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法复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过程中的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璇  张菁  陈珽  范清  陶凯 《临床骨科杂志》2010,13(3):323-326
目的 从力学角度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手法复位过程中跟腱对跟骨于距下关节的位移变化的影响及跟腱对距舟关节周围韧带的作用.方法 对1例CCF住院患儿双足进行螺旋CT扫描,应用CT扫描技术、图形数字化方法获取患足踝的三维坐标,利用ANSYS 10.0有限元分析软件等工具建立足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并分析有无跟腱作用情况下距舟关节复位过程中跟骨的位移变化及距舟关节周围韧带的受力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距舟关节逐渐复位的过程中,跟骨在距下确有一个外展运动,向外的位移随舟骨处施加拉力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②当无跟腱拉力时,跟骨的位移要比有跟腱拉力时的位移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跟腱拉力释放使距舟关节内侧韧带受力和增加.结论 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方法证实了并量化在手法治疗CCF过程中跟骨的位移,从生物力学角度说明跟腱松解有利于跟骨的复位,为CCF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talipes equinova-rus,CTEV;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其畸形主要表现为足前内收、跟骨内翻、踝关节马蹄、伴有或不伴有胫骨内旋。多数学者认为病变主要发生在跗骨,其中尤其以距骨的变化最为明显,从而导致畸形。久之软组织发生挛缩,使畸形较为固定[1]。该病的发病率为0.1%~0.8%。男女之比约2~2.5∶1。不同人种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距跟周围松解旋转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临床应用及近期疗效。方法:2004年至2006年采用距跟周围松解旋转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24例(共36足),术中行广泛的软组织松解、距跟去旋转矫正,保留跟距骨间韧带,去旋转绞链,避免跟骨失稳,行胫前肌腱延长。术后管型石膏固定6-8周。去除内固定后穿矫形支具〉1年。结果:均痊愈,平均随访2.3年(1~3年),根据术后足的外观形态、足印、踝部功能、有无疼痛及x线检查评价疗效,疗效优16例25足;良6例8足;可2例3足,优良率为93.33%。结论:距跟周围松解旋转术是矫正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有效手术方法,其优点是手术松解充分、畸形纠正彻底,矫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足部常见畸形,病因不明,但有学者认为肌发育不良而引起的肌力不平衡是本病的主要原因[1~4].导致肌力失衡的软组织挛缩包括胫后肌腱、跟腱、足的内在肌、内侧跗跖关节囊、胫前肌,三角韧带及跟舟韧带等,其中胫后肌腱是造成马蹄内翻足的主要因素之一.自1988年12月以来,共手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人41例60足,均采用胫后肌外移为主的矫正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改良Ponseti方法治疗早期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小儿足部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表现为足马蹄、后足内翻、前足内收、高弓。该病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生活,目前治疗CCF的办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不但增加手术次数,而且增加患者治疗费用,也带来不必要的残疾。目前国际公认的早期保守治疗的较好方法是Ponseti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鼠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肢及脊髓的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在建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的动物模型基础上,探讨其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特点。方法 应用83只雌性Wistar大白鼠从孕第10天起,将维甲酸(120mg/kg体重)石蜡油混悬液(0.04g/L)经胃管单次注入,建立胎鼠CCF动物模型。结果 动物模型的CCF发病率为53.7%,单足为79.4%,双足为20.6%。距骨持续停滞在胚胎阶段,距骨、跟骨间重叠不良和跟骨内翻,踝角随胎鼠发育而逐渐增大。脊髓前角细胞有凋亡现象。结论 CCF在胚胎期即有足的马蹄内翻且畸形随生长发育而加重,其病因可能与脊髓病变相关。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多发关节挛缩症致马蹄内翻足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先天性多发关节挛缩症患者的马蹄内翻足畸形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天性多发关节挛缩症的马蹄内翻足畸形32例(64足)的临床资料,根据Sodergard评定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保守治疗满意4足,手术治疗60足中,14足1次手术获得满意结果,467足初次术后畸形复发,占77.7%,有些足需3次手术。结论 手术治疗应在1岁前行彻底的软组织松解,对于复发性、顽固性的马蹄内翻足距骨切除术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手术。  相似文献   

8.
马蹄内翻足患者的跟骰关节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蹄内翻足患者的跟骰关节畸形近年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跟骰关节畸形逐渐被重视。本文为估定先天性特异性畸形足的跟骰关节畸形的普遍性,提出了有用可行并具预后性的分类方法,描述了畸形的手术矫正方法,对比了已做与未做跟骰关节松解的病例的效果。材料与方法:作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正常新鲜足标本在正常情况下进行距下关节融合后对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的三维运动度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新鲜足标本12例,将距下关节融合后,通过加载使足产生某种形式的运动,用三维数字化坐标仪测量跟骰、距舟关节和踩关节各关节组成骨在某种运动状态下的相对三维坐标位移,通过矩阵转换和求解非线性函数方程计算其三维旋转角度,了解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在距下关节融合前后2种状态下的相对运动范围,确定距下关节融合后对于周围足踝关节运动的影响程度。结果距下关节融合前后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在背屈一跖屈、内翻一外翻、内收一外展轴的三维运动范围之间的统计学分析显示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各关节平均三维运动范围受限程度分别为36.14%、38.36%、21.84%。结论距下关节融合后对跟骰、距舟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度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降低了前足与后足的协同性,可能增加足跗关节间退行性关节炎发生,但保留了距舟、跟骰关节的大部分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成年人足舟骨坏死合并平足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在过去5年中手术治疗的足舟骨坏死患者11例。其中,合并有跟骨外翻畸形10例,另外1例合并跟骨内翻畸形。对11例足舟骨坏死患者均采取距-舟-楔关节融合及跟骨截骨矫形术。术中暴露足舟骨、距舟关节、舟楔关节,清除舟骨周围关节软骨和舟骨坏死骨质,将自体髂骨块填入舟骨缺损处,以空心钉及钢板螺钉固定。于足跟侧面垂直于跟骨长轴做一长约4cm斜形切口,楔形跟骨截骨,然后将跟骨远端向对侧翻转、下移,使胫骨力线和跟骨轴线重合,用加压螺钉固定截断的跟骨。[结果] 11例患者治疗后足部疼痛消失,随访3~1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再次出现疼痛,日常工作及生活正常。AOFAS评分由术前(40.62±2.12)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83.00±2.03)分。[结论]距、舟、楔关节融合加跟骨截骨矫形术治疗成年人足舟骨坏死合并平足畸形临床疗效满意,可改善症状,恢复足的正常排列,但此手术开展较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1984年10月收治1例因小儿麻痹致左足马蹄内翻畸形行三关节融合术后,近4年走路痛,2年来加重。X线片显示踝关节间隙狭窄,距、舟、跟骨无菌性坏死,踝关节间隙仍存在。由于局部血循环差,常规办法融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垂直距骨(congenital vertical talus,CVT)微创松解复位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手术由作者用同一种术式完成。先取跟腱止点上内侧小纵切口,松解跟腱、踝关节后关节囊、距下关节囊后部。再取距骨头内侧纵切口,钝性松解距舟关节、距下前关节。视情况于足外侧跟骰关节作第3个小纵切口,松解距下关节。松解完成后,从距骨体后方沿距骨轴穿1枚克氏针向前,距舟关节复位后由足背穿出。为保持距舟、距跟关节的稳定,经足底由跟骨向距骨交叉穿2枚克氏针。[结果]随访时间17—36个月,平均时间28个月,随访结果用Adelaar及Kodro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足,良5足,可2足,差0足。随访末期遗留的畸形,如足跟外翻、前足外展1足,前足旋前1足。随访末期前后位距跟角、前后位距骨第1跖骨角、侧位跟距角、侧位距骨与第1跖骨角基本正常。[结论]手术复位是治疗CVT的唯一方法,早期微创松解术是婴幼儿患者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距舟与跟骰双关节融合术治疗Müller-Weiss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9—2015-05采用距舟与跟骰双关节融合术治疗的13例(13足)Müller-Weiss病。术中用直径4.0 mm无头加压空心螺钉固定距舟关节,可控加压骑缝钉固定跟骰关节。比较手术前后AOFAS评分、Meary角和跟骨倾斜角。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9(16.0~21.5)个月。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显示距下关节与舟楔关节与术前相比无明显退变。所有患足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4(11~19)周。1例出现切口感染,对症治疗后痊愈。4例自我感觉在不平坦路面行走时中足不适。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Meary角、跟骨倾斜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距舟与跟骰双关节融合术可有效缓解Müller-Weiss病引起的中后足症状,矫正平足畸形和后足内翻畸形,尤其适用于跟骰关节有阳性体征的MaceiraⅢ、Ⅳ期患者,但同时也牺牲了中后足的部分活动度,影响了行走时中足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因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cal clubfoot,CCF)发病率为0.1%~3.0%,畸形包括前足内收、跟骨内翻和踝关节马蹄,均合并有胫骨内旋。病因多为遗传、神经和肌肉病变等^[1]。在多数研究中,对其病理演变过程仍不明了,故有必要对畸形发生的时机及其病理演变过程、影响畸形严重程度的因素作深入研究。动物模型的建立为探究马蹄内翻足的动态病变过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肌力平衡术后足部骨骼X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肌力平衡术后足部骨骼改变情况。方法:对46例单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早期肌力平衡术后健、患侧足X线结果进行研究。结果:CCF肌力平衡术后距、舟骨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主要表现为距骨头变小、体扁平,舟骨内移及距跟角变小;舟骨内移、前足继发外翻与转移肌腱附丽点位置、张力及内侧关节囊松解与否有关;6个月以内术后骨骼异常尤为明显。结论:X线检查结果不失为评价CCF术后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早期肌力平衡手术不宜过早(小于6个月)施行;转移肌腱附于第3楔状骨较为理想,内侧关节囊松解不宜过度。  相似文献   

16.
三关节融合术治疗儿麻足部畸形的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关节融合术是矫正足部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有人称它是矫正足部畸形的“万能手术”。手术切口有Ryerson、Hoke及Dunn等方式,虽然各术式在具体操作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通过跟距、距舟及跟骰三个关节的截骨来达到矫正足部畸形的目的。儿麻后遗症遗有马蹄内、外翻畸形,通过三关节融合术矫正后,大部分患足可获得满意的结果,术后患足不但外形美观,畸形得到矫正,而且患足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作为一种手术方法,三关节融合术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它还存在着一些并发症。本文仅就三关节融合术治疗儿麻后遗足部畸形早、晚期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处理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病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ongenital clubfoot,CCF)是较常见的一种先天畸形,发病率0.1%。本病既可双侧发病,也可单侧发病。双侧发病占50%略多,单侧发病时右侧多于左侧。男女均可发病,男多于女,男女比例约为2:1。畸形包括前足内收、跟骨内翻和踝关节马蹄三部分,同时都合并胫骨内旋。自Scape于1803年首次研究CCF的病因以来,病因目前还不清楚,因研究的角度、对象、取材以及采用的技术、方法的不同,得出的病因也不同,出现了多种学说观点。  相似文献   

18.
改良Hoke跟腱滑动延长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推荐一种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手术方法和要点,以提高疗效。[方法]采用Hoke术滑动分离延长跟腱加距下关节后关节囊和(或)加踝关节后关节囊松解术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共48例76足。男30例,女18例,双侧28例,单侧20例;平均年龄7个月,最小年龄4个月,最大18个月。术后平均随访1年6个月,最短6个月,最长为3年。[结果]畸形完全纠正为66足占86.84%,畸形复发5足占6.94%,其他2足占2.77%。[结论]改良的Hoke跟腱滑动延长较好的纠正了马蹄,距下关节松解跟骨与距骨之间充分的旋转复位,而使马蹄畸形得到更好的纠正。此种手术方法矫形可靠,简单安全,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实验及临床初步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Du SX  Ji SJ  Sun KL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8):505-508
目的在动物模型和临床电生理检测基础上,探索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病理与临床病变间的可能联系。方法83只大白鼠从怀孕第10天起,将维甲酸石蜡油混悬液经胃管单次注入,以建立马蹄内翻足动物模型;应用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测方法,对48例(63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神经功能进行检测。结果动物模型的马蹄内翻足发病率为53.7%。距骨持续停滞在胚胎阶段,距骨、跟骨间重叠不良和跟骨内翻,脊髓前角细胞有凋亡现象;68.3%的患儿电生理检测异常,明确病变位点位于腰骶脊髓占48.8%。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在胚胎发育期即有足的马蹄内翻,且畸形程度随生长发育而逐步加重。脊髓前角细胞凋亡可能同时诱发脊柱裂、肛门直肠畸形、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疾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和认识婴幼儿先天性斜形距骨.[方法] 31例患者经体格检查,可见平足外翻,内侧纵弓塌陷,不伴有仰趾畸形,而且无肌腱挛缩,无畸形僵硬,被动手法可以恢复正常足弓.足部X线正位片显示距骨轴心线向内倾斜,与第1跖骨相交成角;侧位片距舟关节(半)脱位,距骨-第1跖骨轴线失常;最大跖屈内翻侧位片距骨-第1跖骨轴线恢复正常,均明确诊断为婴幼儿先天性斜形距骨.其中27例采用手法反向牵拉板正,4例手法无效而采用手术切开复位,31例均穿戴特制矫形靴或矫形足托(垫)治疗.[结果] 31例患者均获得痊愈,随访1~2年,平均10个月.随访末期足外形均恢复良好,跟骨无外翻,内侧纵弓恢复.踝足趾功能无障碍,足内外翻肌力平衡,步态稳定,单足负重站立无足外翻.足X线正位片距骨-第1跖骨轴角正常者26例,≤10°者5例.Kite角正常者29例,小于20°者2例.侧位片距舟关节对应良好者31例,距跟角小于25°者6例.[结论] 婴幼儿先天性斜形距骨患者经手法或手术治疗,可以获得痊愈,本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