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2009年以来,笔者对115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进行了证型及病机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妍  张维录 《光明中医》2009,24(9):1782-1783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在门诊慢性咳嗽病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但由于相当一部分GERC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单一,与其它原因引起的慢性咳嗽相比无特异性,因此误诊、漏诊率较高.本文由GERC的发病机制入手,完善临床诊治的手段,提高GERC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薛稚勤 《山西中医》2012,28(4):46-46
中医治疗咳嗽具有独特的优势,笔者运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疗效满意,现介绍典型病例1则如下。1典型病例周某某,男,65岁,2009年12月7日初诊。反复咳嗽伴胸痛6月余。咳嗽呈阵发性干咳,夜间较明显,咳声高亢,遇情志变化后加剧。胸痛不剧烈,为阵发性灼痛。无发热、咯血与潮热、盗汗。先后就诊于多家医院,经DR胸片、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心脏彩超、血生化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为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当代主流医家将GERC归于"内伤咳嗽"范畴;并将病因病机总结为肝失疏泄、胃失和降、肺失宣肃;临床诊断则依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其中问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治疗方法可分为辨证论治、专方专药、中西医结合及针灸疗法;笔者在文末评析了中医药在该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诊疗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后续的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 GERC)属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的一种类型。朱佳教授通过临床实践并结合前人经验,总结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主要病机为气机上逆,针对病位涉及肝胆、脾胃、肺等,从脏腑入手,分为肝胃郁热证、肝胃气逆证、痰气交阻证、胃虚气逆证4种证型。治疗上强调针对病因治疗同时还应顾护肺脏本体,内外治疗相结合,注重患者日常调护,医患双方共同合作,形成了中医特有的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诊、治、管”一体的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7.
胃食管反流病是常见的上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对其中医病机的研究较多,本文从脏腑辨证、标本虚实、证型规律、体质因素等方面对各家的中医病机观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等文献检索工具查阅相关文献,对近10年有关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中医病名、病机、诊治进行总结.结果:GERC目前无统一中医病名,病机为肝肺失调,肺胃气机上逆,治法有辨证分型论治、专方专药、中成药、针灸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结论:中医药治疗GERC有优势,但临床研究仍有不足,应予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介绍田正鉴教授从肺胃论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经验。田教授认为本病主要病机为脾胃气机失调,久而导致肺气失宣发为咳嗽;治宜益气健脾,兼顾降肺胃之气,同时滋养肺阴、润肺止咳,标本同治;临床采用旋覆代赭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0.
胡军旗  王新华 《新中医》2017,49(7):159-161
正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属临床上难治性疾病,针对其机理复杂、缺乏特效疗法等现状,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王新华主任为浙江省中医院干部科主任,师承全国名老中医徐志瑛,善于中西结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尤其精于慢性咳嗽、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癌的介入治疗。王主任临床上运用中医中药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1.
<正>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因胃酸或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特殊类型[1]。病程超过8周以上,X线胸片或肺部CT检查正常,是慢性咳嗽常见病因之一,约占慢性咳嗽病因的21%~40%。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和胃止嗽汤,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兰索拉唑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疗程。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95%CI=78.07%~95.27%),对照组为71.67%(95%CI=60.27%~83.07%),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777 7,P=0.007 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治疗后及随访半年(ITT分析),咳嗽症状、RDQ、LCQ积分比较(P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95%CI=6.28%~13.72%),对照组为26.67%(95%CI=15.48%~37.86%),两组比较(χ~2=5.565 9,P=0.020 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随访半年(ITT分析),治疗组复发率为23.33%(95%CI=12.69%~34.02%),对照组为41.67%(95%CI=29.20%~53.91%),两组比较(χ~2=4.596 4,P=0.034 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的证据可靠,其收益为OR=0.39(95%CI=0.15~0.99),NNT=7(95%CI=3.39~212.77)。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OR的95%CI值均1。  相似文献   

13.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病位在肺胃,与肝、脾、肾相关,辨治过程中当以气机失调为中心环节,围绕"肺胃气逆、胃失和降、肺失清肃"这一基本病机,治以宣肺止咳、和降肺胃为主,辅以疏肝调木、温中纳肾。文章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中医脏腑相关病机特点进行阐述,探讨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姜锦  孙志广 《四川中医》2013,(12):146-148
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就其发生机制及治疗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多由外感寒热,饮食积滞,导致脾胃虚弱,伴有肝郁气逆,引起脏腑失调,胃气上逆所致。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因素主要包括防御机制削弱、胃排空延迟、食管感觉异常、攻击因子作用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在慢性咳嗽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金朝晖教授临证经验丰富,通过对脏腑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其归属于内伤咳嗽,发病不离肺脾胃三脏,认为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肺气上逆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病机中占据重要地位,以健脾和胃、降逆止咳为法,运用香砂六君子汤临证加减,临床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王会仍教授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治疗有其独到的见解,并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经验。和胃止咳汤是王会仍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方,由旋覆代赭汤、左金丸、芍药甘草汤、二陈汤等经典方剂化裁而来,具有平肝和胃、理气健脾、化痰止咳利咽等功效,广泛运用于慢性咳嗽,证属肝胃不和者,疗效较著。  相似文献   

17.
张瑛 《浙江中医杂志》2013,(10):724-72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因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人食管,导致以咳嗽为突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引起成年人慢性咳嗽的最常见病因之一。笔者近年来采用和胃温胆汤治疗GERC患者3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林信钊 《中医杂志》2007,48(12):1074-1075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食管外表现症状,其机理与咽、喉、气管的咳嗽受体受反流物质刺激引起的支气管收缩有关。此种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由于发病特殊,部分患者伴随症状少,易长期被误诊误治,临证应注意详细问诊。患者有长期反复咳嗽,甚呈哮喘发作,且有以前述症状为主诉的,咳嗽多与进食、体位有关,兼有不同程度胸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中医归属于“胃咳”范畴。其病机可概括为胃失和降、肺气上逆。苏日克主任从肺胃相关论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