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8F-FL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评价奥拉帕尼(Olaparib)对裸鼠乳腺癌模型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建立24只BALB/C裸鼠MCF-7乳腺癌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Olaparib组、Olaparib+放疗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8 h对裸鼠行18F-FLT Micro PET/CT显像。比较4组治疗前后肿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总增殖体积(TPV)及肿瘤体积的变化。显像完成后,取出肿瘤进行称重观察肿瘤质量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增殖指数Ki-67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肿瘤的SUVmax与免疫组化指标Ki-67及PCNA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4组肿瘤的SUVmax、TPV及肿瘤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41、0.061、0.045,P>0.05);治疗结束后48 h,对照组和Olaparib组的肿瘤S...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线18F-FDG PET/CT显像半定量参数在颅内多发胶质瘤(multiple cerebral gliomas, MCGs)生存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22年1月于北京天坛医院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MCGs患者共25例。对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分析指标包括:糖代谢最高病灶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SUVmax)及相关参数(与对侧脑白质比值T/W,与对侧脑皮层比值T/Cortex),以SUVmax的40%为阈值计算全脑病灶相应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的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 MTV)和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 TLG),对患者生存状态及生存期进行随访。分析临床病理学特征、影像学指标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进行生存分析,分析未治疗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18F-FDG PET/CT检查中患者出现棕色脂肪组织(BAT)摄取的原因以及护理对应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行18F-FDG PET/CT检查出现棕色脂肪组织摄取的25例患者资料,总结分析棕色脂肪摄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BAT显影以对称性分布在颈部、锁骨上、腋下和胸椎旁为主。以中青年女性多见,大多集中冬季寒冷季节。在采取保暖等措施后,棕色脂肪显影明显减少。结论在冬季,对行18F-FDG PET/CT检查的青年女性,应注重御寒护理。 相似文献
4.
5.
<正>患者男性,39岁,4年余前因全身多发皮疹于当地医院就诊,予以甲氨蝶呤、阿维A、干扰素等治疗,查骨髓涂片显示:骨髓增生活跃,G/E=1.96,可见异型淋巴细胞。皮肤组织活检:左下肢皮肤组织,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合病史,符合蕈样肉芽肿,躯干皮肤过度角化,表皮分化良好。后予以加用沙利度胺、西达苯胺治疗,病情控制尚可。后全身皮疹再次加重,病情缓解不明显,皮疹增多,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行活检免疫组化提示CD7表达,有CAR-T细胞治疗指征。实验室检查结果(括号内为正常参考范围):白细胞3.91(3.5-9.0)G/L、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NaF及18F-FDG PET/CT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检测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取我院心内科患者35例,分别行18F-NaF及18F-FDG PET/CT显像,对显像结果 进行t检验。将患者分为心绞痛组与非心绞痛组,对其代谢参数进行秩和检验,统计OCT结果 。结果 临床资料中腰围在18F-NaF PET/CT显像中阳性组高于阴性组,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4)。在18F-NaF及18F-FDG显像中,冠脉斑块SUVmax及TBR在显像阳性组高于阴性组,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18F-Na F显像中,心绞痛组冠脉斑块TBR在显像阳性组高于阴性组,非心绞痛组冠脉斑块SUVmax和TBR在显像阳性组高于阴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8F-FDG显像中,心绞痛组和非心绞痛...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比较18F-FDG PET/CT与PET/MR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cavit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CSCC)的图像,探讨PET/MR在口腔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同时接受体部PET/CT与头颈部MR检查的OCSCC患者,对PET阳性病灶在PET/CT、PET/MR上的图像质量、融合准确度及病灶清晰度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22例患者共有35个阳性病灶,包括阳性原发灶22个、阳性淋巴结13个。PET/CT、PET/MR T1WI和PET/MR T2WI在图像质量及融合准确度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显示阳性原发灶的清晰度方面,PET/MR T1WI和PET/MR T2WI均优于PET/CT(P<0.05);在显示阳性淋巴结的清晰度方面,PET/CT、PET/MR T1WI和PET/MR T2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评估淋巴瘤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4月确诊为淋巴瘤并行放化疗治疗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随访1个月以上。结果 20例患者中9例在治疗过程中行PET/CT检查,提示代谢减低30%以上者预后良好,且代谢降低越早、越多,预后越好;11例在治疗结束后行PET/CT检查,9例阴性者仅1例复发,而2例阳性者全部复发。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能很好地评价淋巴瘤的治疗效果,且可早期预测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双时相 18F-FDG PET/CT显像对肺部占位性疾病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探讨延迟扫描对该类病变的诊断标准。方法 对诊断不明确的肺部占位性病变分别进行早期显像和延迟显像,测量两次显像中病变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每个病灶的SUVmax滞留指数(RI)及不同RI区间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利用ROC曲线下面积来分析各组间的诊断效能。结果 71例患者共检出88个病灶,良性36个,恶性52个。良、恶性病灶的延迟相与早期相的SUV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当SUVmax > 2.5且RI > 0%时,延迟相显像对病灶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早期相。当20%结论 双时相PET/CT显像可以作为肺部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必要辅助手段,以SUVmax>2.5且20%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1007标记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融合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PET/CT)、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显像对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收治的30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18F-PSMA-1007 PET/CT及18F-FDG PET/CT显像检查。采用ROC曲线分析两种方法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骨转移灶的诊断阈值和诊断效能的差异;采用加权Kappa检验分析两位医师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0例患者阳性病灶共215个,前列腺癌原发病灶30个、骨转移灶185个。18F-PSMA-1007和18F-FDG PET/CT显像前列腺癌原发病灶、骨转移灶SUVmax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96和0.81、0.93。18F-PSMA-1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18F-FDG PET/CT半定量参数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肿瘤代谢体积(MTV)与增殖指数Ki-67的相关性,以及SUVmax、MTV、Ki-67在NSCLC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2年4月于东部战区总医院116例确诊为NSCLC的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半自动法对肺部病灶进行勾画,测量病灶的SUVmax、MTV,通过免疫组化测定Ki-67表达,记录并分析患者病理类型及预后。结果 鳞癌患者SUVmax、MTV、Ki-67均高于腺癌患者。NSCLC患者中SUVmax(r=0.572,P<0.001)和MTV(r=0.390,P<0.001)与Ki-67呈正相关。根据病理类型进行亚组分析显示,腺癌患者组的相关性明显,而鳞癌患者组则无明显相关性。肿瘤SUVmax升高是肺癌患者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1,P=0.028),而MTV、Ki-67与预后无关。结论 NSCLC患者SUVmax、MTV与Ki-67具有相关性。SUVmax升高是肺癌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SUV...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在结直肠癌术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ET/CT检查后进行手术切除且资料完整的73例结直肠癌患者,研究PET/CT代谢参数与其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阳性者原发灶MTV明显高于阴性者,其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截断值为7.39。SUVmax、SUVmean、SUVpeak、MTV及TLG预测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4.80、8.62、13.62、11.55及219.27。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的长径、N分期、M分期、MTV及TLG与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M分期及MTV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MTV≤11.55、TLG≤219.27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PET/CT在结直肠癌术后预后中具有应用价值,MTV、TLG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术后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4.
18F-FDG PET/CT显像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与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ECT全身骨显像对骨转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与99mTc-MDP ECT全身骨显像,并评价显像效果.结果 26例肿瘤患者18F-FDG PET/CT显像为阳性,其中有17例患者发现骨转移45处;在99mTc-MDP ECT全身骨显像中,有20例患者发现骨转移77处.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99mTc-MDP ECT全身骨显像是诊断骨转移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8F-FDG PET/CT显像对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诊断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为2005年8月-2009年12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患者30例。分别记录其形态学表现及放射性分布,同时测量其最大SUV值(SUVmax),并分析PET、PET/CT和HRCT三者的确诊率。结果 PET显示3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例中有19例SUVmax≥2.5,呈阳性改变,占63%。5例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另外还有3例为混合性结节(实变结节周围伴有磨玻璃影),22例为实变结节。HRCT显示这类病灶多位于双肺上叶,大多位于肺野外围胸膜下,病灶呈小斑片状或结节状,形态不规则,有分叶征22例,毛刺征15例,胸膜凹陷征21例,空泡征4例。PET、PET/CT和HRCT三者的确诊率分别为36.67%、93.33%和93.33%。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SUVmax值对判断病变的良恶性价值有限,对病变活性程度可作一般性参考。在诊断时应充分发挥PET/CT影像与功能融合的作用,多从影像学角度进行判断(特别是HRCT的BAC征象),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方法分析肝内胆管细胞癌行PET/CT检查病例16例,其中病理诊断组6例,临床诊断组10例.根据18F-FDG摄取程度将病灶分为3种类型.Ⅰ级分化程度高,低度恶性或典型类癌;Ⅱ级分化程度一般,中度恶性非典型类癌;Ⅲ级分化程度低,高度恶性小细胞癌.结果临床诊断中,2例为Ⅰ级低度恶性或典型类癌,2例为Ⅱ级中度恶性非典型类癌,2例为Ⅲ级高度恶性小细胞癌;病理诊断中,低度恶性或典型类癌5例,中度恶性非典型类癌3例,高度恶性小细胞癌2例.结论 18F-FDG PET/CT是诊断发病率较低的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一种有效方法,能评价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放射性荧光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像在肺癌术前分期诊断及复发转移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9月至2023年6月期间80例初诊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数据,所有患者均在术前1周内进行了18F-F DG P ET/CT显像检查,并在术后3~6个月内进行了复查,监测复发或转移情况。术前的TNM分期和术后的复发转移情况均以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进行评估。结果术前分期诊断中,18F-FD(G P ET/CT显像的T分期、N分期和M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86.59%、81.93%和100%,一致性检验Kappa值分别为0.834、0.793和1.000。术后的复发转移检测中,18F-FDG PET/CT显像在术后6个月内成功检出了22例(88.00%)的复发转移病例,其诊断灵敏度为88.00%,特异度为100.00%。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术前分期以及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中具有较高... 相似文献
18.
18F-FDG PET/CT影像组学是一种新兴的从影像图像中自动获取定量成像特征并无创诊断病变的技术。目前PET/CT影像组学在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中均有研究,包括区分肺结节的良恶性、原发或转移,确定肺癌组织学亚型、侵袭性以及基因型,疗效评价、预测治疗反应及预后等,本文对18F-FDG PET/CT影像组学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的PET/CT表现,探讨其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方法 19例经骨髓穿刺活检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均行全身PET/CT检查,分析影像形态、功能代谢的特点,并测量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结果 19例患者均表现为全身多发骨病变。CT共检出病灶221处(占全部骨骼病变的85.3%),表现为穿凿样、皂泡样溶骨改变,以中轴骨受累为主,一般位于骨髓腔内,较少形成软组织肿块及髓外侵犯。PET检查198处阳性病灶(76.4%),表现为全身多灶性18F-FDG摄取增高,SUVmean为3.1±1.4(范围1.3-7.4)。PET所示病灶大部分与CT匹配,少数病灶不匹配。PET/CT表现出一定特征,大致可分为:①部分病例中CT表现为多发骨质破坏,而PET累及的不均匀性代谢增高区与之不完全相符。②部分病灶CT未见明确骨质破坏,PET表现为代谢异常增高。③少数病灶CT示骨质破坏并局部软组织肿块形成时,PET显示代谢显著增高,且与CT基本相当。本组有2例常规骨穿阴性的患者在PET/CT引导下活检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 PET/CT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引导下穿刺活检有利于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尤其在常规骨穿假阴性病例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大鼠C6胶质瘤放疗前后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18 F-FDG PET-CT)显像特点,探讨18F-FDG PET-CT评估大鼠C6胶质瘤早期放疗疗效价值.方法 建立荷C6胶质瘤SD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放疗组,两组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后24 h、7d行18F-FDG PET-CT显像,采集不同时期大鼠肿瘤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T)、对侧脊柱旁肌肉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M),计算两者比值(T/M)并观察肿瘤体积变化.放疗结束,取两组肿瘤,常规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细胞增殖指数Ki-67及微血管密度(MVD)表达情况.结果 ①放疗24 h T/M值较放疗前降低(t=5.991,P<0.01).对照组24 h T/M值较首次显像增高(t=5.196,P<0.01).②放疗7dT/M值较放疗后24 h(t =3.082,P<0.05)、放疗前(t=4.822,P<0.01)显著降低(F=5.902,P<0.01).对照组7dT/M值较24 h明显增高(t=3.621,P<0.05).③HE染色示放疗组较对照组坏死明显,放疗组Ki-67与MVD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低(t=7.201、2.986,P<0.01).④T/M值与Ki-67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824,r2=0.679,P<0.05);T/M值与MVD表达呈正相关(r=0.779,r2=0.606,P<0.05).结论 18F-FDG PET-CT可评估大鼠C6胶质瘤放疗早期疗效,并可反映胶质瘤的增殖活性和血管生成情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