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痰瘀与顽固性失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从正常睡眠论及失眠产生的病因病机 ,从传统理论认识、现代临床应用实例、活血祛痰药物疗效机制等方面 ,着重阐述了“血瘀”、“痰浊”及“痰瘀互结”在顽固性失眠发病中的地位 ,认为活血化瘀、通络祛痰应是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顽固性失眠作为一种慢性重症睡眠障碍,其睡眠时间不足和质量低下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现代医学治疗顽固性失眠主要以苯二氮卓受体激动剂、抗抑郁等口服药物治疗为主,然长期服用药物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依赖性让患者痛苦不堪;因此顽固性失眠的治疗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总结贾成文教授以针刺结合口服中药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经验,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一种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少患者易于接受的新方法。贾教授总结出顽固性失眠病位在心,主要责之肝、胆两脏;认为“心、肝、之阳燥动而心神不安或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胆气失和,肝胆互扰是发病病机,治疗以“平肝潜阳,养心安神”为法,具体以“头皮神八针”联合晚清医家费伯雄方甲乙归藏汤加减,内服中药外以针刺,身心兼调。贾教授基于肝胆论治疗顽固性失眠而获效验,为临床治疗顽固性失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顽固性失眠的病因,既有躯体因素又有心理因素,而“失眠-焦虑-失眠”之发病链的形成和脑、心、肝等功能的失调及“气血失和”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其治疗非一方一法所能获效,本文采用心理疏导、气功导引及中药并用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疗,治愈率55.3%,总有效率94.8%。  相似文献   

4.
的常见顽固性疾病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本病与胃 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加之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因而许 多医家和学者寄望于中医。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属 “胃痞”、“胃院痛”及“嘈杂” 的范畴,尤其以“胃 痞”居多。其发病原因多与饮食不节和情志内伤相 关,脾胃虚弱,气机失常为其病机关键。以此为依 据,临床上运用辨证论治之法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现结合笔者及有关专家的临床经验,专就本病的中医 治法略述如下。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写为CAG)是内科临床  相似文献   

5.
血府逐瘀汤为清代医家王清任创制 ,载于《医林改错》 ,是治疗气滞血瘀的代表方 ,主要作用是行气活血。失眠在祖国医学中称为“不寐”“不得眠”“目不瞑”等 ,本病分为原发性顽固性失眠和继发性顽固性失眠2种。顽固性失眠在辨证上分寒热虚实等数种 ,然气滞血瘀引起的失眠多不被重视 ,临床治疗多从心、胆、脾、胃着手 ;若患者属气滞血瘀 ,投血府逐瘀汤立效 ,医者必详审而为之。瘀血阻滞 ,气血运行不畅 ,夜卧则血不归肝 ,肝不藏血 ,血不养心 ,神无所依 ,乃不寐也。方中君药桃红四物 ,活血化瘀 ;四逆散为臣疏肝理气 ;枳壳、桔梗一升一降 ,舒畅…  相似文献   

6.
从痰瘀论治失眠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继明 《光明中医》2010,25(1):108-109
失眠症,中医称“不寐”。以入睡困难,或睡后易醒,睡眠质量差为主证。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紧张、生活压力大,造成人们精神负担普遍较重,导致失眠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失眠虽然不是重大内科疾病,但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长期顽固性失眠甚至诱发一些身心疾病,如出现心动过速、血压或血糖升高、消化道溃疡、抑郁或焦虑症、性欲减退等,更有甚者引起自杀行为。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多从心肝论治,但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长期顽固性失眠与痰瘀有关,从痰瘀论治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7.
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历代医家认为其病因多为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病机总属阳不入阴,阴阳失交,多论阴虚,少论阳虚,然临床阳虚致失眠亦不少见,本文主要探讨五脏阳虚致顽固性失眠。  相似文献   

8.
顽固性失眠者久治不愈,严重者彻夜不眠,是临床常见病。失眠轻者困倦、乏力,重则情绪沮丧、焦虑,继而恶性循环,丧失工作、学习、生活能力,引发事故、耗损医疗资源。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病原因尚无定论,所用合成药,虽催眠速度快,但毒、副作用明显,有耐药、成瘾等缺点。用中医学理论探讨顽固性失眠机理,辨证施治,常能取得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失眠是临床上常见的重症睡眠障碍,归属于中医学“不寐”的范畴,其病势缠绵且病程较长,甚至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中医药治疗失眠具有辨证论治、成瘾性小等特点。韩明向教授认为,久病入络是顽固性失眠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人体阴阳长期失衡,阴不敛阳,阴血不足,虚风内动,病程迁延久病入络。韩明向教授临证善用效专力宏、息风活血之蜈蚣治疗该病,屡获奇效。  相似文献   

10.
益气养阴法治疗顽固性失眠郑新武(新疆塔城地区民族中医院塔城834700)关键词失眠益气养阴法对于顽固性失眠,笔者以“久病必虚”为指导,采用益气养阴法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病因病机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卷十八不寐》提出:“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  相似文献   

11.
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重症睡眠障碍,缠绵难愈,常常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身心上的伤害,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中医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并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治疗疾病。本文对2009年来对中医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病因病机、中药治疗、针灸及其他疗法和名老中医经验进行总结报道,整理成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2.
<正>顽固性失眠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重症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或(和)睡眠质量的严重下降,引起机体功能低下的一种综合征[1]。顽固性失眠一般病程较长,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极大困扰,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目前西医治疗本病主要使用镇静催眠药,由于药物的耐药性、依耐性、成瘾性及副作用等问题临床疗效受到一定影响[2]。中医药从整体观及辨证论治角度出发治疗本病,有其独特优势,临床疗  相似文献   

13.
祛风药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其发病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心悸,气短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本病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的范畴,其病因病机多认为与寒凝、痰滞、血瘀及心肾两虚有关,临床以活血化瘀、宣痹通阳、化痰祛浊和益气扶正等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是对于一些顽固性的心绞痛发作,有时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时,每在  相似文献   

14.
刘罗冀  丰芬  张虹  安雪梅  李西云  金睿 《新中医》2014,46(4):226-228
<正>顽固性失眠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及维持睡眠困难,日间疲倦感,夜晚难以入睡,并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神疲乏力、心神不宁、多梦等症状,严重者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现代医学对本病的发病原因尚无定论,临床常用的安眠药虽催眠速度快,但毒、副作用明显,停药即会复发,且有耐药性、成瘾性等缺点。笔者在临床中用肝经俞募穴刺络放血配合针刺治疗顽固性失眠2例,取得显著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顺时调解阴阳治疗顽固性失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眠醒”周期时相的紊乱,基本病机为“卫气出入失常,阴阳失交”。临床上以《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和阴阳睡眠学说为指导,上午用茶叶或咖啡等助阳出阴,下午用验方涵阳入寐饮助阳入阴,通过恢复正常的“眠醒”周期,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肺结核是一个现代病名,中医根据临床所见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之“传尸痨”,“痨瘵病”相类。其病位在肺,又称为“肺痨”。早在《内经》《难经》《金匮要略》等书中均有记载,汉代华佗的《中藏经》有“传尸”的病名,以后晋、隋、庸医籍中有关本病的记载尤为详细。认识到本病“累年积月渐就顿滞,死后复传之家人,乃至灭门”。这说明本病具有传染性。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咯血,咯痰,胸痛,潮热盗汗,失眠,血虚,羸瘦等。笔者对本病运用祖国医学的五行生、克、乘、侮的规律,临床结合脏腑辨证的基本法  相似文献   

17.
马洁 《山西中医》2009,25(6):3-3
失眠又称不寐,临床有轻重之别。顽固性失眠是指病延日久、顽固难愈者。笔者临床据其病因病机和常法辨治收效甚微的情况,运用痰瘀辨证治疗该证,常获理想疗效,兹举验案2则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症,亦称“不寐”。失眠一征,轻者表现为人睡困难,或睡后易醒,醒后难以入睡;重者彻夜不眠。本征既可单独为病,亦可与头痛、眩晕、心悸、健忘等征同时出现。本病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差异,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尤以脑力劳动者居多。  相似文献   

19.
失眠在中医学又称为“不寐”,本文以六经辨证三阴理论为切入点,根据足三阴肝脾肾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性,对失眠的理论源流、发病机理、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等方面做出介绍和总结。历代医家对本病记载颇多,而鲜少有从三阴角度论述者,笔者认为,失眠虽病位在心,而其根本病机在于足三阴肝脾肾功能失调。足厥阴肝木郁滞,足太阴脾土失运,足少阴肾水虚寒为本病发病之关键,病理特点呈现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之势。故临证当以三阴同调为总则,以疏肝、健脾、温肾为治法,以柴胡、桂枝、干姜、附子为特色药物,以寒温并用、攻补兼施为组方特点辨治失眠,三阴同调,五脏安和,阴平阳秘,方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后附验案一则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顽固性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病机为阴阳失和,阳不交阴。临床证型复杂,常互相兼夹,病情缠绵难愈。中医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顽固性失眠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