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肛裂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裂(anal fissure)是肛管或肛缘部裂伤形成的纵行小溃疡,可以从皮肤黏膜交接处延伸至齿状线。以排粪时引起的周期性疼痛、排粪时少量的新鲜出血、伴或不伴便秘发生为主要特征。肛裂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超过90%的肛裂位于肛管的后正中线。肛前裂多见于女性,但也不超过10%,而男性肛裂中仅1%属于肛前裂。  相似文献   

2.
陈建伟 《临床医学》2011,31(8):64-65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适应证。方法 1996年11月至2010年10月,对101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术,恢复肠道肛管的连续性。结果行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101例中,90例肿瘤基底距肛缘约6~8 cm,11例5~6 cm。结论对肿瘤基底距肛缘6~8 cm中低位直肠癌可以采用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5~6 cm直肠腺癌,肿瘤浸润小于1/2肠周径,且基底未固定,方可采用保肛术。  相似文献   

3.
肛瘘癌变2例     
例1,男,75岁,退休工人.以"肛门坠胀、大便次数增多2 月"就诊.2 月前始感肛门坠胀,大便5~8次/日、量少、稀,带较多黏液,无便血,肛门疼痛.10 前曾患肛周脓肿,未行任何正规治疗,反复发作.肛门检查:肛旁7点距肛缘约5cm见一封闭外口,肛管充血明显,截石位肛内1~12点齿线及齿线上5cm,肛管扪及不规则突起,质硬,指套见较多黏液.根据其临床特点诊断为肛管直肠癌,肛瘘.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23岁.主因间断肛旁肿痛2年余,阴囊肿痛2月余住院.2年前曾患肛旁脓肿,排脓治疗后,反复发作,2个月前阴囊出现肿痛,并于阴囊正中处破溃,流出少量脓液.遂行造影检查,自阴囊破口处注入60%泛影葡胺约10 ml,透视下点片,可见不规则窦道形成,壁不光滑(图1).即刻行CT薄层扫描并多平面重建(MPR),可见造影剂自阴囊后下正中瘘口经后尿道下方达肛管右前下缘,与肛管未见相通,瘘管壁不光滑,最宽径约2.2 cm,长约12.4 cm.瘘管周围组织不均匀增厚,密度增高(图2).诊断为阴囊后下正中至肛缘窦道形成伴感染.  相似文献   

5.
大量研究表明,我国直肠癌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的患病率约为0.77%~4.82%,死亡率为2.14%~5.94%[1-5],患该病后患者总体存活率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及精神压力[6-9].低位直肠癌是指距齿状线5 cm以内的直肠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10].近年来,保肛手术不断地增加[11-14],而超低位保肛手术(吻合口位于齿状线上2.0 cm以内或肛缘上4.O cm以内者)的开展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大大提高.可是吻合口瘘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主要的早期和严重并发症之一.本研究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对在我院肿瘤外科住院治疗的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对并发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瘘患者进行处理,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肛裂是肛缘至齿状线之间肛管上皮的陈旧裂口,肛裂最常发生于后位正中。急性肛裂表浅,往往可以自愈,病程超过1个月或6周时伤口仍不能愈合,并且肛裂加深,暴露出深层的内括约肌后形成慢性肛裂。肛裂的临床特点是排便后撕裂样疼痛、出血、排便困难,肛门检查时往往可见肛管上皮纵行陈旧裂口、前哨痔和肛乳头肥大。肛裂的诊断相对容易,但应该首先明确发生肛裂的原因,如便秘或腹泻,并加以妥善的处理,否则仅仅针对肛裂的治疗容易导致治疗失败,并且增加复发机会。  相似文献   

7.
男,73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中带血,为鲜血,近20天又出现便次数增多而就诊。直肠指诊:距肛缘5cm处1~7点触及肿物下极,上极未触及,质硬,不活动,无触痛,指套染鲜血。肠镜所示:于直肠见隆起状新生物,侵及管腔约2/3,长约5cm,病灶近端自肛缘始,呈  相似文献   

8.
肛裂的诊断和治疗:肛裂的研究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是位于肛管的疼痛性线形溃疡,自齿状线向下延伸至肛门缘,疼痛程度与病变大小不相符。本病多见于中青年,无性别差异。好发于后肛门正中线;前壁的肛裂多见于女性(15%),男性少见(1%)。  相似文献   

9.
金英爱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9):1736-1736
在临床工作中,直肠肛管疾病,术后需要将肛管末端与引流袋相连,持续排出大便,避免污染肛周皮肤及切口。常用的肛管内径约1~1.5cm,直接与一次性引流袋连接不紧密,易脱落;引流袋接口处孔径小,易被粪便堵塞。我科自改进留置肛管引流末端处理方法,用于临床,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直肠异物1例     
1病历摘要 男,57岁。肛门疼痛3d,加重1d入院。患者痛苦貌,诉排便时及排便后肛门刺痛,坐位及活动时加剧。肛门检查.外观无明显红肿,指诊11点位距肛缘5cm可触及~0.5cm×2cm斜插入直肠前壁的硬物,固定,不活动,触痛明显,直肠内可触及一肿物,约2cm×3cm,有波动感,指套有脓血。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经腹直肠癌切除保留肛门拉出术的疗效。方法 清除淋巴结方法、范围及游离直肠同Miles手术,但向下游离到肛提肌上面,在齿状线上方1-2cm处切断远端直肠,将近端结肠自肛门拉出,肛外保留肠管5cm。术后10-12天,在齿状线上端水平切断拉出之肠管。结果 肛门功能恢复快而且良好。结论 经腹直肠癌切除保留肛门结肠拉出术为保肛手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40岁。以发现肛门肿物5个月余,疼痛2 d为主诉收入院。该患5个月前发现排便时有肿物脱出肛门外,排便后回纳,无伴疼痛,无脓血便及排便习惯改变。2 d前排便时再次脱出不能回纳,伴疼痛,逐渐加重来院。查体:心肺腹无异常,专科检查:胸膝卧位见肛周一肿物约3 cm×3 cm大小,色暗红,表面无脓血,触痛明显,指诊触及有蒂连于直肠肛管交界约4点方向,蒂长约2 cm,基底宽约0.2 cm×0.4 cm。初步诊断:直肠肛管腺瘤。完善术前检查后2008-04-03于骶管麻醉下行经肛门直肠腺瘤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肛门恶性黑色素瘤,肿瘤厚度10mm,表面有溃疡形成,切缘未见肿瘤浸润。  相似文献   

13.
肛裂是齿状线以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长约0.5~1.0cm,方向与肛管纵轴平行,呈梭形或椭圆形,临床常见症状是便血及便后肛门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9 年1 月至2012 年1 月期间,作者采用内括约肌切断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慢性肛裂患者50 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嵌顿性混合痔合并肛旁子宫内膜异位症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31岁。因肛口肿物翻出伴疼痛10d余于2006—09—18收住我科。肛检:截石位11~1点钟肛缘见脱出物,呈水肿状,跨齿线上下,约3cm×2cm大小。指诊及肛门镜检查:因肛痛剧烈拒查。  相似文献   

15.
肛管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临床少见且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约70%~90%发生于肛管齿线处,以老年人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5年生存率为0·85%,患者多在2年内死亡[1]。我科2004~2005年共收治肛管恶性黑色素瘤2例,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例1】男,69岁。肛门出血3天,伴大便中夹杂少许血块,无大便习惯改变。直肠指诊:距肛门缘3 cm截石位5~6点处可及2 cm×4 cm质硬突起包块,表面凹凸不平,无触痛。肛门镜检查:可见肛门齿线上5~6点处有灰黑色赘生物突向肠腔,表面少许脓性物黏附,周围黏膜色正常。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齿线上直肠壁见一暗红色隆起物,考…  相似文献   

16.
硬化剂注射疗法治疗内痔对肛管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报告了22例内痔出血患者采用肛门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前后肛管括约肌压力变化,探讨内痔硬化剂注射治疗后对肛管括约肌生理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肛管压在注射硬化剂治疗后肛管括约肌的静息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距肛缘1cm、3cm处肛管静息压P值分别为<0.007及<0.001,肛管收缩压P<0.05,近期止血率达100%。认为采用肛门境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具有方法简便,安全有效,可反复注射治疗,无并发症等优点,并可明显降低肛管内静息压和收缩压,减少内痔复发。  相似文献   

17.
1病历摘要 男,14岁。于2007—07~13因排便困难2个月来诊。患儿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困难,便条变细,便痛,无便血,大便1次/2~3d,追问病史,2个月前曾有发热,最高达38.6℃,自服解热镇痛药后体温恢复正常。肛门指诊见:胸膝位1~4点,距肛缘1.5cm处有条形肿块,皮色正常,范围3.6cm×2.0cm×0.3cm,轻度触痛,质硬,无波动感。食指进肛4CiTI,齿线上未及异常隆起,直肠内未及肿物。血常规:WBC6.9×10^9/L,RBC5.0×10^9/L,N0.55,L0.32,单核细胞0.07。肛门周围彩超:见肛门周围两个液性暗区分别为3.5cm×2.2cm及2.5cm×1.4cm,内无血流,伴周围散在结节。超声诊断:肛周脓肿。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3岁,间断性便后带血5年,排便时肛门肿物脱出20d.入院4d前曾在外院作内痔结扎切除术治疗。术后排便时仍有肿物脱出,即来我院就诊,局部检查:肛管齿线附近,6、12点外各有1.0-1.5cm大之创面,肛管指诊6.0-7.0cm处可触及柔软弹性肿块,指套染有鲜血,嘱患者排便后可见直径3.0-4.0cm绒毛状带蒂之肿物脱出,表面  相似文献   

19.
本组男8例,女20例,年龄19岁至64岁。早期肛裂17例,陈旧性肛裂11例。用2%硝酸甘油软膏均匀在肛周及肛管内(2.0 cm至3.0 cm)涂布,5次日至6次日,治疗5周至11周,治疗期间适当软化患者大便。开始1日至2日,患者均有轻微、短暂的头痛,8日至10日后28例患者的肛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其中,16例患者治疗5周后痊愈(治愈率57%),9例患者治疗11周后痊愈(治愈率82%),另3例未愈者为陈旧性肛裂。 治疗原理:硝酸甘油在肛管内部释放一氧化氮,并通过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途径使肛门内括约肌松弛,使肛膜血运改善,而且硝酸甘油本身…  相似文献   

20.
陈波 《浙江临床医学》2005,7(3):251-251
1 病例 例1.男,40岁.因肛缘有痛性肿块6周就诊.无黏液血便史,大便每日1次.肛检发现肛缘左前位有1cm高起呈紫色硬结,触痛明显,诊断为血栓性外痔,未做直肠指诊.术前常规指诊,发现距肛5cm直肠左侧可及高低不平隆向肠腔肿块,质硬,诊断为直肠癌.手术切除.病理报告:直肠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