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公藤甲素对生殖系统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甲素为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也是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等制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它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是热点研究的天然活性化合物。但是,雷公藤甲素的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其中对生殖系统的毒性及抗生育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综述了雷公藤甲素对男性睾丸、附睾和精子等,以及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损害及作用机制,并建议系统开展配伍减毒增效的研究,实现对配伍雷公藤甲素安全窗口的拓宽优化,为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甲素是从传统中药雷公藤中提取出来的环氧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是雷公藤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生育及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使用广泛,但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大量的研究发现,雷公藤甲素对机体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等都有比较严重的毒性。总结近几年雷公藤甲素的研究,对其临床前研究中的常见毒性及相应毒性机制做一综述,并列举其增效减毒的方法,为临床上更好的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4.
雷公藤甲素是从卫茅科雷公藤根部提取的一种环氧二萜内酯化合物,已经证实具有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生育等多种药理活性,近年来,尤其在抗肿瘤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雷公藤甲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与迁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自噬、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等。但其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及不良反应严重等缺陷限制其临床应用,目前通过纳米制剂手段如脂质纳米粒、聚乳酸纳米粒、聚合物胶束、外泌体等,可将药物精准递送到肿瘤部位,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性等,其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雷公藤甲素的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及其纳米制剂抗肿瘤应用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雷公藤甲素及其纳米制剂在抗肿瘤方面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雷公藤甲素是从中药雷公藤中提取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是雷公藤片、雷公藤多甙片等制剂的主要有效成分,临床多用于抗炎及免疫抑制。药理研究表明雷公藤甲素还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肿瘤活性,作用机制涉及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等多个方面。综述了雷公藤甲素对消化系统、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肿瘤的抗肿瘤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为加速其抗肿瘤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病理机制及一线抗VEGF药物的特点,探讨雷公藤甲素(TP)防治CNV形成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对比和分析,总结TP在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分析TP抑制CNV形成的可行性。结果与结论:我们认为TP具有防治CNV形成的功效,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HIF-1通路、VEGF通路及Dll4-Notch通路有关。笔者为评估TP是否可作为防治CNV形成的新药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甲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关于雷公藤甲素的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等主要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甲素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公藤甲素(TP)作为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生育、抗囊肿和抗肿瘤等作用,但其治疗窗窄,对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和血液系统等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临床开发研究受到了一定限制.本文主要针对TP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归纳,并概述了基于改善TP体内药动学特性所研发的新型TP衍生物和相关制剂,以期为TP的新药开发研究提供助益.  相似文献   

9.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原料中雷公藤甲素的限度的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流动相为流动相A:甲醇,B:甲醇-水(40:60)梯度洗脱;流速为0.9mL·min-1;检测波长218nm;柱温25℃,雷公藤甲素在0.0516~1.0320ц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99.3%,RSD为2.17%(n=6).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该原料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TP)急性中毒的心肌毒性。方法用急性毒性实验统计学软件AOT425StatPgm上下增减剂量法检测po给予TP的半数致死量(LD50)。将6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TP0.6,1.2和2.4mg·kg-1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大鼠一次性ig给予TP。观察其外观体征和行为活动,测定心电图;Aeroset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改变;用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心肌损伤面积百分比;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免疫组化SP法测定心肌细胞肌钙蛋白(CTnT)的表达。结果雄性SD大鼠poTP的LD50值为1.19mg·kg-1。大鼠ig给予TP0.6,1.2和2.4mg·kg-1后15~20h,TP1.2和2.4mg·kg-1组心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慢(P<0.01),并可见S-T段压低、T波高尖、Q波增宽和脱失等心电图改变。大鼠ig给予TP0.6,1.2和2.4mg·kg-1后20h,血清CK和LDH活性较正常对照组485±70和(712±105)U·L-1明显升高,CK活性分别为661±60,917±101和(1220±157)U·L-1,LDH活性分别为1013±155,1362±208和(2013±224)U·L-1。HE染色结果表明,心肌损伤面积随TP剂量增加而增大(r=0.8,P<0.01),心肌组织病理改变主要为心肌细胞肿胀、空泡变性、溶解坏死和收缩带坏死,电镜观察可见线粒体肿胀、嵴减少、空泡形成和心肌纤维断裂,免疫组化观察可见心肌细胞CTnT缺失。结论 TP急性中毒可导致心肌急性损伤,并呈剂量相关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线粒体损伤和细胞膜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11.
雷公藤甲素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介绍雷公藤甲素诱导细胞凋亡的研究现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雷公藤甲素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研究机制进展。结果:雷公藤甲素可以诱导或促进肿瘤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细胞等多种细胞凋亡。结论:雷公藤甲素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其药理作用,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熊巍  谌婕 《现代临床医学》2014,40(6):403-405
雷公藤(Tripterginum Wilfordii,Hook.f)又名黄藤、断肠草,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味苦、性寒,有大毒,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功效[1]。临床应用有颗粒剂、糖浆剂、胶囊剂、丸剂、片剂等,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病、红斑狼疮、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但雷公藤制剂可损伤患者血液、生殖、消化、泌尿系统及引起变态反应等[2],其中生  相似文献   

13.
HPLC-ELSD法测定雷公藤提取物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HP -ELSD法测定雷公藤甲素。方法 :alltech -CN色谱柱 (4 6× 5 0mm ,5 μm) :流动相 :甲醇 -水 (4 5∶5 5 ) ;流速 :0 6mL/min ;检测器漂移管温度 :95℃ ;气流速 :2 5L/min。结果 :雷公藤甲素在 0 1~ 1 5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加样回收率为 98 4 % (n =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 ,稳定性好 ,线性范围宽。可作为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4.
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毒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索可生物降解聚乳酸[poly(D,L-lactic acid),PLA]纳米粒口服给药后降低毒性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纳米粒;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纳米粒的形态;动态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其平均粒径大小和分布;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纳米粒的包封率及载药量;X-射线粉末衍射(X-ray)初步研究纳米粒中药物的物理状态;考察雷公藤甲素的体外释放特性;评价口服给予纳米粒对大鼠的降毒性作用。 结果确定适合处方的工艺为:水相-有机相为40∶15(v/v),表面活性剂浓度为1% (w/v),药物在有机相中的浓度为0.3% (w/w),TP-PLA为1∶15 (w/w)。处方条件下制备的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49.7 nm,多分散指数为0.088,平均包封率及载药量分别为74.27% 和1.36%;雷公藤甲素的体外释放分为两相;纳米粒非常显著降低肝的毒性(P<0.01),显著降低肾的毒性(P<0.05)。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能成为雷公藤甲素口服给药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15.
HPLC法测定雷公藤粗制品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申琳  邹爱英 《天津药学》2005,17(4):28-2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雷公藤粗制品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方法:雷公藤粗制品经洗脱提取后,采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以218nm为检测波长,检测雷公藤粗制品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结果:雷公藤甲素在1.92~11.52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5.32%,RSD为1.16%。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雷公藤粗制品中雷公藤甲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甲素为雷公藤二萜类成分,具有较高的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肾病、结缔组织病等,近期在抗肿瘤、抗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脑神经元及心肌保护等方面的作用也受到广泛关注.近5年来,我国学者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从细胞、分子、基因等水平揭示了其药理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思路参考,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对神经元保护及心肌保护方面的研较少,进展较为缓慢.此外雷公藤甲素的毒性作用大大影响了其开发利用,如何保持其生物活性,降低其不良反应,使其能够更广泛应用于临床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近年来对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探讨雷公藤成分与毒性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雷公藤及其制剂提供指导。方法:系统查阅近年来的国内外文献, 综述关于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情况。结果:雷公藤毒性涉及多器官多系统,其毒性成分同时也是药效成分,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对雷公藤高效低毒制剂研发有指导意义,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论: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已逐渐成为雷公藤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很多进展,但由于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及中药药理的整体性目前关于雷公藤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和系统,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用薄层扫把法在硅胶G板上,以氯仿:乙醚(4:1)为展开剂,分离雷公藤甲素,然后依次用3、5-二硝基苯甲酸和KOH显色,以535nm波长扫描测定,按外标二点法计算含量,平均回收率98.63%,变异系数1.7%(n=3),线性范围1.75—15.75μg甲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评价雷公藤用药者生殖毒性发生率。方法以"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toxicity"、"reproductive"、、“side effect”、“adverse”、“safety”和“tolerability”为关键词在CMCC、CBMDisc、CNKI、VIP、万方、MEDLIN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等8个数据库检索用药者生殖毒性的临床研究,采用MetaAnalyst进行合并,并做亚组分析。结果共56篇文献入选,总生殖毒性发生率为17.9%(95%CI:14.1%~22.5%),儿童和成人发生率分别为24.4%(95%CI:13.3%~40.3%)和15.7%(95%CI:11.9%~20.4%);24个对照研究显示,用药组生殖毒性风险是对照组的5.1倍(OR95%CI:3.2~8.2),月经紊乱、闭经和精子活力下降合并发生率为17.6%(95%CI:13.4%~22.7%)、27.7%(95%CI:18.4%~39.3%)和20.3%(95%CI:11.3%~33.7%);亚组分析显示提示用药时间越长,发生月经紊乱的风险越高。敏感性分析显示高质量研究合并后与总的合并值接近。结论雷公藤用药者生殖毒性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对生殖毒性的防治。  相似文献   

20.
用薄层扫把法在硅胶G板上,以氯仿:乙醚(4:1)为展开剂,分离雷公藤甲素,然后依次用3、5-二硝基苯甲酸和KOH显色,以535nm波长扫描测定,按外标二点法计算含量,平均回收率98.63%,变异系数1.7%(n=3),线性范围1.75—15.75μg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