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8例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骨小窗开颅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实施早期肢体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第28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日常活动、肢体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第28天,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活动能力及肢体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结论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治疗高血压偏瘫患者,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康复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之上结合针刺治疗,8 w后比较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临床疗效,并分析两组各自不同开始训练时间对应疗效,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结果治疗后8 w,两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FMA上肢、下肢评分及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各自不同发病到开始训练时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SS-QO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更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恢复,可提高临床疗效,表现为开始训练时间越早,临床疗效越理想,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贯序化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根据不同病期加行贯序化康复训练,包括音乐康复疗法、生活能力训练、针灸治疗、亲情陪护等。治疗前后评定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价其躯体康复及心理康复情况。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ADL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明显降低(P均〈0.05),以观察组降低明显(P均〈0.05)。结论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行贯序化康复训练,可明显促进其躯体康复及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训练。两组持续4 w。比较两组康复前后平衡功能、上肢肢体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康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51.22±5.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3.76±5.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2,P0.05)。观察组康复后简易上肢功能(STEF)评分[(72.31±4.87)分]和Fugl-Meyer(FMA)评分[(51.27±5.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8.72±7.29)分和(39.27±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0、9.724,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手指主动活动范围(AROM)[(19.32±2.56)°]、最大屈曲角度[(53.17±5.98)°]和最大伸展角度[(38.65±4.97)°]明显高于对照组[(13.09±3.25)°]、[(41.36±7.91)°]和[(27.62±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48、6.523、7.596,均P0.05)。观察组康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评分[(70.28±5.4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7.83±6.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40,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效果良好,可改善患者平衡功能和上肢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及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改良Barthel指数(BI)变化。方法 94例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随访3个月。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对治疗前后痉挛程度进行评价,测定FMA评分和BI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痉挛分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痉挛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FMA和B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2、3个月观察组FMA和B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老年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针灸治疗有助于减轻痉挛症状,同时对患者肢体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也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86例患者被分为药物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治疗组(观察组46例),单纯药物治疗组(对照组 4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肌电值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瘫痪肌肉肌电值无论与治疗后比较,还是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2和P<0.05).结论 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功能,并避免肌肉挛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短波结合康复训练对老年偏瘫性肩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存在偏瘫性肩痛的老年患者6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12 w.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超短波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两组选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关节活动度(Rom)、改良Ashworth分级法在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12 w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各项评定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结论 超短波结合康复训练能有效的改善老年偏瘫性肩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联合活动分析法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将9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疗法,对照组给予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疗法,联合组应用下肢康复训练结合活动分析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8 w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评定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Berg平衡量表评测动态平衡和静态平衡;美国GAITRite USB步态分析系统计算机软件计算步速、步长、步宽、步频,评估每天活动时实际步行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和步态参数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8 w后,两组FMA评分、Berg评分和步态参数评分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联合组Berg评分、FMA评分和步态参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利用活动分析法联合机器人训练可显著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对改善其平衡和步行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功能重建仪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重建仪配合药物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效果。方法将3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神经功能重建仪配合药物及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配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以Fugl-Meger评分法,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在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方面治疗后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功能重建仪配合药物及康复训练,更有助于脑梗死患者尽快恢复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电针联合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对肢体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肌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4月收治的66例对肢体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早期电针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早期电针联合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采用运动功能评测法(FMA)、改良指数评分(MBI)评分对患者运动功能进行评价,并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估,深入探讨联合治疗方案的应用优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FMA、MBI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在患者进行早期电针联合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治疗后,疗效显著。研究组患者的FMA、MBI值改善明显。结论早期电针联合超声脉冲电导治疗仪对肢体偏瘫患者具有积极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偏瘫状态,减轻患者的痛苦,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针灸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方法将8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42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4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等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针灸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系列髋关节强化训练在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康复中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系列髋关节强化训练)和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4 w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Holden步行能力分级、10 m步行时间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步行能力和平衡能力进行评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测量,根据患者发病48 h内和1个月时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NFDS)评价患者的近期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BBS、FMA、Holden步行能力、10 m步行时间、NIHS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列髋关节强化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老年患者有显著的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对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及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早期自主及被动常规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虚拟现实康复锻炼。两组疗程均为4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测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Fugel-Meyer运动量表(FMA)评分和简易上肢功能评分(STEF)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FMA和ST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NIHS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而MBI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情绪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虚拟现实康复锻炼可改善老年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均是中风发病时间达到30~45天,在这30~45天未接受系统针灸治疗,且偏瘫肢体尚未恢复运动功能或运动能力十分低下)随机分为温针灸观察组(n=30例)、针刺对照组(n=3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主治中风偏瘫的穴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穴的基础上再加上温灸进行治疗,均治疗6周。记录患者偏瘫侧肢体开始出现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并用Fu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进步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开始恢复运动功能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前(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差值差异明显,观察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加针刺与康复训练加温针灸都能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但温针灸加康复训练提高得更明显,并且温针灸能迅速缩减恢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灸辅助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病人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10例脑梗死后偏瘫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辅助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55%与78.18%,P0.05)。两组治疗前内皮祖细胞(EPCs)、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EPCs、SDF-1α水平高于对照组,MMP-9、GDF-1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MA、MB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辅助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后偏瘫可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降低MMP-9、GDF-15水平,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训练实施于高血压并脑出血患者中对偏瘫肢体的改善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 遴选时段2020年1-12月内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以数字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n=40)。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预后效果。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5.00%较对照组77.50%明显高(P<0.05);同时两组干预后Barthel指数、FMA评分较同组干预前均大幅度提高,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合并脑血出患者,开展早期偏瘫肢体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及肢体功能恢复,最终实现提高患者预后、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实现较为理想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干预脑卒中偏瘫伴发下肢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2年2月90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统计下肢肿胀率,分析病人发病时间、肌力分级以及性别、年龄之间的差异。90例脑卒中后偏瘫病人中52例伴发下肢肿胀,将52例病人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针灸治疗)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26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同时对照组配合相应康复训练干预,观察组运用针灸干预,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统计疗效。结果:52例(57.78%)脑卒中偏瘫伴发肢体肿胀病人中,Ⅰ度肿胀21例(40.38%),Ⅱ度肿胀22例(42.31%),Ⅲ度肿胀9例(17.31%),其中肢体肿胀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发病后前3个月;肌力分级越低,肿胀程度越高;年龄越高,肿胀发病率越高。肌力分级中肿胀Ⅰ度组发病率为7.69%,观察组治疗后2周的掌指关节围度(17.25±1.01)cm、跖趾关节围度(20.51±1.31)cm、腕关节周径(15.23±1.05)cm、踝关节周径(18.13±1.11)cm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周和2周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老年偏瘫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脑卒中老年偏瘫患者7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进行核心肌群训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评定、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1个月跌倒的发生次数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 w后,两组BBS、Holden步行功能评定、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后1个月跌倒的发生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对老年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可降低跌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的疗效及对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单纯予以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1剂/d,分3次于餐后1 h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4 w。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血浆因子,并在治疗前,治疗4 w,随访第8、12周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分(FMA)量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χ~2=4.94,P=0.03);治疗4 w后,治疗组前列环素(PG)I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栓素(TX)A2/PGI2(T/P)、TXA2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 w,随访8、16 w后,治疗组各相应时间点FMA、SSQOL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结合康复训练能够明显促进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微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联合通络扶正汤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早期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6例缺血后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83例,两组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肢体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和内服通络扶正汤治疗,28 d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从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DNS)评分、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等方面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28 d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DNS评分和运动功能(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改善明显,疗效显著,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联合通络扶正汤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干预的临床效果明显,能较快改善患者的偏瘫状态,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