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小便”非常重视,有许多发明。通过辨识“小便”的异常与否,可判断疾病的病位,说明疾病的病因病机,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指出疾病的治疗原则,提示疾病的治疗禁忌等。对后世启发甚大。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病因病理、进行鉴别诊断、指导立法遣方、判断预后顺逆等4个方面,讨论了《金匮要略》中所论小便利与不利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匮要略》一书中有关小便的论述颇多,并根据小便的具体情况,分析其病理性质和发病机理,明确指出了类病类证的鉴别,治疗宜忌和疾病的预后,对中医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金匮要略》鉴别诊断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对疑似病证的鉴别诊断方法主要有比较法(主证对举、脉象比较、病因区别)、反证法(以正测邪、知常达变、方剂功效)排除法(列举阴性症状等)、试探法等,其目的在于鉴别疑似病证,区分异同,以明确诊断,从而使治疗恰当,给后学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是最早系统论述出血证的医著,理、法、方、药赅备地辨证出血证.笔者现从病理病位、治法、禁忌等方面试析如下. 1 病理及病位 1.1 衄血衄血主要指鼻出血.<血痹虚痨病脉证并治第六>云:"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提出阴虚不能藏阳,虚阳上浮致衄.又云:"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此为阴虚而阳热上浮致衄血.<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云:"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指出肝肾阴虚阳亢火动,热伤阳络则衄血.又曰:"从春至夏衄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春夏阳气外浮,若太过扰动血脉则致衄血;秋冬阳气内藏,若不能内藏甚或浮越不敛,迫血妄行致衄.还云:"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指出内伤出血,若脉见沉弦,为水不涵木,郁积化火,木火刑金,火升气逆,血上溢而见衄血.另外,提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此乃心火亢盛,迫血妄行.  相似文献   

8.
《金匮要略》之食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杂病学专著,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该书中的护养脾胃、培补正气的食疗思想;顺应四时、饮食有节的食疗原则;以及药食同用、辨证施膳的食疗特色;特别汤剂、酒汤、啜粥及煮饼等食疗调养药膳,对后世食疗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金匮要略》对疑似病证的鉴别诊断方法主要有比较法(主证对举、脉象比较、病因区别)、反证法(以正测邪、知常达变、方剂功效)、排除法(列举阴性症状等)、试探法等,其目的在于鉴别疑似病证,区分异同,以明确诊断,从而使治疗恰当,给后学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10.
补法是补益人体阴阳气血之不足,或补益某一脏之虚损,治疗各种虚证的方法.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补法也分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并宜结合五脏之虚补益五脏.  相似文献   

11.
通便法即指运用通大便的方法使燥屎、瘀血、宿食、痰饮及虫积等有形之邪从大便而出的一种方法。本文结合《金匮要略》原文对仲景对该法的运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组方思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金匮要略》所载262首方剂的分析,探讨张仲景的组方思想。认为法寓证之中,据证以组方是其组方的根本宗旨,方证相对,随法而分配而化裁是其配伍和用药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仲景营养学思想主要是以饮食“禁忌”的形式提出,其中寓有合理的膳食结构、妊娠期间的营养、疾病期间的营养、病愈初期的营养、因人因时而异的营养等营养学内容。  相似文献   

14.
袁景贤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0):376-377
学习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主要是学习他的辨证论治方法。懂得了基本法则,不但原著容易融会贯通,对阅读其他医书也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作为开启内伤杂病研究的先河之作,其中的理法方药既有对《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的继承,同时又在此基础上深入发展,对后世有着深厚而久远的影响意义.本篇着眼于外邪之一的寒邪,深入挖掘《金匮要略》中阐述的寒邪致病特点以及对此的治疗方法,从以上两大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并讨论,以期有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作为开启内伤杂病研究的先河之作,《金匮要略》中的理法方药既有对《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的继承,又有在此基础上的深入发展,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篇着眼于外邪之一的寒邪,深入挖掘《金匮要略》中寒邪阐述致病特点及治疗方法,从以上两方面进行归纳、整理并讨论,以期有裨于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7.
《金匮要略》是杂病治学的专著,对呕吐哕证的论述精湛,治法丰富,组方严谨,选药切当,文章从《呕吐哕下利病篇》总结论述张仲景治呕之法:温中降逆,阳回阴散,通腑泄热,热郁少阳,因势利导,辛开苦降,和胃止呕,散寒降逆。文章引经据典,对各法认真探究,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匮要略》对“治未病”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未病”的中医传统防治观点可总结为:未病先防,调摄固本;既病防变,治在证先;已愈防复,重视调理.并以此浅议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对“治未病”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由北宋林亿等人根据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杂病部分编次校订而成.书中载方205首,所载之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妙,疗效卓识,被后世尊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每首方后,书中对药物的炮制、煎煮、服法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其中蕴含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临床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为方便临床应用,笔者从<金匮>方药的煎法、服法两个方面作了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在厘清“湿”“湿气”“湿邪”“湿病”概念的基础上,对《金匮要略》湿病再次进行思考研习,以明仲景心法,以助益临床。[方法] 通过剖析“湿”“湿气”“湿邪”“湿病”的概念,阐释《金匮要略》中湿病狭义与广义之不同,从广义湿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变及转归预后等角度,思考并研习仲景对于湿病的认知思路。 [结果] 《金匮要略》之湿病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之“湿病”,即“湿痹”;广义之“湿病”多达25种,仲景以主症、主脉定义或诊断疾病,以病为纲;在湿病的诊断过程中亦穿插了病证鉴别思想、点明了病证鉴别关键;同一病因下,仲景看到不同湿病互相转变的动态性,重视湿病的转归预后。[结论] 《金匮要略》论湿病,全面分析了湿病的诊断、鉴别、转变到转归预后,对于湿病的认知全面立体,值得研习,以助临床见病知源、见病明异、见病识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