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性加温湿化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4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气道护理;将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8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性加温湿化。比较两组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效果、氧疗效果、肺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度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湿化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VEmax)、最大通气量(MVV)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性加温湿化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导管非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护理,不仅能降低患者痰液黏稠度,保证其脑部供氧,提高气道湿化及氧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竹青  苏明莉 《妇幼护理》2023,3(17):4232-4233
目的 分析不同湿化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12 月期间 本院收治的 70 名重症气管切开治疗病人作为研究对象。以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5 例。对 照组采取间歇性气道湿化,观察组采取费雪派克湿化器湿化。分析对比两组的湿化效果、并发症、痰液黏稠度及痰液量、血氧 饱和度。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道湿化满意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湿化不足比例显著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痰液黏稠度 I 度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III 度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痰液量显著 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血氧饱和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费雪派克湿化器湿化法,能提升重症气管 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液更容易吸出,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停止机械通气后采用高流速加温湿化氧疗序贯通气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2018年9月—2018年10月选择入住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ICU)颅脑损伤后行气管切开的7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病人停用机械通气后使用一次性气管切开面罩进行氧疗,观察组病人停用机械通气后采用高流速加温湿化的方法进行氧疗,观察两组病人氧疗效果、痰液黏稠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氧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水平、气道湿化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流速加温湿化氧疗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后气管切开病人的氧合情况,改善病人痰液黏稠度,促进病人痰液排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集束化干预对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并发症、焦虑情绪和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型高流量氧气湿化系统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气道湿化处理,观察组应用新型高流量氧气湿化系统进行气道湿化处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气道湿化效果、痰液黏稠度、并发症发生率、吸痰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高流量氧气湿化系统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效果,降低痰液黏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两种吸痰法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法,研究组给予新型改良式吸痰法。观察两组气道护理指标、肺部湿罗音和痰液黏稠度、吸痰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吸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吸痰次数、雾化次数、气道灌洗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肺部湿罗音和痰液黏稠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吸痰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改良式吸痰法用于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吸痰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付梦媛 《妇幼护理》2023,3(5):1254-1257
目的 探讨差异性湿化护理对气管切开患者改善气道功能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期间来我院实施气 管切开患者 3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15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湿化护理,观察组 采取气道内持续性湿化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湿化效果、不良症状、痰液黏稠度、气道功能。结果 观察组的湿化满意人数显 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痰液黏稠度Ⅰ度(稀痰)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Ⅲ度(重度黏痰)人数显著低于对 照组(P<0.05)。观察组痰栓、黏膜出血以及持续性咳喘人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 FEV1%pred、FEV1/FVC 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在气管切开患者护理阶段实施气道内持续性湿化护理,可有效调节患者气道功能, 提高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提升湿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康志琴  李霞  钱志艳 《循证护理》2024,(7):1309-1312
目的:探讨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健康宣教中引入症状管理策略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60例作为对照组,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53例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症状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恢复情况、干预前后家属护理行为、生活质量变化及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高于对照组,排痰量少于对照组,ICU入住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家属护理行为处于行动阶段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思考能力、自我评价、人际关系、自主性和日常生活评分高于对照组,情感、身体机能受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管切开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病人健康宣教中引入症状管理策略可促进恢复,改善家属护理行为,提升病人生活质量,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4373-4374
探讨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在医院2014年12月~2015年7月诊治的行气管切开术的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中抽取75例作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8),观察组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其护理满意度是97.3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42%,其护理满意度是78.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应用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护理满意度比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探讨管道护理量化评估模式在危重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期间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90例行气管切开术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均行气管切开术,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量化评估模式管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1 w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监测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置管时间、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 w,两组SBP和DBP均有所下降,HR和SpO2均有所上升,其中观察组SBP和DBP显著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SpO2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管道堵塞、管道滑脱及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为1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89%)显著低于对照组(24.44%)(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技巧、护理全面性及医生诊疗方面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危重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中应用管道护理量化评估模式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可明显降低管道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提升管道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究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抢救中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行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行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预后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预后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应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抢救可有效改善预后结局,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ICU颅脑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医院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肠外营养支持及护理,实验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对比2组干预前后营养状态和免疫状态,记录2组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红蛋白、总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7 d后CD_3~+、CD_4~+、CD_4~+/CD_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能够改善ICU颅脑损伤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进性措施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01例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改进性治疗措施和护理,两组患者均在伤后6个月开始随访至1年,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重残或植物生存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性护理措施有助于降低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的重残或植物生存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创建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管理APP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6月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2017年7-12月收治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设为实验组,应用肢体功能障碍管理APP进行干预。结果:实验组出院时肢体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出院时颅脑损伤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功能障碍管理APP使护理评估更科学,提高了健康教育效果,规范了护理流程,是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有效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容量管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PICCO指导下容量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2周后,两组的GCS评分均升高,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48 h后,两组的PaO2/FiO2均升高,乳酸、BNP水平及CVP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日平均液体量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O指导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容量管理效果显著,能快速改善患者疾病危重程度,降低肺水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正风险管理是指对患者、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也存在一定风险[1]。高压氧治疗作为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膨肺技术在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03例重型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建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按重型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及人工气道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辅以膨肺治疗,即患者每次吸痰后用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进行正压通气.对两组患者在人工气道建立当日及1周的X线胸片、血气分析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患者肺泡不张发生例数.结果:1周后观察组PaO2(11.62±2.04)kPa,对照组PaO2(9.87±2.18)kPa,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1例肺泡不张,对照组10例肺泡不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每次吸痰后进行膨肺治疗可有效预防肺泡不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全方位多角度急诊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救效率、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方位多角度急诊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效率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的入院至送达急诊室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在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7月在医院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相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院外管理,采用促进健康生活方式问卷(HPLP)对患者健康生活方式进行评价,采用步行功能量表(Holden)、Brunel平衡量表(BBS)、功能独立性量表(FIM)、改良Barthel指数(wr-MBI)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压力应对、营养、健康责任、运动、人际间影响以及自我实现评分均优于对照组,Holden、BBS、FIM、wr-MBI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致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采用基于多学科参与的医护到家平台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方式,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2月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进行救护;选择2010年1月-2011年5月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救护,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后,观察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和急诊科救治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治愈率提高,患者病死率下降;患者护理满意度升高;转送意外事件发生率降低,两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应用,有效缩短了急救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