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博  韩悦  杨连海  张业荣  高海涛 《临床荟萃》2009,24(17):1492-1494
目的探讨MRI、CT检查对颅内结核诊断的优势与限度。方法36例经临床确诊的颅内结核患者,CT平扫36例,强化扫描33例,MRI平扫26例,强化扫描22例。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颅内结核各种病变的检出效果及各自优势。结果CT及MRI检查对颅内病变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MRI强化扫描对于脑底池病变、脑梗死及异常脑膜强化的检出率均比CT强化扫描高(P<0.05)。而CT则可发现颅内异常钙化。结论MRI可以提高对于脑底池病变、脑梗死及异常脑膜强化的检出效果。CT检查则对钙化显示清晰。  相似文献   

2.
低剂量CT扫描对婴幼儿颅脑病变的诊断与防护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婴幼儿颅脑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与防护价值.方法对高度怀疑颅内病变的婴幼儿患者36例行常规及低剂量颅脑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及其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比,低剂量CT扫描对病变的定量与定性诊断无明显差异而辐射剂量大幅度下降.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也适用于婴幼儿颅脑病变的检查,有利于患儿颅脑部的辐射防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MRI表现和早期诊断的检查方法.方法 搜集经临床证实的35例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X线、CT及MRI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病患共累计39个病变股骨头,X线检查漏诊了7个病变股骨头,CT检查漏诊了5个病变股骨头,MRI检查诊断了经X线、CT检查后漏诊的5个病变股骨头.结论 骨髓水肿是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影像学表现,MRI“线样征”是诊断早期缺血坏死的特征性表现,MR是目前诊断早期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下腔静脉畸形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腔静脉畸形临床上较少见,且绝大部分病人无临床症状及体征。几乎所有病例均在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在CT或MRI检查中偶然发现。下腔静脉畸形可分为多种类型,影像学表现均不相同,部分类型的影像学表现与某些病变相似,只有掌握下腔静脉畸形的影像学特征,才能与其它病变相鉴别.避免误诊。现将日常工作中所遇到的不同类型的下腔静脉畸形的病例作一总结,找出其CT表现特点,以期加强对该类病变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X线平片、CT对骶骨巨细胞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了4例骶骨巨细胞瘤的X线平片、CT表现。结果:X线平片更能提供骶骨巨细胞瘤所致骨质改变的全貌,显示较明显的病变;CT能发现早期的病变,并清楚显示病变的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组织关系。结论:对骶骨巨细胞瘤的诊断,X线平片和CT各有特点。应取长补短,相互补充,得到全面细致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影像学表现。结果:早期X线表现关节面模糊(2例),关节面骨质破坏(14例)。CT表现关节面毛糙不平(4例),关节面虫蚀状骨质破坏(34例),关节面下微囊变(19例),关节面模糊(29例),关节面轻度硬化(26例)。CT对病变细节显示更清楚,对早期病变更具敏感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马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7):1594-1595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R与多层螺旋CT表现及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经临床证实的45例患者的56个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DR检出43个病变股骨头,早期诊断 有34个,其中I期3个,CT检出56个病变股骨头,发现47个早期ANFH,其中I期15个.结论 DR及CT成像均能对ANFH早期病变的发现和诊断,CT与DR相比,在病变显示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甲状腺病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全部病例行CT平扫加增强。其中25例做ECT检查。比较25例甲状腺病变CT扫描与E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结果CT与ECT比较:25例作了ECT检查。根据病理诊断,ECT定性诊断符合10例,不符合2例,只作结节性诊断而未作定性13例。而相应25例CT诊断,定性符合20例,其中定类型符合17例。结论CT对甲状腺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定位和定性方面比ECT优越;两者结合可以明显提高甲状腺疾病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食管入口病变的临床以及X线和CT表现,探讨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以提高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4例经临床、手术、穿刺和病理证实的食管入口病变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34例均行CT检查,其中27例行增强前后CT扫描,7例仅行CT平扫。34例中有28例行X线钡剂检查。结果:34例食管入口病变包括原发于食管入口的肿瘤14例(鳞癌12例、未分化癌2例)、食管入口括约肌肥厚3例、食管入口憩室5例、食管入口损伤12例。34例食管入口病变均有吞咽障碍的临床症状,食管入口癌的中晚期,吞钡检查可见食管入口黏膜破坏。肿瘤早期CT表现不明显,中晚期病人食管入口壁可有不规则增厚或肿块。环咽肌肥厚者,CT表现为食管壁局部增厚,黏膜光滑。食管入口憩室者,CT表现为食管入口侧壁不强化的软组织肿块,吞钡可见食管一侧囊袋状龛影,有钡剂进入。食管入口破裂者吞钡时,可见钡剂溢入颈部软组织,2例食管入口破裂、穿孔并发纵膈脓肿者CT可见上纵膈增宽,增强扫描后见低密度脓腔。结论:X线钡剂检查对食管入口病变的诊断,目前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简便易行、费用低廉、易被患者接受。CT对食管入口肿瘤的定性、分期,对食管入口损伤及其并发症的观察有重要意义,若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提高食管入口病变的影像学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及防护价值。方法:对36例临床疑似副鼻窦病变儿童分组分别行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和常规剂量扫描,并作冠状位重建,分析两组扫描图像质量的差异性及辐射剂量的高低。结果:与常规剂量组相比,低剂量组CT图像质量良好,无明显差异,图像噪音略增粗,不影响诊断质量,但辐射剂量明显下降。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适用于儿童副鼻窦病变的检查,有利于降低患儿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1.
颌骨囊肿和肿瘤:X线、CT诊断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肿瘤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共40例(43个)经病理证实的颌骨囊肿和肿瘤的影像资料,40例同时做X线、CT检查。所有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均被分析比较。结果:X线显示病变与牙齿关系较CT优越。CT显示病变边界、病变与骨密质、周围软组织关系较X线优越(P<0.01),显示病变与下颌神经管关系方面,与X线价值相当(P>0.05)。结论:X线对于显示病变范围和边界价值有限。病变与周围牙齿关系X线显示最佳。CT可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骨质破坏和钙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X线及CT的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分析,发现糖尿病早期骨质及血管改变,提示临床及早干预治疗。方法:对82例糖尿病足病患者行X线平片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56例同时进行双下肢超声、螺旋CT检查,进行分析对比各级影像学表现。结果:糖尿病足X线影像学表现主要有骨质疏松,骨质破坏,骨关节变形、脱位及病理性骨折,软组织肿胀及血管壁不规则钙化,同时CT扫描可了解下肢远端小血管病变情况。结论:糖尿病临床Ⅰ期即可出现骨质及血管改变,X线平片检查是糖尿病足诊断主要检查手段,CT扫描可清晰显示下肢及足部血管壁钙化程度及早期骨质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型甲型H1N1流感的X线平片与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临床确诊的重症型甲型H1N1流感的X线与CT表现。结果首次X线胸部平片示双肺受累8例,单肺受累1例,8例行CT检查两肺均受累,1例死亡未行CT检查。受累肺叶3~5叶,受累肺段5~8个。9例均表现在两肺多叶,以中外带及下叶为甚,2例病变进展迅速,1例死亡。结论重症型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影像学表现为:(1)病变主要发生在肺的外周;(2)两肺多叶受累,下肺野多于上肺野;(3)病变变化迅速;(4)两肺出现磨玻璃影、大片实变影,可见支气管气相,伴有胸膜增厚或少量胸水;(5)CT比胸片能更好地显示肺内病变特征。熟悉其影像学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可以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COPD急性加重(AECOPD)的疾病进展存在显著异质性,影像学早期评估有助于干预疾病进展,降低死亡率。胸部CT定量分析结合人工智能(AI)可以识别和定量局部肺结构和功能异常,这些成像指标对AECOPD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同时能评价疗效。未来胸部CT定量分析将向着更精确的测量方法和更低的辐射剂量方向发展,结合AI技术将极大地提升影像诊断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从肺气肿、气道病变、肺血管重塑、影像表型等方面对AECOPD进行文献综述回顾总结,旨在提高对AECOPD的影像学认识及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对结直肠重复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7例结直肠重复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行CT检查的17例中15例诊断为结直肠重复癌,2例直肠及横结肠重复癌患者分别漏诊直肠癌及横结肠癌。行肠镜检查的16例中12例肠镜抵达回盲部,11例术前准确诊断,1例患者其中1处病变术前病理为中度不典型增生;4例患者因远端病变造成肠腔狭窄未抵达回盲部,近端肠道病变未发现,其中包括1例CT漏诊横结肠癌。结论:在结直肠重复癌的诊断中,CT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认真把握结直肠癌的影像学特征,培养医生对于结直肠重复癌的诊断意识能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CT增强扫描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CT增强扫描是影像检查中重要的检查方法,通过静脉快速推注大剂量造影剂来提高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病灶的结构和范围.但静脉推注造影剂是一种有创性介入性检查,加之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导致不良后果,引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邻关节骨囊肿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病理证实的14例邻关节骨囊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术前均行X线摄片,其中11例行CT扫描及MPR检查,8例行MR检查。结果:影像特征表现为邻近关节面的骨内圆形、不规则形病灶,单房或多房,边缘清晰,相邻关节无明显异常。病变于X线平片及CT上表现为低密度透亮区,伴有薄环形硬化边。X线平片、CT分别发现1个、3个病灶与关节腔相通。2个病灶内CT发现有气体影。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压脂序列呈高信号,边缘伴环形低信号带。结论:邻关节骨囊肿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综合X线、CT、MR检查可提高对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掌跖脓疱病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掌跖脓疱病患者所伴随的关节病变影像学特征.6例患者均有胸锁关节肿痛、腰背疼痛和手足脓疱疹,无小关节受累及关节外表现;HLA-B27均为阴性.结果2例CT示:胸锁关节增生、硬化;6例骶髂关节CT检查均未发现骶髂关节炎.结论胸锁关节肿痛及腰背疼痛是掌跖脓疱病性关节炎的主要表现,CT显示的胸锁关节增生硬化性改变和无骶髂关节炎是本病的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MRI与CT对比分析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MRI和CT对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影像学特征的评估能力。 方法 1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斑块后,分别接受颈动脉CTA和MR检查。观察颈动脉分叉处管腔的狭窄程度和斑块纤维帽状态、斑块内出血和钙化等。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判断血管狭窄程度的差异。 结果 CT和MRI显示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均为24%(t=0.461,P>0.05)。CT发现18支血管46处钙化,MRI发现17支血管39处钙化。MRI发现2支血管斑块内有小灶出血,CT无法显示斑块内出血。MRI发现4支血管的不稳定纤维帽,CT发现3支血管的不稳定纤维帽。 结论 CT与MRI均可较好地判断病变血管的管腔狭窄程度,但MRI更适于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臼隐匿性骨折适宜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髋臼隐匿性骨折CT与X线平片影像学资料,评价CT与X线平片检查对髋臼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结果本组48例按Letournel分类,骨折位于髋臼前壁16例、后壁14例、前柱8例、后柱10例。CT检查诊断髋臼隐匿性骨折48例,诊断率100.0%;X线平片检查疑有髋臼隐匿性骨折28例,诊断率58.3%。结论 CT检查对髋臼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检查,X线平片检查可作为髋臼隐匿性骨折的初筛方法,CT检查则可为髋臼隐匿性骨折及其伴随损伤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