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无晶状体眼、晶状体脱位及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中医院眼科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间接受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5例(15只眼)无晶状体眼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术前与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术后角膜水肿、前房闪辉及人工晶状体位置。手术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手术前后患者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比较采用配对 t 检验,其中角膜内皮细胞数量的变化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拟合方程。结果术后1d患者视力显著提高,术后1周较术后1d略有改善,术后1个月后趋于稳定。术前裸眼视力≤0.2,中位数为0.04;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为0.3~1.2,中位数为0.8,其中裸眼视力≥1.0者4只眼(26.7%),裸眼视力≥0.5者11只眼(73.3%)。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3~1.0,中位数为0.6;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0.3~1.2,中位数为0.9,其中最佳矫正视力≥1.0者4只眼(26.7%),最佳矫正视力≥0.5者13只眼(86.7%)。术后15只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均达到并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且术后视力保持稳定。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W=3.410, 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3.035,P<0.05)。术前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932~3325个/mm2,术后1 d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224.3±746.1)个/mm2,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214.9±742.1)个/mm2,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202.4±743.9)个/mm2,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164.9±724.4)个/mm2,术后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138±715.3)个/mm2,术后12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平均(2123.6±712.3)个/mm2。术后各时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76,-3.27,-3.00,-3.52,-3.11;P<0.05)。术后角膜无明显水肿,人工晶状体位置未见明显偏移。结论 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无晶状体眼、晶状体脱位及晶状体后囊膜破裂患者的既安全又有效的方法,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损伤情况。方法 使用Konan非接触型角膜内皮分析仪观察28眼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前后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变化。结果 28眼术后1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21.74%、其中14眼术后3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18.12%,经统计学处理(P〈0.01)。细胞形态学表现为代偿性扩大。结论 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测定,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评判手术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评估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近视患者植入术后患者房角宽度的变化.方法 28眼(14例)近视患者植入虹膜固定型IOL矫正高度近视.观察术前、术后患者的等效球镜、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以及2点、3点、4点、8点、9点、10点钟位的房角宽度.结果 术前、术后等效球镜分别为(-12.95±0.77)D、(-0.35±0.08)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O.001).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859.38±62.27) mm-2、(2783.92±62.67)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术前、术后眼压分别为(11.87±0.40)mmHg(1 kPa=7.5 mmHg)、(11.80±0.40)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0).术后3个月,3点、9点钟位房角较术前变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他方位房角宽度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植入虹膜固定型IOL后高度近视患者部分房角变窄,术后应对患者前房变化情况进行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患者Verisyse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ECD)的变化,分析其丢失影响因素,并应用眼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AS-0CT)评估IOL在眼内的相对位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0年7月在我院行Verisyse IO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所...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视手术的发展,高度近视手术方式的选择越来越多,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在高度近视术后出现暗视力减退,眩光等视觉质量下降,还有超高度近视无法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因此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作为屈光手术得到了大力发展。随着手术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Bao Y  Liang Y  Niu G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6):434-436
目的 探讨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缝线悬吊方法对眼外伤致无虹膜和先天性无虹膜患者23例(23只眼)行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术后视力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全部患者畏光症状明显减轻,术后裸眼视力提高,视力≥0.1者16只眼(70%)。术中玻璃体出血2只眼;术后人工晶状体表面渗出斑沉着13只眼,角膜失代偿5只眼,高眼压3只眼,黄斑裂孔和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各1只眼。结论 虹膜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改善无虹膜和晶状体患者的视觉不适和高度远视屈光状态;但此类患者病情复杂,应把握手术适应证,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晶状体不断增厚,晶状体虹膜隔的位置可向前推移,造成前房角狭窄、前房变浅,从而导致青光眼的发生率增高。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以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测量术眼前房角宽度均增加,可缓解周边虹膜前粘连,有效降低老年青光眼患者的眼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儿童白内障人工晶状体后囊夹持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儿童白内障43例(52眼)施行前后囊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人工晶状体后囊夹持术。术后观察视力,人工晶状体的位置,后发性白内障,瞳孔夹持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48个月,平均23个月。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占57.7%,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后发性白内障1眼,视力0.5。无瞳孔夹持、视网膜脱离或黄斑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白内障采用前后囊环形撕囊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及后囊夹持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虹膜夹持型前房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5年8月至2006年2月在本中心接受前房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的患眼共12例(21只眼)。观察指标包括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地形图、瞳孔形态、角膜内皮计数、晶状体在前房的位置形态、人工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情况。结果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远视球镜度为(-17.28±2.95)D,散光度(-1.90±1.02)D,植入度数平均为(-14.53±9.47)D。平均随访时间(13.2±2.1)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到17只眼,其中裸眼远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提高1行5只眼(29.41%),提高2行4只眼(23.53%),提高3行3只眼(17.65%),提高4行2只眼(11.76%);手术后最佳矫正远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远视力提高1行4只眼(23.53%),提高2行2只眼(11.76%),提高3行2只眼(11.76%),提高4行2只眼(11.76%),提高5行以上5只眼(29.41%)。术前眼压(17.25±2.92)mmHg(1mmHg=0.133kPa),术后6个月眼压为(17.14±2.52)mmHg,12个月为(17.16±2.57)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角膜内皮计数(2627.89±229.36)个/mm^2,术后6个月为(2605.28±239.22)个/mm^2,术后12个月为(2603.17±237.12)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夹持型前房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并且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但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虹膜后固定植入的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在无晶状体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间,在16例16只眼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患者中,通过虹膜后同定植入ARTISAN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观察其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眼压等的变化.结果 16例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为0.46±0.19,术后裸眼视力为0.5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计数为(1914±151)个/mm2,术后1年为(1835±145)个/mm2,平均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4.1%.眼压未见明显改变.l例患者出现眩光不适症状.未见人工晶状体脱位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虹膜后固定虹膜夹持型人工晶状体的手术方式简单,术后视觉质量恢复好,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无后囊膜支持的无晶状体眼比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虹膜后植入治疗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的无晶状体眼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对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的患者25例(25眼)行人工晶状体虹膜后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术后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前房深度、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平均裸眼视力0.5±0.2,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眼(72%)裸眼视力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前房深度和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人工晶状体位置保持良好的居中性,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虹膜夹型人工晶状体虹膜后植入术是一种矫正无后囊膜或后囊膜不足以支撑人工晶状体的无晶状体眼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房角与眼压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宽度及眼压变化情况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120例(137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于表麻下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保留手术过程顺利、后囊膜完整、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中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测量房角相关参数: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小梁虹膜夹角(TIA)、前房深度(ACD);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分别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再用UBM及Goldmann眼压计复查如上参数;术前以前房角镜观察并记录房角形态并于术后1个月复查房角形态.结果 术前所测量的眼压与正常眼前节数据有显著性差异;术前所测量的ACD、AOD、TIA、眼压分别与术后2周、1个月、3个月复查数据进行多样本均数间的多重比较,均为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术后2周、1个月、3个月时,AOD及眼压改变的量之间存在负相关;TIA夹角及眼压改变的量之间存在负相关.结论 (1)研究对象的ACD、AOD、TIA与正常眼前节相关数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眼压较正常值稍高,提示部分患者有发生闭角型青光眼的潜在趋势.(2)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显著增大,眼压显著降低,避免或减少了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机会.(3)AOD、TIA这2个变量与眼压这个变量间呈负相关.提示在老年人群中,AOD、TIA是影响眼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的变化。方法 63例随机分为甲组(不用药组)、乙组(用降眼压药组),观察和对比术后72小时内眼压。结果 术后12小时〉2.80kPa者,甲组占54.5%,乙组占26.67%。24小时后眼压下降。72小时平均眼压甲组明显高于乙组(P〈0.05)。结论 术后预防性应用降眼压药对降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眼压升高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月芹  黄振平 《眼科》2020,29(6):464-465
36岁女性患者10年前行双眼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因左眼视物模糊1个月就诊。查体左眼上方角膜水肿,人工晶状体位置稍偏上。考虑人工晶状体的偏位使其中央以及边缘到角膜内皮面的距离减少,导致上方角膜内皮接触人工晶状体的机会增加,造成上方角膜内皮损伤,发生局部角膜水肿。取出人工晶状体后半年,左眼角膜恢复透明。  相似文献   

16.
例 1 男 ,6岁。因体检时发现双眼视力差 ,于 1999年4月 19日来我院就诊。全身体检无异常。眼部检查 :双眼视力 0 2 ,无法矫正 ;双眼晶状体核混浊 ,左眼 5~ 6点钟方位虹膜呈扇形缺损 ,瞳孔向下延伸达角膜缘 ,散大瞳孔检查眼底 ,仅可见周边部视网膜。诊断 :双眼先天性核性白内障 ;左眼先天性单纯性虹膜缺损。于全麻下行双眼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右眼植入普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 ,左眼植入虹膜型人工晶状体 ,屈光度数均为 +2 1 0 0D。术后静脉滴注青霉素 4 80万U及地塞米松 5mg ,1次 /d ;双眼眼球旁注射庆大霉素 2万U及地塞…  相似文献   

17.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囊袋内植入已成为白内障的标准术式.但若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膜破裂,就必须放弃IOL的囊袋内植入,采用其他方法[1],如前房虹膜固定、后房虹膜固定或后房巩膜缝线固定等.房角支撑型IOL植入技术相对简单、眼内操作步骤少、眼内干扰少、无需特殊器械设备,易于掌握和实施,是手术条件受限时常用的方法.但处理不当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瞳孔变形、眼压升高、葡萄膜炎,甚至视网膜脱离、角膜内皮失代偿等.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喜林 《眼科新进展》1999,19(4):240-24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规律与程度。方法随机对51例53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者进行了术前、术后0.5mo及术后6mo的角膜曲率计检查。结果术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逆规性角膜散光。结论多缝线的这种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在较低水平,且这种散光在6mo内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1998年7月,采用德国Morchen公司生产的带虹膜人工晶状体,为2例无虹膜无晶状体眼做二期带虹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1 患者,男,36a,因右眼角膜穿孔伤手术后视物不清,难以睁眼,畏光1a而就诊。1a前因右眼角膜穿孔伤行清创缝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伴虹膜后粘连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眼行虹膜根部切除,并通过根切口及下方角膜缘辅助切口分离粘连,放射状瞳孔缘切开,前段加割器顺序切除已切开的呈锯齿状瞳孔缘虹膜组织行瞳孔成形。截囊完成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植入。结果:19眼经上述方法均完成人工晶状体的植入,瞳孔保护基本圆形,17眼(89.5%)视力改善。结论:对后粘连及小瞳孔只要进行适当处理,可以顺利地植入人工晶状体并可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