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翔社区中老年人群大肠癌发病情况。方法:对50岁以上的常驻退休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全结肠镜检查进行复筛。结果 :实际参加初筛6 812人,初筛顺应率为98.1%,阳性率24.1%;应复筛1 642人,实际复筛712人,复筛顺应率为43.4%,阳性率30.4%。大肠病变肠镜检出率男高于女。检出大肠癌患者10例,其中早期癌1例,中晚期癌9例,大肠癌检出率为1.4%。大肠腺瘤11例,非腺瘤性息肉162例。结论:大肠癌综合筛查发现南翔地区居民大肠癌发病率较高;综合筛查方案对中老年人群大肠癌早发现有较好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烜昭  陈凌  刘萍  顾昊 《上海医药》2017,(10):46-48
目的:探索在社区信息化平台上开展社区常见肿瘤早发现工作模式,提高社区肿瘤早发现水平.方法:应用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化平台,通过门诊因症就诊、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体检三个途径在莘庄镇40岁以上的签约居民中共完成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肺癌的筛查健康问卷94792份,并建立高危队列进行随访管理.结果:从筛查健康问卷中筛查出51325人纳入初筛库,其中50605人完成规范初筛检出,规范初筛率为98.60%;确诊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和肺癌共110例,其中54例为癌症早期,癌症早发现率为49.09%;结直肠癌的早发现率为80.56%(29/36),检出癌症高危对象1411例.结论:以社区为基础,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平台开展肿瘤早发现工作,能有效的提高社区肿瘤早发现水平,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海珠区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为进一步推进听力筛查工作提供指引。方法对2011年度在我区产院出生的活产儿进行听力筛查。对听力高危因素儿童采取OAE+AABR筛查,对其他一般新生儿采用OAE筛查,初筛未通过者,出生42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或高危新生儿筛查异常者生后3个月左右到广州市听力诊断中心进行听力评估。结果新生儿听力筛查率98.88%;一般对象初筛异常率为5.65%,高危对象初筛异常率为8.60%。一般对象的复筛率为81.78%,复筛通过率为86.21%;需转市听力评估中心185例,实际转诊率为37.29%。转诊的69例儿童在3个月大时进行评估,阳性人数为34例,只有12例在6个月时接受第二次评估诊断,阳性人数为5例。结论加强宣教,规范高危儿童听力筛查方法,提高听筛查复筛率和异常转诊率,对听力障碍儿童早发现、早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结果,以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方法:2013年5月—2015年8月对金山工业区辖区内50~74岁社区常住人群采用问卷危险度评估和大便潜血试验(FOBT)进行初步筛查,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作结肠镜检查。结果:7647人参与了结直肠癌筛查,参与率为52.51%,初筛阳性1512人,阳性率19.77%,其中600人接受结肠镜检查,240例检出病变,病变检出率为40.00%,其中结直肠癌7例(1.17%),息肉153例(25.50%),肠炎74例(12.33%),其他肠道病变6例(1.00%)。结论:结直肠癌筛查对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在全市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适宜技术,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听力障碍儿童,促进其听力语言及心理发育。方法按照卫生部(现卫计委)《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2010版)及筛查程序:即初筛、复筛、确诊、康复治疗,利用辖区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收集听筛资料。结果 5年间全市筛查新生儿129306例,初筛通过率87.8%,复筛4287例,复筛率72.6%;确诊听力障碍儿童155例,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为1.20‰。结论应用自动耳声发射仪,对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方法简便、快捷、易行,便于掌握及推广,其结果客观、可靠,对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听力障碍儿童,避免残疾儿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剑伟  倪泽  高下  戴艳红 《江苏医药》2012,38(6):712-714
目的分析宿迁市区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宿迁市区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听力筛查。初筛未通过者于42d后复查;复筛仍未通过者于出生后3个月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行听力损失诊断。结果 2010年宿迁市区共出生新生儿14 000例,初筛9790例,初筛率69.93%。初筛通过9250例,初筛通过率94.48%;复筛516例,复筛率95.56%;复筛通过452例,复筛通过率87.60%。最终13例确诊为不同程度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先天性听力损失检出率1.33‰。结论宿迁市区新生儿初筛率明显偏低,有必要尽快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听力筛查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和分析奉贤东部地区居民大肠癌筛查情况,提出推动远郊地区大肠癌筛查工作的相关建议.方法:利用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对奉贤东部4个社区50~74岁居民进行初筛,初筛出的高危人群做大肠镜检查,对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个社区共作大肠癌筛查9168人,初筛出高危人群1629人,阳性率为17.77%,其中586人接受肠镜检查,检出结直肠疾病124例,检出率为21.16%,其中大肠癌7例、息肉116例、肠炎1例.结论:在社区开展问卷调查联合FOBT可以有效地发现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再作肠镜检查,达到早期诊断,但肠镜检查的顺应性偏低,需加强宣教动员,并优化配套方案及制定政策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社区居民结直肠癌筛查情况,并提出推动社区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相关建议。方法 :2013年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调查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对黄浦区打浦桥社区45~95岁年龄段居民2 405人进行结直肠癌初筛,并对初筛高危人群行肠镜检查和分析。结果 :初筛中高危人群451人,阳性率为18.75%,其中115人(25.5%)接受肠镜检查,确诊结直肠癌3人,腺瘤、息肉59人。结论 :在社区开展筛查有利于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治疗。但社区居民结直肠癌肠镜检查率偏低,需加强居民结直肠癌癌筛查的宣教动员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损伤,以便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避免儿童语言发育落后,并探讨听力筛查开展的必要性。方法采用瞬间耳声发射(TEOAE)技术,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分娩出生天数2~5d的正常新生儿1987例进行听力筛查。未通过筛查者生后42d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建议到专科就诊明确诊断,尽早医学干预。结果正常新生儿听力筛查1987例,初筛通过1969例,初筛通过率99.09%;复筛18例,复筛率100%;发现听力异常转诊2例。结论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异常的重要方法,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康复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周敏  张桢  邹嘉平 《北方药学》2012,(12):76-76
目的:了解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听力筛查的应用价值和阳性率。方法:用Madsen AccuScreen全功能听力筛查仪测试出生后3~5d的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30~42d进行复筛,连续两次未通过者行听觉脑干反应AABR(automat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检查。结果:本组3920足月新生儿初筛的通过率为82.02%,705例(17.98%)未通过。399例于生后30~42d复筛,318例(79.7%)通过复筛,未通过的81例行听觉脑干反应检查,4例确诊为听力损失。结论:TEOAE法听力筛查效果良好,应加强听力筛查的宣教,以提高复筛率。  相似文献   

11.
施燕 《上海医药》2014,(6):56-58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大肠病变早发状况,评估筛查方案。方法:对社区健康档案数据库中40~70岁的常住人群采用问卷调查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筛,应用全结肠镜进行精筛。结果:筛查1011人,高危人群为363人,高危阳性率35.90%。高危人群中有156人接受全结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受检率为42.98%。检出大肠病变(大肠癌、息肉)87例,其中早期癌1例,大肠癌检出率为98.91/10^5。结论:单项应用诊断早期大肠癌的正确率低。问卷调查和大便隐血试验对大肠癌诊断有一定价值,适合在社区普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社区2013年1月~2013年12月居民大肠癌筛查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免疫法粪便潜血FOBT检测以及问卷调查对某社区居民进行筛查,通过初筛和精筛两个步骤来完成大肠癌的筛查,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23例患者属于高危人群,其阳性率为22.85%;粪便潜血FOBT检测223例患者呈现为阳性,阳性率为6.19%,经过上述两项初次筛查其结果表现为综合分析,最终明确2551人列入到高危人群,其高危阳性率为70.82%;1500例患者接受了电子结肠镜检查,受检率为58.80%,发现息肉、息肉样增生近1000例,发现直、结肠癌40例,中重度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110例,肠镜检查率为76.67%。在40~49岁年龄组中其大肠病变的检出率为30.21%,年龄≥70岁中大肠病变的检出率最高,达到了58.37%。男性患者肠镜检出率达到了56.37%,而女性患者明显较低,只有37.65%。结论:某社区居民大肠癌的发病率相对来说较高,并且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13.
蒋玉立 《上海医药》2014,(14):47-49
目的:分析殷行社区居民大肠癌发病特征。方法:统计分析2003-2012年居民大肠癌粗发病率、性别和年龄段等指标。结果:大肠癌粗发病率为59.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25.24/10万,发病为全部肿瘤的前二位;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结论:大肠癌的发病率高,男性高于女性,中老年人群是大肠癌的高危发病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南昌市居民大肠癌与息肉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肠道门诊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就诊的腹泻病例经结肠镜检与病理确诊的大肠癌、息肉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年来5073例腹泻患者中共行结肠镜检873例,确诊的大肠癌75例,大肠息肉114例。大肠癌检出率为8.6%,平均发病年龄为64.01岁,好发病年龄为51~70岁,占90.67男∶女为1.6∶1;大肠息肉患者的检出率为13.1%,平均年龄为44.15,男性以61~70岁发病率最高,占18.42%,男∶女为1.65∶1;直、乙结肠是大肠癌与息肉的最常见部位,分别占74.67%和68.42%。结论大肠癌与息肉男性多于女性,直肠和乙状结肠是最常见发生部位。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影响中老年人粪便潜血试验结果的相关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结直肠癌筛查居民的相关资料,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黏液或血便史、肠息肉史是影响粪便潜血结果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社区中,老年人、有黏液血便史或肠息肉史者应定期进行粪便潜血检查,对促进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慧蓉  刘天威 《上海医药》2016,(4):42-44,50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参加结直肠癌筛查的意愿和行为,分析影响人群参与结直肠癌筛查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年9月至10月前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接受问卷调查的496位门诊患者中,170位参与了结直肠癌筛查,参与率为34.3%;参加筛查的前三位原因是:全科医生建议(43.3%)、检查免费(32.7%)、有助于早期发现结直肠癌(21.6%);未参加筛查的前三位原因是:自己患癌症的可能性小(34.3%)、没时间(27.1%)、觉得意义不大(19.1%);筛查参与意愿与年龄(P=0.033)和目前的工作状态(P=0.046)相关。结论:目前社区居民参与结直肠癌筛查的百分比偏低,全科医生要加强结直肠癌相关知识的宣教,提高居民对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的重视和参与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郑州市某社区居民对大肠癌筛查的看法及认知情况.方法 以郑州市某社区居民为对象进行调查,了解其对大肠癌筛查看法、不愿意进行筛查原因、疾病认知情况等.结果 对242户居民发放问卷并全部回收,均认为大肠癌筛查项目非常重要.但44户(18.2%)居民拒绝进行筛查,参与筛查居民有17名(7.0%)大便隐血试验阳性,有7名(41.2%)拒绝进一步行肠镜检查.认知方面,88.4%(214/242)不了解大肠癌高发病率与病死率现状;85.9%(208/242)不明确大肠癌危险因素;仅9.9%(24/242)会对大肠癌危险因素进行规避.结论 郑州市某社区居民对大肠癌认知度较低,虽认为大肠癌筛查的开展必要,但受时间等因素影响筛查率低,可通过一定干预措施提高大肠癌筛查率,以防控大肠癌.  相似文献   

18.
结直肠癌是主要恶性肿瘤之一,近几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上升。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是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人群对筛查的依从性较差,使筛查普及受到限制。本文综述国内外结直肠癌筛查依从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为制定相应的筛查政策提供建议或干预措施,以提高高危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依从性,从而降低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永乐店社区农村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筛查结果,找出本地区妇女乳腺癌和宫颈癌发病规律。针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早期治疗,早期干预,以进一步降低乳腺癌和宫颈癌的发生率。方法对永乐店社区服务中心2009年~2013年3次两癌筛查的结果分析,将宫颈癌筛查人群分3个年龄段,分别对异常涂片进行统计分析。将乳腺癌筛查人群分为2个年龄段,从乳腺癌患病人数及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宫颈癌筛查中,25~40岁年龄段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平均检出率161.74/10万,宫颈癌平均检出率为0/10万;41~55岁年龄段组, CIN检出率平均为712.17/10万,宫颈癌平均检出率90.77/10万;56~65岁年龄段组,CIN检出率平均为191.62/10万,宫颈癌检出率平均为0/10万;41~55岁年龄段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在35~49岁年龄段组,3次筛查平均检出率20.37/10万;在50~59岁年龄段组,3次筛查平均检出率平均为154.22/10万;50~59岁年龄段组平均检出率明显高于35~49岁年龄段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及CIN在41~55岁为高发年龄段,乳腺癌在50~59岁为高发年龄段。定期对农村妇女进行筛查尤其是高发年龄段的筛查能有效降低两癌的发生率,节约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