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九十年代以来 ,微卫星的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 ,MSI)及杂合性缺失 (lossofheterozygosity ,LOH)与多种肿瘤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利用微卫星标记 ,人们从基因水平对一些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演变过程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重点就目前国内外关于MSI和LOH与白血病相关性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 微卫星的概念和特点微卫星 (microsatellite ,MS)序列是广泛分布于染色体上的短顺序重复序列 ,通常由 2~ 6个核苷酸反复重复排列组成。MS通…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9号染色体微卫星复制错误(RER)现象,探讨微卫星在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用于检测染色体微小缺失的意义.方法 选取AL病人53例,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例.在9号染色体共选择5个微卫星位点,对骨髓细胞DNA及作为对照的自身口腔黏膜细胞DNA进行多重PCR扩增,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观察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的发生情况.结果 53例AL中,共36例发生了至少1个位点的MSI,AML中有15例发生了MSI,10例发生了LOH;ALL中有5例发生了MSI, 4例发生了LOH.其中位于9p21上的D9Sl62、D9S1748、D9S171 微卫星位点LOH发生率分别为0(0/53)、5.7%(3/53)和7.5%(4/53), MSI发生率分别为15.1%(8/53)、7.6%(4/53)和11.3%(6/53);位于9q34上的D9S61和D9S67位点在AL中LOH发生率分别为11.3%(6/53)和5.6%(3/53),MSI发生率分别为5.6%(3/53)和9.4%(5/53).其中D9S61位点LOH均发生于AML,发生率为18.1%,显著高于ALL,差异有显著性(P=0.046).至少发生2个位点MSI即RER 的有6例,占11.3%.结论 AL 较高的RER 表达率提示,广泛的MSI与AL的发生发展有关;AML在D9S61上检测出较高的LOH提示,该区域可能存在与AML发生有关的基因改变;微卫星标记技术为研究AL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胃癌FHIT基因的杂舍性缺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从染色体3p14:2选取4个微卫星标记,PCR方法检测50例胃癌和远端正常胃黏膜组织FHIT基因的LOH和MSI。结果:胃癌组织中FHIT基因LOH和MSI发生的平均频率分别为32.4%和26.4%。LOH和MSI与胃癌的Bormann分型、组织学类型、Laurcn分型均无显著相关。LOH阳性率胃癌穿透浆膜组显著高于未穿透浆膜组(P〈0.05)。MSI阳性率无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FHIT基因的MSI参与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LOH对胃癌的发展演变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微卫星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微卫星变异的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MegaBACE 500型自动化DNA分析系统,对56例HCC中10个微卫星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illite instability,MSI)和等位基因失衡(allelic imbalance,AI)3种变异特征进行检测。结果:56例HCC中,76.8%(43/56)出现LOH,其中以RIZ[76.7%(23/30)]和D4S426[61.0%(25/41)]最高;EdmondsonⅢ、Ⅳ级肿瘤D4S426的LOH明显高于Edmondson Ⅰ、Ⅱ级[76.7%(23/30)vs 18.2%(2/11),P<0.01];血清HBsAg阳性患者中D8S277的LOH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72.7%(16/22)vs12.5%(2/16),P<0.01]。MSI的发生率为32.1%(18/56),其中以BAT-26[24.3%(9/37)]和D13S170[21.9%(7/32)]最高,HBsAg阳性者MSI发生频率显著高于HBsAg阴性者(P<0.01)。AI的发生率为35.7%(20/56)。结论:HCC存在广泛的微卫星变异,其中以代表肿瘤抑制基因路径的LOH方式在HC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代表错配修复基因路径的MSI的作用次之。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p16基因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杂合性缺失(LOH),探讨p16基因微卫星不稳定性(MI)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对20例胃癌和癌旁组织LOH进行分析。结果:癌组织D9s171和D9s1604的LOH分别为3例和10例,癌旁组织分别为2例和4例。两位点LOH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癌组织较癌旁组织LOH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早期胃癌与进展期胃癌两个微卫星位点LOH的发生率分别为50%(4/8)和58.3%(7/12)(P>0.05);两位点LOH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D9s171,D9s1604微卫星位点的LOH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而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或胃癌的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微卫星不稳定性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各期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重PCR技术检测CML病人不同时期8、9、17号染色体上5个微卫星位点的MSI和LOH。结果 在D8S555位点,CML加速、急变期(AP+BC)病人的MSI发生率明显高于慢性期(CP)病人,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9);8号染色体上D8S555、D8S559位点MSI发生率明显高于9、17号染色体上D9S67、TP53A1/A2、AFMal27xg9位点,AFMa127xg9位点LOH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4个位点,差异有显著性(x^2=1.858~9.946,P〈0.05、0.01)。结论 微卫星遗传不稳定性是CML发生和转化过程中的常见事件;不同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在CML病情演变中所起作用不同;AFMa127xg9位点附近可能存在与CML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新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7.
癌症是一种基因病,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癌症与微卫星的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相关。微卫星(MS)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具有高度多态性的、非编码的、简单串联式核苷酸重复序列,具有介导基因重组、保持基因组稳定性的作用。MSI是指与正常组织相比,在肿瘤组织基因组中微卫星简单重复序列的增加或丢失,多是由于DNA错配修复功能的缺失所致。LOH是指一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几千个核苷酸乃至一整条染色体遗传物质的缺失,多发生于抑癌基因的附近,是识别抑癌基因的标志。头颈部恶性肿瘤是我国东北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口腔癌、鼻咽癌、喉癌及下咽癌,其中以喉鳞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首。在致癌因素中,MSI与LOH则是近年来研究的新热点。且LOH被认为是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较MSI发生频率更高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微卫星确定神经胶质瘤在9p21-22区是否发生基因丢失。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对29例神经胶质瘤标本进行杂合性缺失(LOH)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结果:29例神经胶质瘤在所选9p21-22区的三个位点中未发现LOH及MSI改变。结论:(1)9p21-22区除p15、p16可能不存在神经胶质瘤的其它肿瘤抑制基因;(2)本研究结果提示MSI在散发性神经胶质瘤中少见。 相似文献
9.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周晓东房殿春罗元辉鲁荣王东旭为了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iteinstabili-ty,MSI)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我们采用PCR为基础的方法对胃癌组织的MSI进行了研究。一、对象与方法1.标本:50...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9号染色体短臂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及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19号染色体短臂微卫星MSI和LOH的主要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SSLP-银染方法扩增79例原发性胃癌及正常组织标本中19号染色体短臂不同位置的7个点,PCR产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运用Genescan软件和Genotyper软件分析MSI和LOH,然后进一步分析微卫星LOH与原发性胃癌的临床关系.结果:79例胃癌患者中,至少有1种微卫星发生LOH,其频率为31.18%(27/79),在所有微卫星中,D19S591和D19S565的LOH发生率分别为60.32%(38/63)和48.15%(26/54),高于其他微卫星的LOH.LOH高频率与原发性胃癌的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相关,且随着恶性程度增加LOH频率也增加(P<0.05),而MSI与胃癌临床病理之间相关性不大.结论:19p高频率的LOH与原发性胃癌的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相关,且LOH高频率提示在该区域可能存在肿瘤抑癌基因,其与胃癌的发生及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和分析肺癌中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的改变及微卫星不稳定性(mitochondrial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tMSI).方法 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ingle-strande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分析、序列测定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对37例肺癌组织线粒体DNA的拷贝数和线粒体DNA控制区内的微卫星不稳进行检测.结果 肺癌组织线粒体DNA的拷贝数/细胞为(395±125),显著低于相对应的正常肺组织(733±196)(P<0.01).37例肺癌样本中共检出mtMSI 12例(32.4%).肺癌组织线粒体基因组拷贝数的改变与控制区内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有关(P<0.05).结论 肺癌组织中线粒体DNA的拷贝数显著降低,可能与控制区内的微卫星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卫星(MS)是指以少数几个核苷酸为单位多次串联重复的DNA序列。由于微卫星在肿瘤及相关疾病中表现出的不稳定性(MSI),因而使之成为肿瘤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微卫星和肺癌发病的关系以及在肺癌诊治中的作用。大多数学者认为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杂合性丢失在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选择适当的位点可显著提高MSI检测阳性率,在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上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B细胞淋巴瘤微卫星不稳定性及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卫星不稳定性及杂合性缺失在B细胞淋巴瘤发生学上的意义。方法:选取6号染色体上7对多态微卫星标记,结合PCR及银染技术,采用凝胶成像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分别检测53例B细胞淋巴瘤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及杂合性缺失。结果:在位点D6S275MSI的发生率为7.5%(4/53),其中包括2例DLBCL,FL和B-CLL/SLL各1例,LOH总的发生率达66%(35/53),其中包括DLBCL19例(19/21,90.5%),FL8例(8/13,61.5%),B-CLL/SLL8例(8/19,42.1%),DLBCL的LOH率同B-CLL/SLL、F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位点D6S275可能存在一个抑癌基因,该基因的缺失对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是否有重要意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非小细胞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MSI)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技术,分别选用定位于X及21号染色体的AR和UT762微卫星标记位点,对30例NSCLC标本作MSI测定。所有NSCLC分期均采用国际抗癌联盟1989年分期标准。结果:AR位点MSI阳性7例(23%),UT762位点阳性6例(20%)。总阳性病例13例(43%)。早期(Ⅰ期、Ⅱ期11例)9例阳性(82%),晚期(Ⅲa期、Ⅲb期19例)4例阳性(21%)两者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MSI为早期NSCLC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其预后判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技术,检测60例原发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染色体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结果:21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存在微卫星的不稳定(35.0%),微卫星的不稳定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有关,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关。结论;微卫星DNA序列的不稳定性可能在卵巢癌恶性肿瘤尤其是特殊类型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较为重要的作用,并且与卵巢恶性肿瘤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中18号染色体上微卫星位点D18S64、D18S61与bcl-2/IgH基因重排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3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IgH基因重排主要断裂点(MBR)进行检测,PCR-SSCP方法检测bcl-2基因内部、基因周围微卫星位点D18S64、D18S61的MSI和LOH情况。采用DNA抽提试剂盒提取石蜡包埋组织基因组DNA、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银染法-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对样本进行MSI和LOH分析。结果 37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率为24.3%(9/37)。各位点MSI、LOH频率分别介于16.2%-18.9%和16.2%-21.6%。D18S61位点MSI阳性组的bcl-2基因重排阳性率均高于MSI阴性组(P〈0.05),而D18S64位点则与之相反(P〉0.05);D18S61位点LOH阳性组的bcl-2基因重排阳性率明显高于LOH阴性组(P〈0.05),D18S64位点与之相反(P〉0.05)。结论 bcl-2/IgH基因重排与微卫星位点D18S61的MSI/LOH有显著相关性,表明D18S61可能是bcl-2基因周围区域与bcl-2基因关系较为密切的微卫星位点。 相似文献
17.
18.
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微卫星不稳定性在子宫内膜癌进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但关于微卫星不稳定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研究较少见。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248例,收集其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utL同源物1(MLH1)、MutS同源物2(MSH2)、MutS同源物6(MSH6)、减数分裂后分离蛋白(PMS2)表达情况。分析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2.6%(78/239)、22.2%(53/239)、2.9%(7/239)、65.7%(157/239);子宫内膜鳞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5、3/5、5/5、4/5;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分别为4/4、2/4、3/4、2/4。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微卫星稳定性(MSS)发生频率分别为19.7%(47/239 )、34.7%(83/239)、45.6%(109/239);子宫内膜鳞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分别为4/5、1/5、0;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分别为3/4、1/4、0。不同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肌层侵犯深度子宫内膜癌患者MSI-H、MSI-L、MSS发生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I-H、MSI-L、MSS子宫内膜癌患者总生存期、无病生存期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错配修复蛋白(MMRP)表达情况是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但并非无病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卫星不稳定性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病变进展及预后有关,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对子宫内膜癌的临床防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BRCA1抑癌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BRCA1抑癌基因的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和杂合性缺失(lossofhet-erozygosity,LOH)与散发性大肠癌临床病理特性的相关性,阐明BRCA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对41例大肠癌标本及对应的正常组织进行BRCA1基因D17S579位点MSI、LOH检测。结果:41例大肠癌D17S579位点MSI、LOH检出率分别为21.95%1、7.07%;在肿瘤TNM分期中,D17S579位点MSI检出率在TNMⅠ+Ⅱ期为36.36%,高于Ⅲ+Ⅳ期的5.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17S579位点,LOH与大肠癌的TNM分期有关,在大肠癌TNMⅢ+Ⅳ期为36.84%,高于Ⅰ+Ⅱ期的0.0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发性大肠癌BRCA1抑癌基因D17S579位点存在MSI和LOH,MSI和LOH通过不同的途径调控大肠癌的进展,BRCA1抑癌基因MSI可能在中国人散发性大肠癌早期阶段起作用,而LOH多发生在大肠癌晚期。 相似文献
20.
1 大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早年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 ,多数大肠癌的早期形成均从腺瘤开始 ,然后逐渐增大 ,最后成为具有侵袭性的癌。近年来分子病理研究表明 ,大肠癌的发生主要存在两种分子机制[1] 。多数大肠癌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 ,FAP)的发生与APC(adenomatouspolyposiscoli,APC)基因杂合缺失 (lossofheterozygosity ,LOH)密切相关[2 ] ;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ereditarynonpolyposisco…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