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经支架联合负压抽吸(Solumbra)技术取栓后发生责任血管区颅内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6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采用Solumbra技术治疗的212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内出血转化组50例,未出血组16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分析采用χ2检验,并检验危险因素对取栓术后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结果 出血转化组发病年龄、发病至介入取栓时间、手术总时间、支架取栓操作次数均高于未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5,95% CI:1.034~1.117,P=0.001)、取栓次数(OR=1.877,95% CI:1.309~2.692,P=0.001)是AIS患者Solumbra技术取栓后发生颅内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年龄、支架取栓次数及二者联合预测术后颅内出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0、0.69、0.85,其敏感度分别为68.0%、50.0%、86.0%,特异性分别为65.0%、86.0%、70.6%,年龄、取栓次数的截断值分别是67.5岁、2.5次。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的责任血管位置、低白蛋白血症及高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入院高NIHSS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 高龄AIS患者Solumbra技术下多次取栓可能增加术后颅内出血转化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HT)的分型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436 例AIS机械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HT发生、临床分型和影像学分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机械取栓后 HT的影响因素。结果 HT发生率为 16.5%,无症状、轻度症状、重度症状HT分别占HT总数的 41.7%、31.9%和 26.4%。 HI-1、HI-2、PH-1、PH-2 型分别占HT总数的 43.1%、25.0%、20.8%和 11.1%。糖尿病、取栓次数≥3 次、入院时NIHSS评 分>15 分、术前CTA侧支循环评分≤3 级、心源性栓塞型AIS、发病至入院时间>6 h是H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 或 0.05)。结论 AIS机械取栓后以无症状HT和HI-1 型较为常见;AIS机械取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趋化素样因子1(CKLF1)、claudin-5预测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T)的价值及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月武汉市中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接受静脉溶栓的AIS患者321例为AIS组,根据是否发生HT分为HT亚组63例和非HT亚组258例。患者出院后3个月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再分为预后不良亚组88例和预后良好亚组233例,另选取医院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比较各组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AIS患者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与mRS评分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IS组血清CKLF1、claudin-5水平升高(Z=11.953、11.069,P均<0.001)。AIS患者321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关系,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107例,根据溶栓后24h内随访的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是否发生HT,将入选患者分为HT组(n=32)和非HT组(n=75),对可能的HT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其对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预测的效能。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HT组与非HT组AIS患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吸烟史、入院时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吸烟史、入院时NIHSS评分均为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97(1.028~1.171)、4.238(1.002~17.928)、1.061(1.009~1.114),P<0.05]。ROC曲线显示,总胆红素、入院时NIHSS评分及联合预测模型预测HT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3、0.698、0.769。结论 血清胆红素水平与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发生风险相关,可作为HT的风险预测因子,联合吸烟、入院时NIHSS评分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时间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建立预警模型以指导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6月接受动脉取栓治疗的146例超时间窗AI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颅内出血转化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临床和影像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预警模型对动脉取栓后颅内出血的预测效能。结果:48例(32.9%)出现颅内出血。与非出血组比较,出血组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P < 0.001)、支架取栓次数更多(P=0.049)、基线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ASPECT)评分更低(P < 0.001)。Logistic回归显示,高NIHSS评分(P=0.001)和低ASPECT评分(P < 0.001)是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预警模型为:颅内出血风险值=-0.535+0.130×NIHSS评分-0.597×ASPECT评分。模型预测取栓后颅内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75、0.854和0.837。结论:高基线NIHSS评分和低基线ASPECT评分是超时间窗AIS患者动脉取栓后发生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预警模型可为超时间窗AIS患者动脉取栓后的临床观察和出血转化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青年人冠心病发病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于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治疗的183例冠心病患者及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60例青年志愿者(<45岁)为研究对象。根据冠心病患者的年龄将冠心病患者分为青年组(<45岁)和中老年组(≥45岁)。回顾性分析患者的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青年人冠心病发病相关因素。结果青年冠心病患者男性、吸烟史、饮酒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高于中老年患者(P<0.05),Gensini评分、高血压及糖尿病比例显著低于中老年患者(P<0.05);青年冠心病患者主要以单支、局限性血管病变为主,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青年冠心病组男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存在吸烟史比例多于对照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尿酸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3.018,95%CI 1.713~5.317)、存在吸烟史(OR=2.035,95%CI 1.191~3.477)、高总胆固醇(OR=1.262,95%CI 1.063~1.498)、存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1.043,95%CI 0.704~1.545)、高LDL-C(OR=1.247,95%CI 1.005~1.547)、高纤维蛋白原(OR=1.782,95%CI 1.194~2.660)、低血清尿酸(OR=1.183,95%CI1.043~1.342)是影响青年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冠心病主要为单支、局限性血管病变,男性、存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高总胆固醇、高LDL-C、高纤维蛋白原及低血清尿酸是影响青年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469K/E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AIS)的相关性.方法 对345例脑梗死患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分析ICAM-l基因469K/E多态性,并根据基因型分两组,即ICAM-1基因EE+KE型组(n=139)和KK型组(n=206),比较两组AIS发病率、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等指标的差异,以评价AIS的危险因素.结果 EE+KE型组AIS、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KK型组(P<0.0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性别、吸烟、脑血管病家族史、总胆固醇、糖尿病后,EE+KE型组患AIS的风险是KK型组的3.64倍(P<0.01).而在回归中引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自变量后,EE+KE型患AIS的风险下降(OR=3.13,P=0.04),进一步引入高血压病自变量后,ICAM-1基因型与AIS间不再存在相关性(P=0.24).结论 ICAM-1基因EE+KE型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改变HDL-C和血压水平影响AIS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冠心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年4月—2018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入院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07例。根据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是否存在支架内再狭窄(ISR)分为2组,合并ISR者33例为ISR组,无ISR者74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血液生化指标、冠脉造影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ISR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Gensini积分、Gensini积分低分与高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5.991、9.888、10.964、3.628、2.662、4.670、5.071、14.558、5.907、12.676,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吸烟史、PCI术前高总胆固醇水平、高尿酸水平、高hs-CRP水平、Gensini积分高分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1年发生ISR的危险因素(OR=3.571、4.716、4.607、2.414、2.424、6.900,95%CI=1.004~1.047、1.806~12.311、1.797~11.815、1.174~4.964、1.807~3.253、2.161~22.031,P均<0.05)。结论糖尿病史、吸烟史、PCI术前高总胆固醇、高尿酸、高hs-CRP水平以及Gensini积分高分是冠心病患者行PCI术后1年发生IS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南通市成人体检中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从体检信息管理系统中抽取2009年42 102例成人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压、体质指数、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吸烟及饮酒史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高血压患者8 812例,患病率为20.93%,其中,男患病率为25.73%,女患病率为13.28%,男女患病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3级高血压患者分别占68.57%、24.89%和6.5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48,95%CI(1.043,1.052)]、吸烟[OR=1.110,95%CI(1.003,1.228)]、饮酒[OR=1.121,95%CI(1.011,1.242)]、超重[OR=2.820,95%CI(2.554,3.112)]、糖尿病[OR=2.267,95%CI(1.870,2.749)]、高总胆固醇血症[OR=1.266,95%CI(1.145,1.400)]和高三酰甘油血症[OR=1.483,95%CI(1.345,1.636)]均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危险;女性[OR=0.164,95%CI(0.105、0.256)]高血压的发病危险明显低于男性.结论 年龄、性别(男性)、吸烟、饮酒、超重、糖尿病、高总胆固醇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可能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的高危因素,为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95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成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式分析T2DM的发病高危因素。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肥胖(OR=3.129)、吸烟史(OR=2.408)、高胆固醇(OR=2.368)、糖尿病家族史(OR=2.162)、高血压(OR=1.990)、高甘油三酯(OR=1.809)、年龄≥55岁(OR=1.808)、饮酒史(OR=1.722)为T2DM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吸烟史、高胆固醇、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为T2DM发病的高危因素,高甘油三酯、年龄≥55岁、饮酒史与T2DM发病有一定的关系,性别与T2DM的关系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前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后无效再通的预测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8年8月至2022年1月于北京医院急诊卒中绿色通道就诊的因大血管闭塞接受机械取栓术后血管再通的患者, 根据术后3个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有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和无效再通组(mRS评分>2分)。收集入选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评估D-二聚体对AIS大血管闭塞患者机械取栓术后发生无效再通的预测价值。结果研究纳入患者116例, 年龄(72.8±13.1)岁, 男性72例(62.1%), 其中无效再通组75例、有效再通组4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基线收缩压升高(OR=1.038, 95%CI:1.012~1.065, P=0.00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12分(OR=10.157, 95%CI:3.624~28.470, P<0.001)和术前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临床和神经影像学资料。从中选出性别、年龄相匹配,发病2周内复查头部CT或MRI的患者60例,分为HT组30例,非HT组30例。列入18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高血压病史、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阳性及高胆固醇血症等。对以上因素行χ2或t检验。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阳性及高胆固醇血症的构成比在HT组和非HT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尿蛋白阳性及高胆固醇血症是HT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HT的发生是多因素及多机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痛风石手术前不同程度的血尿酸(blood uric acid, BUA)水平对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201例行痛风石手术的患者根据术前B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114)和正常尿酸组(n=87),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术前准备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痛风石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高尿酸血症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与正常尿酸组相比,高尿酸血症组术后住院天数明显延长、住院费用显著增加(P<0.05)。术前BUA水平增高是痛风石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石手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应将BUA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4.
胡松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13-15
目的探讨影响NSTE-AMI患者发生心衰的危险因素。方法对69例NSTE-AMI合并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年龄、性别、体重、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胆固醇血症、高尿酸血症、心电图avR ST段是否抬高及ST段下移程度等因素,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选P<0.10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 Logistic分析显示,急性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发生心衰与下列因素有关:年龄(OR=1.03,95%CI 1.00~1.17,P=0.03),性别(OR=1.59,95%CI 0.73~3.48,P=0.04),高血压病史(OR=2.67,95%CI 1.01~4.37,P=0.02),糖尿病史(OR=2.53,95%CI 1.05~6.13,P=0.03),高尿酸血症(OR=1.44,95%CI 1.17~1.71,P=0.00),avR ST段抬高(OR=4.35,95%CI 1.82~6.43,P=0.04),ST段下移程度(OR=3.31,95%CI 1.00~4.01,P=0.01)。结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史、高尿酸血症、avR ST段抬高、ST段下移程度等是急性非ST抬高型心梗后发生心衰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青年脑梗死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河南省荣军医院收治的青年脑梗死患者80例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受试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使用降压药、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使用胰岛素、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史、心肌梗死史与青年脑梗死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史、高胆固醇血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及高三酰甘油血症是青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各项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青年脑梗死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后复发类型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后复发脑梗死患者40例,将这些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没有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复发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SCI、AT复发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后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中冠心病、有吸烟史患者的SCI复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冠心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的AT复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血小板药物二级预防后SCI复发的危险因素为冠心病、吸烟史,AT复发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冠心病、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观察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组和未达标组的临床特征,分析血压不达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苏州市高新区通安卫生院6个卫生服务站点签约糖尿病健康管理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348例,分为血压达标组153例和未达标组195例两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血压达标的因素。结果:血压未达标组的空腹血糖水平、总胆固醇水平、LDL-C水平均高于达标组,而空腹胰岛素水平低于达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偏高(OR=1.754;95%CI:1.021-3.014;P=0.042)和总胆固醇偏高(OR=1.528;95%CI:1.105-2.114;P=0.010)是影响血压达标的危险因素。结论: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血脂和血糖的控制有助于血压达标,高总胆固醇和高糖化血红蛋白是血压控制不达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1年5月该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5例早发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急诊PCI治疗,随访6个月,统计预后不良发生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AMI患者PCI术后预后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95例早发AMI患者中,PCI后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8.42%(27/95)。预后不良组中多支血管病变、有吸烟史、合并高尿酸血症、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1.5μg/L、植入金属裸支架、首诊心率>76次/min、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占比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多支血管病变、有吸烟史、合并高尿酸血症、cTnⅠ水平>1.5μg/L、支架类型为金属裸支架、首诊心率>76次/min、NSTEMI均是导致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多支血管病变、有吸烟史、合并高尿酸血症、c...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脑血管反应性(CVR)对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发生出血转化(HT)风险及预后转归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接受静脉溶栓的10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24小时内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及混合气体吸入实验,混合气体吸入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加率即Vm增加率定义为CVR%。根据溶栓后影像学复查结果分为HT组和非HT组,根据改良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及预后不良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血管反应性对溶栓患者出血性转化及预后的判断及临床价值。结果 HT组与非HT组单因素分析显示脉动指数(PI)、Vm增加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将以上因素及出血转化强相关因素逐一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VR指标与溶栓后HT无独立相关性(OR=1.511;95%CI 0.695-3.347;P0.219)。回归分析发现预后不良组CVR下降较预后良好组更显著且有显著性差异(OR=3.160;95%CI 1.077-9.249;P0.001)。结论 CVR下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是预测溶栓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脑血管造影术对侧枝循环的评估在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后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收治的95例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脑血管造影术,对比不同预后患者机械溶栓术前后各参数变化情况,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术后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95例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术发现,侧裂侧枝血管丰富者16例,不丰富者79例;软脑膜侧枝血管丰富者19例,不丰富者76例。随访3个月后的mRS评分发现预后良好者70例,不良者25例。预后良好组入院NIHSS评分、入院梗死体积、年龄均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血管再通成功率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术后两组侧裂侧枝循环、软脑膜侧枝循环均较术前明显丰富,且预后良好组改善更显著(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65岁)、侧裂侧枝循环(不丰富)、软脑膜侧枝循环(不丰富)、梗死体积(≥30mL)为影响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术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侧枝循环可用于评估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侧枝循环丰富与其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