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及前列腺疾病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十多年来,经尿道电切术(TUR)在我国许多医院相继开展,已成为治疗膀胱及前列腺疾病的重要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根据我院的经验体会,对几种膀胱及前列腺疾病的TUR治疗进行简要讨论。 1 腺性膀胱炎的TUR治疗 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粘膜上皮增生性病变,可能与梗阻引起反复尿路感染有关,也可能是胚胎残余异位残留转化为腺性成分所致。有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是膀胱癌的癌前病变,临床表现为膀胱刺激征和血尿,病变部位主要在膀胱三角区和颈部,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粘膜呈滤泡样改变或乳头状增生,B超检查部分病例有膀胱壁增厚或膀胱占位性病变。 TUR取得较好疗效的关键是必须切除全部病变粘膜,要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在电切过程中发现创面质地不均匀而仍疑有腺性组织者,可切至深肌层。有时病变界限不清楚,可适当扩大粘膜切除范围。发现伴有膀胱颈挛缩或前列腺增生者,应同时切开膀胱颈缩窄环或切除增生腺体,以解除尿路梗阻,利于控制慢性炎症。创面如有广泛渗血,应仔细电凝每一动脉出血点,必要时使用滚筒式气化电极烧灼。术后2周开始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 20 mg加生理盐水40 ml,或5-FU 500 mg加生理盐水20ml,保留2 h以上,每周1次,6次为1个疗程。以后逐步延长灌注间歇时间,定期作膀胱镜复查。对病变广泛、膀胱壁增厚显著、膀胱容量很少或已并发腺癌的患者,不适宜作TUR,应行全膀胱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报告腺性膀胱炎19例,诊断主要依赖膀胱镜及病理检查,膀胱镜下粘膜象可分六型。认为治疗首选TUR。定期膀胱镜复查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由窥视下经尿道用微波治疗膀胱疾病84例,其中膀胱肿瘤26例、膀胱粘膜溃疡42例、腺性膀胱炎8例、输尿管口囊肿5例、尿道内口息肉3例。结果显示术后无1例发生大出血或膀胱穿孔。随访24个月,除2例膀胱肿瘤和1例腺性膀胱炎复发外,其余效果良好。因此认为经膀胱镜用微波治疗膀胱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操作简便,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出血少,视野清晰,病人痛苦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手段。方法对96例经膀胱镜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为腺性膀胱炎病例,行经尿道膀胱黏膜电灼术、电切术(TUR),术后辅以丝裂霉素或表阿霉素膀胱灌注治疗,并定期复查。结果随诊6~30月,其中86例症状完全消失,7例好转,继续灌注后症状消失,3例复发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膀胱镜检和病理活检,治疗首选经尿道病变膀胱黏膜电切、电灼加术后有效的膀胱灌注以及膀胱镜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5.
腺性膀胱炎27例报告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目的:总线腺性膀胱炎的发病特点,提高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7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感染、经尿道电切(TUR)、膀胱内药物灌注等治疗。结果:27例获得6-45个月随访,其中治愈20例,3例病情无变化,2例好转者于6-12个月内复发,2例有恶变倾向,病理检查仍为腺性膀胱炎。结论:膀胱镜检查结合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TUR加膀胱药物灌注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膀胱白斑的电切镜下表现及病理特点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膀胱白斑的电切镜下表现及病理特点 ,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随机对门诊 43 6例患者用电切镜进行膀胱尿道镜检和病灶活检 ,发现膀胱白斑 68例 ,观察膀胱白斑 ,取病灶组织活检 ,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电切镜下膀胱白斑为白色不规则稍隆起白色斑片状 ,多见于膀胱三角区。病检所见膀胱白斑为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 ,并有活跃的细胞角化。 68例中增生型 65例 ,增生、萎缩混合型 3例。合并腺性膀胱炎 2 3例。固有膜炎性浸润 3 6例。细胞增生活跃、排列紊乱、有异形性 9例 ,合并移行细胞癌Ⅰ级 1例。合并膀胱颈部炎性息肉 13例 ,慢性滤泡性膀胱炎 1例 ,发现结石或结晶 6例 ,可见出血灶 7例。结论 膀胱白斑是较常见的膀胱黏膜变异现象 ,可能为癌前病变 ,常与慢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等合并存在 ,用电切镜检查较易发现 ,及时取病灶组织活检对早期确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附11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对11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抗感染、经尿道电切加汽化、膀胱药物灌注等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98例行经尿道电切加电汽化治疗,对其中21例合并膀胱颈肥厚或下唇抬高者同时行膀胱颈部电切;2例疑有恶变者行膀胱切开电切加汽化治疗;16例拒绝手术者和17例症状缓解不明显者,行全身抗炎及膀胱灌注丝裂霉素等治疗。结果 116例患者随访9~54个月。经尿道电切加汽化治疗者98例,膀胱镜检查正常、症状消失者68例,治愈率69%;2例疑有恶变者行膀胱切开电切加汽化治疗者,术后未见复发;行全身抗炎及丝裂霉素等灌注治疗者33例,18例症状消失或缓解,有效率54.5%。结论 下尿路梗阻可能是引起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经尿道电切加汽化治疗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同时治疗下尿路梗阻是十分必要的,全身抗炎、膀胱三角区灌注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尿频的病因及以VE-B电汽化疗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以VE-B电汽化疗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女性尿频患者855例.其中腺性膀胱炎520例,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269例,乳头状增生66例.结果:本组855例女性尿频患者的有效率为90.3%,其中疗效满意者为68.4%,基本满意者 为21.9% 无效率为9.7%.结论:女性尿频的病因以腺性膀胱炎为首发,其次是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 膀胱镜多点活检、细胞学病理诊断至关重要 对腺性膀胱炎、膀胱黏膜鳞状上皮化生等患者采用以VE-B电汽化疗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腺性膀胱炎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膀胱上皮良性病变。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的重视以及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技术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检出率有明显的增加。腺性膀胱炎由VON LIMBERK于1887年首先报道,其本质是移行上皮增生和化生。腺性膀胱炎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尿路梗阻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女性膀胱黏膜白斑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1月共32例女性膀胱黏膜白斑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32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治疗,术后1~3周内症状消失20例,尿检异常者均转正常,术后6~8周症状消失者6例,术后2个月对同时伴发腺性膀胱炎的5例复查膀胱镜,1例腺性膀胱炎复发,再次电切治疗,术后3个月对单纯膀胱黏膜白斑的25例复查膀胱镜检查,均未见膀胱黏膜白斑复发,2例失访.结论 膀胱镜检加活检对膀胱黏膜白斑诊断具有重要作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膀胱黏膜白斑或/和并发腺性膀胱炎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创伤小、出血少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且有化生性改变。随着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普及和病理医师对本病认识的逐步提高,腺性膀胱炎病例有增多趋势。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有膀胱过度活动症状,控制困难,易于复发,且具有恶变的可能。因此,我们支持对腺性膀胱炎的患者进行膀胱灌注治疗,以控制临床症状,降低复发,预防癌变,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腺性膀胱炎(附172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72例腺性膀胱炎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32例行经尿道电切,对其中93例有下尿路梗阻的患者同时电切挛缩膀胱颈、精阜增生等病变,16例伴有尿道口处女膜病变的患者行处女膜病变切除整形,40例拒绝手术和16例电切术后无效者仅行膀胱三角区注药。结果 132例经尿道电切者中78例随访6~36个月。膀胱镜检查正常,症状消失,治愈率58%;56例膀胱三角区注药者中32例症状消失或缓解,有效率57%。结论 下尿路梗阻是引起腺性膀胱炎的常见病因,气化电切术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此法还可同时切除引起腺性膀胱炎的梗阻病变,膀胱三角区注药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类型和病理类型的腺性膀胱炎与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对40例腺性膀胱炎进行临床分型和病理分型,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不同类型腺性膀胱炎和正常膀胱黏膜组织P53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利用全自动显微镜及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图像采集及分析。结果:临床分型中,乳头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P53和Ki67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慢性炎症型和滤泡型腺性膀胱炎(P〈0.05)。病理分型中,肠上皮型和前列腺上皮型腺性膀胱炎P53和Ki67阳性表达与移行上皮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分型中,乳头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可能为癌前病变。病理分型中,肠上皮型和前列腺上皮型腺性膀胱炎可能为癌前病变。因此腺性膀胱炎是否具有恶变潜能应将二者相结合综合考虑,乳头型和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若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前列腺上皮化生则发生癌变的概率更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病变类型和病变范围不同的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9例、抗生素(121服环丙沙星)组18例、膀胱灌注(灌注羟基喜树碱)组26例、经尿道电切术(TUR)+膀胱灌注组23例进行治疗,根据病变类型和病变范围的不同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年。经统计学分析,局限型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对照组56%,抗生素组63%,膀胱灌注组79%,TUR+膀胱灌注组81%;弥漫型患者对抗生素及膀胱灌注治疗均无效。结论:局限性腺性膀胱炎各个治疗组疗效相同;弥漫性腺性膀胱炎需行TUR+膀胱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5.
经尿道电切术(TUR)具有安全、微创、可重复操作等优点;而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上皮化生性良性病变,随着膀胱镜检及病理检查技术的提高,此类病例有增多的趋势。我们于2000年1月至2004年1月采用经尿道电切术(TUR)治疗腺性膀胱炎患者4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9例,男8例,女4  相似文献   

16.
1993年 4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们对35例全膀胱切除患者采用原位W形回肠代膀胱术 ,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35例 ,均为男性。年龄 4 1~ 70岁 ,平均 5 9岁。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 33例 ,腺性囊性膀胱炎2例。移行细胞癌中 ,2例为可做膀胱部分切除的单发肿瘤但患者要求全切 ,余31例为多发肿瘤、巨大肿瘤和三角区肿瘤。 2例腺性囊性膀胱炎在三角区和输尿管口周围广泛生长乳突样肿物 ,伴血尿和严重排尿困难。伴前列腺增生 16例、单侧肾积水 4例、双侧 3例。患者均无肿瘤转移 ,心、肝、肺、肾功能正常。手术方法 :膀胱全切时离前列腺尖部…  相似文献   

17.
腺性膀胱炎及其诊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黏膜增生性病变。为引起临床医师对腺性膀胱炎的重视,本文就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病理改变、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的关系、腺性膀胱炎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认为腺性膀胱炎病因复杂,可能与膀胱黏膜慢性刺激有关.可作为膀胱癌的前期改变。其治疗只有针对病因,消除慢性刺激因素,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腺性膀胱炎的发病特点,提高腺性膀胱炎诊治水平。方法 对52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行经尿道电切汽化术及膀胱药物灌注治疗并加以总结。结果 52例均获随诊4~24个月,平均16月,其中治愈42例,6月后复发4例,1例在术后18个月恶变为膀胱腺癌。结论 经尿道电切汽化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营造方法,膀胱药物灌注化疗对预复发及消除症状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53、Ki67在不同分型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40例患者按膀胱镜检及组织病理学类型进行分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查p53、Ki67在各分型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并与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进行比较。结果:乳头状瘤型、肠腺瘤型腺性膀胱炎有较高的p53、Ki67表达率,并与正常膀胱黏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慢性炎症型、滤泡水肿型则p53、Ki67表达率较低,与正常膀胱黏膜无差异。肠上皮型、前列腺型腺性膀胱炎p53表达率较高,并且与正常膀胱黏膜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肠上皮型、前列腺型腺性膀胱炎Ki67表达率较高,与膀胱正常黏膜组比较,前列腺型组有显著性差异,肠上皮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乳头状瘤型、肠腺瘤型、肠上皮型及前列腺型腺性膀胱炎应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及抗癌药物膀胱灌注,并严密术后随访。对于慢性炎症型、滤泡水肿型及无化生型腺性膀胱炎,在去除慢性刺激因素下进行临床观察即可。  相似文献   

20.
腺性膀胱炎九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告腺性膀胱炎9例(12例次),其中乳头状增生型6例,片状增生型2例,慢性炎症型1例。临床以膀胱刺激症状、无痛性肉眼血尿及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诊断主要根据膀光镜活体组织检查。采用膀胱粘膜层剥离术治疗5例次,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次,经尿道电灼3例次,经尿道电切1例次及1‰AgNO3液膀胱内灌洗1例次。复发率11%。随访平均5.3年未见恶变。并对病因、诊断及治疗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