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释两教 ,一直把“虚静”“静心”作为养生理论的核心 ,并视此法为人体养生之要诀。所指“清”与“清虚”的含义 ,医道两家亦有辨析。其“清”,明·高濂在《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中引证 :“《仙经》:‘专精养神 ,不为物杂谓之清’。”《真仙直指》说 :“清谓清其心源……心源清 ,则外物不能挠 ,性定而神明。”告诫“学治心者必须万虑俱忘 ,一心清静”,入骨三分地指出了“凡人起一切事 ,本由自心 ;止一切事 ,亦由自心。如耳不闻非礼之声 ,声自不扰汝耳 ;目不视非礼之色 ,色自不侵汝目”的道理 ,只要“作如是想 ,自然清静矣”(《觅云语录…  相似文献   

2.
夏日炎炎,人们体力消耗大,加上食欲不佳,身体抵抗力下降,易患各种夏日病,故夏日应注意养生。夏日养生的方法很多,且各有其不同的特点,适宜各种不同体质的人群。在此,从中医学的角度介绍夏日养生的四个要点,简称“四宜”。  相似文献   

3.
民俗是一种文化遗存,与许多人文学科结成了近缘关系。中医与民俗具有水乳交融的密切联系,中医的发展伴随着社会民俗民风的传承和发展。中医“治未病”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养生预防等中医药特有的方法和手段,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的目标。我们根据本地四时节气的特点而采用祖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在治未病方面开展了一些工作如春季养生方应用具有平肝安神,健脾养阴之功的清肝饮;夏季养生方应用“五花清暑茶、六仁汤”作为保健茶和清热解暑的“防暑清凉茶”及佩香包、戴肚兜等;秋季养生方应用清燥润肺茶与祛火散来清热润燥,引火下行;冬季养生方应用则宜进补,萌育元气,养精蓄锐。应进一步挖掘民俗中有益健康的内容,以运用于人们的养生保健中。  相似文献   

4.
四季养生法     
春季(春生),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养生者早睡早起,培养春天的生气。锻炼者适宜练动作较少的气功等。夏季(夏长),养生者应继续保持早睡早起,夏季睡眠不足,应以午睡、小憩补之。精神情绪上切戒急躁,神情愉快,意气舒畅,人体腠理才能宣通。锻炼时可以体肤出汗为宜。在饮食上更要多食清凉消暑之物。以消阳补阴,符合夏季“养长”的道理。  相似文献   

5.
温胆汤一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首见于唐孙思邈之《千金方》,但方中有生姜而无茯苓,用于大病后胆寒不眠之症。然后世方书记载,多与此见解相反,如汪昂《医方集解》有云“:胆为清静之腑,又气血皆少之经,痰火扰之则胆热而诸病丛生矣,非因胆寒而为之温也,正欲其温而不热,守其清静之故”。说明所谓“温”者,是因胆热而设,以胆欲不寒不燥,常温为候,故立方用药当从其性。陈修园《时方歌括》曰“:和即温也,温之者,实凉之也”。进一步阐明了“温”的含义。方中以二陈汤和胃化痰,竹茹清膈上之热,枳实除三焦痰壅,热清痰除则胆气自清。…  相似文献   

6.
<正>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天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克之,"燥"以"清"驱之。因此,清燥解热是夏季养生的关键。夏季适合吃什么食物?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西瓜、苦瓜和绿豆,其实还有几种食物常常被忽视,那就是生长在水里的"四宝"——茭白、莲藕、芡实、菱角。  相似文献   

7.
“凉遏冰伏”乃温热病误治生变的一种病理概括。温热病是感受四时温热病邪所致的热性病,其治疗原则,一般而言当“温者清之”、“热者寒之”。然用苦寒清热之品治热,亦应察其热从何来,随其所得而治之。清·黄宫绣有“火郁于表宜散,轻可去实之意;火燥于里宜滋,壮水镇阳之意;火虚于中,宜补宜缓,甘温除大热之意;火实于里,宜  相似文献   

8.
<正>中医在养生方面,都要考虑个人体质状况,在饮食方面,体质偏阳者,进食宜凉而忌热;体质偏寒者,进食宜温而忌寒;形体肥胖者多痰湿,食宜清淡而忌肥甘;胃酸偏多者,则不宜酸咸食品;阴虚之体,饮食宜甘润生津之品,忌肥腻厚味、辛辣燥烈之品;阳虚之体宜多食温补之品。以常见的阳虚体质与阴虚体质为例,阳虚者可进补热量食物,如牛、羊肉,要尽量少  相似文献   

9.
白虎汤是仲景的名方,功效卓著,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对该方功用,大多认为是清热生津,似乎已成定论,不必置疑。但细究之则不然。笔者认为该方应属清热润燥剂,其理由是: 1.方剂命名与功用 白虎汤是以方域而命名(南朱雀、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是为西方燥金之痰而设。柯琴曰:“白虎主西方金也,用以名汤者,秋金得令而暑清阳解。”喻本方有清热润燥之功,而名曰白虎汤。 该方组成是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热者寒之”,“燥者润之”的治疗原则,首用辛、甘、寒之石膏,清泄阳明之实热。因石膏“其性凉而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伤用之皆效,即他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方中未用芩连等苦寒清热之品,其理在于阳明属燥土,而燥之特点主要是“燥者干也,对湿者言之也”,故燥  相似文献   

10.
金秋防燥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万物成熟,硕果累累,一派丰茂的景象。然而,待“白露”过后,寒热交替,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湿气去而燥气来,劲急的秋风,带给人们的是一片“燥情”:鼻干,口干,咽喉干,皮肤干,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甚至诱发新病,或使旧病复发。这种自然环境影响人体的变化,人们称之“秋燥”,医学上称为“秋燥综合征”。秋燥有凉燥、温燥之分,如《通俗伤寒论》说:“秋深初凉,西风肃杀,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若久晴无雨,秋阳以曝,感之者,多病温燥,此属燥热,较暮春风温为重。”这就具体说明了外燥的成因和“凉燥”与“温燥”的区…  相似文献   

11.
养生二十宜     
据传中国古代有长寿秘方《养生十六宜》。失传已久,近从日本一百岁老人处传回。全文十六条,方并不秘,行者不多,大多总结我国传统的养生法术,十九可取,不无缺遗。“十六宜的奥秘多在“动”字,即“以动养生”。按养生不仅“动”而已矣,尚有更重要者如生活卫生,起居、饮食、情志等。不揣愚昧,姑试修订,增为《养生二十宜》,希海内外行家,不吝指教,共同切磋,冀臻完善,有益人寿,有利四化。  相似文献   

12.
在"日长如小年"的六月天里, 本是酷暑难当,但若养生有 道,也不难体会到六月荷塘花 娇映红玉、艳影照清漪的大好"春色", 更可高卧六月小亭享受那清凉绿树阴、 时时弄素琴的丝丝惬意。 六月养生"清"为贵 祖国医学有"天人相应"的养生之 说,就是说人体要适应自然环境、季节 气候的变化。六月天的特点是"热"、 "燥",故以"凉"克之、以"清"驱之。 因此,六月养生的关键在于"清"。  相似文献   

13.
不少人都认为夏季不能进补,其实并不尽然。养生学认为,万物都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因此,夏季进补得当,同样可以起到养生健身的作用。 那么,夏季应该怎样进补呢?根据中医辨证施补的原则,夏令要以益气养阴、健脾养胃、醒脾化湿之“清补”为原则,使得补而不腻。素体阴虚之人可以及时补给养阴清补之品,如西洋参、白木耳、百合、鲜石斛等。最常用的方法是西洋参用开水泡饮;鲜石斛劈开加水煎汤代茶:白木耳与百合则  相似文献   

14.
习惯性便秘多属于虚性便秘,是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血耗津亏所致。虚性便秘有气虚、血虚和气血双虚之分,治疗宜采取热者凉之、寒者温之、虚者补之、燥者润之等法,而养血滋阴实为治疗本证的根本原则。不可为了速效妄用通利,重伤元气耗散真阴,以致燥结更甚。  相似文献   

15.
秋天燥邪当令,极易引起各种“秘燥”疾患,如皮肤干燥皲裂、鼻子咽燥、口唇燥裂等。“燥者润之”,预防和治疗秋燥病,当多吃以下蜂蜜、牛奶、芝麻等辛凉清润食品。  相似文献   

16.
此麦门冬汤系唐代名医孙思邈所创,方由麦冬、桔梗、桑皮、法夏、生地、紫菀、竹茹、麻黄、五味、甘草、生姜组成。为宣肺降逆,清润化痰之剂,多用于伤寒大病后,余邪羁留咳唾有血之证。本方袪外寒而不辛燥伤阴,清内热而不滋腻滞邪,敛中寓散,降中有宣,润中兼燥,调气滋阴,止咳袪痰面面俱到。余宗其旨以治外感风寒,内有痰热燥气之妊娠咳嗽,每收良效。根据实践体验:新病表寒重者去生地,有汗者麻黄宜蜜炙,痰多者加瓜蒌、贝母,久咳痰多者加浮海石,骨蒸者加地骨皮,燥甚者加知  相似文献   

17.
清后,鞠通之学,影响日大,信奉者很多。其著《温病条辨》,近被人推为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书”,《吴鞠通医案》也颇受人重视。但此两书的论燥治燥,很值得商榷,现略作述评,以供参考。一、寒燥两气,混为一谈,名曰治燥,实是治寒。鞠通认为:“秋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燥气寒化,乃燥气之正。”  相似文献   

18.
夏季用香薷,前人以:“为冬月之用麻黄”。经云:“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由于夏天乘凉饮冷,致使阳气为阴气所遏,外表发热无汗,恶寒头痛,内者频热口渴,呕吐泻利,吴鞠通云:“暑非汗不解,可用香薷发之,温病最忌辛温,暑证不忌者,以暑必兼湿,湿为阴邪,治宜解表祛暑化湿,而香薷辛香而辛温应用于夏季暑湿,有如下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养阴清肺汤出于清代郑梅涧喉科杰作《重楼玉钥卷上》,方以大队养阴清热药,养肾阴清肺热而名。功用养阴清肺、凉血解毒,主治白喉。笔者临证用此为基础方论治上呼吸道与肺部病及皮肤病亦佳。一、用于上呼吸道、肺部疾病肺为娇脏,主气司呼吸,不耐寒热,燥则肺阴伤。青海高寒缺氧,多风多燥。常见呼吸道与肺部疾病中,或因风寒风热,或因燥热,病燥者居多,治宜清降滋润。临证发挥养阴清肺汤滋阴虚,清肺热之义,以其为基础方治疗感冒、支气管炎、扁桃体炎、肺炎及慢性咽炎、肺气肿、肺心病、肺结核、消渴证等阴虚肺热为主之慢性疾患均有较好疗效。对于小儿肺炎咳嗽发热,鼻衄,猩红热,百日咳,痘疹也不失为较优。孕妇患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20.
道、释两教,一直把“虚静”、“静心”作为养生理论的核心,并视此法为人体养生之要诀。所指“清”与“清虚”的含义,医道两家亦有辨析。其“清”,明·高濂在《遵生八笺·清修妙论笺》中引证:“《仙经》:‘专精养神,不为物杂谓之清’。”《真仙直指》说:“清谓清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