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6例,根据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情况分为恶化组24例,非恶化组11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恶化组年龄、糖尿病、既往脑梗死、近端血管狭窄/闭塞、溶栓前NIHS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溶栓后4h纤维蛋白原、随机血糖及空腹血糖水平较非恶化组明显升高,抗血小板治疗比例较非恶化组明显降低(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近端血管狭窄/闭塞、溶栓前随机血糖、白细胞计数是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6.986,95%CI:1.331~36.678,P=0.022;OR=2.186,95%CI:1.481~3.227,P=0.000;OR=1.500,95%CI:1.158~1.942,P=0.002),而发病前抗血小板治疗是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保护因素(P=0.020)。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有诸多相关危险因素的存在,其有助于识别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彭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96例患者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27例(病例组),未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69例(对照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为2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纤颤、颈动脉狭窄发生率,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OR=2.171,95%CI(1.080,4.361)〕、糖尿病〔OR=3.842,95%CI(1.638,9.012)〕、心房纤颤〔OR=6.573,95%CI(1.073,40.286)〕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较高,高血压、糖尿病、心房纤颤是其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0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根据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85例)和非END组(115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时收缩压、心房颤动、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入院时收缩压、心房颤动、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6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6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77例(进展组)和未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183例(非进展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吸烟情况、饮酒情况、发热情况、入院时收缩压、入院时舒张压、血脂指标、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梗死体积、TOAST病因学分型及治疗用药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发生率、吸烟率、饮酒率、入院时舒张压、血脂指标、TOAST病因学分型及治疗用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患者高脂血症、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发热发生率和既往卒中或TIA史阳性率、基线NIHSS评分、空腹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非进展组,梗死体积大于非进展组,入院时收缩压低于非进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偏高〔OR=1.31,95%CI(1.02,1.74)〕、既往有卒中或TIA史〔OR=1.14,95%CI(1.01,1.35)〕、基线NIHSS评分偏高〔OR=1.08,95%CI(1.04,1.13)〕、发热〔OR=1.01,95%CI(1.00,1.47)〕、纤维蛋白原偏高〔OR=1.04,95%CI(1.00,1.23)〕、入院时收缩压偏低〔OR=1.03,95%CI(1.01,1.13)〕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空腹血糖偏高、既往卒中或TIA史、发热、基线NIHSS评分偏高、纤维蛋白原偏高、入院时收缩压偏低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应加强治疗和护理,以降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国国家卒中登记(CNSR)研究中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07年9月~2008年8月CNSR收集的22 21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为数据来源,符合入组标准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424例,根据临床预后分为恶化组368例,未恶化组2056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寻找与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相关的因素。结果恶化组患者住院时间、糖尿病、新发脑卒中、急性感染、痫性发作、应激性血糖升高、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发生率较未恶化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1.08,95%CI:1.03~1.13,P=0.003)、糖尿病(OR=1.73,95%CI:1.26~2.37,P=0.001)、新发脑卒中(OR=9.07,95%CI:5.39~15.26,P=0.000)和急性感染(OR=2.37,95%CI:1.50~3.76,P=0.000)是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糖尿病、入院NIHSS评分、新发脑卒中、急性感染可能是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升高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6月~2018年12月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7例,按照CISS分型标准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78例,心源性脑卒中16例,穿支动脉疾病63例。根据END定义分为END组86例,非END组71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指标。所有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ND定义为入院后72h内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2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ND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END组比较,END组入院NIHSS评分明显高于非END组[(4.7±2.9)分vs (3.0±2.2)分,P=0.000]。2组CISS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NIHSS评分(OR=0.729,95%CI:0.621~0.857,P=0.000)、穿支动脉疾病(OR=3.399,95%CI:1.603~7.208,P=0.001)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NIHSS评分、穿支动脉疾病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0例,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和预后不良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颅内动脉狭窄及心房颤动发生情况、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急性脑梗死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有高血压病史、吸烟史、饮酒史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75岁者所占比例、有糖尿病病史者所占比例、入院时NIHSS评分、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短于预后不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334,95%CI(2.831,37.719)]、糖尿病病史[OR=6.050,95%CI(1.615,22.177)]、心房颤动[OR=8.392,95%CI(1.661,42.385)]、入院时NIHSS评分[OR=6.781,95%CI(1.898,24.233)]、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OR=9.137,95%CI(2.462,33.908)]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病史、入院时NIHSS评分高、心房颤动、发病至溶栓启动时间延长是急性脑梗死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应根据以上影响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神经功能缺损加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7年7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00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3分,根据病情是否进展分为进展组52例,非进展组148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资料。结果进展组糖尿病、脑卒中、血压节律异常、NIHSS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血管狭窄闭塞、多发病灶、分水岭区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敏C反应蛋白(OR=3.113,95%CI:1.483~6.532,P=0.003)、血压节律异常(OR=2.724,95%CI:1.291~5.749,P=0.009)、血管狭窄闭塞(OR=3.499,95%CI:1.557~7.860,P=0.002)、多发病灶(OR=2.794,95%CI:1.359~5.744,P=0.005)及分水岭区脑梗死(OR=3.843,95%CI:1.752~8.426,P=0.001)为老年轻型脑卒中早期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血压节律异常、血管狭窄闭塞、多发病灶及分水岭区脑梗死可能为老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进展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超早期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磁共振血管 造影,对预测大血管闭塞状况的价值.方法 选择在发病6 h内完成磁共振血管造影的颈内动脉(ICA)系统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血管闭塞位置,分为3组:无闭塞组38例、ICA闭塞组(ICA组,18例)、大脑中动脉(MCA)闭塞组(MCA组,31例),均在MRI检查前进行NIHSS评分.结果 ICA组和MCA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无闭塞组(p<0.001).NIHSS评定项目中的意识水平提问(P<0.001,OR=7.5,95%CI:2.8~17.9)、凝视(P=0.01,OR=3.7,95%CI:1.4~10.1),下肢运动(P=0.01,OR=7.4,95%CI:1.3~13.1)、失语(P<0.001, OR=7.8,95%CI:2.9~20.7)与是否有大血管闭塞相关.NIHSS≥9分对预测ICA系统大血管闭塞的效果最佳.结论 NIHSS评分的评估有助于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患者是否存在大血管闭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SL)MRI在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患者病情进展的价值。方法选择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3例,根据入院后72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分为进展组44例和非进展组49例。患者发病48h内行包括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和ASL序列的MRI检查,ASL图像上获得脑血流量(CBF)值,计算相对脑血流(rCBF)等。用NIHSS评分对脑卒中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脑卒中患者进展的临床因素和影像指标。结果进展组病灶侧CBF和rCBF显著低于非进展组[(31.83±10.26)ml/(100g·min)vs (48.78±22.11)ml/(100g·min),P0.01;0.76±0.39 vs 1.21±0.52,P0.01],入院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进展组[(7.52±3.62)分vs (5.65±3.06)分,P0.01],颅内血管狭窄比例显著高于非进展组(70.5%vs 22.4%,P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CBF(OR=4.035,95%CI:1.868~10.425,P=0.001)、颅内血管狭窄(OR=0.233,95%CI:0.069~0.739,P=0.015)、入院NIHSS评分(OR=0.765,95%CI:0.591~0.953,P=0.026)与脑卒中进展有关。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ASL检测出低灌注、MRA发现有血管狭窄、入院NIHSS评分7分的患者更容易出现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取栓术后发生颅内出血性转化(HT)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机械取栓术治疗的AIS患者173例,通过查阅病历和问卷调查采集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冠心病病史、用药史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等基本信息。在术后即刻及连续2天头颅CT平扫评估是否发生取栓术后颅内HT以及脑梗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揭示颅内HT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发生HT30例(17. 34%)。HT组患者糖尿病、脑卒中/TIA、冠心病患病率及入院NIHSS评分均高于无颅内HT组(均P 0. 05)。颅内HT组患者高血压患病率低于无颅内HT组(χ2=5. 82,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2. 27,95%CI=1. 86~3. 11,P 0. 01)、脑卒中/TIA(OR=2. 54,95%CI=2. 01~3. 46,P 0. 01)、冠心病(OR=1. 87,95%CI=1. 23~3. 57,P 0. 01)和NIHSS评分(OR=1. 18,95%CI=1. 05~1. 47,P 0. 01)是AIS患者颅内HT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OR=0. 51,95%CI=0. 28~0. 83,P 0. 01)是AIS患者颅内HT的保护因素。结论糖尿病、脑卒中/TIA和冠心病以及高入院NIHSS评分可增加AIS患者取栓术后发生颅内HT的危险。血压控制的高血压患者可降低AIS患者取栓术后发生颅内HT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进展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6例。神经功能恶化(ND)定义为住院72 h内任一时刻复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入院基线NIHSS评分增加2分(ND2)或增加4分(ND4)。将患者分为ND2组(n=107)和非ND2组(n=339),或ND4组(n=62)和非ND4组(n=384)。比较不同组间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影像学以及血液学资料的差异。结果 446例患者中,107例(24.0%)诊断为ND2,62例(13.9%)诊断为ND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D2患者和非ND2患者间住院时间、年龄、基线NIHSS评分、入院基线收缩压、责任动脉闭塞以及血液学检查中的白细胞、空腹血糖和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D4患者和非ND4患者间性别、年龄、心房颤动、基线NIHSS评分、入院基线收缩压、责任动脉闭塞以及血液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NIHSS评分(OR=1.114,95%CI:1.0481~1.185,P=0.001)、C反应蛋白(OR=1.014,95%CI:1.004~1.024,P=0.004)、责任动脉闭塞(OR=2.303,95%CI:1.152~4.606,P=0.018)与ND2独立相关;而年龄(OR=1.040,95%CI:1.011~1.070,P=0.006)、收缩压(OR=1.015,95%CI:1.003~1.027,P=0.018)、C反应蛋白(OR=1.016,95%CI:1.005~1.026,P=0.003)、责任动脉闭塞(OR=2.845,95%CI:1.291~2.269,P=0.009)与ND4独立相关。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发生ND与患者年龄、卒中严重程度、基线收缩压、C反应蛋白以及责任动脉闭塞关系密切。临床诊治中,及时完善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助于鉴别出早期易于进展恶化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超急性期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9年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185例老年超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定义入院第7天与入院时NIHSS评分减少≥1分为溶栓改善,将病人分为未改善组(n=62)和改善组(n=123)。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溶栓前入组病人的NIHSS中位评分为8.90分,溶栓后第7天NIHSS中位评分为6.03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合并房颤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房颤和溶栓前血糖高是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1,95%CI:2.26~10.18,P<0.01;OR=1.10,95%CI:1.01~1.20,P=0.02)。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急性期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总体有效,但对于合并房颤或溶栓前血糖高的病人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早期发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2013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31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END将病人分为END和非END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发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发热、糖尿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空腹血糖水平、TOAST分型以及脑梗死体积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END的危险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显示发热、NIHSS评分、空腹血糖以及脑梗死体积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热、高NIHSS评分、空腹血糖偏高以及较大的脑梗死体积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发生E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经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治疗的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采用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治疗的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82例,根据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50例和预后不良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情况及治疗结果,经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治疗的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发生率、心房颤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闭塞部位及糖尿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麻醉方式、取栓次数及行支架置入、行动脉溶栓、行静脉溶栓、行球囊扩张、术中应用替罗非班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病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开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修正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术前与术后24 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24 h颅内出血发生率及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闭塞部位[OR=5.003,95%CI(1.809,13.836)]、糖尿病[OR=4.948,95%CI(1.950,12.554)]、mTICI分级[OR=0.234,95%CI(0.079,0.696)]、术前NIHSS评分[OR=3.536,95%CI(2.385,5.243)]、术后24 hNIHSS评分[OR=3.127,95%CI(2.184,4.476)]、术后24 h颅内出血[OR=3.801,95%CI(1.297,8.621)]、血管再通[OR=0.217,95%CI(0.070,0.672)]是经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治疗的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闭塞部位、糖尿病、mTICI分级、术前NIHSS评分、术后24 hNIHSS评分、术后24 h颅内出血及血管再通是经以机械取栓为主的动脉内多模式治疗的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背景急性基底动脉闭塞(ABAO)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其起病急、预后差,因此如何根据相关指标判断预后情况显得极为重要。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AB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ABAO患者53例,根据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28)及预后不良组(n=25)。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发病至穿刺时间,手术时间,入院、治疗24 h、治疗3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栓长度,血栓位置,血流再通分级,侧支循环分级,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ABAO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手术时间、血栓长度短于预后不良组,入院、治疗24 h、治疗30 d 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血流再通分级、侧支循环分级优于预后不良组,病死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24 h NIHSS评分[OR=22.294,95%CI(2.989,166.275)]和侧支循环分级[OR=0.010,95%CI(0.001,0.151)]是机械取栓治疗AB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治疗24 h NIHSS评分、侧支循环分级是机械取栓治疗ABAO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17,(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END组和非END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 14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出现END 39例,未出现END109例。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以及高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颈动脉狭窄以及高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时发现并给予有效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END的发生率、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背景 15%~25%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死于细菌性肺炎,其中约5%出现败血症,但ICU中AIS患者败血症的影响因素尚不明确。目的分析ICU中AIS患者败血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3月唐山市协和医院ICU收治的AIS患者364例,回顾性分析其败血症发生情况及病原菌,分析ICU中AIS患者发生败血症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364例AIS患者中225例发生败血症,发生率为61.8%;225例败血症患者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6.22%)、铜绿假单胞菌(占19.11%)、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6.44%)、鲍曼不动杆菌(占13.33%)。(2)不同年龄、性别、病灶部位及有无高血压、吸烟史患者败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糖尿病、营养不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使用糖皮质激素患者败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败血症患者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高于未发生败血症患者(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意识障碍[OR=9.526,95%CI(1.321,68.695)]、侵入性操作[OR=2.784,95%CI(1.484,5.223)]、糖尿病[OR=12.604,95%CI(1.006,157.969)]、营养不良[OR=3.536,95%CI(1.171,10.681)]、COPD[OR=7.569,95%CI(1.351,42.387)]、预防性应用抗生素[OR=3.459,95%CI(1.483,8.067)]、入院时APACHEⅡ评分[OR=9.718,95%CI(1.466,64.418)]、入院时NIHSS评分[OR=5.228,95%CI(1.214,22.515)]、入院时GCS评分[OR=3.873,95%CI(2.354,6.372)]是ICU中AIS患者发生败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ICU中AIS患者败血症发生率较高,为61.8%;意识障碍、侵入性操作、糖尿病、营养不良、COPD、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入院时APACHEⅡ评分、NIHSS评分、GCS评分升高是ICU中AIS患者发生败血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连续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21例,根据出院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32例[改良的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0~2分],预后不良组189例(mRS 3~6分)。采集整理患者入院时人口学信息、血管相关危险因素、尿酸等实验室指标、影像学资料及疾病相关临床指标,包括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对2组患者上述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并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尿酸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心房颤动、收缩压、TC、LDL、尿素、NIHSS评分、脑梗死位于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住院时间、死亡和出院mRS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尿酸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NIHSS评分和尿酸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OR=1.017,95%CI:1.003~1.031,P=0.018;OR=1.274,95%CI:1.178~1.378,P=0.000;OR=0.993,95%CI:0.989~0.996,P=0.000)。结论血清低尿酸可能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预后不良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自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167例,随访12个月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预后,根据评分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92例,预后不良组75例。采用多因素分析影响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危险因素,调查资料包括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脑卒中史、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结果经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预后不良组脑卒中史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重度~闭塞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GCS评分显著低于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将上述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纳入多因素分析显示,脑卒中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和NIHSS评分为影响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论老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致缺血性脑卒中预后影响因素中,脑卒中史、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和NIHSS评分为其危险因素,为改善预后,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