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端端-间断缝合、端侧-降落伞式连续缝合两种动静脉内瘘术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提高透析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4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终末期慢性肾脏病患者,将采取桡动脉与头静脉端端吻合及间断缝合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72例设为对照组,行端侧吻合及降落伞式连续缝合的72例设为试验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远期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瘘口吻合时间及手术耗时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瘘成熟时间及内瘘成熟时的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年内瘘通畅率、透析泵血流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4例患者出现动脉远端缺血低灌注现象,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端侧-降落伞式连续缝合术式在瘘口吻合时间、手术耗时短以及远期内瘘通畅率、透析泵血流量等方面均优于端端-间断缝合术式,是前臂自体动静脉造瘘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连续和间断缝合效果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两种不同缝合术对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手术成功率及瘘管年通畅率,总结治疗经验,以期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来380例前臂桡动脉一头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间断及连续动静脉吻合术对手术成功率及瘘管年通畅率的影响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缝合术对一次手术成功率明显影响,间断缝合术瘘管1年通畅率好于连续缝合术.而性别、年龄、肾功能等因素对手术成功率及瘘管年通畅率均无影响,缝合方式、血管本身条件、血管吻合技术是导致手术失败及瘘管闭塞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间断缝合术因为良好的吻合口径而优于连续缝合术,应作为动静脉内瘘血管吻合方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两种桡动脉头静脉血管造瘘方法的临床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采用钛轮钉进行动静脉血管吻合与显微外科进行动静脉血管缝合两种手术方法进行血管造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00例准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由内科医师采用钛轮钉进行桡动脉头静脉血管吻合(钛轮钉组)及显微外科医师进行桡动脉头静脉血管缝合(缝合组)造血管内瘘,通过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液透析时的血流量、手术费用及内瘘1年通畅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钛轮钉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方面均优于缝合组(P〈0.01)。但是在透析过程中的血流量不及缝合组(P〈0.05)。术后1年血管内瘘通畅率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钛轮钉进行动静酥血管吻合造癌具有手术切口小、出血少、时间短、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术采用连续外翻缝合法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的疗效。方法:采用连续外翻缝合法治疗50例包茎和包皮过长的患者,并与20例行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50例采用连续外翻缝合法患者均获成功,手术时间短于传统方法,愈合时间两种方法大致相同,拆线时所用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方法。结论:包皮环切术采用连续外翻缝合法治疗包茎和包皮过长其方法可靠,痛苦小,用时短,费用少,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肝素化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的疗效。方法 术中仅使用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吻合口,术后单独或联合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阿司匹林等活血药物。结果 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病人肝素化与非肝素化处理在术后血栓形成上无显著差异,自体动静脉造瘘术病人非肝素化处理在术后伤口渗血方面优于肝素化处理。结论 非肝素化法值得自体动静脉造瘘医生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皮内连续缝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行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及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口缝合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皮内连续缝合回肠造口,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回肠黏膜与皮肤间断缝合回肠造口。比较两组患者的造口手术时间、术后心理状态及造口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造口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焦虑、悲观、自卑、恐惧、社交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造口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间断缝合技术相比,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技术进行回肠造口可缩短造口手术时间,降低造口术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患者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7.
江凌  陈丽平  林炫 《中外医疗》2010,29(3):11-12
目的探讨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妇科手术横切口的临床价值。方法86例选择下腹部横切口作妇科手术的女性病人,其中43例采用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病人为研究组,另外43例采用全层皮下间断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病人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全部病人的切口于手术后8d内无切口感染症状。对照组少数病人的切口于术后第4天后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症状。结论全层间断外翻缝合下腹部横切口的方法比全层皮下间断缝合下腹部切口的方法更利于下腹部横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支气管残端无损伤线连续缝合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支气管残端丝线间断缝合组及无损伤线连续缝合组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无损伤线连续缝合处理支气管残端组127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1例,术后刺激性干咳持续存在大于1周2例,咳血痰2例;支气管残端间断缝合组127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瘘6例,术后刺激性干咳持续存在大于1周9例,咳血痰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损伤线连续缝合法处理肺切除术支气管残端可明显降低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术后早期刺激性咳嗽、咳血痰等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尿毒症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前与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尿毒症患者动静脉造瘘术前与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动静脉瘘的准确率为92.15%,25例动静脉瘘发生血栓2例,瘘管血管旁软组织血肿1例,静脉瘤样扩张1例,21例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动静脉瘘患者术前造瘘血管的选择和术后血管监测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提高静脉细小的动静脉造瘘术的成功率.方法对23例前臂静脉细小的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改进的动静脉造瘘术.手术时游离较长静脉段,反复剥离静脉外膜,直至静脉扩张良好.结果术后随访2~35个月,动静脉瘘均成功,满足血透需要,2例栓塞,1例及时再通,1例再造瘘,1例假性动脉瘤.结论静脉细小的动静脉造瘘,改进手术方法后,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动静脉内瘘缝合术的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连续锁边缝合法吻合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别在其不同的部位,采用连续锁边缝合法施行了动静脉内瘘吻合术。结果缩短了血管吻合时间,提高了一次性吻合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减少了并发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连续锁边缝合法是一种良好的动静脉内瘘缝合技术,适应于不同部位的内瘘吻合,特别适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胃肠、胆肠及肠肠吻合,采用粘膜外翻缝合外加浆肌层缝合256例,与同期采用Albert-Lambert缝合318例对比。结果:外翻缝合育操作简单、顺手、省时、线头残留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持久、稳定的血管通路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血液透析、延续生命的首要条件。自1966年动静脉内瘘制作成功后,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血液透析,并在短短几十年间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手术部位、吻合技术、吻合形式和血管取材的不断改进,其术后并发症大大降低,血管通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逐步提高。目前,动静脉内瘘已成为慢性肾衰患者维持长期血液透析的"生命线"。本文总结国内外动静脉内瘘的制作方法及经验体会,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孙路  彭芳丽  余知灵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113-2115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术的方法改良并总结其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科2006年10月—2008年2月120例尿毒症患者采用传统的动静脉内瘘术及2008年3月—2011年10月308例尿毒症患者采用改良后的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资料。结果传统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0%(108/120),改良组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308/308),两组一次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平均吻合口内径、通畅率及血流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压扩张+选择性间断或连续缝合+吻合口上方静脉分支结扎方法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操作简便,吻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通畅率及血流量变化尚需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巴氏腺囊(脓)肿挂线造口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挂线造口术组(实验组)50例;传统造口术组(对照组)50例。结果实验组治愈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后复发率及性交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无需缝合,局部无瘢痕形成,性生活满意。结论巴氏腺囊(脓)肿挂线造口术操作简单,费用低,复发率低,不影响性生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霍蕊 《实用全科医学》2009,7(12):1373-1374
目的探讨康乐保-Lc2000增强型造口袋在襻式肠造口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36例襻式肠造口患者(不包括原有造口黏膜发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造口开放即使用康乐保-Lc2000增强型造口袋。对照组术后先采用传统方法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洗造口黏膜及造口周围皮肤,直到支撑棒去除造口周围缝线拆除后再使用一般造口袋。观察记录造口周围炎症、造口黏膜水肿、造口坏死、造口出血,造口护理时间及造口自我护理能力进行比较。结果在反映造口情况的各项目中,尤其每日护理造口所需时间和造口周围炎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康乐保-Lc2000增强型造口袋用于襻式造口的护理中能较好的满足造口者及护理人员的需求,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17.
徐俊  周俊  何兰 《海南医学》2011,22(2):33-35
目的探讨和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两种缝合方式的疗效。方法对127例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两种不同缝合方式进行比较和疗效总结分析。结果 127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无术后并发症发生。连续缝合子宫术式(A组):平均手术时间(60.79±16.87)min,较间断缝合术式(B组)的(78.67±17.55)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54.95±15.26)ml,较B组(75.43±20.34)ml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者在术后排气时间(h)及术后住院时间(d)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采用连续缝合子宫的方法能有效止血,是一种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的缝合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采用连续吻合技术进行胰肠、胆肠吻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胰头部及胆管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连续吻合组及常规吻合组,分别采用采用间断吻合及Poly线连续缝合技术处理胆肠及胰肠吻合口,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后胰瘘发生率、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胰肠吻合组吻合时间为39min,连续吻合组吻合时间为22min,连续吻合组少于间断吻合组;连续吻合组术后胰瘘发生率为0,间断吻合组胰瘘发生率为13.04%,连续吻合组少于间断吻合组(P〈0.05);连续吻合组住院时间平均为19d,间断吻合组住院时间平均为26d,连续吻合组少于间断吻合组(P〈0.05)。结论:采用Poly线连续吻合技术进行胰肠、胆肠吻合能够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胰瘘的发生,并改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管CT成像技术(CTA)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6年10月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55例,均行血液透析治疗并建立自身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前、术后均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动静脉血管的走行、管腔通畅、血流充盈等情况,行CTA检查与图像重建观察内瘘血管流入动脉、流出静脉、吻合口及狭窄程度等。结果 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与CTA检查,其中1 2例CTA表现正常,其余43例均有不同程度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全,包括12例单纯流出静脉狭窄、10例吻合口近端静脉狭窄、7例单纯流入动脉狭窄、7例吻合口狭窄、6例流入动脉+吻合口+流出静脉狭窄及1例窃血。术后1周、4周动静脉平均内径均明显依次增加,血流量和血流速度亦依次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患者术后超声及CTA检查共发现6例(10.91%)并发症,其中3例内瘘吻合口血栓,2例动静脉内瘘狭窄,2例动静脉内瘘狭窄伴栓塞。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CTA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造瘘术前造瘘血管的选择、术后血管通路监测、动静脉内瘘成熟程度评估及并发症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