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0年-2002年302例施行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共发生胃瘫18例(5.96%),均发生于术后3-10d,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痊愈出院。1w内治愈2例(11.11%),2w内治愈5例(27.78%),3w内治愈11例(61.11%)。结论 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胃瘫的主要原因。胃镜X线检查是胃瘫诊断与机械性肠梗阻鉴别的主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物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胃大部切除后胃瘫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1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胃瘫确诊后可行保守治愈,而不需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1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胃大部切除后胃瘫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1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 胃瘫确诊后可行保守治愈。而不需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症(PGS)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除1例重症患者经胃空肠造瘘术行肠内营养治愈,其余均在3周内恢复。结论: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可靠的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营养支持、胃动力药、中医针灸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临床表现为胃潴留,而无明显腹痛,大多数肛门排气正常。消化道造影可见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1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胃瘫确诊后可行保守治疗治愈,而不需再次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古荣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4):1647-164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5-2005年10年间收治的17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行毕Ⅰ式吻合术者3例,行毕Ⅱ式吻合术者14例.胃瘫综合征发病时间平均为术后7 d,首发症状为上腹痛和恶心呕吐.10例病人行上消化道造影,7例行胃镜检查,均可明确胃瘫的诊断.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再次胃肠道减压,全肠道外营养,应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适当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抗感染等手段.全部患者胃瘫均获恢复,平均恢复时间18 d,最短14 d,最长31 d.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为功能性改变,发病因素多种,消化道重建术式有一定的影响.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有确诊价值.保守治疗一般效果良好,无须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48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符合诊断的2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通过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给予禁食水、胃肠减压、营养支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活动指导等综合护理。结果22例胃瘫综合征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经非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应加强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胃瘫患者的观察、治疗与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病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683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出现PGS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胃大部切除术后PGS患病率为3.37%,均发生于术后5~8d,全部经非手术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9d(12—50d)。结论PGS的发生可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病变及术后炎性肠梗阻,上消化道稀钡透视、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9.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4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手术后拔管时间15.21±1.31d,治疗后胃动力平均恢复时间16.21±2.31d。在7d内恢复患者4例,14d内恢复患者7例,21d内恢复患者16例,30d内恢复患者5例,〉1个月恢复的患者8例。患者术后平均痊愈时间18.45±2.31d,平均住院时间为21.35±5.31d。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胃瘫的发病因素多种多样,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作为诊断此疾病的首选方法,在临床治疗中采取保守治疗,疗效显著,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
刘凌  李年丰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2):2251-2253
【目的】探讨引起非胃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2009收治的7例非胃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结合症状和体征,并采用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诊断为胃瘫,及时采取胃肠减压、促胃动力、心理治疗、静脉营养等非手术综合治疗均得到治愈,疗程37.5(18~57)d。【结论】非胃手术后胃瘫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胃镜和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和手段,采用促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中西结合等综合治疗效果显著,同时须加强心理治疗,应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13例胃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13例胃切除术后残胃胃瘫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对351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出现胃瘫综合征的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13例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禁食及胃肠减压,辅以温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洗胃,以消除呕吐、腹胀,减轻胃粘膜及吻合口水肿;合理选择进食时间,静脉营养支持。结果本组胃瘫综合征均发生在术后6~8d,均经非手术治疗治愈。结论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合理的饮食指导,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腹部手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探讨中医治疗胃瘫的新方法。方法:42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22例经置入输出襻空肠或十二指肠内的胃管或营养管应用中药和营养液治疗,对照组20例单用西药治疗,观察胃肠动力恢复的时间,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营养状况指标,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均治愈,治愈时间14~30d。无再次手术。但2组胃动力恢复时间、营养状况指标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胃瘫疗效确切,胃瘫治疗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潴留的营养支持模式。方法:对40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胃潴留患者给予低热量(非蛋白质热量为25kcal·kg-1·d-1)营养支持方案;术后1个月左右,经胃镜置入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结果:40例患者给予此方案后营养指标皆在正常范围,无1例发生肝功能损害。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潴留的营养支持目的是帮助患者渡过胃潴留期,基本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营养支持模式应为低非蛋白质热量(25kcal·kg-1·d-1),术后1个月左右仍有胃潴留者,经胃镜置入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胃镜空肠置管全肠道营养(TEN)对胃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价值。方法 57例胃癌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TEN组经胃镜空肠置管行TEN支持治疗,全肠外营养(TPN)组行TPN支持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 57例胃癌术后胃瘫患者经TEN和TPN治疗治愈,TEN组胃功能恢复时间8~23d,平均(13±4.2)d,显著短于TPN组[13~31d,平均(18±5.1)d;P<0.05]。两组支持治疗第8天后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TEN组免疫学指标CD4+、CD4+/CD8+、IgA、IgG、IgM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并显著高于TPN组。结论经胃镜空肠置管TEN能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促进胃功能恢复,是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 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药物观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及基础护理。结果 本组11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经过系统的护理并配合合理治疗,病人均痊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系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治疗时间长,在护理上应重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护理并要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胃瘫1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01-2008-12收治1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7-14 d。均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0-41 d恢复并痊愈出院,其中3周内治愈9例(50%),4周内治愈17例(94.44%)。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是由综合因素引起,手术过度牵拉、体质差、手术创伤大和高龄可能为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重要手段。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瘫,不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7.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疗方法。方法:对14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手术后10~48 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死亡1例。结论: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应采取胃肠减压及加强营养支持等非手术治疗,尽量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18.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2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6年9月本院收治的24例腹部失手术后发生的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切除术后发生胃瘫19例,非胃手术后发生胃瘫5例;均发生于术后5~11d.24例均行非手术治愈,治愈时间为13~31d,其中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恢复比肠外营养支持者提前.[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诱发的.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可靠方法.一般采用非手术疗法可治愈,采用螺旋形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胃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总结针对20例腹腔镜联合胃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结果]病人行腹腔镜联合胃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围术期经精心、细致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安全、有效、可行,具有定位准确、病人痛苦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完善相关术前准备、术后密切监护、正确指导体位及治疗、加强饮食护理、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心理护理等围术期护理是病人手术获得成功、且早日康复的有力保障,对提高病人治愈率、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海平 《全科护理》2014,(13):1188-1189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病人的临床资料,对病情观察、治疗以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均采取保守治疗,给予心理护理,有效胃肠减压,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做好饮食指导,均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系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病程长,胃瘫病人能否顺利康复与护理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