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自 1997~ 1999年对 6 5 0例胆囊切除病人 (其中 12 6例胆总管探查 )定期 B超、肝功能、胆红素检查 ,发现 2 3例非梗阻性胆管扩张。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 2 3例 ,是从 6 5 0例胆囊切除术后随访中发现的 ,其发生率约为 3.5 % ,其中男 6例 ,年龄 32~ 6 8岁 ,平均 45岁 ;女 17例 ,年龄 2 0~ 74岁 ,平均 5 5岁。 B超发现肝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 ,其中胆管轻度扩张 5例 (肝外胆管内径 0 .8~ 1.0 cm) ,中度扩张 14例 (胆管内径 1.1~ 1.5 cm) ,胆管重度扩张 4例 (内径>1.5 cm) ,而肝内胆管均无明显扩张。胆囊切除后 ,右上腹胀痛不适 16…  相似文献   

2.
鞠忠祥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1):715-715
胆囊切除术后 ,胆总管结石残留是胆囊切除术后一个重要的并发症 ,我院 1985~ 2 0 0 4年间共施行胆囊切除手术 749例 ,发生胆总管残留结石 11例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749例中 ,男 2 2 6例 ,女 5 2 3例 ,年龄 2 1~ 82岁 ,中位年龄 5 7岁。急诊胆囊切除 112例 ,  相似文献   

3.
2001年4月至2005年4月,我院共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640例,其中胆管损伤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进行介入减黄的技术和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从2000年6月-2005年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资料的肝癌患者22例。男18例,女4例。年龄41~87岁,中位年龄65岁;低位梗阻者3例,高位梗阻者19例。经右侧穿刺入路7例,经剑突下穿刺入路6例,双侧胆管穿刺入路9例。引流术前血清胆红素含量与术后3~7天、8~14天胆红素水平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结果术前血清总胆红素(23.6±10.7)mg/dl,引流后3~7天为(17.9±10.1)mg/dl,8~14天为(14.0±11.4)mg/dl。引流术前血清胆红素含量与术后3~7天胆红素水平、术后8~14天胆红素水平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术后住院死亡人数5人,住院死亡率为22.7%。结论中晚期肝癌性胆道梗阻患者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或胆管内支架植入术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姑息治疗方法,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5.
6.
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发生肝外胆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995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胆囊切除术后发现肝外胆管损伤的1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肝外胆管损伤由OC引起12例,LC引起4例.损伤右肝管2例,肝总管6例,胆总管8例.术后第1天发现2例,第3~5天发现9例,第5天以后发现5例.胆漏2例,胆汁性腹膜炎9例,黄疸5例.14例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结论: 结合临床表现、B超检查可基本明确诊断.腹腔穿刺可确诊胆汁性腹膜炎,一旦确诊要尽早剖腹引流,待3个月后再考虑二期胆道重建术.黄疸患者可在3~4 w内行胆管与空肠端侧Roux-Y吻合术.  相似文献   

7.
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许文斌孔迪生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管损伤时有报道,我院自1986年~1995年发生胆管损伤8例,现报告如下,并提出术中预防胆管损伤的体会。临床资料本组8例均发生在单纯胆囊切除术中,女性6例,男性2例。胆总管横断3例,胆总管部分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避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1999年1月~2005年11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512例。结果胆管损伤4例。结论严格的术前准备和规范的手术程序可以极大地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经皮介入技术治疗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12月间25例OLT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患者的资料.其中22例行胆道外引流,3例第2次肝移植者行内外引流.25例的治疗方式包括单纯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4例,PTBD配合球囊扩张术14例,PTBD配合胆道支架置入术7例(胆道内涵管5例,胆道金属支架2例).结果 PTBD手术成功率为100%,25例经介入治疗后15例(60%)治愈,10例(40%)好转,有效率达100%.7例首次行PTBD时引流管未能通过胆管狭窄段,其中3例于引流1周后再次调整引流管,成功通过狭窄段,余4例于引流术后4~8周时胆管狭窄段完全闭塞.引流期间发生胆道感染6例(24%),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皮介入技术是治疗OLT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首次PTBD或PTBD后应短期内使引流管尽可能通过狭窄段,以免狭窄处永久闭塞.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scribe the techniqu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for anastomotic biliary strictures after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Methods From May 2004 to December 2009, 25 patients with anastomotic biliary strictures afte OLT 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 The modalities of biliary drainage included external drainage in 22patients, and external-internal drainage in 3 patients who underwent re-transplantation. All patients accepted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in our hospital, including single PTBD in 4 patients,PTBD combined with balloon dilation in 14 patients, balloon dilation and plastic stent implantation in 5 patients, balloon dilation and metallic stent implantation in 2 patients. The drainage catheters were exchanged every 1 to 3 months. Results The success rate of PTBD was 100%. Of the all 25patients, 15 (60 %)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10 (40 %) patients were improve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100 %. The drainage catheters failed to pass through the narrow bile duct when initial PTBD in 7 patients, and success was achieved in 3 patients by operation again after biliary drainage for one week.In the other 4 patients, anastomotic bile ducts were occluded, which was confirmed by cholangiography after biliary drainage for 4 to 8 weeks. The rate of biliary tract infection was 24 % (6/25). No serious procedure-related complications occurred in the all 25 patients. Conclusion PTBD combined with balloon dilation and biliary stenting is a effective and safe therapeutic modality for anastomotic biliary strictures after OLT, which can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symptoms and elevat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To avoid bile duct occlusion, the drainage catheters should be passed through the narrow segments of bile duct when initial PTBD.  相似文献   

10.
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防治胆管损伤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预防和治疗胆管损伤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0月至2008年12月为12 759例患者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胆道损伤16例,胆道损伤率0.13%。结论:熟练的操作技巧可减少或避免胆管损伤的发生,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胆管损伤是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胆道支架与十二指肠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18例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患者接受双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其中胰腺癌12例,胆管癌3例,十二指肠癌2例,腹腔淋巴结转移1例。14例患者首先出现胆管梗阻症状,然后出现十二指肠梗阻症状;4例患者同时表现为胆管及十二指肠梗阻症状。对所有患者均先行经皮肝穿刺植入胆管支架解决胆管梗阻,再经口植入十二指肠支架治疗十二指肠梗阻。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胆道及肠道支架。所有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均明显下降,1例十二指肠支架植入后5天死于吸入性肺炎,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17例患者消化道梗阻症状缓解,生存期为3~17个月,中位生存期8.6个月。结论管腔内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位胆道恶性梗阻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管汇合处恶性梗阻经皮肝穿刺内支架置入操作难点与对策.方法 对23例高位胆道恶性梗阻病人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放及内外引流术(PTBD).分别观察介入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血清胆红素下降情况,随访胆道支架维持通畅时间和病人生存期.结果 23例首次介入成功22例,占95.65%;21例总胆红素明显下降(下降百分比>60%),2例无效(下降百分比<10%);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明显下降,平均18 d恢复正常.术后发热2例(38℃),胆道出血1例,右上腹部疼痛6例,穿刺点周围局限性腹膜炎1例,GPT升高3例,经止血抗炎护肝对症治疗后2~5 d后症状消失;引流管滑脱1例;无大出血、胆汁瘘等严重并发症.全组平均生存期8.5个月.结论 肝管汇合处恶性梗阻支架置放操作难度大,导丝通过梗阻段是关键,正确掌握操作方法町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口置入十二指肠支架、后经皮肝穿刺置入胆道内支架的方法,评价金属支架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的作用。方法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病例12例。在透视监视下,使用介入放射学方法经口置入12个十二指肠自膨式金属支架,经皮肝穿通过十二指肠支架网眼置入11个胆道自膨式金属支架、单纯置入外引流1个。结果12例病人十二指肠支架置入均成功、同时11例胆道支架置入成功,1例导管不能通过胆道阻塞段仅放置胆道外引流管,随访期间,病人术后均能正常进半流质事物,黄疸基本消退,疗效满意,本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放射学置入金属内支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不能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合并十二指肠梗阻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33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接受胆道射频消融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评价术后1、2、3个月支架通畅率和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对33例患者均完成胆道射频消融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术后患者肝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随访期内,中位支架通畅时间103天(9~578天)。术后1、2、3个月支架通畅率分别为78.79%(26/33)、66.67%(22/33)、54.55%(18/33)。随访期内,28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193天(19~578天)。患者术后1、2、3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6.97%(32/33)、81.82%(27/33)、75.76%(25/33)。9例患者术后出现胆道感染,其中1例严重肝病患者死于胆道感染引起的感染性休克,8例患者恢复;13例患者出现无症状淀粉酶升高。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胆道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道梗阻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植人术和球囊扩张术对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对37例反复发生短暂性脑缺血(TIA)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根据Mori和治疗路径分型选择手术方式:路径I、Ⅱ型且MoriA型行支架植入术;路径III型或MoriB、C型采用球囊扩张术。结果21例行支架植入术,16例行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组成功扩张20例,狭窄率由76%降至12%;1例术后因血管破裂而死亡。球囊扩张术组成功扩张14例,狭窄率由69%降至15%,1例由于路径过度纡曲失败。术后随访,支架植入组17例TIA症状消失,2例症状有明显改善,2例TIA复发;球囊扩张术组12例TIA消失,4例TIA复发。结论两种方法治疗MCA狭窄均有效,根据Mori及手术入路分型合理选择介入手术方式可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较好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34例,对其中19例行射频消融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射频组),15例行单纯胆道金属支架植入引流术(引流组)。记录术前、术后5天和7天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术后胆瘘、胆道穿孔、胰腺炎及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支架通畅率、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胆瘘、胆道穿孔、胆道出血、胰腺炎发生。两组术前、术后5天和7天TB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0例出现胆管炎(射频组6例,引流组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支架通畅率及术后3、6、12个月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射频组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高于引流组(P0.05)。射频组生存时间长于引流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可提高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可作为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肝门区胆管梗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胆管梗阻患者38例,分为粒子组(n=18)和对照组(n=20)。粒子组接受~(125)I放射性粒子条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对照组接受单纯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改善、血胆红素下降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胆道支架通畅时间及患者总生存时间差异。结果 2组术后1个月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水平较术前均有显著性下降(P均0.05)。粒子组与对照组支架通畅时间分别为(192.94±28.59)天与(121.40±15.39)天。2组支架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7,P=0.048);生存时间分别为(201.83±27.50)天与(142.25±15.46)天。2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60,P=0.097)。并发症主要包括胆管炎、无症状淀粉酶升高、少量胆道出血等,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肝门区胆管梗阻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支架通畅率。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术后血管与胆管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介入方法诊断与治疗肝移植术后血管与胆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对40例肝移植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肝移植患者中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为7.50%(3/40),首发时间分别在术后4天、38天和80天。其中2例肝动脉狭窄植入支架,1例肝右动脉主干闭塞,但侧支循环形成未做治疗。2例患者术后出现胆总管吻合口狭窄,其中1例合并吻合口漏,发病率为5.00%(2/40),首发时间分别在术后68天和100天。经皮肝穿胆道造影诊断后1例行内外引流,1例先行球囊扩张后植入胆道支架,黄疸均减轻。结论介入放射技术对于肝移植术后胆管与血管并发症的诊治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病变(ITBL)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血管科接受介入治疗的76例肝移植术后ITBL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按胆道造影表现分为3组:肝门区狭窄组(28例), 肝内多发狭窄组(42例), 胆汁瘤组(6例)。治疗方式包括单纯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PTBD配合球囊扩张、PTBD配合球囊扩张及胆道内支架术。引流方式包括胆道外引流及胆道内外引流。术后随访并观察疗效及胆道并发症。结果  76例患者的PTBD首次成功率为97%(74/76)。介入治疗的总体治愈率、好转率及无效率分别为21%(16/76)、51%(39/76)、28% (21/76)。其中, 肝门区狭窄组治愈10例(36%), 好转16例(57%), 无效2例(7%), 治疗有效22例(93%); 多发性狭窄组治愈6例(14%), 好转21例(50%), 无效15例(36%), 治疗有效27例(64%); 胆汁瘤组好转2例(2/6), 无效4例(4/6)。肝门区狭窄患者的疗效优于多发性狭窄患者(P < 0.05), 多发性狭窄患者的疗效优于胆汁瘤患者(P < 0.001)。引流管期间主要并发症为胆道感染, 其中外引流及内外引流胆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13/64)及67%(8/1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  PTBD是治疗肝移植术后ITBL的安全、有效手段之一。结合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提高生存质量。采用胆道外引流可显著降低胆道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经皮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3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随访35~376天,观察近中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技术成功率为100%。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于置入术后1周较置入前明显下降(P<0.001),术后2周较术后1周明显下降(P<0.001)。开通时间平均为101天,半年开通率为50%。并发症发生率28.1%,主要为胰腺炎和逆行胆道感染等。结论经皮经肝胆道内涵管置入术安全疗效可靠,可作为恶性胆管阻塞的一种姑息性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