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张艳  倪光夏 《河南中医》2012,32(2):222-223
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气血经气相通的8个穴位,分别为:列缺、照海、后溪、申脉、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多位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腕踝关节附近,此八穴首见于宋子华的《流经八穴》,后收于元·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窦氏称其为“流注八穴”、“交经八穴”,明·徐凤所著的《针灸大全》中首次提出八脉交会穴的名称,并提出“主应配穴法”及“灵龟八法”、“飞腾八法”两种按时配穴法.八脉交会穴为正经和奇经八脉相通穴,针一穴可治疗两经以上疾病,故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此八穴既能治正经病,又能治奇经病.笔者体会:该穴善治涉及诸经或不易辨清病变归属何经之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3.
八脉交会穴又称为"窦氏八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是常用临床特定穴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八脉交会穴以络穴为主、输穴与跷脉穴并重的选穴特点,阐明其阴阳二组穴位不同的配伍思路与临床应用,为推广八脉交会穴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八脉交会穴也称为交经八穴或流注八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交通的八个腧穴。本文从理论上对八穴如何交会八脉及八穴具有的治疗作用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八穴在临床的应用方法,包括上下配伍成对运用、单穴使用及按时取穴针法,并在单穴使用上提出了独到见解。研究和掌握八脉交会穴,对于针灸理论和临床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奇经八脉交会穴在临床上的运用,进一步观察奇经八脉的生理功能作用。[方法]主要选择适应症用八脉交会穴治疗。[结论]八脉交会穴见效快、取穴少、方便操作,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  相似文献   

6.
八法流注医学流派所使用的八个穴位又被称为八脉交会穴。所谓八脉,是指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通常统称为奇经八脉。它们具有统帅和调整十二经脉气血的作用。在四肢部位,十二正经有八个穴位与奇经八脉相通,通称之为八脉交会穴,这些穴位分别是:后溪、公孙、列缺、足临泣、照海、申脉、内关、外关。下面我们就简要的介绍这8个穴位,对大家治病防病都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王居易 《北京中医药》2011,30(12):883-887
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除具有经络的一般性质外,又与十二正经不同,是十二经的补充、备用通路和综合、调节、维系、平衡系统.在考证奇经八脉循行、病候、功能、腧穴的基础上,重新认识并结合临床应用经验,探讨奇经八脉腧穴中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的应用及其配伍,对指导奇经八脉的临床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八脉交会穴运用一得卢锦花指导秦亮甫(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0001)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经别、络脉以外的八条“别道奇行”的经脉,八脉之间互相沟通,对十二经起着总的联合、统率和调节十二经气血盛衰的作用,而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上八个通于奇经八脉的...  相似文献   

9.
陆伟慧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9):1535-1536
八脉交会穴指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列缺、照海、后溪、申脉八穴,它们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特定穴.八脉交会穴原属五俞穴和络穴,为临床常用要穴,主治范围广,疗效显著.笔者在临床中常常遇到一些因工作、学习压力大、精神紧张致的而气机功能失调,临床检查无病理性异常,常出现气逆于上等症,尝试运用八脉交会穴进行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现列举有效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淑惠 《北京中医》1998,17(5):41-41
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它们均分布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加强和沟通了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的联系。临床上既可应用单一穴位治疗各自相通的奇经病证,又可相互配合应用,治疗范围颇广,我们将八脉交会穴理论运用于中风病的临床实践中,取得了...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八脉交会穴治疗急痛证临床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脉交会穴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互沟通、联络、交会的八个特定腧穴,即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照海、列缺。该八脉多位于腕、踝上下,治疗范围广,疗效显著,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窦汉卿《针经指南流注八脉序》中说:“八法者,奇经八穴为要,乃十二经之大会也。”又说:“周身三百六十六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指出了八穴的精义所在。笔者在随师临床中应用八穴治疗急痛证,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举要介绍如下: 一、对穴配用,合而攻之八脉交会穴通常是上下配合,分成四对  相似文献   

12.
后溪穴在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脉交会穴是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脉气相通的八个腧穴,是目前常用临床特定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的输穴,与督脉相通。在《针灸大成》中提及后溪配申脉可治目内眦、颈项、耳、肩膊、小肠、膀胱部疾患。我们在临床上独用“后溪”一穴治疗急性腰扭伤、项背强痛、落枕、颈椎病、肩周炎等,疗效颇好,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奇经八脉,即督、任、冲、带、阴维、阳维、阴(?)、阳(?)八脉的总称。其共同特点是: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但与奇恒之府(脑与女子胞)有密切关系。其生理能功,主要是对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奇经八脉在临床应用上,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是指具有专穴的任、督二脉和交会于十二经穴的冲、带、阴维、阳维、阴(?)、阳(?)六脉。其中尤以任、督二脉的腧穴运用最为广泛,督脉经穴主要主治脑与脊髓病变  相似文献   

14.
照海穴之记载首见于<针灸甲乙经>:"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1]".又名阴跷穴、漏阴穴,属足少阴肾经,为足少阴和阴跷脉交会穴,系八脉交会穴之一.八脉交会穴除能治疗本经病症外,还能治疗与之相通的奇经八脉的病症,临床应用广泛,李梴医学入门说:"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强调了八穴的重要性.本文综述古今资料,略谈个人见解,抛砖引玉,以期促进照海穴乃至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八条经脉的总称。因其不与脏腑直接相通,不受十二正经循行次序的约制,也无表里相配关系,而是“别道奇行”的经脉,所以《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奇经八脉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当十二正经的气血满盈之时,就流溢到奇经八脉中贮存起来;当十二正经的气血不足之时,奇经八脉之气血便还流到十二正经中。因而,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说:“盖正经犹夫沟渠,奇经犹夫湖泽,正经  相似文献   

16.
灵龟八法是运用《周易》八卦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的气血会合规律,取正经上与奇经相通的八个穴位即八脉交会穴,配合八卦,然后按照患者就诊日时干支进行推算以取穴行针的方法.简单说,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日按时按卦取穴行针的方法.笔者临床以灵龟八法治疗奇经八脉及其有关经脉病证有较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灵龟八法是明代徐凤将八脉交会穴结合天干、地支理论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时间特性的针灸疗法。八脉交会穴是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脉气相通的八个穴位(照海、列缺、申脉、后溪、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为两对阳脉穴和两对阴脉穴,可通过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蓄积和渗灌、协调阴阳,使经络通畅、气血充盈、机体阴阳平衡[1]。现代研究发现灵龟八法可对机体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笔者对近20年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从氧化应激、免疫炎症、端粒抑制、细胞凋亡等方面对灵龟八法延缓衰老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灵龟八法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的交会穴,是以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为系统的近一百个腧穴的总称;现代简称交会穴。它的名称由来,最早见于《素问·气府论》。因为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循行,常是相互交错的,有不少腧穴即被两经或两经以上的经脉之气所交会,所以把这一部份的腧穴,称为交会穴。由于交会穴具有这种特性,在临床上有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又被列为要穴。本文拟通过收集一些古代对交会穴的记述,结合个人体会,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奇经八脉”这一名称最早见于《难经》。它是指十二正经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因这八条经脉与十二正经不同,别道奇行,故名奇经。奇有奇异、零余之意,指这八条经脉的分布和作用有异于十二正经,是十二正经之余,如《难经·二十七难》说:“奇经八脉者,不拘于十二经”;《十四经发挥》云:“脉有奇常,十二经者,常脉也,奇经八脉则不拘于常,故谓之奇经”。又其无脏腑络属的表里配偶关系,故亦可认为“奇”为“奇偶”之“奇”,如《类经图翼》引虞氏之言:“奇者,奇零之奇,木…  相似文献   

20.
八脉交会穴最早见于金元时期窦汉卿所著的《针经指南》,是窦氏得于他人之手,原称"交经八穴"和"流注八穴",因窦氏对保存和推广八穴起了很大的作用,故又称为"窦氏八穴"、"窦氏八法"。八脉交会穴包括内关、公孙、外关、足临泣、列缺、后溪、照海、申脉,它们是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个腧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