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母特异性因子2对瘢痕疙瘩间充质干细胞(keloid mesenchymal stem cells,KMLSCs)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瘢痕疙瘩和同体正常皮肤分离培养KMLSCs和皮肤干细胞(skin precursors,SKPs),传至第3代,流式细胞仪分选目的细胞并扩增.细胞免疫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KMLSCs和SKPs中骨母特异性因子2的表达;构建骨母特异性因子2慢病毒干扰表达载体并感染KMLSCs(干扰组、空载体和未转染组),利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骨母特异性因子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MTT、流式细胞术(FCM)评价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细胞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LRP5的表达.结果 瘢痕疙瘩和皮肤中均可分离出干细胞,比例超过94%;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KMLSCs中骨母特异性因子2的表达明显高于SKPs,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骨母特异性因子2基因表达受明显干扰,MTT示干扰后KMLSCs增殖能力明显下降,FCM表明凋亡增强,细胞G1期阻滞;同时,细胞免疫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抑制骨母特异性因子2使LRP5表达明显减弱(P<0.05).结论 沉默骨母特异性因子2的表达可诱导KMLSCs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进展而使增殖能力降低,同时骨母特异性因子2引起KMLSCs增殖变化可能与LRP5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TSG-6预处理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凋亡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标本人瘢痕疙瘩共3例,采用酶消化法分离纯化得到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Fs),MTT法检测rhTSG-6蛋白对KFs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流式细胞术检测KFs(空白对照组)与接近IC50 rhTSG-6蛋白处理组(rhTSG-6实验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IκBα、p-IκBα、活化caspase3及caspase8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各组细胞NF-κB DNA结合活性.结果 rhTSG-6在体外对KFs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接近300 ng/ml),细胞凋亡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rhTSG-6实验组KFs中IκBα表达增加,p-IκBα表达减少,活化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明显增多.EMSA结果显示rhTSG-6实验组NF-κB DNA结合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TSG-6在体外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性进而抑制KFs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在人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活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中肥大细胞的数量和糜蛋白酶的表达,并以RT-PCR和放免法检测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糜蛋白酶mRNA表达活性变化。结果瘢痕疙瘩组织中肥大细胞数量与糜蛋白酶阳性表达评分为(10±0.25)个/HP、(6.2±0.23)mm2,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的(4±0.22)个/HP、(2.5±0.12)mm2(P<0.01);RT-PCR结果显示瘢痕疙瘩组织中肥大细胞mRNA和糜蛋白酶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皮肤组织明显增高。结论肥大细胞糜蛋白酶存在于瘢痕疙瘩中且活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6(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6, SIRT6)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侵袭和胶原合成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样本,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检测SIRT6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IRT6蛋白表达水平。采取组织块贴壁法从瘢痕疙瘩组织中分离养成纤维细胞。构建SIRT6重组腺病毒(adenovirus, Ad),感染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实现SIRT6过表达。将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Ad-NC组和Ad-SIRT6组。采用RT-qPCR检测SIRT6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SIRT6、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SMAD家族成员2/3(SMAD family member 2/3,Smad2/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系物1(SIRT1)在人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瘢痕疙瘩患者82例,根据病程不同分为A组(0~6个月)、B组(6~12个月)和C组(>12个月)。将瘢痕组织分为浸润部、增生部和老化部三部分。在正常组织和瘢痕疙瘩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SIRT1 mRNA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SIRT1、p65和p-p65蛋白表达,并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含量。结果:在各组内,SIRT1 mRNA和蛋白在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均P<0.05)。三组间SIRT1 mRNA和蛋白在正常组织和瘢痕疙瘩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各组内,瘢痕疙瘩组织老化部、增生部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浸润部,且老化部高于增生部(均P<0.05)。三组间瘢痕疙瘩组织不同部位SIRT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组织和瘢痕疙...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前体(proNGF)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方法收集增生性瘢痕23例和瘢痕疙瘩20例作为病理性瘢痕组,正常皮肤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roNGF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 blotting检测3种组织中proNGF蛋白表达量的差异。结果 proNGF在正常皮肤、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均呈阳性,表达位于3种组织的表皮和成纤维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proNGF的阳性表达均低于正常皮肤组织(χ2=8.23,P<0.05;χ2=8.29,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同样显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proNGF的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皮肤组织(t=14.02,P<0.01;t=20.80,P<0.01)。结论病理性瘢痕中proNGF的含量低于正常皮肤,病理性瘢痕组织的增生性可能与proNGF的低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的SPARC基因沉默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将携带SPARC shRNA的慢病毒载体(LV2N-shRNA-SPARC,sh-SPARC组)及空载体(LV2-NC,sh-NC组)转染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HKF),以未作任何处理的成纤维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SPARC mRNA和蛋白的表达。四甲基偶氮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法测定HKF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TGF-β1及TβRⅠ的表达。结果 (1) SPARC-shRNA慢病毒载体感染HKF后,sh-SPARC组细胞中SPARC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sh-NC组和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sh-SPARC组细胞增殖减慢(P<0.05);(3)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h-SPARC组成纤维细胞进入S期的比例低于sh-NC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瘢痕疙瘩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血管新生、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本院切除的瘢痕疙瘩标本作为研究的病理组,同期因外伤在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切除的正常皮肤组织作为研究的对照组。检测瘢痕疙瘩标本和正常皮肤组织中HIF-1α及血管新生分子、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细胞凋亡分子的表达量。结果:病理组瘢痕疙瘩中HIF-1α、VEGF165、Flt-1、Flk-1、Ang-1、Tie-2、PGE2、PGF2α、MIF、Livin、Survivin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TSG-6、Caspase-3、Caspase-7、Caspase-9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皮肤组织;HIF-1α的mRNA表达量与VEGF165、Flt-1、Flk-1、Ang-1、Tie-2、PGE2、PGF2α、MIF、Livin、Survivin的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与TSG-6、Caspase-3、Caspase-7、Caspase-9的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结论:瘢痕疙瘩中HIF-1α呈高表达并且能够促进血管新生及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蒿素对人皮肤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进行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和传代。不同浓度青蒿素分别预处理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每隔24 h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连续测定5 d,观察药物处理的最佳浓度。后续实验分为空白组、青蒿素组、青蒿素+IL?6组、青蒿素+AG490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早期细胞凋亡率,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STAT3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MP2、MMP9、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根据CCK?8实验结果选择150 μg/mL青蒿素作用48 h的细胞为后续实验干预浓度和时间。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青蒿素组、青蒿素+IL?6组、青蒿素+AG490组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空白组,青蒿素+IL?6组的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比低于青蒿素组和青蒿素+AG490组(P < 0.01)。real?time PCR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青蒿素组、青蒿素+IL?6组、青蒿素+AG490组中MMP2、MMP9 mRNA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 < 0.01);MMP2、MMP9 mRNA在青蒿素组、青蒿素+AG490组的表达较青蒿素+IL?6组显著降低(P < 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青蒿素组、青蒿素+IL?6组、青蒿素+AG490组中STAT3、p?STAT3、MMP2、MMP9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 < 0.01),p?STAT3、MMP2、MMP9蛋白在青蒿素组、青蒿素+AG490组中的表达低于在青蒿素+IL?6组中的表达(P < 0.01)。结论:青蒿素对瘢痕疙瘩起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p?STAT3的过度激活来抑制MMP2、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HSP47 siRNA重组质粒对裸鼠瘢痕疙瘩模型的体内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通过热休克蛋白47(HSP47) siRNA重组质粒和脂质体的混合液对裸鼠瘢痕疙瘩模型的体内干预,分析HSP47基因在瘢痕疙瘩生成中的意义.方法 构建裸鼠瘢痕疙瘩动物模型,第16天实验组(n=8)在瘢痕疙瘩内注射HSP47 siRNA重组质粒、脂质体混合液0.25 ml,对照组(n=8)裸鼠瘢痕疙瘩内注射PBS液0.25 ml.所有动物原笼饲养,7天回收标本,分别作mRNA水平、胶原蛋白水平检测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实验组体内干预后,HSP47的基因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胶原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HSP47基因能促进瘢痕疙瘩生成,其可能成为抑制瘢痕疙瘩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脂肪量和肥胖相关蛋白(FTO)及其抑制剂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利妥昔单抗耐药的影响。方法 选取2种“双重打击”淋巴瘤衍生的细胞系,活化B细胞样(ABC型)OCI-LY8(LY8)和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型)OCI-LY18(LY18),采用梯度加药法构建利妥昔单抗耐药细胞系(LY8R、LY18R);运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利妥昔单抗分别干扰亲本及耐药细胞后的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AnnexinⅤ/PI双染法检测亲本及耐药细胞的凋亡率;RT-qRCR、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在耐药细胞株中去甲基化酶FTO的表达情况;在耐药细胞株中加入甲氯芬酸钠(MA)抑制FTO表达,用RT-qRCR和Western blot验证抑制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抑制耐药株中FTO后,c-Myc和CEBP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亲本细胞比较,在利妥昔单抗耐药的细胞株中,去甲基化酶FTO、c-Myc表达均增加,CEBP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耐药细胞株经MA处理后,FTO、c-Myc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芹甙元抑制破骨细胞分化机制。方法 小鼠骨髓巨噬细胞(BMMs)分不同浓度的芹甙元组,通过CCK-8法检测芹甙元对BMMs的细胞毒性,抗酒石酸酶(TRAP)染色法检测各组成熟破骨细胞数量,荧光定量聚合酶法(qPCR)检测各组破骨细胞分化标志基因(NFATC1、TRAP、CTSK、Atp6v0d2、Dc-stamp、C-Fos)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中磷酸化蛋白的水平。结果 CCK-8检测结果显示,芹甙元在50μmol/L范围内对BMMs无明显的细胞毒性;TRAP染色结果显示,TRAP染色阳性的破骨细胞数目随着芹甙元浓度的升高而减少;qPCR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芹甙元浓度的升高,破骨细胞分化基因(NFATC1、TRAP、CTSK、Atp6v0d2、Dc-stamp、C-Fos mRNA)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芹甙元组p65的磷酸化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芹甙元可以通过NF-κB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与成熟,有望作为治疗骨质疏松骨溶解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将HBx基因转入小鼠肝组织并探讨体内HBx对MIG表达的影响。方法携带HBx的质粒和空载体质粒分别与去唾液酸蛋白体内转染系统(in vivo-jetPEI-Gal system)孵育,形成去唾液酸蛋白受体-聚乙烯亚胺-DNA复合物。将复合物经尾静脉高压注射入小鼠体内,2d后处死小鼠摘取肝脏,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HBx和MIG的表达。结果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小鼠肝组织无HBx表达,实验组RT-PCR测mRNA表达结果为(1.416±0.025),免疫组化法测定HBx蛋白表达阳性面积率为(35.741±2.245)%,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为(1.357±0.031)(P<0.01)。MIG mRNA在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106±0.036)、(0.112±0.027)、(0.238±0.051);免疫组化显示MIG蛋白阳性表达面积分别是(10.157±0.841)%、(11.234±0.627)%、(24.568±3.246)%;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MIG蛋白表达分别为(0.149±0.053)、(0.156±0.042)、(0.349±0.087)。MIG mRNA和蛋白在实验组表达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均P<0.05)。结论去唾液酸蛋白与携带HBx质粒形成去唾液酸-聚乙烯亚胺-DNA复合物,通过尾静脉高压注射法可高效地将HBx基因转入小鼠肝脏组织。而且,转入的HBx基因能有效诱导MIG mRNA和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4.
cyclinD1?p16?cyclinA1在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中成纤维细胞的cyclinD1、p16和cyclinA1的表达,探讨其表达的差异与两种不同类型瘢痕的形成之间的关联性.方法:实验组分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两组,以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SP免疫组化检测两实验组中cyclinD1、p16和cyclinA1的表达.结果:cyclinD1在瘢痕疙瘩的阳性表达率为91.7%,显著高于增生性瘢痕组的45.5%以及对照组(P<0.05);P16在增生性瘢痕的阳性表达率为81.8%,显著高于瘢痕疙瘩组的33.3%以及对照组(P<0.05);cyclinA1在瘢痕疙瘩的阳性表达率为75.0%.显著高于增生性瘢痕组的27.3%(P<0.05);cyclinD1和cyclinA1在增生性瘢痕组的表达率以及P16在瘢痕疙瘩组的表达率均高于正常皮肤组,但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并不明娃.结论:在瘢痕的形成过程中,cyclinD1和p16作为一对细胞周期的正负调控因子和cyclinA1作为正调控因子的表达失衡对瘢痕的不同转归是重要的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shDNA-PKcs沉默DNA-PKcs基因对肝癌耐药细胞Bel7402/5-FU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双酶切、测序分析鉴定shDNA-PKcs干扰质粒;用阳离子脂质体法将shDNA-PKcs质粒转染BEL7402/5-FU细胞,根据荧光细胞数计算转染率,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沉默效率;MTT法检测细胞药物敏感性;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gp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双酶切鉴定结果显示质粒约为6300bp,测序结果显示插入序列为shDNA-PKcs序列。荧光细胞计数显示质粒的转染率为62.2%。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DNA-PKcs mRNA及蛋白水平的沉默效率分别为82.6%、71.8%;MTT检测结果显示shDNA-PKcs实验组的ADM和5-FU的IC50值比对照组ADM、5-FU低(P〈0.05),DDP和MMC的IC50值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Real 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P-gp 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1)。结论 shDNA-PKcs干扰质粒能够有效抑制BEL7402/5-FU细胞中DNA-PKcs表达,增加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P-gp蛋白的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西达苯胺(Chidamide)对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分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CCK-8(cellcountingKit-8)法检测0、0.5、1、2、4μmol/LChidamide处理后C2C12细胞的活力;将C2C12骨骼肌细胞分为对照组(control)和Chidamide组,Western印迹检测Chidamide处理后组蛋白H3乙酰化(Pan-acetylH3)水平,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肌管细胞分化成熟标志蛋白肌球蛋白重链(MyHC),检测肌细胞分化,Western印迹和qPCR检测MyHC、成肌分化抗原(MyoD)、肌细胞生成素(MyoG)的表达及肌原纤维Ⅰ型(Myh7)、Ⅱa型(Myh2)、Ⅱb型(Myh4)和Ⅱx型(Myh1)的表达。结果:0、0.5、1、2、4μmol/L的Chidamide均不影响细胞活力。Chidamide升高Pan-acetylH3蛋白水平(t=3.22,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hidamide处理后肌细胞融合受损,分化程度降低。Western印迹和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hidamide下调MyHC、MyoD和MyoG蛋白水平(t=5.71、6.05、7.37,均P<0.01)和mRNA水平(t=26.87、5.81、4.86,均P<0.01);降低Myh7蛋白(t=3.93,P<0.01)和mRNA水平(t=4.85,P<0.01);降低Myh1、Myh2蛋白(t=14.13、5.05,均P<0.01)和mRNA水平(t=15.48、16.82,均P<0.001),但不影响Myh4的蛋白(t=2.19,P>0.05)和mRNA水平(t=1.50,P>0.05)。结论:Chidamide可能通过下调MyoD和MyoG的表达抑制C2C12骨骼肌细胞分化,且主要抑制Ⅰ型、Ⅱa和Ⅱx型肌原纤维,不影响Ⅱb型肌原纤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甲基化酶—赖氨酸特异性的去甲基化酶2A(KDM2A)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OVA)致敏雾化激发哮喘大鼠模型。将18只6~8周龄SPF级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哮喘4周组、哮喘8周组。哮喘模型成功后,通过HE染色观察肺组织气管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PAS染色观察杯状细胞增生及黏液分泌;Masson染色观察气道壁纤维化;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气道平滑肌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KDM2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4周组、哮喘8周组大鼠炎症评分、炎症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气道上皮中杯状细胞增生和黏液分泌、肺组织中胶原纤维沉积及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均增加(P<0.01),随着OVA致敏时间延长,哮喘8周组较哮喘4周组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改变更严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哮喘4周组、哮喘8周组大鼠肺组织KDM2A表达高于对照组,哮喘8周组KDM2A表达亦高于哮喘4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肺组织KDM2A蛋白表达与气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在人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瘦素与人病理性瘢痕发生的关系。方法:用PCR法检测人的10例正常皮肤,10例增生性瘢痕和10例瘢痕疙瘩组织中瘦素mRNA的表达。结果:正常皮肤瘦素mRNA呈现低表达,为0.55±0.17;增生性瘢痕组织有高表达,为0.86±0.13;瘢痕疙瘩组织呈现超高表达,为1.32±0.15。瘦素mRNA在增生性瘢痕组和瘢痕疙瘩组中的表达量都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P<0.01),在瘢痕疙瘩组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组(P<0.01)。结论:瘦素在病理性瘢痕中表达较高,在瘢痕疙瘩组织中尤其高,瘦素的表达程度与瘢痕的纤维化程度一致,瘦素在人的病理性瘢痕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具体的机制及是否可以作为瘢痕治疗的新靶点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陈凯  廖晓颖  吴妹娟  康成容  潘宣 《重庆医学》2018,(20):2645-2648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将FAK基因表达沉默后,观察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变化.方法 使用RNAi技术构建3对FAK siRNA后,瞬时转染细胞.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FAK mRNA的表达情况,筛选出沉默效率最佳的siRNA用于后续实验.运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FAK蛋白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的凋亡情况,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细胞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qPCR实验结果显示转染siRNA-1组、siRNA-2组、siRNA-3组FAK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其中以siRNA-3沉默效率最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FA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Transwell法实验结果显示转染组细胞穿膜的数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沉默FAK基因表达可诱导舌鳞癌细胞CAL-27的凋亡,有效抑制其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