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是由神经元和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构成。此概念的提出旨在强调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间相互联系及相互影响的重要性,并将三者放在一个微小的三维环境中研究,为整体研究神经元损伤及保护机制、寻找临床治疗的新靶点提供依据。本文将从NVU的组成、各组分间的联系及影响,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变化及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前心脏骤停后脑损伤(post-cardiac arrest brain injury, PCABI)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尚不透彻,导致PCABI相关的治疗效果欠佳。神经血管单位(neurovascular unit, NVU)主要是由血管相关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组成。NVU在调节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维持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的完整性和神经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BBB功能障碍和CBF下降是导致PCABI的重要原因。本综述旨在探讨NVU结构和功能在PCABI中的潜在病理生理机制,从而找到切实有效的治疗靶点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神经血管单元是由微血管、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及细胞外基质组成,各组分间的信号联系是保证神经元功能和正常脑血流的基础。其中星形胶质细胞介导了神经元和脑血流之间的功能偶联,是神经血管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血脑屏障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在脑缺血等病理情况下,胶质细胞对神经血管单元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效治疗脑梗死的方法匮乏,研究脑缺血损伤后的修复机制,探索有效的治疗手段意义重大。神经血管单元是由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组成的一个概念性结构。本文以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为框架,从神经营养因子、血管生成素、基质金属蛋白酶、高迁移率族蛋白B1、白细胞介素等方面综述神经血管单元缺血损伤后血管新生的修复机制。  相似文献   

5.
2002年,由美国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提出了“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概念[1].NVU是指由神经元、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小胶质细胞以及维持脑和神经组织完整性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共同构成的一个动态的结构复合体.在脑缺血及其治疗中,它也是构成细胞-细胞间信号传递和细胞-基质间相互影响的基本框架,也可以说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相似文献   

6.
缺血性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但是脑卒中后的神经保护治疗仍然疗效不佳。 星型胶质细胞是大脑中数量最多的神经胶质细胞并且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机制参与脑缺血性损伤中的 病理过程。对星型胶质细胞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为制定有效的神经保护治疗策 略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不同再灌注时间段大鼠脑血管、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空间构筑。方法 2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和模型组(n=16),模型组再平均分为再灌注1 d和2周两个亚组。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1 h后再灌注。各组活体灌注明胶墨汁。按时间取脑组织冰冻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心抗原(Neu N)的表达。结果血管在皮质或神经核等处分布较多,多数星形胶质细胞突起与血管及神经元接触。模型组缺血侧GFAP表达较假手术组持续增多,Neu N表达减少。再灌注1 d缺血侧血管数目明显减少,再灌注2周后增多,但仍低于假手术组及非缺血侧。结论观察到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的构筑。  相似文献   

8.
神经血管单元(NVU)是近年来脑梗死研究的热门模型,小胶质细胞(MG)作为NVU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免疫细胞,在脑梗死炎性级联反应及神经修复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通过干预MG治疗脑梗死也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将对近期关于干预MG治疗脑梗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治疗时间窗窄,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长链非编码RNAs (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通过钙超载、氧化应激、炎性反应、神经血管损伤、神经元坏死、突触功能破坏等过程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lncRNAs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小胶质细胞的调控机制,缺血性脑卒中相关lncRNAs表达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小胶质细胞是唯一永久存在于大脑中的免疫细胞。生理状态下小胶质细胞起着免疫监视、营养神经元、促进神经环路的建立与成熟、维持稳态等作用。当大脑被病原体入侵或受到损伤时,小胶质细胞被活化,发生形态改变、增殖和迁移、吞噬病原体或细胞碎片、释放某些细胞因子等,通过一定的通路对神经元进行调控,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存活。最近十年出现越来越多关于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作用的研究,特异性敲除小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再入驻将有助于研究其对神经元的作用。本文将对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调控作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针灸治疗脑缺血炎症反应的新靶点—PPAR-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可加重神经损伤,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可抑制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被视为缺血性卒中治疗新的药理作用靶点;针灸可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合成、下调炎症介质及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炎症细胞的功能等多种途径干预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因此,筛选有效激发PPAR-γ活化的针灸方法,从PPAR-γ活化途径研究针灸治疗脑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将是一个大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针刺对窒息脑瘫幼鼠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刺对窒息脑瘫幼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神经生化机制。方法: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针刺组、模型组、假手术对照组。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并入8%O2及92%N2的缺氧箱建立窒息性脑瘫模型。针刺组于造模后24h开始治疗。通过前肢触觉刺激试验动态观察动物运动功能变化;21d时处死观察脑大体变化,采用SABC法观察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缺氧后7d,模型组、针刺组大鼠前肢功能明显下降,至21d时,两组前肢功能均显著改善,针刺组近正常,但模型组仍差于对照组。造模后21d,各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模型组出现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巨大的阳性细胞增生灶,针刺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针刺早期介入治疗幼鼠脑瘫可改善其前肢功能,减轻脑萎缩。可能与针刺抑制了脑损伤后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受损脑髓鞘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共选取100只成年雄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早期针刺组(早期组)及晚期针刺组(晚期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造模后不同时间点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对早期组及晚期组大鼠进行针刺干预。采用Pal-Weigert髓鞘特殊染色法和ELISA法动态观察各组大鼠在实验开始1,3,5,7d时脑髓鞘的再生情况及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含量的改变。结果在各不同观察时间点,发现模型组大鼠内囊髓鞘均有明显脱失,且血清MBP含量亦较造模前明显升高;各针刺组大鼠在相应时间点的髓鞘脱失程度均较模型组明显减轻,且血清MBP含量升高的幅度亦显著低于模型组;另外早期组大鼠血清MBP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较晚期组滞后。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激发大鼠脑可塑性潜能从而促进MCAO脑缺血损伤区的神经髓鞘组织再生,并且针刺治疗时间窗对缺血后脑损伤的恢复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神经可塑性,即神经重构.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LS)是神经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脑神经生长发育的必需物质,是神经生长的营养因子和信息因子,神经系统中含量尤其丰富,尤以大脑皮质中含量最高.研究表明神经节苷脂能促进实验动物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外伤和局部缺血损伤后功能的恢复,并且在脑缺血损伤时神经节苷脂含量及各酸性组分别随缺血时间延长而下降.目的研究针刺对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脑组织神经节苷脂GM1、GM3、GD3含量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材料本研究的地点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及哈尔滨医科大学,材料为选用健康成年Wistar雄鼠204只,体质量270~300 g,来源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清洁级动物.干预选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64只)、针刺组(64只)、药物治疗组(66只),后三组通过线栓法造成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并于栓塞后5min给予针刺组针刺治疗,给予药物组腹腔注射施捷因注射液(10mg/kg体质量),分别于损伤后1,2,3,5,7,12,24 h测定神经节苷脂各酸性组分GM1,GM3,GD3含量.主要观察指标神经节苷脂GM1,GM3,GD3含量.结果大鼠急性脑缺血后脑组织中神经节苷脂GM1,GD3含量随时间下降,GM3含量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针刺组与药物组均能使GM1含量明显升高,并且针刺组可使GM3含量降低,GD3含量升高.GM1含量随缺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针刺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药物组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P<0.01);针刺组与药物组在2,3,5,7 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针刺组GM3含量比模型组降低(P<0.05,P<0.01);针刺组与药物组在1,2,3,5 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GD3含量随缺血时间的延长在7,12,24 h明显降低(P<0.05,P<0.01);针刺组GD3含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在12,24 h其含量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药物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异;针刺组与药物组在1,2 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调节脑组织中神经节苷脂GM1.GM3GD3含量以达到脑保护、促进神经重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熊伟  黄光英 《中国康复》2007,22(3):147-149
目的:观察针刺对局部脑缺血大鼠大脑皮层基质金属蛋白-2(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分为A、B、C3组各8只,A组大鼠不做任何处理,B、C组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C组于造模结束30min后针刺大鼠肢体,5h后再针刺1次,以后每天1次,均20min。3组大鼠均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大鼠皮层MMP-2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A组大鼠大脑皮层MMP-2 mRNA和MMP-2蛋白有少量表达,B组增高明显(P〈0.01);与B组比较,C组MMP-2 mRNA及MMP-2蛋白表达也明显降低(P〈0.01,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降低MMP-2表达,减少脑水肿,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6.
利用皮瓣包埋方法阻断家兔左、右颈总动脉和椎底动脉造成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并采用醒脑开窍针法予以治疗,观察针刺手法对上述模型家兔脑组织含水量、自由基,脑组织和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LPO)含量以及脑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及再灌注家兔脑存在着明显的自由基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而以缺血后再灌注动物最为严重;醒脑开窍针法对上述改变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以缺血后再灌注针刺组动物改善更为显著。作者认为:醒脑开窍针法对缺血性中风可适时地改善脑灌注,不失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针药合用对脑缺血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造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观察针药合用对神经病学症状、被动性条件反向、血液流变性、脑梗死面积及脑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并与单纯针刺和单纯药物组比较。结果3组均能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症状,提高学习记忆能力,降低血液黏度,缩小脑梗死面积,促进坏死灶内血管和胶质细胞增生修复,减少脑组织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结论针药组在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及降低血液黏度方面明显优于针刺和药物组。  相似文献   

18.
针刺疗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治疗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 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 32例和对照组 31例。 2组均口服易顺脉胶囊 ,针刺组同时配合针刺治疗 ,并观察治疗前后心电图及生存质量的变化。结果 :2组均治疗 8周后 ,心电图均明显改善 (P <0 .0 1) ,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在改善生存质量方面 ,针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针刺治疗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 ,并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based on a paradigm of the body different to that of modern biomedicine.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TCM necessitate an active and central role of acupuncturists in acupuncture treatment. The author looks at acupuncture in the practical context and analyzes the role of acupuncturists in diagnostic process and treatment delivery. Acupuncture as a complex non-pharmacological therapy depends solely on the acupuncturists' skills, competence and understanding of TCM theory to work.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is important role of acupuncturists in either clinical practice or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卒中单元治疗模式中,对脑卒中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早期介入针刺的作用。方法:自1999-12在南京市中医院开展脑卒中重症监护病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针对该病的主证和并发症分别选取不同的(位,采用早期介入针刺治疗。结果:早期针刺介入能够改善脑的氧代谢和脑血流的增强以及血糖的供应增加,保护中枢神经元,减少脑神经元的凋亡;能治疗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并能及时处理脑卒中后呃逆症、吞咽障碍、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和尿便障碍等并发症。结论:在脑卒中重症监护病房内早期介入针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互补,有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