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盛男 《中国当代医药》2022,29(7):115-117+121
目的 观察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使用抗肿瘤药紫杉醇注射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使用抗肿瘤药紫杉醇注射治疗的1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23.08%)、脱发(19.23%)以及肠道反应(16.92%)的发生率较高,其余如过敏反应、关节或肌肉疼痛、血液系统疾病、肾脏毒性、心脏毒性、发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在各个年龄阶段的患者中,>60岁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占比为50.00%;使用紫杉醇8~15 d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较多,占比为43.85%。结论使用抗肿瘤药紫杉醇注射治疗的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且在开始使用紫杉醇8~15 d时间是发生不良反应的高危时间段,在各个年龄阶段患者的用药安全监测中尤其要注意老年患者用药后的具体情况,建议在用药时予以患者预防性用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抗肿瘤药紫杉醇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的方式。方法以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的72例应用紫杉醇治疗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通过数据统计来得出主要的不良反应症状,然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心脏毒性、骨髓抑制、肝脏损伤、神经毒性、癫痫和消化系统几个方面。结论在使用紫杉醇药物时要充分考虑到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可以进行预防性用药,在控制给药时间的前提下最大化降低紫杉醇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我院108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和平  王卓  黄瑾  徐慧欣  杨黎 《中国药房》2010,(34):3235-3238
目的:分析我院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规律,提高抗肿瘤药的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我院2004~2009年上报的108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频数统计和分析评价,提出临床药师用药监护点。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用药当日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占59.26%)。抗肿瘤药中ADR发生率前3位的分别是奥沙利铂(14例)、甲氨蝶呤(12例)与紫杉醇(9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前3位分别为中枢神经系统(31例)、消化系统(25例)及免疫系统(21例)。结论:临床药师应重点关注肿瘤患者用药人群、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通过加强临床药师对抗肿瘤药用药过程的观察和监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院的10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按是否给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分为两组.单药化疗组均为采用铂类化疗药治疗的患者,联合化疗组均在铂类化疗药的基础上加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的患者,比较两组各类型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等.结果 联合化疗组治疗总有效率(57.89%)与疾病控制率(98.24%)显著高于单药化疗组(6.25%,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化疗组患者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75.43%)明显高于单药化疗组(5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显著,但存在众多不良反应,应给予对症处理,具有借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抗肿瘤药物致骨髓抑制的发生特点和原因,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减少骨髓抑制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进行抗肿瘤药物治疗的患者5 667例,分析抗肿瘤药物致骨髓抑制发生情况。结果 骨髓抑制发生率12.35%(700/5 667),男性与女性无明显差异;40~69岁骨髓抑制发生率高;骨髓抑制发生时间一般在给药后4~15 d,发生的高峰期在给药后4~9 d;铂类、吉西他滨、多西他赛、紫杉醇所致骨髓抑制位居前四。结论 临床使用抗肿瘤药物应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关注特殊人群、重点药物,及时正确预防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促进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紫杉醇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杉醇作为一种典型的广谱抗肿瘤药物,广泛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治疗。由于紫杉醇难溶于水,传统注射液制剂使用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与无水乙醇(1∶1)作为增溶溶媒,临床使用中引起的不良反应较多。为提高紫杉醇制剂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紫杉醇制剂学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紫杉醇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今后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新型紫杉醇给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讨论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普通紫杉醇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5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注射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紫杉醇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4.1%,高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采用肿瘤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归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结果:各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37.14%、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27.14%、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34.29%、其他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15.71%.其中氟尿嘧啶、替加氟、顺铂、奥沙利铂、足叶乙苷、紫杉醇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发生率较高.结论: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毒副作用较大.临床上应对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引起足够重视,做好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保证临床疗效,提升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该院原发性肺癌化疗方案中抗肿瘤药物及抗肿瘤治疗辅助药用药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1月-2016年10月120份原发性肺癌化疗病案中抗肿瘤药物和抗肿瘤辅助用药使用情况和这些病历在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医嘱审核情况.结果 在120份原发性肺癌化疗病历中,抗肿瘤治疗药10条(6份病案)医嘱不合理;抗肿瘤治疗辅助药物不合理使用的情况,共有24条(14份病案),两者共计16份病例出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占总病例数的13.33%.结论 该院原发性肺癌化疗病历中的抗肿瘤治疗药使用基本合理,但抗肿瘤治疗辅助药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使用情况.医院应建立监管机制,确保抗肿瘤药物的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陈卓  蒋常春  唐小川 《肿瘤药学》2012,(1):73-74,80
目的探讨紫杉醇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频率及应对措施,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回顾分析我院82例住院肿瘤患者在使用紫杉醇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分级统计。结果紫杉醇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等。结论及时应对紫杉醇化疗时引起的不良反应,从而增加患者的依从性、耐受性,有助于此药在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彭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27-428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医疗的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集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60份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物涉及的不良反应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由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厄洛替尼以及吉非替尼导致的不良反应位居前三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也是常见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疗上应不断加强对抗肿瘤药物的监测,减少或者避免肿瘤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追踪评价新型抗肿瘤药物用药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连续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经验的积累。方法 参考药品使用说明书建立新型抗肿瘤药物用前适应证审核标准;参考《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建立追踪评价标准;采用追踪方法学评价实施新型抗肿瘤药物用前审核制度以来通过审核的患者用药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2018年度共审核通过41例新型抗肿瘤药物用药患者,适宜性评价结果为3例不符合用药指征,2例不符合给药方法。有效性评价结果为客观有效率53.7%(22/41),疾病控制率80.5%(33/41);追踪时间截至2020年5月,24例无进展生存期>12个月,占比58.5%(24/41),14例患者死亡,占比34.1%(14/41)。安全性评价结果为7例使用贝伐珠单抗未检测尿常规,4例使用曲妥珠单抗未检查心脏超声;可能由新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4例使用曲妥珠单抗发生心脏不良反应,2例使用索拉菲尼或奥西替尼发生皮肤及皮下组织不良反应,1例使用贝伐珠单抗发生出血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17.1%(7/41)。结论 实施新型抗肿瘤药物用前审核制度可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连续性,临床药师应积极实施新型抗肿瘤药物的药物重整、药学监护和用药教育,提高患者用药的适宜性、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抗肿瘤药物ADR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5例ADR中,男37例,女28例,50岁以上45例,占69.23%。抗肿瘤植物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排首位,共23例,占35.38%。变态反应25例和消化系统反应18例,分别占38.46%和27.69%。结论应加强监测抗肿瘤药物ADR,做好防治,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西京医院2015-2018年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临床抗肿瘤药不良反应的特点及规律,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154份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按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分级、发生时间、给药途径、药品种类、剂量频次、累及器官系统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4份抗肿瘤药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不良反应多发生于46~60岁(55例,35.71%);静脉滴注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142例,92.21%);注射用顺铂(28例,18.18%)、注射用奥沙利铂(21例,13.64%)和注射用奈达铂(12例,7.79%)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累及消化系统损害的不良反应发生比例最高(72例,46.75%)。结论 收集整理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归纳总结其特点规律,有助于促进抗肿瘤药的临床合理应用,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2020年我院上报的53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累及系统、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533例抗肿瘤药物ADR中,男性256例,女性277例;发生ADR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1~70岁(28.5%)和51~60岁(25.7%)。ADR涉及的抗肿瘤药物种类占比最高的依次为抗肿瘤植物药(23.3%)、新型抗肿瘤药物(23.3%)和抗代谢类药物(22.0%)。ADR临床表现例次排名前3位的抗肿瘤药物分别为紫杉醇、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排名前3位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分别为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ADR主要累及血液系统损害(30.6%)、胃肠系统损害(19.4%)、全身性损害(15.5%)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4.4%)。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81.2%);给药后1 d内更易发生ADR,15 d内发生的ADR约占86.8%。严重的ADR有102例,主要涉及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紫杉醇;新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ADR共13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68例采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整理,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具体类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应用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制定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合理应用措施。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药物类型包括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地嗪,占比分别为14.71%、13.24%、11.76%、7.35%、13.24%、20.59%、19.12%。常见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血液系统反应、变态反应、胃肠道反应、肾肝毒性反应,占比分别为11.76%、26.47%、57.35%和7.35%;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超剂量用药、未进行药敏试验、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占比分别为32.35%、4.41%、23.53%和39.71%。结论临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程中,应保证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利用合理用药方法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特点、临床表现、临床转归,为临床合理与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2~2015年上报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同时药师要积极参与用药安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万婷  何月华 《药品评价》2021,(3):132-135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发生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9月南城县人民医院发生不良反应的110例临床资料,其中由抗菌药物引发的有73例,对其年龄、性别、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累及系统及临床症状表现进行分析,并对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产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上报的87例有效ADR报告,按涉及的药物种类、ADR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7例ADR报告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道损害及输液反应,抗感染药物、中成药及抗肿瘤药发生不良反应较多.结论 医务人员应仔细观察ADR的发生,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对ADR采取“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原则;用药时严格把握适应证,加强用药监护,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