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导致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总结43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分为院内死亡组(29例)及存活组(408例),对比临床资料,分析年龄、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入院时心率、及非心脏合并症等情况,并分析29例院内死亡病例的死亡直接原因。结果死亡组年龄〉70岁,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在〉Ⅱ级,入院时心率〉100次/分,前壁心肌梗死,新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70岁(P=0.0104,OR=4.68,95%CI1.286~15.792)、入院时心功能Killip〉Ⅱ级(P=0.0072,OR=6.93,95%CI1.647~19.314)、前壁心肌梗死(P=0.0247,OR=3.81,95%CI 1.165~11.389)、新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P=0.0169,OR=5.26,95%CI1.401~16.129)是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在29例死亡病例中,心源性休克导致死亡的病例是16例(55%),心脏破裂导致死亡的病例是11例(38%)。结论年龄〉70岁、入院时心功能Killip〉Ⅱ级、前壁心肌梗死、新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是急性心肌梗死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钟利兰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84-287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晚期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117例患者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随访,观察出院后心功能不全发生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等分析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半年,48例(41.0%)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其中KillipⅡ级32例,Ⅲ级14例,Ⅳ级2例。患者的既往高血压史(OR=1.672,P=0.021)、糖尿病史(OR=1.510,P=0.034)、心梗的类型(OR=2.284,P=0.008)、再灌注治疗的方式(OR=3.077,P=0.000)是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有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仍会出现较高的晚期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既往高血压史、糖尿病史、Q波心梗及再灌注治疗是影响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并发心室颤动(VF)的危险因素.方法 885例AMI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VF分成两组:VF组(n=28)和非VF组(n =857),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AMI患者院内发生V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885例AMI患者中,28例发生VF(3.1%).单因素分析表明,VF组患者的入院时收缩压和左室射血分数(EF)明显低于非VF组(P<0.05);而慢性肾功能不全病史、前壁心肌梗死、心房颤动、Killip分级>Ⅱ级和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比例,以及心率、呼吸频率、空腹血糖、血清肌酐(Cr)、血清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等指标均明显高于非室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慢性肾功能不全(OR=2.313)、心源性休克(OR =4.193)、心房纤颤(OR=2.823)、Killip分级>Ⅱ级(OR=3.674)是AMI患者住院期间并发V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房纤颤、Killip分级>Ⅱ级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并发室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空腹血糖水平对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BG)水平与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668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病史和人院次日FBG浓度分为糖尿病组(n=177)、高FBG组(n=351)和正常FBG组(n=140).分别记录各组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随访期间死亡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ogistic和Cox回归分析表明,FBG是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比值比OR=1.106,P=0.001)、充血性心力衰竭(OR=1.060,P=0.037)、心源性休克(0R=1.084,P=0.018)和心源性死亡(OR=1.068,P=0.028)的独立危险因子和远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43,P=0.004).Cox回归分析显示,高FBG组FBG>8.52 mmol/L和糖尿病组FBG>10.65 mmoL/L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正常FBG组患者的3倍(风险比值HR=3.087,P=0.007;HR=3.456,P=0.002).结论 FBG是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和远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定量测定指标在提示院内心功能预后中的价值。方法77例首次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A组)和心功能异常组(B组)。结果组间比较,B组患者溶栓前4项ST段指标均高于A组,其中,偏移总和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抬高总和值、抬高最高值和偏移最大值无统计学显著差异;溶栓后4项ST段指标亦无统计学显著差异。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ST段偏移值总和是患者院内心功能不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3.921,P=0.019。结论溶栓前ST段偏移总和值与患者院内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独立相关。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毅峰  朱明辉 《当代医学》2009,15(36):102-10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98例接受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前及术后72h内的血清肌酐水平分为CIN组和非CIN组,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有16例患者发生了造影剂肾病。两组间年龄、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合并心衰、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的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对是否发生CIN具有预测价值[(OR=1.006,95﹪CI1.002~1.010,P〈0.01);(OR=1.165,95﹪CI1.022~1.329,P〈0.05)]。结论肾功能不全及糖尿病是冠心病患者接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NSTEMI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特点、NSTEMI患者院内死亡及6个月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自2006年1月至2007年9月初次因NSTEMI住院的患者116例,以适合我国人群的改良简化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eGFR<60 mE/(min·1.73 m2)和/或有3个月的慢性肾损害证据者定义为肾功能不全患者组(n=34),记录临床资料并评价院内死亡及6个月不良事件的相关因素.结果: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占29.3%(34/116),与肾功能止常的患者相比,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组中年龄大、有高血压、糖尿病及心绞痛史者更为常见;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Ⅲ~Ⅳ级者较多,入院时血浆纤维蛋白原高,左室射血分数低;肾功能不全患者组在住院期间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例数相对较少,冠状动脉钙化的比例高,接受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治疗的病例少,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入院时心功能高killip分级(OR=13.12,P=0.000)是NSTEMI院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而入院时高killip分级(OR=6.265,P=0.002)、合并肾功能不全(OR=3.545,P=0.007)是NSTEMI患者6个月不良事件发牛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肾功能不会的患者组中,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有心绞痛史者更为常见;入院时心功能killip分级为Ⅲ~Ⅳ级者较多;冠状动脉钙化的比例高.入院时心功能高killip分级是NSTEMI院内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而入院时高killip分级、合并肾功能不全是NSTEMI患者6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BG)水平与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和远期预后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668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有无糖尿病病史和人院次日FBG浓度分为糖尿病组(n=177)、高FBG组(n=351)和正常FBG组(n=140).分别记录各组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和随访期间死亡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ogistic和Cox回归分析表明,FBG是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比值比OR=1.106,P=0.001)、充血性心力衰竭(OR=1.060,P=0.037)、心源性休克(0R=1.084,P=0.018)和心源性死亡(OR=1.068,P=0.028)的独立危险因子和远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43,P=0.004).Cox回归分析显示,高FBG组FBG〉8.52 mmol/L和糖尿病组FBG〉10.65 mmoL/L患者的死亡风险是正常FBG组患者的3倍(风险比值HR=3.087,P=0.007;HR=3.456,P=0.002).结论 FBG是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和远期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AMI后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及其对AMI后近期心功能不全及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入选12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4h内记录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等项目,并测定血浆BNP浓度.所有患者观察随访6周,6周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记录观察期间死亡的发生与否.结果 ①血BNP按照Killip分级1、2、3、4级阶次升高,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AMI后急性期心功能Killip分级与BNP呈正相关;②心衰组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LVEF与急性期血BNP浓度呈负相关,AMI后急性期BNP>596pg/ml是近期心衰的独立预测因素(BNP OR=18.036);③死亡组BNP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AMI后近期死亡与急性期血BNP浓度正相关:AMI后急性期BNP>596pg/ml是近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OR分别为84.206).结论 血BNP在AMI后的高危患者中显著升高,与急性期心功能Killip分级及恢复期LVEF及死亡均显著相关,可以尝试用于AMI后心功能不全的早期判别及AMI后近期心衰、死亡危险性的早期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序贯入选2000~2007年收治的首次发生AMI并接受急诊PCI手术的患者730例,按Killip分级分为心功能不全组和心功能正常组,分别比较血压、血脂、肾功能、心肌酶等指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730例患者中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者251例,占34.38%.年龄、入院时的心率、CK-MB峰值、入院时血糖和∑STI是AMI患者院内发生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201(P=0.006)、1.172(P=0.042)、1.839(P=0.015)、2.111(P<0.001)、1.996(P=0.021),总回归方程的χ2值为26.227,P<0.001,模型预测的真实性为76.8%.结论:临床上可以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定量评价识别AMI后发生心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以便早期积极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血糖浓度增高对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地了解无论是否伴有糖尿病,血糖浓度增高对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死率及心梗后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影响。方法:1990年1月~2000年10月我院心肌梗塞住院病人100例,将入院时血糖浓度<6.6mmol/L作为A组。入院时血糖浓度增高在6.6~11.1mmol/L为B组。入院时血糖浓度>11.1mmol/L为C组,分别计算各组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的百分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A组心衰发生率10.71%,心源性休克发生率3.57%,住院病死率3.57%;B组心衰发生率41.18%,心源性休克发生率29.41%,住院病死率26.47%;C组心衰发生率52.63%,心源性休克发生率31.58%,住院病死率26.32%。B组、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而B组与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糖浓度增高,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按有无高血压病史将350例AMI患者分为两组:A组154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或入院时血压升高;B组196例既往无高血压病史和(或)入院时血压正常。回顾性分析两组在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等AMI的易患因素及冠心病病史,实验室检查,急性心力衰竭(包括心源性休克)、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及4周内死亡率的差别。结果:高血压病史组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相关病史的比例均较无高血压病史组高(P<0.05);即时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的数值高血压病史组较无高血压病史升高(P<0.05);出现心力衰竭包括心源性休克、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及住院病死率(<4周)均高于无高血压病史组(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的AMI患者具有更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心脏严重并发症较多,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从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对AMI行冠脉造影172例中,比较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12例)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160例)的年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及吸烟史等主要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 两组主要危险因素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多为长期大量吸烟者(11/12)。比较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6个月心脏事件随访包括:再次AMI、心力衰竭、复合终点事件,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 长期大量吸烟为冠脉造影正常AMI的主要危险因素;其预后相对良好。  相似文献   

14.
张帆  张双  张福春  曾辉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3):2127-2129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第一次急性心肌梗死前1周内有无心绞痛对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83例年龄≥75岁的高龄老年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急性心肌梗死前1周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心绞痛组(41例)和无心绞痛组(42例),观察其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并比较两组间心功能有无差异。结果心绞痛组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与无心绞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和超声心动图所测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发作对高龄老年初发心肌梗死患者无保护作用,不能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52例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患者运用传统药物治疗的效果。结果显效55.7%,有效5.4%,死亡28.8%,死于心功能衰竭者8例,死于肾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者7例。3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全部死亡,出现急性呼吸功能衰竭15例(28.8%),死亡4例。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急性呼吸功能衰竭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致死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刘忆  许文灿  林楚佳 《河北医学》2006,12(8):725-727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 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取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各36例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对比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并发症及预后。结果:DM组发生多部位梗死高于非DM(P<0.05),DM组患者无痛性AM I发生率高(占44.4%),DM组发生AM I时并发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非DM组(P<0.05),主要死因为泵衰竭、室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病死率。结论:DM合并AM I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无痛性多见,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病死率高,及时治疗、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以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合并糖尿病的发生规律。方法将38例急性心梗合并糖尿病患的临床资料与154例心梗不合并糖尿病患进行比较。结果合并糖尿病组无痛性心梗、心衰、再梗塞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不合并糖尿病组。结论对于糖尿病心梗患除溶栓、控制血糖外,还应积极改善微循环以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128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血糖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8例病人中,52例(40.63%)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高血糖组病人的病死享及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同时还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糖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存活者未经降血糖治疗,随病情好转血糖逐渐恢复正常,提示AMI早期血糖升高是预测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存活的高危患者,其肾功能和是否存在糖尿病(DM)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6月~2007年6月我院CCU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记录血清肌酐的基线数值,并按照有无糖尿病分成两组,组内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高低分成亚组。平均随访24.7个月。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再发心血管事件。结果DM组随着eGFR的降低,校正后的临床事件的风险逐渐增加(P〈0.001);非DM组也有相似的结果。结论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是全因死亡率和再发心血管事件联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对于再发心血管事件联合终点DM与eGFR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血浆晶体渗透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2例AMI患者按入院1 h内的血浆晶体渗透压水平分3组,正常血浆晶体渗透压组为N组72例,低血浆晶体渗透压组为L组21例,高血浆晶体渗透压组为H组9例,按照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处理,观察3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Ⅲ度AVB、住院病死率和30d病死率的差异。结果年龄较大,有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病史者更容易出现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P〈0.05);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组更容易并发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室颤动和Ⅲ°AVB等严重并发症(P〈0.05);静脉溶栓冠脉再通率也显著降低(P〈0.05);住院病死率和30d病死率亦明显增加(P〈0.05)。结论 AMI患者早期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其住院病死率和30d病死率明显增加,提示血浆晶体渗透压异常可能是影响AMI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