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我科2002-2004年收治的8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其中男54例,女32例;年龄7个月-10岁.平均年龄4.7岁,住院时间14-70d,平均22d。全部病例中发热时间最短1d,最长为50d,伴有惊厥者41例,间歇性惊厥发作时间最短为1d,最长为60d,伴有各种意识障碍者31例,意识障碍时间最短为1d,最长为50d,留置导尿管2例,伴有肢体功能障碍17例,肌力2-4级,合并其他脏器病变26例,胃肠道受累8例.呼吸道受累3例,多脏器受累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将56例在神经内科和康复中心住院的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8例。干预组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法在患儿治疗3个疗程后(1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对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和痉挛情况进行评估。 结果 干预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89.2%)高于对照组(78.6%)。 结论 在病毒性脑炎恢复期尽早进行护理干预,患儿康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的病毒性脑炎患儿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8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42例。常规组予以基础护理干预,实验组予以基础护理联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得分。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得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因病毒性脑炎发生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提升其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毒性脑炎患儿康复的影响。方法将76例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毒性脑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观察2组患儿护理干预3、6个月后,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和6个月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干预3、6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52%、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5.79%、28.9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6个月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5.7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63%(P<0.05)。结论早期的吞咽功能训练和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吞咽功能,预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脑炎系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起病急,临床表现复杂。我院对近3年来收治的9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做了全面系统的观察与护理,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有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9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院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3个月和6个月时护理干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3个月和6个月时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有吞咽障碍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不仅有助于患儿吞咽功能的恢复和提高,而且还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运动疗法早期干预小儿病毒性脑炎运动障碍患者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促进小儿病毒性脑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作用。方法:80例病毒性脑炎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儿分成运动组及对照组,两组均于常规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针灸及中频电疗法,运动组加用运动疗法早期干预;采用Fugl-meyer积分评价运动功能,Ashworth痉挛等级评价肌痉挛。结果:患肢运动功能恢复运动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19.286,P&;lt;0.01),运动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r=9.928,P&;lt;0.01)。结论:运动疗法对小儿病毒性脑炎肢体功能障碍的早期康复干预治疗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138-2139
探究系统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将我院2015年1~12月诊治的9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及症状缓解时间相比较,对照组长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7.5%,低于试验组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病死率为6.3%,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无病死患儿,两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系统护理有利于改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可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护理效果更加优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护理方法。方法对29例伴有精神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对症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一系列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后的疗效。结果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26例患者的精神症状得以控制,3例患者遗留轻度精神异常。结论给予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病毒性脑炎患者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其治疗和康复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病毒性脑炎(VE)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的86例VE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均等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开展院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痉挛程度[采用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运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病毒性脑炎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症状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康复指导等系统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干预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优于传统护理方法,积极采取对症护理和病情观察可提高患儿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改善重症脑炎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症状恢复情况、临床疗效、肢体运动功能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意识障碍、惊厥、颅神经障碍、肢体功能障碍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肢体功能评分、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1年后的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重症脑炎患儿的肢体运动功能和预后,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13.
夏月莲 《护理研究》2005,19(7):1262-1263
[目的]为了解早期干预对小儿重度病毒性脑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2年1月-2004年10月重度病毒性脑炎患儿9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对因对症治疗及应用促进脑功能恢复的药物;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高压氧治疗和分期干预。[结果]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重度病毒性脑炎患儿尽早实施高压氧治疗和功能训练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小儿病毒性脑炎152例治疗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治疗措施与护理要点。方法:加强患儿的对症护理,主要包括发热的护理,精神异常的护理,呕吐的护理,昏迷的护理和瘫痪的护理。结果:本组患儿治愈115例,好转32例,放弃治疗1例,未愈1例,死亡3例。结论:积极对症护理和病情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的疗效。方法以该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儿科收治的42例肺炎患者为试验组,以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l例肺炎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试验组早期给予系统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护理干预,7d后的试验组胸片X线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照组,肺部阴影消失率高于对照组;3d后的试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照组,症状消失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早期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小儿肺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脑瘫高危儿早期实施多元化护理对体格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NICU救治存活的脑瘫高危儿150例,按照父母自愿的原则,分为干预组78例,常规组72例,并设同期在产科出生的足月顺产儿74例,作为对照组.干预组高危儿采取早期多元化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期即开始功能训练,并结合药物、物理治疗手段,同时对家长进行系统培训,家庭积极参与强化训练,治疗至2岁.常规育儿组仅进行常规治疗护理.3组婴儿均于6,12,24个月时进行体格(即身长、体质量、头围)的测量和智能测试.结果 体格发育在6,12,24个月时,干预组优于常规组.干预组与对照组体格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智能发育比较:6个月时CDCC智力发育指数(MDI)干预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2组M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干预组高于常规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个月时干预组MDI、PDI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个月时干预组MDI、PDI指数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多元化护理干预模式是提高脑瘫高危儿体格智能发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小儿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72.0%,实验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体征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伤残率36.0%明显低于对照组76.0%,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能够有效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护患纠纷,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治疗要点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09年2月至201O年5月收治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112例的临床治疗资料,并对其在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针对本组患儿发病情况,治疗时及治疗后均采取了多种护理干预措施,患儿全部治愈,出院后均没有出现明显的后遗症.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存在季节、年龄差异,在治疗时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重症手足口合并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护理干预,比较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效果、预后以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依从性、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高热、皮疹、神经内系统症状等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预后评分高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加速症状缓解,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