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病QT离散度(QTd)与左室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6例冠心病患者及32例正常人体表心电图QTd测量值对比分析,并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其与左室功能的关系.结果:(1)冠心病组的QT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2)左室射血分数<0.4QTd明显高于左室射血分数(LVBF)>0.4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QTd明显增大,QTd增加与左室功能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2.
左室肥厚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预报因子,可引起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是指一份标准十二导联心电图中QT最大值(QTmax)与QT最小值(QTmax)之间的差值,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本文测量68例高血压病LVH、72例高血压非LVH及60例健康人的QTd与校正的QTd(QTcd),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高血压病LVH组QTd、QTcd较其他两组显著延长(P<0.01)。提示高血压病LVH患者QTd与QTcd延长可能与其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并发症有关,因而具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4.
虞建飞  王锐 《东南国防医药》2012,14(5):456-457,46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QT离散度(QTd)与室性心律失常(VA)Lown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病96例,检测患者体表12导联同步记录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结果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LownⅢ级以上及LownⅡ级以下患者QTd分别为(69.0±20.4)ms及(50.6±24.1)ms,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QTd≥60 ms者Lown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9%,明显高于QTd<60 ms者(14.9%)。此标准预测LownⅢ级以上VA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5.9%、59.7%。结论高血压病患者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Lown分级有关,其中QTd≥60 ms者LownⅢ级以上的VA检出率明显高于QTd<60 ms者。QTd可作为预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严重VA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用药前后左室重量指数和QT间期离散度的检测比较,评价非洛地平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和电学重构的影响。方法:入选1、2级高血压患者25例,经过导入期2周后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每天5~10mg口服3个月。治疗前后行12导联心电图及心脏超声检查,测量并计算校正的QT间期离散度(QTcd)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设立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25例,测量并计算QTcd和LVMI。比较两组间及治疗组内用药前后的参数变化,以及两参数变化的关系。结果:用药后患者的收缩和舒张压均较用药前显著降低[(151±6/97±3)mmHgvs(136±7/85±7)mmHg,P〈0.01],降压显效者15例,有效者9例,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达96.0%。与正常对照组[QTcd(38±7)ms,LVMI(89±14)g/m^2]相比,研究组患者用药前、后的QTcd与LVMI均显著增加[用药前QTcd与LVMI分别为(58±18)ms,(132±12)g/m^2,P〈0.05;用药后分别为(44±16)ms,(109±13)g/m^2,P〉0.05];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QTcd与LVMI显著降低,P〈0.05。采用直线相关分析,QTcd在用药前后的改变与LVMI用药前后的改变呈显著性相关(r=0.52,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由于长期的血压负荷,即使是1、2级的血压水平也可导致心脏结构和电活动特性的重构。治疗高血压不单纯是降低血压,还要积极控制和逆转心脏重构。非洛地平不仅可有效地控制血压,使其达标,还能进一步降低LVMI和QT间期的离散度,改善和逆转心脏重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长期服用卡托普利对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LVH)及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选择89例高血压Ⅱ期患者,给予卡托普利75~150mg/d,治疗18~24月,治疗前后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结果用药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显著降低(P<0.01),心率(HR)无明显改变(P>0.05)。左室重量指数(LVMI)、室间隔厚度(IVST)及左室后壁厚度(PWT)明显减少(P<0.05)。QTd显著降低(P<0.01)。结论长期应用卡托普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了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左室重量与QT离散度 (QTd)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高血压病 45例 ,分别测量左室重量指数及QT离散度 (取校正值QTcd)。结果 :左室肥厚组 (B组 )QT离散度明显高于无左室肥厚组 (A组 ) (P <0 0 0 1) ,左室重量指数与QTcd呈正相关 (r =0 678,P <0 0 0 1)。结论 :老年高血压QT离散度增加与左室重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性左室肥厚(LVH)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及心性猝死的一个危险因子[1],而反映心室复极不稳定[2]的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对判定心肌缺血程度和预测危险心律失常事件有重要价值[3,4]。本文旨在研究盐酸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性LVH及室性心律失常(VAs)患者QTcd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病人56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44~76岁,平均58.9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肌病、冠心病和糖尿病,无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未使用影响心肌复极的药物。采用心脏超声多普勒(美…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本文测定68例高血压病LVH、72例高血压非LVH及60例健康人的QTd与校正QTd(QTcd),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高血压病LVH组QTd、QTcd较其他两组显著延长(P〈0.01)。提示高血压病LVH患者QTd与QTcd延长可能与其易发生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并发症有关,因而具有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QT离散度(QTd改变及缬沙坦对其影响.方法对86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31例年龄相当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体表心电图检查,并对LVH组行6 mon缬沙坦降压治疗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计算QTd及LVH.结果①高血压伴LVH组(n=33)QTd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n=31)和高血压无左室肥厚组(n=53).②经缬沙坦治疗后LVH逆转、QTd明显缩短.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的QT离散度增加,持续缬沙坦治疗能逆转LVH并改善QTd.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QT间期离散度与左室肥厚之间的关系。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65例,正常对照组30例,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同时用心电图测出QT间期离散度(QTd)和校正后QT间期离散度(QTcd)。结果 高血压病伴左室肥厚组QTd及QTcd显著大于高血压病不伴左室肥厚组及正常对照组,QTd及QTcd与左室重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1,r=0.59,P〈0.01)。  相似文献   

13.
QT离散度与高血压左室肥厚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336-333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QT离敞度(QT dispersion,QTd)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组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38例,采用12导联心电图同步描记及心脏超声检查等方法做QTd及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检测分析.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较正常对照组QTd明显增大(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质量增大可使QTd明显增大,增加了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及猝死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季宗杰 《河北医药》2000,22(5):329-330
目的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和非左室肥大(NLVH)QT间期离散度(QTcd)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关系 对86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有或无左室肥厚两组进行QTcd与24h动态心电图及HRV测定。结果 发现高血压LVH组的QTcd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明显高于高血压NLVH组(P〈0.01),而高血压LHV组的HRV明显低于高血压NLVH组(P〈0.01)。结论 高血压LVH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QT间期离散度增加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薛文会  袁如玉 《天津医药》1997,25(9):540-542
对9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24小时内首次心电图(ECG)的QT间期离散度(QTd)进行测定分析,探讨其对AMI预后判断的意义,结果表明: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猝死者的QTd显著延长于VT,Vf及非猝死者(P〈0.01)。前壁心肌梗死组长于下壁心肌梗死组(P〈0.01),认为QTd可作为早期评价AMI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左室肥厚(LVH)与QT离散度(QTd)的关系及缬沙坦对二者的影响。方法 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65例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d。结果 LVH组患者治疗后LVMI明显减少(P<0.05),LVH逆转率为70.6%。LVH组QTd治疗前显著高于无LVH组(P<0.001),治疗后明显降低(P<0.001),无LVH组治疗后QTd无明显变化(P>0.05),LVH组中LVH逆转者QTd明显小于未逆转者(P<0.001)。LVMI与QTd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高血压为LVH时QTd增大,缬沙坦长期治疗使LVMI减少,同时QTd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QTd、QTcd的影响。方法38例有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狭窄达75%以上并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前、术后1天、3天、1周、1个月描记同步十二导联体表心电图。测量QT间期并计算QTd、QTcd。结果QTd、QTcd分别从术前的51.59±20.49和54.83±22.01下降到术后1天、3天、1周、1个月的41.98±18.33、36.94±15.54、40.56±16.54、37.01±13.45和45.54±19.68、39.12±14.75、42.82±16.64、39.14±13.42,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术后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CI后24小时内至术后1个月QT离散度明显持续降低,反映心肌复极的非均质性得到改善,并可能反映了冠状动脉的持续有效开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