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玉树地震导致玉树藏族自治州2698人和5.8万多头牲畜死亡,270人失踪,1.1万多人受伤,其中重伤3100多人,受灾面积达2万多km^2,当地还是鼠疫疫源地,存在较大疫情风险。玉树平均海拔4000m以上,地震极重灾区结古镇海拔3700多m^2空气含氧量低,只有海平面的65%左右,气候干燥寒冷,昼夜温差大,极易产生高原反应,高寒缺氧,给卫生防疫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作者主要基于兰州总医院医疗队员在青海玉树的工作经验,同时吸取了汶川地震等以往地震的经验和教训,对震后医疗卫生工作中的环境卫生、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卫生防疫等内容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为提升我国应对灾害的医疗卫生应急保障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卫生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传染病疫情监测结果显示:地震重灾县传染病发生率与往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灾区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受灾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恢复。  相似文献   

3.
疫情调查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是疾病控制机构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作为一名基层流行病学工作者,在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工作中,尤其是重大疫情的调查处理,常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如疫区人群对疫情调查处理的不良反应;疫情处理会损害被管理者的权利,同时,深切地感受到,现行的传染病疫情处理方式存在着不足,如缺少社会关爱;忽视对疫情的保密,这些问题及不足,会给疫情调查处理带来困难,严重的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反响。为此,本文就这些问题及不足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遵照国家和军队的统一部署,第三军医大学多支卫生防疫队赴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之一的理县进行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以确保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方法在认真分析、充分把握灾区乡村卫生防疫形势的基础上,依照地震后各时期不同的防疫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结果在短时间内恢复了灾区乡村防疫体系,并对灾区乡村防疫体系工作能力进行了强化和提升。结论在确保地震灾区无疫情的同时,也推动了灾区乡村卫生防疫事业的进步,为地震灾区乡村的灾后重建提供了重要的卫生防疫保障。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举国震惊,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声势浩大的抗震救灾工作全面展开。5月15日我奉命带领江苏省第一支卫生防疫队赴川,先到北川,后又转战什邡。我带领118名队员在重灾区什邡市蓥华镇和八角镇,开展疾病监测、环境整治与消杀、饮用水与食品卫生以及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严重破坏了四川灾区的生态环境,极大改变了当地居民生存状态和生活习惯,为某些传染病的发生甚至流行提供了自然条件和可能途径。抗震救灾工作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后卫生防疫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开展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阻断传染病传播链,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是震后全面救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晴隆县位于云贵高原中部,是个山高、坡陡、谷深的国定贫困县。80年代末期全县卫生防疫工作综合评比在本省黔西州各县(市)倒数一二名,1989年县卫生防疫站领导班子调换后,站长对工作开展摸索,大胆管理,卫生防病工作发展较快,1993年县卫生防疫站被国家卫生部、铁道部、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表彰为全国卫生防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1997年被卫生部表彰为全国计划免疫工作先进单位。疫情管理工作连续9年获全州评审第1名,多次受省、州卫生行政部门表彰,现将疫情管理工作的做法和体会浅析如下。1 做法1.1 县卫生局授…  相似文献   

8.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和重大的人员伤亡,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尽快展开以消毒、杀虫、灭鼠为重要内容的各项防疫措施刻不容缓。按照国家和军队有关领导部门的指示要求,来自军地的众多防疫力量迅速赶赴地震灾区,进村人户,开展了覆盖全部灾区的环境消毒、病媒生物防治、人畜尸体处理等各项卫生防疫工作,有效控制了各种传染病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保障抗震救灾部队人员身心健康,防止疾病的流行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抗震救灾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方法防疫医务人员全程了解灾区现状,对卫生防疫面临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针对灾区卫生防疫现状提出了7项措施:(1)建立卫生防疫保障体系;(2)做好环境卫生监督;(3)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4)建立灾后疾病监控体系;(5)开展卫生防疫健康教育;(6)作好个人防护措施;(7)救援队伍实施轮换制。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确保了抗震救灾部队广大官兵的健康,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结论针对工作实践提出的措施是行之有效的,对相关部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提供依据。[方法]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本次疫情暴发发生于1~3月,共发生病例32例,罹患率为4.32%;病例主要发生于3月份,占病例总数的90.63%;平均年龄8.05岁,男女性性别比为1︰1.9。[结论]学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应及时报告,并对病人进行隔离,至隔离期结束才能恢复上课。应急接种麻腮风疫苗是有效控制暴发疫情的综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2008年8月17-25日,四川省地震灾区某乡中小学发生了一起流感样病例爆发疫情,防疫人员和乡卫生院防保人员对现场进行了调查,经卫生学处理,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卫生防疫工作成为灾后的工作重点。本文对地震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进行探讨,以期为今后处理类似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卫生防疫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后,外援防疫队采取的综合性卫生防疫措施对于控制灾区传染病流行、提高灾区居民的卫生防病意识的效果.方法 选择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的5个自然村,共3106户,9644人,进行防疫措施干预前后2次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5个自然村受伤152人、死亡59人,房屋损毁率99.84%.95.30%居民居住简易帐篷.仅有0.52%的居民近期出现发热、腹泻、眼病疾患;87.02%的居民饮水及96.88%的居民食品靠政府提供;96.36%的居民户接受了震后卫生防疫知识健康教育.结论 当地未发生传染病的流行,灾后及时采取的健康教育、环境消毒、集中发放饮用水、遇难者尸体处理等综合卫生防疫等措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云南省鲁甸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的质量与效果进行现场评估,为灾区下一阶段卫生防疫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云南昭通市鲁甸县与巧家县,通过现场资料查阅、调查问卷和知情人访谈等方式,对灾区灾后卫生防疫工作传染病控制效果、卫生防疫能力恢复、卫生防疫覆盖及工作规范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截至2014年9月27日,2个县传染病控制效果良好,卫生防疫能力基本恢复,卫生防疫工作覆盖率达100%,卫生防疫工作基本科学规范。灾后灾区并未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灾区灾后卫生应急防疫工作得到全面落实,多部门卫生防疫工作机制基本建立,下一阶段应重点做好外援力量撤离工作交接,关注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传染病防控,恢复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环境卫生,发挥省级疾控机构的技术指导功能等领域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立即安排和部署救灾援助工作,陆续派出了公安、消防和医疗救援三支队伍。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积极响应,先后组织了医疗救护队、卫生防疫队和卫生监督员赶赴灾区开展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16.
近日,从卫生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四川省灾区疫情网络直报单位目前已恢复80%以上。根据每日对重灾县传染病疫情的分析结果显示,地震重灾县传染病发生率与往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灾区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  相似文献   

17.
“5.12”地震后,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地震灾区安全过冬卫生防疫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分析安全过冬卫生防疫工作所面临的一系列公共卫生问题和挑战,总结德阳市安全过冬卫生防疫工作的主要做法,并提出针对性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5·12”地震导致受灾地区环境和饮用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及时、有效地开展消、杀、灭工作,对救灾防病有着重大意义,也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有效措施。科学管理和合理分配消杀药械是确保消杀灭工作科学、正确、有序开展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深圳市卫生防疫二队于2008年5月30日,赶赴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镇实施抗震救灾,至6月16日返回深圳。实践证明,灾区需要的卫生防疫队正如王声涌的观点:“卫生防疫救援队伍应该是一支有独立作战能力的野战部队”,“卫生防疫救援应急队伍的物资储备必须满足自给自足的要求,应急物资应该齐全……”。现结合南坝镇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的实际情况,就抗震救灾救援应急阶段的卫生防疫队作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粪便处理系统发展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我国粪便处理系统,从公厕、收运、处理到最终处置几个环节的技术发展回顾和现状调研评价,鉴别出环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