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陈镜合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方法以陈镜合教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3月—2016年1月岭南名医门诊治疗的高血压病病例为研究对象,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陈镜合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350个处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2个核心组合和11首新处方。结论陈镜合教授治疗高血压病以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为主,佐以平肝潜阳,引血下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黄衍寿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黄衍寿教授门诊及住院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例的中药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黄衍寿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病例175例,中药处方175首,涉及药物共计140味。处方中使用频次超过30次的药物共18味,前10位依次为炙甘草、川芎、党参、赤芍、黄芪、红花、丹参、当归、桃仁、桂枝;支持度为45,置信度为0.8,得到药物组合及关联规则各30个,其中红花、赤芍、川芎,党参、黄芪,炙甘草、桂枝等为常用药物组合;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3,挖掘出“桃仁、赤芍、当归、降香、川芎、红花”等新处方5首。结论 黄衍寿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用药以益气、温阳、活血为主,佐以化痰。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研究分析韩祖成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0年11月陕西省中医医院脑病二科门诊第一诊断为眩晕的病人病历,纳入初诊处方136首。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眩晕用药数据库,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对136首处方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100味,用药频次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葛根(111次)、川芎(111次)、茯苓(104次)、白术(100次)、合欢皮(97次)。四气中温性中药用药频次最高,占30.92%(675/2 183),其次是平、寒、凉;五味中甘味中药用药频次最高,占41.94%(1 413/3 369),其次是辛、苦、酸、涩、咸;归经主要以肝、脾、心为主,挖掘出核心组合8个、新方4首。结论 初步得出韩祖成教授治疗眩晕多以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为治疗大法,同时对于长期眩晕导致病人情绪急躁者善用疏肝理气解郁药物,外感病人兼以解表,肝肾亏虚病人多兼以补益肝肾药物,标本兼治,内外兼顾,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分析李军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随机收集近2年来李军祥教授有效治疗的17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药处方(一患一方,不分首诊及复诊),将171份处方录入到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中,经过医案标准化处理后,建立标准化的数据库,通过频数统计以及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方剂数据库中各中药用药频率、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及药物功效分布,以明确李军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思路。结果:所采集的171张处方中,涉及药物112种,其中使用频次超过110次的药物有18种;运用关联法则分析药对得到核心处方:木香、苦参、黄连、炮姜、白术、青黛、炙甘草、陈皮、地榆炭、三七、白及、白芍;用药以寒、温两性为主,味多属苦、辛、甘,药物主归脾、胃、肝、大肠、肺、肾经。所用药物主要功效以清热祛湿、清热解毒、温脾补肾、凉血化瘀、行气活血为主。结论:从用药、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上体现了李军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以脾胃为中心,兼及五脏论治;清温并用,注重阴阳平调;重视清热祛湿解毒,不忘调畅气与血;注重整体辨证论治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马丙祥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中药用药规律。方法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对马丙祥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的121首处方进行分析,了解高频药物、常用药物组合、核心组合及新处方等。结果 121首方剂中使用频次≥40次药物17味;使用次数≥60次的药物组合40对;药物关联系数95%的药物组合39个;并挖掘出8个核心组合及4个新处方。结论马丙祥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将外风与内风并重、疏肝与柔肝相结合、兼用补益之药并喜用质地轻清之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和总结张伦忠教授治疗中老年郁证的组方规律和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张伦忠教授治疗中老年郁证的门诊首诊处方122首,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其组方规律和用药经验。结果122首处方中得出12个核心组合和6个新处方。结论张伦忠教授治疗中老年郁证善于从阴阳角度辨焦虑与抑郁,重视肝、脾、肾三脏,治以疏肝解郁、顾护中焦、补肾填精,多以桑麻地黄汤为基础方临证加减,采用复方治疗,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近5年中药治疗肝纤维化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关键词“肝纤维化”和“中药”,检索时间限定为2016年3月1日至2021年3月1日,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处方,将处方录入Excel表格,建立中药治疗肝纤维化数据库,将Excel表格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得出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用药规律。结果:总共纳入85篇文献,整理后得出85首处方;分析得出使用频次前10中药依次为丹参、鳖甲、黄芪、甘草、白术、当归、柴胡、白芍、茯苓、赤芍;药物四气以寒性、温性、平性药物为主;五味以苦味、甘味、辛味为主;归经以肝经、脾经、肺经、心经、胃经、肾经为主;药物功效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24组,关联规则13条;聚类分析得出4类聚类组合。结论:中药治疗肝纤维化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补益正气为主,兼以清热利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探讨基于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6月入院诊治的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总结其用药处方,调查患者的疾病分类、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以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判断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92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冠心病为主,DDDs位于前三位的药物依次为硝苯地平、异山梨酯和尼群地平;除非洛地平和硝酸异山梨酯外,其他药物的DUI值均≤1。结论我院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临床用药方面基本合理,遵循依据患者具体病情给药、合理配比用药的原则,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提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用药方案甚至进行个体化治疗,才能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并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的处方用药规律,探索其治疗胸痹心痛的经验特色。方法选取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处方129首,通过用药频次统计、基于关联规则的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等多种数据挖掘方法,对徐浩教授的胸痹心痛处方进行分析。结果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处方中药物出现频次在前8位的分别为:当归、川芎、炙黄芪、柴胡、茯神、远志、炙甘草、党参;居于前3位的药对分别是"当归、川芎"、"当归、炙黄芪"、"当归、茯神";基于熵聚类的药物关联度分析挖掘出"枳壳、延胡索、柴胡、桔梗"等24个核心组合和"连翘、三七粉、柴胡、郁金、桂枝"等16首新处方。结论徐浩教授治疗胸痹心痛以气血并治、形神兼顾、寒热并用为特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证治准绳·类方》中治疗胸痹心痛和心悸的用药规律。方法: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处方进行整理,建立数据库,对中药的使用频次、气味归经和功效分类进行统计整理,并对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整理出93首处方,涉及中药176味,四气以温、平、寒为主,五味以甘、辛、苦为主,归经以脾、心、肺为主,药物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安神药、理气药为主,药物使用频次10次以上的有20味。关联规则中支持度最高为人参-远志和人参-茯神;置信度最高为甘草、半夏、茯苓;并将高频药物聚为3类。结论:《证治准绳·类方》中治疗胸痹心痛、心悸的处方具有独特的用药规律,治疗以补虚益气温阳、理气化痰祛湿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李时珍《本草纲目》治疗心系疾病的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本草纲目》中治疗心系疾病的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附方104首,药味121种,得到用药频次≥5次的药味18种,关联药对12对,核心药物16组,新方9个。结论李时珍治疗心系疾病,以从脾论治、形神兼顾、擅用重剂为用药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古今文献用药规律并比较二者异同。方法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收集处方信息,建立有关药物分类、功效、性味归经的数据库,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古方170首,涉及药物197味。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为肉桂、甘草、当归、干姜、陈皮;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药物种类分别是温里药、补虚药、理气药;药性温>热>平>寒,药味辛>苦>甘>淡>酸。共纳入现代方剂149篇,涉及药物162味,使用频次居前5位的药物分别为丹参、川芎、炙甘草、黄芪、当归;使用频次位居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药性温>寒>平>凉,药味甘>苦>辛>酸>淡。对古今方剂中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古方聚为6个核心药物群,发现8个药对。今方共聚为4类,发现8个药对。结论古方治疗冠心病用药以温里散寒、补虚扶正为主,善用小方;现代方剂用药以益气活血为主,临床不限从心论治,还应注意调理脾、胃、肝、肾,同时强调肺经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的处方用药规律和经验。方法从门诊病历中选取并整理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处方543首,提取中药处方数据,建立标准化医案数据库,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的用药统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功能,分析医案中处方的用药频次、性味归经、常用药对及核心处方等数据。结果整理处方543首,涉及药物217种,治疗冠心病的高频中药有黄芪、丹参、柴胡、炙甘草、三七粉、瓜蒌等,药性多属温、微寒、平,药味多属甘、苦味,主要归经为肝、肺、心经,功效以活血祛瘀、利水消肿、生津养血为主。常用药对有黄芪-丹参、丹参-黄芪、黄芪-三七粉等。聚类分析可将药物分为4类,分别为活血祛瘀止痛,调畅气机,宣痹通阳,益气养血、健脾化痰。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药物为黄芪、丹参、三七粉、瓜蒌、柴胡、黄芩、炙甘草、天麻、枳壳、制何首乌、党参、延胡索、川芎、薤白。结论徐浩教授治疗冠心病药物多为温、平、甘、苦,归肝、肺、心经,治疗多气血同治、寒热同调、虚实兼顾、注重调神,以温阳补气、活血化瘀、理气化痰、安神定志为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整理并总结金元四大家治疗便秘病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中医治疗该病提供文献学证据,并为完善金元四大家学术体系提供统计学依据作出贡献.方法:收集金元四大家医学著作中与便秘病相关的中药处方,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利用WPS Excel软件建立方药数据库,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中药的频数分析、因子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组方用药的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收录的治疗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采用频次分析、系统聚类、关联规则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组方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304首中药复方,涉及153味中药,出现频数最高的单味中药为黄芪(280次),其次为丹参(250次);聚类数量为3类时较好,常用药物包括红花、桃仁、当归、赤芍、黄芪、丹参、川芎、瓜蒌、薤白等,演化得到核心组合7个;关联分析显示,黄芪配伍丹参、红花配伍桃仁、黄芪配伍当归是常用的药对;主成分分析提取到30个主成分。结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方剂药类以活血化瘀、补气、理气、止血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异病同治的中医治则,挖掘关幼波教授在肝病诊治中的辨证及遣方用药特点,探索关幼波教授辨治肝病的证治规律。方法:收集关幼波教授治疗肝病的医案,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2.3)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及关联分析等,总结关幼波教授辨治肝病的常见证候及相应治法、用药等规律。结果:关幼波教授辨治肝病的病位主要在肝、脾、胆、肾,病性以虚、湿、热、瘀为主;常见中医证候有肝胆湿热证、气虚血滞证、气血两虚证、肝郁血滞证、阴虚血热证、肝肾阴虚证等;治法有清热利湿、活血化痰、补气养血、活血解毒、舒肝解毒、滋补肝肾等;关联分析所得常用药对8对、中医证候-中药组合10类。结论:关幼波教授辨治肝病重视正邪关系,多从湿、热、瘀、虚着手,辨证时主张十纲辨证、正邪兼顾,治疗上重视调理气血、中州当先、活血化痰等。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基于中医“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贾跃进临床治疗失眠障碍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简述贾跃进对“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认识,使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2.3将门诊近2年中药治疗失眠障碍的处方进行药物频次、属性统计及关联、聚类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到核心组方。再运用TCMSP、GEO等数据库得到核心组方各药物有效成分的靶点与疾病靶点并取交集,利用Cytoscape 3.8.0及其插件构建疾病-药物-成分-靶点、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选取关键有效成分和关键靶点进行Vina分子对接分析。结果共获得病案228个、方剂228首,涉及中药119味;药性以平、温为多;药味以甘、辛、苦为主;药物主要归脾、肝、胃经;通过药物关联、聚类和复杂网络分析综合得到6味药物的核心组方。共获得核心组方有效成分45种,相关靶点243个,交集基因72个,关键成分包括α-香树素、豆甾醇等;关键靶点有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钠依赖性5-羟色胺转运蛋白(SLC6A4)等。GO功能富集分析包括生物调节、信号通路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血清素能突触等。关键成分和关键靶点分子对接显示可稳定结合。结论初步得到贾跃进中药论治失眠障碍的用药规律及相关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几年,头痛发病率越来越高,年龄趋于年轻化,治疗上,西药不良反应多、复发性高,患者依从性差,常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因此中医治疗头痛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辨证论治为原则,根据个体差异予以不同的方药治疗,而总结中医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十分重要。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应用中药方剂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CNKI)中治疗头痛的有效方剂,以"头痛""偏头痛""紧张型头痛""神经性头痛"为关键词并含"中医"进行搜索,检索2014年1月-2019年10月相关的文献,筛选有效方剂214首。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建立治疗头痛的组方数据库,采用平台中的"数据分析"系统进行数据挖掘。结果治疗头痛的214首有效方剂涉及中药243味。用药频次居于前5位的中药分别是川芎(149次)、甘草(122次)、白芍(94次)、当归(88次)、白芷(78次)。四气:温性中药用药频次最高,占40.86%(1048/2565),其次是寒、平、凉、热;五味:辛味中药用药频次最高,占33.70%(1315/3902),其次是甘、苦、酸、咸、涩;归经:主要以肝、脾、心为主。挖掘出核心组合16个,新方8首。结论治疗头痛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多与益气补血止痛类药物同用,为临床诊疗头痛提供方法及思路,也为进一步研发新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