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间歇声门下吸引对预防气管切开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CU)173例行气管切开并给予机械通气病人按入科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切开套管,并采取常规VAP预防管理策略;观察组采用可冲洗气管切开套管,常规VAP预防管理策略,2h声门下吸引1次。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间歇声门下吸引方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
王佩  杨宝义  汪蓉  曹蕾 《护理研究》2013,(25):2754-2755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实施机械通气(MV)且通气时间>48h的病人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不行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病人VAP发生情况、MV时间及住ICU天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5.9%和34.1%,MV时间分别为(7.3±3.9)d、(15.1±3.1)d,住ICU天数分别为(12.8±4.0)d、(20.5±3.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MV时间和留住ICU天数。  相似文献   

3.
秦霞 《全科护理》2012,10(27):2528-2529
[目的]研究声门下吸引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的应用。[方法]根据是否行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分为实验组(声门下吸引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病人VAP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6.7%和43.3%,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189.5h和245.1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循证有效证据运用于临床实践,探讨间断声门下灌洗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运用循证方法得出证据形成建议,对间断声门下灌洗联合声门下持续吸引对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的影响进行循证实践。结果间断声门下灌洗联合持续声门下吸引组(30例)的VAP发病率为6.67%,持续声门下吸引组(30例)的VAP发生率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断声门下灌洗联合持续声门下吸引能有效降低机械通气患者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减少和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吸引效果及对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78例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MV)超过48 h ICU患者按住院日单双号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88例,观察组采用间歇声门下吸引法,对照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法,记录两组VAP发生时间、VAP发生率、每天声门下分泌物的量、细菌学检查结果及隐血试验阳性率等。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30.0%,6 d内发生率为11.1%,对照组VAP发生率为26.1%,6 d内发生率为9.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 d后观察组VAP发生率18.9%,对照组VAP发生率为16.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声门下分泌物隐血试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在预防VAP,吸引效果方面作用相似,但持续声门下吸引存在声门下与气囊上方呼吸道黏膜损伤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两种声门下吸引方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边伟帅  晁彦公  王兰  李黎明  焦庆贵 《临床荟萃》2008,23(21):1539-1542
目的了解持续声门下吸引及间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作用。方法将收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296例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气管插管组为对照组,带声门下吸引的气管插管组为实验组,实验组中分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及间断声门下吸引组;记录各组机械通气时间、发生VAP的时间,VAP发生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及痰培养等。结果机械通气患者在通气第6天VAP发生率分别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29.0%,间断声门下吸引组26.0%,对照组43.5%,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声门下吸引组与间断声门下吸引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第7天VAP发生率分别为:持续声门下吸引组39.0%、间断声门下吸引组38.5%、对照组48.9%,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短期插管(<7天)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应用声门下吸引有预防VAP的作用。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方式与每2小时进行1次的间断声门下冲洗方式能得到相似的预防VAP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两种声门下吸引方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3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ICU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观察组采用间断声门下吸引(间隔时间4 h),对照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声门下吸引量,吸引物细菌涂片阳性率,吸引物隐血实验阳性率,刺激性呛咳发生次数,吸引管阻塞次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和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结果:观察组VAP发生时间晚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吸引物隐血阳性率(P0.05)、刺激性呛咳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间断声门下吸引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以推迟VAP发生时间,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副作用小,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黄海清  陈美燕 《全科护理》2013,(29):2728-2729
[目的]观察改良口腔护理联合声门下气囊上冲洗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60例机械通气治疗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棉球擦拭进行口腔清洁护理,观察组病人采用改良口腔护理与声门下气囊上冲洗联合方式进行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VAP发生率、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VAP发生率、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更短(P〈O.05)。[结论]改良口腔护理联合声门下气囊上冲洗预防VAP的效果优于传统口腔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声门下滞留物吸引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呼吸机相关肺炎( VAP)的影响。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98例,随机分为持续吸引组和间断吸引组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和气囊上滞留物的含菌量。结果持续吸引组发生VAP 2例(4.1%),间断吸引组发生VAP 7例(14.3%),持续声门下吸引组VAP发生率低于间断声门下吸引组,差异有显著性。持续吸引组滞留物含菌量显著低于声门下间断吸引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气囊上滞留物含菌量,降低早期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滞留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 11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5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64例.插管后每天声门下滞留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滞留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行MV4 d内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4 d~10 d 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VAP病人下呼吸道滞留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密过滤微调式输液器持续滴入冲洗加持续声门下吸引对气管切开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60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采用精密过滤微调输液器持续冲洗和注射器间断冲洗两种方法,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下呼吸道耐药菌株感染率、气道损伤并发症、导管堵塞次数和呛咳反应次数,以及护理工时、操作依从性、护理质量评分和病人满意度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病人采用精密过滤微调式输液器持续滴入冲洗液加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方法,能简化操作流程,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减少护理并发症,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声门下联合口咽部冲洗对机械通气(MV)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将102例行MV超过48h的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气道护理,对照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隔8h进行声门下冲洗,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隔8h进行声门下联合口咽部冲洗,比较两组病人VAP的发生率、MV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插管后3次冲洗前后咽拭子痰培养菌落数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VAP发生率为5.88%,对照组病人VAP发生率为15.69%,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MV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插管后3次冲洗后观察组病人咽拭子痰培养菌落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声门下联合口咽部冲洗结合常规气道护理可降低MV病人VAP发生率,缩短MV时间和住院时间,能更加有效地清除病人口腔细菌。  相似文献   

13.
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滞留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细菌学的影响。[方法]将ICU112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MV)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普通气管导管组)58例,B组(冲洗式气管导管组)64例。插管后每天声门下滞留物、气管插管内呼吸道滞留物行细菌学检查。并记录机械通气天数及VAP发生情况。[结果]行MV4d内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4d~10dB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O.05);两组VAP病人下呼吸道滞留物细菌培养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同种药物的耐药率B组明显低于A组(P〈O.05)。[结论]采用可冲洗式气管导管行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的发生率并减少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4.
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急诊ICU(Intensive care unit)收治的40例经口气管插管并行MV的患者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18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分泌物吸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MV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有效降低MV患者VAP的发生率、缩短MV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用间断声门下灌洗结合持续声门下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对入住ICU预期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48h的患者60例,按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顺序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方法,B组采用持续声门下吸引结合间断声门下灌洗的方法,C组采用常规吸引方法。3组患者均在MV,50h、4d、7d采用支气管镜留取下呼吸道分泌物,同步留取声门下滞留物进行细菌培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声门下引流的量及引流管发生堵塞的情况进行统计和观察。结果 A组患者VAP及4d内VAP的发生率分别为38.9%、16.7%,B组为33.3%、11.1%,C组为73.7%、47.4%。B组声门下引流总量明显多于A组,B组和A组声门下引流总量明显多于C组。A组患者引流管堵塞的发生率为27.8%,C组为42.1%,B组未发生引流管堵塞的现象。结论间断声门下灌洗结合持续声门下吸引可以降低附加管堵塞的发生率,降低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定时囊上冲洗和吸痰后即给予囊上冲洗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重症医学科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病人6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定时冲洗清除气囊上的滞留物,观察组吸痰后即给予冲洗吸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比较两组病人气囊上滞留物吸引量、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时间和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13.3%)低于对照组(23.3%),VAP发生时间(8.42d±2.81d)短于对照组(13.84d±3.94d),机械通气时间(22.06d±5.82d)短于对照组(30.33d±6.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皮气管切开使用呼吸机的病人,吸痰后即给予气囊上滞留物吸引冲洗,不仅可提高吸引效果,而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不同粘稠度分泌物持续声门下吸引负压值的选择。方法采用抽签法将142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2例,两组均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对照组吸引负压为60 mm Hg;试验组根据分泌物粘稠度选择吸引的负压值,Ⅰ度分泌物选用30~40 mm Hg的负压,Ⅱ度和Ⅲ度分泌物选用40~60 mm Hg的负压。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气道黏膜损伤和呛咳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气道黏膜损伤和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在应用持续声门下吸引时,根据分泌物的粘稠度采用不同负压,在预防VAP发生的同时可降低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持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而研究组患者给予常规气管插管加持续声门下吸引下进行机械通气。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比较两组患者VAP的发生率和声门下滞留分泌物菌落情况。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7.23±2.14)d vs(11.86±4.32)d,(14.25±3.48)d vs(19.43±4.21)d,P0.05];研究组患者VAP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4.71%vs 41.18%,P0.05);研究组患者革兰阳性球菌、非发酵菌和肠杆菌科细菌的发现率分别为5.89%、14.71%和11.7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3%、44.12%和32.35%(P0.05)。结论:气管插管持续声门下吸引可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入住时间,有效预防VAP的发生,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在人工气道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至2017年1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患者80名,所有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均大于48小时,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n=40)和对照组(B组,n=40)。A组患者除给予常规机械通气护理外,采取持续声门下吸引,B组患者只给予常规的机械通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VAP的发生时间、气道粘膜出血率及机械通气时间;观察A组患者每日声门下吸引量与VAP的关系。结果:A组患者VAP发生率及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VAP发生时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气道粘膜出血率高于B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在A组患者中,非VAP的患者持续声门下24h平均吸引量明显多于VAP患者(28.62 ml/24h vs 13.26 ml/24h,P0.05)。结论:持续声门下负压吸引并保证吸引量可降低人工气道患者VAP的发生率并降低机械通气时间,但增加气道粘膜出血发生率,在护理上需选择合适的负压强度预防气道粘膜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方案在危重症病人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142例应用人工气道的病人为观察组,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8例应用人工气道病人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人工气道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的集束化方案,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使护士遵循此集束化方案。观察两组病人住院期间人工气道建立后3d~5d、6d~10d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人工气道建立3d~5d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2.0%、VAP发生率为13.3%,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9.6%、VAP发生率为25.0%,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气道建立6d~10d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9%、VAP发生率为17.3%,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3.9%、VAP发生率为38.5%,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病人机械通气时间为7.61d±2.16d,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为10.74d±2.77d,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危重症病人人工气道精细化管理中应用集束化方案,可降低人工气道病人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机械通气病人VAP的发生率,缩短病人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