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不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 参照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不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相关文献,制定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调查表,调查分析1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对其中医症状、电子胃镜、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查结果等数据进行采集。通过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归类分析,归纳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通过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出5个中医证型,分别为脾胃虚弱型(44例,34.9%)、胃络瘀阻型(14例,11.1%)、脾胃湿热型(26例,20.6%)、肝胃郁热型(10例,7.9%)、肝胃气滞型(32例,25.4%)。中医证候虚证以脾胃虚弱为主,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呈强阳性的患者多为脾胃虚弱型,胃黏膜重度萎缩患者也是多为脾胃虚弱型。结论 脾胃虚弱证为胃癌前病变患者最为多见中医证型,也是临床癌变高危证候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聚类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在乙肝后肝硬化中医症状组合规律研究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自拟《乙肝后肝硬化的中医证候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376例,并行聚类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聚类分析得出5类中医基本证候;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湿热内蕴证主症:苔黄腻、舌红、脉滑数等,次症:渴喜冷饮、烦躁易怒等;肝肾阴虚证主症:舌红少苔、脉细数、五心烦热等,次症:口燥咽干、花剥苔等;肝郁脾虚证主症:脉弦、情绪抑郁、便溏等,次症:胃脘胀痛、苔薄白等;脾虚湿盛证主症:苔白腻、头身困重、脉濡缓等,次症:脘腹胀满、口腻等;脾肾阳虚证主症:舌淡胖边齿痕、脉沉细弱、畏寒肢冷等,次症:苔白滑、尿少等。结论:聚类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的多元统计方法筛选出乙肝后肝硬化类基本中医证候的主要及次要症状,为该病中医辨证标准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小样本调查的方式,探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证候学特征,为老年COPD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筛选2013年01月至今符合要求的老年COPD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366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类疾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分析,寻找其证候学特点。结果将四诊资料进行统计发现,频率≥90%症候要素为:喘促、咳嗽、咳痰、唇甲青紫、胸闷、舌暗红、气短、乏力、神疲、心悸、脉数;通过K类中心聚类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该疾病的证候类型分别为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血瘀证(214例),痰湿阻肺+阳虚水泛证(110例),寒饮停肺+心肺气虚证(42例);在符合第一类证候的患者中,痰黏色黄,腰膝酸软,舌有瘀斑,失眠,脉滑的影响较大。结论基于本次调查结果,老年COPD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肺肾气阴两虚+痰热壅肺+血瘀证的复合证候居多;痰黏色黄,腰膝酸软,舌有瘀斑,失眠,脉滑是该证型的证候要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分析研究连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病案,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经验,并附医案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根据平脉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尤重"关脉"。临证医案脉诊时常以"右关缓""右关大""右关虚大""左关弦"为主。右关脉候脾胃,左关脉候肝胆,两关相参,重调肝脾,认为该病多与肝、脾相关。并参合舌诊辨其夹杂之证,辨脉论治,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具有浓郁的中医思维特色,临床效果突出,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 临床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胃镜及病理检查报告并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历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对应分析、类神经网络建模的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分布情况、证候要素间关联性以及重要病理改变与证候要素间相关性。[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包括气虚、湿、热、血瘀、气滞、阴虚、阳虚;两两证候要素中,气虚与气滞、气虚与阳虚、湿与热、血瘀与气滞、血瘀与阳虚、气滞与阳虚的关联性较高;湿、血瘀、气虚对重要病理改变异型增生的影响较大。[结论]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为进一步加深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阐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进一步加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的研究,以期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型。方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依靠文献研究、专家意见以及信息收集整合等方法,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体征为鉴别标准,以胃镜、病理检验等为辅助手段来设计问卷的理论结构和具体内容。结果:通过系统的分析整理,确定了由15个模块和230余条症状组成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调查问卷除包含封面信、指导语、《慢性萎缩性胃炎门诊中医病历表格》外,还增加了一份慢性萎缩性胃炎健康教育处方,在重视临床诊疗的同时加强日常护理的相关推广。结论:本调查问卷所涵盖的内容既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方便收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相关证候信息,又可以帮助患者了解病情,增强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亚型患者(简称脾虚证亚型)证候特点.[方法]选择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亚型患者临床资料为研究组,以103例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脾胃湿热证)为对照组,比较脾虚证亚型与脾胃湿热证相同症状指标出现频率的差异,并分析脾虚证亚型病情轻重程度.[结果]脾虚证亚型出现频率超过50%的症状有舌淡苔白、脉细弱、体倦乏力、食后腹胀、纳呆食少、胃脘胀满、脘腹疼痛、神疲懒言、嗳气、口淡等;脾胃湿热证出现频率超过50%的症状有舌苔黄腻、脉滑或濡、胃脘胀满、脘腹疼痛、口干、嗳气、食后腹胀等.脾虚证亚型食后腹胀、纳呆食少、神疲懒言、消瘦的出现频率(分别为82.5%、77.5%、52.5%和47.5%)明显高于脾胃湿热证(分别为50.5%、46.6%、15.5%和18.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脾虚证亚型以轻、中度慢性胃炎患者居多,重度较少.[结论]脾虚证消化吸收障碍亚型,临床上是客观存在的,脾虚亚型患者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营养代谢障碍等有其特定的临床症状和基因背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本病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近20年来以中医药为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并运用SPSS18.0软件对该病的证候分布规律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归纳。结果 131篇文献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以脾胃气虚所占比例最大,其次分别为胃阴亏虛、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虛寒、瘀阻胃络、肝郁脾虛、气阴两虛;主要病性、病因类证候要素为气虛、血瘀、气滞、内热、阴虚;病位类证候要素为胃、脾、肝。结论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为本病的证候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定标活检技术(MTB)评价胃痞方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脾胃虚弱证的疗效。【方法】将64例CAG脾胃虚弱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2组均给予抗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同时给予胃痞汤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胃复春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的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临床证候疗效,并在定标活检下观察胃镜下病理改变情况。【结果】(1)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治疗12周后,治疗组胃脘痞满、胃脘胀痛、胃脘嘈杂等主要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临床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优于对照组的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内镜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87.5%,2组内镜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痞方合黄芪注射液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可显著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宁夏五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研究,以明确其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从而为病证结合防治本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就诊于宁夏五市中医院的4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证候调查量表,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并对统计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宁夏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寒、气虚、阴虚、血瘀、气滞、热、湿证.证候以组合形式为多,且两证和三证组合频率均显著增高,单一证候出现的频率显著降低.其复合证候发生频率依次为脾胃虚寒、胃阴不足、胃络瘀血、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湿热.结论 宁夏地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证素分布以证候组合形式为多,两证组合最多见,单证候较少见;复合证候频率以脾胃虚寒为最高,脾胃湿热为最低.  相似文献   

11.
216例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症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的证候特点,确定其主要的症状表现,指导通腑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16例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患者的症状表现,对症状进行频次、因子、聚类分析。结果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前46位高频症状经因子分析后提取出19个关键症状。特异性症状聚类分析结果为:鼻鼾、痰鸣、气促、声高气粗、口臭、头痛、腹胀、胸闷、心烦易怒、躁扰不宁、虚烦不眠聚为第一类,咽干、口渴、口苦、口干聚为第二类,倦怠乏力、气短聚为一类,咳嗽、大便秘结各单列一类;舌苔脉象聚类分析结果为:沉脉、舌生瘀斑、厚苔、白苔、红舌、数脉、紫舌、少苔、细脉聚为第一类,腻苔、滑脉、弦脉、黄苔聚为第二类,淡红舌单列一类;黄腻苔、弦滑脉是临床中常见的组合。结论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腑实证属本虚标实,实性证候要素以痰、热、瘀、腑实为主,虚性证候要素以气阴两虚为主。通腑法在中风病急性期要动态地辨证应用,同时注意与扶正法的联用。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脾虚气滞、湿热蕴结型) 王××,男,45岁,农民,2002年3月10诊;患者胃脘胀满痛15年,曾多次作胃镜及病理检查均提示:"胃窦部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上皮化生".刻诊:胃脘胀满,口干,胃纳欠佳,食道灼热、恶心,乏力,舌光红,有裂纹,脉细涩,证属脾胃虚气滞湿热蕴结型"胃脘痛",治宜升降同调,气血同治,活血清热.方用危北海"康胃除幽汤":党参15g、黄芪15、白术10g、吴芋5g、黄连10g、黄柏10g、大黄5g、厚朴10g、白芨10g、三七5g、治疗5个月余.胃镜示:"胃窦部慢性萎缩性浅表性胃炎中度,伴肠化中度".嘱其服用胃苏冲剂,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慢性胃炎恶性转化不同阶段的舌象特征规律,为研究中医舌象辨证与慢性胃炎恶性转化病机的联系提供证据与支撑。方法 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收集3 637例慢性胃炎及100例原发性胃癌患者的舌象资料,对慢性胃炎恶性转化不同阶段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伴异型增生、原发性胃癌患者的舌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探讨舌象分布规律。结果 聚类分析显示舌象特征可归结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湿热证、痰湿内阻证、脾虚湿困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不足证和胃络瘀阻证8个舌象类型,并且舌象类型的分布在慢性胃炎恶性转化不同阶段有所不同,整体分布呈现出由实至虚、再由虚至实的变化规律。结论 舌象特征反映了慢性胃炎恶性转化不同阶段整体呈现出本虚标实的病机,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不同阶段的证候演变规律,对于慢性胃炎恶性转化不同阶段的中医辨证和病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牛豫洁 《广西医学》2000,22(5):1011-101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常见病,以胃脘隐痛或痞满不适为主证,其病证缠绵难愈,而且少数病例会发生癌变.根据其病程日久、胃脘隐痛、纳呆腹胀等证候,目前国内不少学者均采用补养脾胃之法治疗本病,收效颇佳.兹就1995~1999年各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资料,按其辨证处方用药的侧重,分为补气养胃、滋阴养胃、祛瘀养胃、理气养胃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道的一种常见病.患者以胃脘胀痛或痞满不适为主证,时伴有嗳气、泛酸、嘈杂、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等症状.笔者于2002年5月~2004年12月,以健脾和胃为原则辨证治疗72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 ,具有病程较长、不易治愈的特点 ,主要临床症状是胃脘胀满或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嗳气、恶心。笔者制定养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4 8例 ,疗效较满意 ,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术资料 本组 4 8例 ,男 32例 ,女 1 6例 ;年龄在2 4岁~ 5 2岁 ,病程 1年~ 1 2年。全部病例均经纤维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中医辨证 :症见脘闷胀满 ,疼痛 ,嗳气或胃脘嘈杂灼热 ,纳差、喜热喜按 ,舌淡红、苔薄 ,脉见细或弦细 ,符合临床常见本病多见脾胃虚弱、胃阴不足的情况。2  治疗方法 服用益胃汤治疗 ,方药组成 :黄芪 1 5 g…  相似文献   

17.
90例艾滋病发热患者温病学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艾滋病发热患者温病证候学特点.[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90例艾滋病发热患者进行调查.参照<温病学>制定临床中医证候调查表,主要观察艾滋病发热患者的发热类型、舌脉、卫气营血病证分布及三焦病证轻重分布情况.[结果] 90 例患者以恶寒发热、壮热较多见,分别占 37.82%、21.01%;舌质以淡红、暗红多见,分别占38.89%、40.00%;舌苔为白腐苔为主,占 34.44%;脉象以数脉为主,尤以实脉类多见,兼见浮、沉、虚类脉象且比例相当;卫气营血辨证中卫、气、营分证病情轻重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与血分证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三焦辨证中上焦证候与中焦脾经湿热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其他各证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 艾滋病发热患者证候复杂,卫气营血及三焦均可涉及,热型及舌脉也不单一,辨证须四诊合参,分清标本缓急.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候、证素分布规律。方法:对国内收载的名老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相关文献进行收集筛选,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四诊信息、证素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探索慢性心力衰竭证候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证候主要包括气喘,浮肿,心悸、胸闷,神疲乏力,小便不利,畏寒等;舌象主要为苔薄白,舌紫暗,舌暗淡;脉象主要为脉细,脉沉,脉弦,脉结等;病位证素主要为心、脾、肾,病性证素主要为水停、阳虚、血瘀。结论:慢性心力衰竭主要以阳虚为本,水停、血瘀为标。  相似文献   

1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本病临证以见舌质偏红、舌体瘦小、咽干口燥、脘腹灼热、大便干燥等胃阴不足的证候为主;并常兼见脘痛连胁、嗳气呃逆的气机阻滞证候,或兼有消瘦乏力、纳食饱闷的脾虚失运证候,或兼有脾胃虚寒、湿阻中焦、气滞血瘀的病证.故其治法当以酸甘化阴养胃为主,疏肝、健脾、化瘀次之.笔者遵照叶天士养胃阴之法,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辩证施治,初步收到了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近年来的文献研究探寻中医辨证法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象之间的规律;方法:从望诊、脉诊、中医辨证分型这三个方面来总结中医辨证法与现代医学检查之间的联系;结果: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舌象、唇象、脉象以及证型与胃镜征象相关;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象与中医辩证法有一定联系,可作为中医辨证的参考依据,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