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出血的疗效。方法 13例宫颈癌经放疗后导致放射性肠炎出血患者,先采用氩离子凝固术对有活动性出血病灶进行电凝止血及对异常扩张的畸形毛细血管网凝固毁损,并用100 ml康复新液睡前保留灌肠,1次/d,连续14 d为1个疗程。结果 13例患者中治愈9例,有效4例,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APC联合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出血,具有即刻止血效果,加速损伤黏膜修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治疗与氩离子凝固联合药物注射治疗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疗效。 方法 将123例内镜下有活动出血的溃疡患者分为2组。46例接受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止血治疗,77例接受氩离子凝固联合药物注射治疗。 结果 两种方法的即时止血率均为100%,有效止血率在氩离子凝固治疗组为84.8%,在联合治疗组为92.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所有病例无穿孔及其它术后并发症。 结论 两种内镜下治疗均能有效、安全止血,联合治疗并不优于单独氩离子凝固治疗。  相似文献   

3.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肠道息肉4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介入治疗胃肠道息肉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300型内镜专用氩气刀,对经病理学证实为胃肠道息肉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氩离子凝固治疗以内镜下整个病灶凝固为止,每枚息肉根据其部位、大小决定氩离子凝固次数.结果:采集446例患者共659枚息肉,其中508枚为直径小于5mm的扁平、广基息肉.经内镜氩离子凝固术治疗,3mo内复查内镜病变全部消除,治愈率为100%;直径大于5mm广基或亚蒂、细蒂息肉136例,118例经1次氩离子凝固术治疗,3mo后复查内镜病变全部消除.18例经第2次氩离子凝固术治疗,3mo后再次复查内镜病变消除;另有15枚有蒂息肉,在内镜圈套高频电刀治疗同时,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配合治疗,3mo后再次复查内镜病变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肠道广基、扁平息肉或息肉样隆起治愈率高、疗效显著,且简便易行、并发症少,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61例上消化疾病患者,其中胃食管息肉26例,疣状胃炎13例,Barrett′s食管8例,上消化道出血42例。结果 26例胃食管息肉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内镜均无残存病变,黏膜修复好;13例疣状胃炎患者治疗后1个月复查胃镜,内镜表现完全恢复正常;8例Barrett′s食管患者采用APC联合药物治疗,1年后复查有2例复发;14例上消化道出血经APC治疗后均未再出血。结论内镜下APC治疗胃食管息肉、疣状胃炎、Barrett′s食管、上消化道出血等上消化道疾病,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氩离子凝固术对隆起腐烂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氩离子凝固器,在内镜直视下,经内镜钳道插入氩气电凝导管至病灶上方3~5mm处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 31例隆起糜烂性胃炎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中29例患者内镜复查病灶消失.结论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疗效显著且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观察氩离子凝固术在内镜辅助下治疗消化道病变取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息肉患者于3个月内复查均无残留病变,14例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1个月复查表现恢复正常,10例Barrett's食管患者5个月内复查有1例复发,2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未再出血。结论 APC在内镜辅助下治疗消化道病变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方法在内镜下使用氩离子凝固术,以1s~3s/次的时间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根据病灶的大小采取不同的次数,以内镜下所有疣状病灶烧灼后黏膜平坦或略凹为止,所有病例治疗1个月后进行临床随访及内镜复查。结果 APC术治疗31例疣状胃炎病灶数共计98处,平均每处病灶治疗时间4.5s.1个月后随访,27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例患者仍有少数疣状灶及糜烂残留,再次行APC术治疗。结论用APC术治疗疣状胃炎操作简便,易于掌握,高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疾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疗效和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在护士配合下对68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包括消化道息肉,Barrett食管,消化道出血,食管癌术后狭窄采用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68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是胃肠道内镜治疗中的一种效果确切,操作简便、有效安全耐受良好方法.治疗前的心理护理、保证仪器性能良好,治疗过程中密切配合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的监测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经内镜下硬化或套扎治疗2次及以上的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其直径〈0.3cm的曲张血管,并与另一组基线资料匹配、单纯采用内镜下硬化或套扎治疗的3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30例,随访观察6个月,2例再发出血,再出血率6.7%;而另一组单纯硬化或套扎治疗2次及以上的30例,随访观察6个月,再发出血8例,再出血率26.7%。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序贯治疗食管静脉曲张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快速、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放射性肠炎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放射性肠炎出血患者予以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与光动力疗法.结果 58岁男性患者,因前列腺癌接受放射治疗,放疗术后半年出现便血.结肠镜检查:距肛门4~6cm直肠见弥漫扩张的毛细血管网伴新鲜渗血,确诊为放射性肠炎出血.予以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随访半年无复发出血.52岁女性患者,宫颈癌放射治疗术后1年余,便血5个月.结肠镜检查:距肛门4~8cm直肠见弥漫扩张的畸形毛细血管网伴新鲜渗血,确诊为放射性肠炎出血.予以内镜下光动力疗法(PDT),随访2年无复发出血.结论 内镜下APC与PDT治疗放射性肠炎出血安全有效,能否作为放射性肠炎出血的一线治疗手段尚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在我院住院的27例上消化道特殊部位溃疡出血的患者行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的27例患者中,1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在术后第2天治疗过程中再次出血,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患者在术后第1天治疗过程中再次出血,均经紧急内镜检查发现出血灶后在视野清晰下予氩离子凝固术处理后未继续出血;其余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未再出血。27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发生因止血无效或穿孔转外科手术或死亡的病例。结论氩离子凝固术联合药物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采用APC治疗消化道广基息肉。结果:120例患者,共165颗息肉,其中食管息肉15颗,胃息肉38颗,十二指肠息肉15颗,结肠息肉97颗,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进行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为消化道广基息肉内镜下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操作简便,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消化道息肉36例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各种消化道息肉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氩离子凝固术(APC)切除消化道息肉36例,其中广基扁平息肉24例(36枚),亚蒂息肉12例(15枚);内镜下高频电切消化道息肉28例,其中广基扁平息肉15例(24枚),亚蒂息肉13例(18枚)。结果: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能清除各种大小的广基扁平息肉和亚蒂息肉,效果较好,治疗后副作用与内镜高频电切组比较较少(P〈0.05)。结论:氩离子凝固术(APC)是一种新的非接触性内镜下电凝固技术,此法具有简便、安全、疗效好、易掌握等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抑酸治疗Barrett食管的疗效。方法选择30例经内镜及病理检查证实为Barrett食管的患者,予以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术后给予常规抑酸药物口服治疗2个月。于术后第1、第6、第12个月进行内镜随访,并统计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30例患者经APC治疗后食管鳞状上皮完全再生,均获治愈,其中27例患者(90.0%)经1次治疗,3例患者(10.0%)经2次治疗。治疗后12个月后复查发现4例复发。未发生出血、穿孔和食道狭窄、严重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抑酸治疗Barrett食管疗效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乔晓  徐峰  张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9,22(10):1213-1214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对胃黏膜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其临床应用安全性。方法:应用普通电子胃镜结合病理,对30例胃黏膜癌前病变患者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合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伴随肠上皮化生及异型增生的胃黏膜在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6个月,胃黏膜形态上与周围无异,且其相应病理组织学转变为慢性活动性炎症(84.5%)及萎缩性炎症(9.1%),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消融率分别为90.3%及92.4%。所有病例治疗中未发生如出血、穿孔电意外等并发症。结论:氩离子凝固术是一种胃黏膜癌前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韩新臣  邢飞  王义秋 《河北医学》2006,12(11):1131-1133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山东济南玉华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AG-9800 II型内镜专用多功能氩离子凝固仪(又称氩气刀),对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结果:经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后,4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44例患者未再出血,2例患者再出血,总有效率95.2%。其中2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2例D ieulafoy病患者未发生再出血,12例胃溃疡患者有1例发生再出血,4例贲门撕裂综合征患者中发生再出血1例。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非食管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快速,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等特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在内镜下采用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APC系统对36例食管乳头状瘤患者进行氩离子凝固术。术后4周至3个月进行胃镜复查。结果36例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成功率达100%,术中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术后复查胃镜,食管乳头状瘤全部脱落,基底干净。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食管乳头状瘤效果好,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2007年5月-2011年5月间施行内镜下消化道息肉治疗(包括高频电凝电切和氩离子凝固术)的19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98例患者并发症有4例并发出血,1例并发穿孔。结论: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有一定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工作中严格掌握适应证和操作流程,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可最大限度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内镜下联合钛夹、氩离子凝固和电切治疗带蒂大肠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51例患者共63枚巨大有蒂大肠息肉采用钛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术或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3枚大肠息肉中,结肠57枚,直肠6枚,均经内镜下完整切除,治愈率100%.术中无1例发生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1.6%),急诊内镜下钛夹钳夹和氩离子凝固术止血成功,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钛夹联合高频电切、氩离子凝固术,能有效预防大肠息肉切除术中和术后出血,是大肠带蒂息肉治疗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出血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胃出血提供经验及理论基础。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胃出血患者199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对其进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和内镜下高频电凝治疗,总结对比其治疗效果,并对其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结果经治疗后,A组28例胃黏膜溃烂出血患者未再出血27例(96.43%),E组22例胃黏膜溃烂出血患者未再出血例数17例(7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形成局部炎性肉芽肿及发生胃穿孔的百分比低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胃出血,止血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