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患者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脂质代谢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分组测定AD30例,VD32例和正常对照31例血浆中CRP、IL-6、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结果 AD和VD患者CRP和IL-6水平显著升高,且VD患者较AD患者升高更为明显;AD和VD患者血浆中TC、TG和LDL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但两类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炎症反应和血脂异常参与了认知功能的损害,通过对炎症因子和脂质代谢的检测有助于痴呆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脑血管因素(脑缺血、脑出血或急慢性缺血缺氧性脑血管病等)导致脑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因此产生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语言、视觉空间功能、情感或人格以及认知功能减退或消失[1,2].VD是可以预防的痴呆类型,早期合理防治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基于丁苯酞软胶囊具有重构微循环和保护线粒体的药理作用,特做此临床考察.本文观察丁苯酞软胶囊对轻、中度VD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血管性痴呆(VD)是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仅次于Alzheimer病的常见的痴呆,且与之相比都有脑卒中史,常表现波动性病程或阶梯式恶化,疗效及预后较好(尤其VD早期病情不重时),故vD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现将我院自1998年以来所收治的76例VD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MS)危险因素在老年血管性痴呆(VD)患者中的分布与聚集状况.方法 对123例首次发病的年龄≥60岁的脑血管病患者,根据简易精神智力量表(MMSE)和美国精神病学第4版精神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DSM-Ⅳ)痴呆诊断标准确诊为VD者40例(VD组);根据头颅CT检查结果选择脑卒中部位、性质与之相匹配的非痴呆的脑血管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非VD);另自门诊和住院一般疗养的老年人中选择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其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等指标. 结果 收缩压、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 h P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对照组、非VD组、VD组依次呈增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呈下降趋势.收缩压、2 hPBG、HOMA-IR在VD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D组MS患病率(57.5%)和危险因素个数(5个危险因素发生率为12.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7.5%和2.5%,P<0.01).结论 老年VD患者存在更严重的代谢紊乱,早期干预将有助于延缓和减少痴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V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第二大常见的与脑血管因素相关或脑血管因素引起的一种痴呆类型,其发病率随着社会老龄化逐年上升,成为神经科领域研究热点。VD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给社会及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VD具有明确致病因素,但确切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由于VD是所有痴呆类型中唯一可防治的,且预防尤为关键,因此从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总结VD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VD防治提供新的思路与途径,并进行针对性防治。  相似文献   

6.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倾向于我国老年人痴呆是以VD为主.同国外以老年性痴呆为主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年人的生存据文献报道VD约占所有痴呆的15%.VD具有潜在的可防治性,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可减低VD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提高老质量.现将我院住院的72例VD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期痴呆临床上常见的类型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Aβ42)、总tau蛋白(t-tau)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181)在两者鉴别中的价值受到国内外许多研究者的关注[1,2].但早期诊断至今仍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最佳敏感性与特异性的脑脊液标记物还不确定.本研究拟检测早期AD患者、早期VD患者及正常人脑脊液中的t-tau蛋白、p-tau181蛋白和Aβ42的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其在老年期痴呆患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和生长抑素(SS)联合监测在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为VD组、30例脑卒中(非血管性痴呆)患者为脑卒中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VD组、脑卒中组的危险因素及相关病史,比较三组间血BDNF、Hcy和SS水平差异,不同严重程度VD患者血BDNF、Hcy和SS水平差异。结果(1)VD组、脑卒中组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D组血BDNF、SS水平低于脑卒中组、对照组(P0.01);VD组血Hcy水平明显高于脑卒中组和对照组(P0.01);(3)不同严重程度VD患者血BDNF、Hcy和S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态观察VD患者血BDNF、Hcy和SS水平,有利于血管性痴呆的早期诊断和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9.
Alzheimer病与血管性痴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老年人痴呆主要是老年性痴呆 (AD)及血管性痴呆 (VD)。为了深入了解 AD与 VD,特作两者的比较研究如下。1 AD及 VD的流行病学AD或 Alzheimer型痴呆 (DAT)或 Alzheimer型老年性痴呆 (SDAT)及 VD的流行病学所见可由于所研究的人群、筛选方法、诊断标准及研究时期的不同 ,而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及CRP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脂水平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出血性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而脑缺血缺氧和慢性炎症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又是导致痴呆发病的基本病理过程.本文拟分析血脂水平及CRP变化与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的关系,为临床防治AD和VD提供理论依据,为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积累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11.
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血管性痴呆 ( 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脑血管因素所导致的脑实质损害引起的具有以下至少三项精神活动受损 :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其它认知功能 (如计算力、抽象判断力 )的痴呆综合征。VD包括所有与血管因素有关的痴呆 ,其预后相对好 ,治疗途径广泛 ,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进行预防。1 流行病学及危险因素VD的发病率依研究人群、筛选方法、诊断标准的不同而异。在欧美调查表明 Alzheimer病占首要位置 ,约为痴呆总人数的 5 0 %~ 6 0 % ,而 VD居次 ,占 10 %~ 2 0 % ;在亚洲 ,VD的发生率较高 ,主要与中风高发率有关。国…  相似文献   

12.
高康  张庆萍  李飞  翟亮  井杰 《山东医药》2012,52(26):90-92
血管性痴呆(VD)是一组由各种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的常见类型之一,也是目前惟一可以预防的痴呆。如在患者有血管性认知障碍或更早的时期就能检测到病变信号,将有助于VD的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近年来,事件相关电位(P300)、脑电图(EEG)、彩色  相似文献   

13.
<正>血管性痴呆(VD)在老年期痴呆中发生率居第二位,是由脑血管性疾病导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总称[1],其中又以皮质下缺血性VD(SIVD)亚型为主[2]。随着年龄的增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呈几何倍数增长[3],而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不足以对与SIVD相关的脑卒中患者给予及时准确的诊断,因此SIVD的发生率也呈明显增加趋势。VD是一种可预防的、可逆的痴呆类型,因此早期诊断及积极防治意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痴呆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性痴呆(VD)是指因脑血管疾病所致的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老年性痴呆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D)造成老年性痴呆的第2位原因.VD是由血管因素和脑血管病相关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它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脑血管病患者中痴呆发生率是26%,是无脑血管病者的5.8倍.VD预后相对较好,治疗途径广泛,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5.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急性或慢性脑血管病变引起的持续性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全面认知功能障碍,是以语言、记忆、视空间技能、情感、人格和计算力、抽象判断力等认知功能受损的痴呆综合征.VD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我国VD的发病率约占全部痴呆患者的60%[1],是我国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VD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本文根据我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VD患者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选择,仅观察丁咯地尔联合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VD)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与脑梗死及血管性痴呆(V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技术测定32例VD患者,18例非痴呆性脑梗死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结果 VD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非痴呆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其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也明显低于非痴呆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但不同程度VD患者间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及VD的危险因素,但不能影响VD程度。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病因[1],但两者的确切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不确定[2].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D和VD患者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危险因素[3].最近的生物化学、流行病学和遗传学都有脂代谢紊乱与老年期痴呆有密切关系的报道[4].为探讨VD和AD患者血清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含量的变化及基在VD和AD病理生理中的价值,本文对VD患者和AD患者血清TG及TC进行检测,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分析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VD)是由脑血管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VD是引起老年人痴呆的第2位常见病因,仅次于Alzheimer病,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精神负担.我们通过检测老年VD患者血清中神经肽Y(NPY)的水平,探讨NPY在老年人VD发病中的可能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AD、血管性痴呆(VD)及其他类型痴呆(OD)的临床特点,评价不同类型痴呆照顾者负担的差异并分析影响照顾者负担的因素。方法 90名老年痴呆病人参加研究小组,采用MMSE、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估所有病人情况。同时对照顾者一般情况、照顾者负担(CBI)、积极感受和社会支持进行相应的评估。结果 VD病人MMSE评分及口服药物种类、执行障碍发生率最高(P 0. 05);OD组NPI评分、空间障碍及幻视幻听发生率最高(P 0.05)。3组照顾者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的AD和VD照顾者照顾时间超过1年。AD照顾者所得到的社会支持相对更多(P 0. 05),OD照顾者的负担明显高于AD和VD组,且积极感受最低(P 0. 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痴呆类型、护理年限和积极感受是照顾者负担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AD和VD相对其他类型的痴呆照顾者负担较轻,照顾者的负担与照顾者的积极感受、痴呆类型和照顾的年限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 E(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期痴呆 [血管性痴呆 (VD)、Alzheimer型痴呆(AD) ]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长度片段多态性技术 (PCR- RFL P)检测 2 6例 VD(下称 VD组 ) ,32例 AD(下称 AD组 ) ,4 0例正常人 (下称对照组 ) 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均以 ε3/3为优势基因型。 VD组、AD组和对照组分别为 5 0 .0 0 %、5 6 .2 5 %、80 .0 0 % ,VD、AD两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ε3/4基因型在 VD组、AD组分别为 7%、9% ,较对照组 (3% )也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ε4 /4基因型在各组中均在 5 %以下。 VD和 AD患者等位基因ε3降低、等位基因ε4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结论 基因型 ε3/4与 VD、AD具有相关性 ,等位基因 ε4可能是痴呆的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