICD治疗程序.结论 IC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猝死有效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调整ICD的工作参数,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具有自动识别室性心律失常,并在数秒钟内将室性心律转复为正常心律的能力.ICD被推荐为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法并被证明是心脏性猝死的有效预防手段[1].高龄患者病情复杂、合并症多,我院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成功为1例高龄冠心病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ICD,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是猝死的最常见病因 ,而室速和 (/或 )室颤是猝死的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埋藏式自动转复除颤器 (ICD)技术于 1 980年应用于临床 ,经历了 4个发展阶段 ,我国从 1 990开始将ICD应用于临床。其主要功能为预防由室速及室颤引起的心性猝死。ICD自应用于临床以来 ,已迅速成为有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首选治疗手段。非开胸的电极系统应用 ,使ICD植入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1 ] 。使室速和 (/或 )室颤引起心性猝死的死亡率从30 %下降为 1 .8%。现把本院 1例ICD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频繁发作 ,导致尖端扭转型室速和阿 -…  相似文献   

12.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预防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措施[1].在植入ICD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而双心室同步起搏可使这一部分患者心功能得到改善,并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减少ICD的放电次数,改善生活质量.我科2003年11月对1例高龄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目前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SCD最常见的诱因。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ICD)是目前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防止SCD的有效方法。ICD具有同步电复律、非同步除颤、抗心动过速起搏及支持心动过缓起搏等多种功能,可及时监控患者心率及心律变化,识别危及生命的恶性心律失常,采用复律、除颤、起搏等方法纠正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14.
程晓涛  张珠凤 《护理研究》2005,19(26):2375-237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约占心脏性猝死的8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治疗恶性心律失常的首选措施.临床资料表明,ICD降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病死率的效果明显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随着接受ICD治疗病人的逐步增多,病人的心理障碍日益受到关注.本调查意在探讨ICD植入术病人心理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使病人尽快接受和适应ICD的治疗,提高ICD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具有导致心脏猝死的危险和严重后果,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安全。目前临床采用三种治疗方法:(1)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2)运用射频消融技术;(3)植入埋藏式心脏自动除颤器(ICD)。植入ICD是目前经研究证实的有效方法,当冠心病伴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出现恶性心律失常时,ICD植入更能有效地预防心源性猝死,双腔ICD与单腔相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三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单腔IC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在随访的20~37个月中,2例患者长期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ICD存储数据显示共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172阵次,共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70次,成功158次(成功率92.9%);实施高能量放电12次,其中4次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所致的不恰当治疗;非持续性室速发作2次,因其持续时间未达到室速诊断的初始识别时间就自行停止未启动ICD治疗程序。结论IC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猝死有效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调整ICD的工作参数,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远程心电监测仪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及心脏起搏器/ICD植入术后早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1年9月我科收治的70例心律失常行射频消融术或永久人工心脏起搏器/ICD植入术的患者及心力衰竭行CRT/CRTD植入术的患者术后进行一月的远程心电监测资料.结果:远程电话传输9000次,图形清晰,均接收成功.射频消融术41例中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未见复发;阵发性房颤4例未见复发,持续性房颤2例有1例阵发性房颤发作;频发室早14例中有3例复发,室性心动过速3例未见复发.29例永久起搏器/ICD/CRT/CRTD植入术患者,未见起搏器起搏功能异常,起搏器感知不良1例,未见ICD误治疗,未见起搏器介导的心律失常发生.结论:远程心电监测仪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起搏器异常工作情况,可作为射频消融术及心脏起搏器/ICD/CRT/CRTD植入术后早期随访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8.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心肌的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可出现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当前,国内外AMI发病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治疗后发生再梗死或多次梗死患者增多,因此对本病的及时诊断、治疗以及并发症的防治应予以高度重视。高危心律失常是指:某些心律失常能够引起血  相似文献   

19.
梁永红  颜海莲  冯佳慧 《全科护理》2013,(28):2602-2603
[目的]分析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植入ICD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病人成功植入ICD,出现并发症8例,其中空气栓塞2例,心律失常3例,心包填塞2例,囊袋出血1例。[结论]ICD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埋藏式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ICD)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三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单腔ICD后的长期随访结果。结果在随访的20~37个月中,2例患者长期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1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ICD存储数据显示共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事件172阵次,共启动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170次,成功158次(成功率92.9%);实施高能量放电12次,其中4次为房颤伴快速心室率所致的不恰当治疗;非持续性室速发作2次,因其持续时间未达到室速诊断的初始识别时间就自行停止未启动ICD治疗程序。结论ICD是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猝死有效方法。术后定期随访,及时调整ICD的工作参数,可提高ICD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