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的病因可能与肌肉表面膜的异常有关,钙的储积在肌肉变性的发生上可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类患者肌肉内钙含量增加已为组织学及X线萤光分光镜检查所证实,但组织的化学分析尚无报告。作者测定了DMD和其他神经肌肉疾病肌肉内钙和镁的含量,并进了对照分析。  相似文献   

2.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即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致死性肌病Dl.通过复习文献,对DMD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研究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临床描述阶段(1836-1985年)、分子诊断完善与治疗探索阶段(1985-2020年),以及发病机制阐明、基因治疗或针对发病机制治疗阶段(2020年以后)。1836-1985年主要是对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病理学、生化学和遗传规律的描述,1985-2020年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基因诊断方法、探索治疗方案。2020年后,基因治疗方法如外显子跳跃治疗和通读治疗有可能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
自从法国医学家Guillaume-Benjamin-Amand Duchenne于1861年首次详细描述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以来,不少临床医学家和遗传学家对该病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虽然已在诊断和遗传咨询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治疗上却停滞不前.仍然无法阻止患者进行性加重的肌萎缩和在20岁左右死亡的命运。这是一种既令人感兴趣又使人悲伤的疾病.感兴趣的是其特殊的临床特征和神秘的疾病本质,悲伤的是虽然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但仍无法阻止病情的进展,肌萎缩随着儿童的发育而逐渐进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在青春期或青年期无一例外地走向生命的终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是儿童致死性肌萎缩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如无系统治疗,患儿多于20岁前死于呼吸循环衰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对心脏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推测与dystrophin基因特定外显子缺失密切相关。本文拟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心脏损害的流行病学、与dystrophin基因关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以及早期预防与治疗进行综述。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是儿童致死性肌萎缩疾病,病情进展迅速,如无系统治疗,患儿多于20岁前死于呼吸循环衰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对心脏的不良影响日益凸显,推测与dystrophin基因特定外显子缺失密切相关。本文拟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心脏损害的流行病学、与dystrophin基因关系、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以及早期预防与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研究焉传祝吴金玲综述李大年审校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一种预后很差的遗传性肌病,治疗十分困难。70年代初,皮质类固醇激素开始被用于DMD的治疗,但其疗效报告不一致。近几年来更多的研究认为类固醇确实...  相似文献   

7.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目前的治疗包括基因治疗、成肌细胞移植治疗、骨髓细胞移植治疗等方法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上述方法的研究进展和各自优缺点 ,并指出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Duchenne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DMD/BMD)患者超微病理的特征,从亚细胞水平上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电子显微镜,采用超薄切片和冷冻蚀刻技术观察9例DMD/BMD患者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1)DMD/BMD透射电镜发现:“Z”线模糊不清,宽窄不一,间距变窄,肌原纤维明带增宽,肌原纤维过度收缩。血管内皮细胞肿胀,毛细血管闭塞,闭塞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见大量饮液泡;肌原纤维粗细不等,肌浆网明显扩张,肌浆网侵入肌原纤维间,呈虫食样,肌浆网中可见浓缩的包涵物。肌丝排列紊乱,肌浆网管扩张,肌丝间网聚集;线粒体中间段大空泡,肌丝间网较明显,糖原颗粒聚积。(2)DMD骨骼肌冷冻蚀刻电镜图像示:肌原纤维间存在同心圆状排列的板层体;粗细肌丝排列紊乱,正常的六角形点阵结构消失。结论 (1)DMD/BMD超微结构改变表现为肌纤维的坏死和细胞膜的破坏。(2)肌纤维内毛细血管闭塞,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间质毛细血管血流瘀滞。表明DMD/BMD可能还存在血液循环障碍,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9.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肌肉病变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的致死性肌病,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尽管人类对DMD致病基因及其产物抗肌萎缩蛋白的研究已有15年之久,然而对抗肌萎缩蛋白缺失如何引起肌肉变性、坏死的具体机制至今仍不清楚,因此有必要对DMD发病机制做进一步研究。目前对DMD的发病机制主要有两种假说,一种是机械损伤假说,另一种是钙稳态失衡假说。  相似文献   

10.
<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是我国常见的遗传性肌肉病,国内从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临床、生化学、肌肉病理学、基因诊断、治疗、遗传咨询等方面的医师和科研人员在疾病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我国从事该病研究的医师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型医院;部分医师对该病的临床特征不甚熟悉,常有患儿入托体检时血清酶学升高误诊为肝炎而进行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对该病的诊断流程不甚了解;对该病的遗传咨询不  相似文献   

11.
虽然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病因不清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受侵的肌肉中细胞内钙增加是早期有意义的生物化学变化。假如有种药物能够有效地抑制转移膜对钙的透入,作者提出异搏停(Vefapamil),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钙阻滞剂,它可以抑制心肌、骨骼肌转移膜钙透入。  相似文献   

12.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又称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属X伴性隐性遗传,男性患病,女性为异常基因携带者而不发病。本文报告1例女性儿童发病,男性同胞正常;  相似文献   

13.
研究背景我国是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虽然国际间建立的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数据库为临床药物研发和临床试验奠定了基础,但在我国尚未全面开展。本研究参照日本Remudy登记表的设计,建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数据库(CHFU),为国际间合作提供了条件。方法纳入2011年8月-2013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并经基因检测或肌肉活检明确诊断的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229例,登记患儿性别、年龄、明确诊断年龄、地域分布、DMD基因突变类型、家族史、行走能力、心肺功能、激素治疗和康复干预等信息。结果 229例患儿中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194例、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35例;均为男性;3~4岁(16.59%,38/229)和7~8岁(14.85%,34/229)是明确诊断的高峰年龄。基因突变类型以缺失突变为主,在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中分别占65.46%(127/194)和74.29%(26/35);有家族史者占23.14%(53/229);17.53%(34/194)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丧失行走能力,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均保留行走能力;接受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监测的患儿分别占46.29%(106/229)和17.90%(41/229);接受泼尼松0.75 mg/(kg·d)治疗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占26.29%(51/194)。结论 CHFU数据库详细描述了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基因型、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康复情况,不仅为患者管理提供全面详细的信息,而且有助于促进我国临床试验的发展、推动前瞻性治疗性研究,以及更好地管理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患儿及其家庭。  相似文献   

14.
康复治疗对改善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一些国家业已制定了康复治疗指南,我国尚缺乏这方面的指导性研究和意见。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症康复治疗的认识,现对其病情分期、临床特征,以及康复治疗的一般原则、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概述,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是最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DMD基因突变导致抗肌萎缩蛋白缺失,不仅引起肌肉运动障碍,而且引起脊柱侧弯、认知功能障碍,以及泌尿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等多系统疾病,患者最终于成年早期死于呼吸和循环衰竭。早期多学科综合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然而目前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存在明显延迟。本文拟从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呼吸功能、心脏功能等方面综述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的自然病程,有助于临床医护人员对该病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使患者得到最大获益。  相似文献   

16.
女性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1例报告李泽宇,弓文忠,郑宏君,马文娟,夏养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又称假性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属X伴性隐性遗传。一般认为2男性患病,女性为异常基因携带者而不发病。报告一例经病理证实的女性儿童发病。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病变肌肉超微病理特征,从亚细胞水平上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对临床确诊的7例DMD患者,通过肌肉活检进行超薄切片和冷冻复型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超薄切片电镜观察显示:(1)肌原纤维"Z"线模糊不清,肌原纤维过收缩、肌丝排列紊乱等变性、坏死。(2)肌纤维内线粒体空泡样变;糖原累积;肌浆网有程度不等的病变。(3)间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闭塞,血流瘀滞。冷冻复型电镜观察显示:粗细肌丝排列紊乱,膜蛋白颗粒大小不等的变化。结论:DMD时,肌细胞膜结构缺陷除可导致肌纤维变性、坏死外,还可致线粒体、糖原、肌浆网及肌原纤维板层体膜内颗粒等一系列亚细胞水平的变化;另外,血液循环障碍可导致肌细胞继发变性、坏死,推测在本病的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患者骨骼肌中LC3和p62的表达情况,分析自噬在DMD骨骼肌细胞坏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病理确诊为DMD的患者(DMD组,81例),另以怀疑为肌病,但肌肉病理未见明显病变者为对照组(6例)。所有入选者均行心肌酶学、肌电图、骨骼肌活检常规组织学和酶学染色、抗dystrophin-N,-C,-R和抗dysferl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中6例DMD患者及对照组骨骼肌中LC3和p62的表达。结果 81例DMD患者均为男性,起病年龄(4.60±2.35)岁,首发症状多以双下肢起病为主。血清肌酸激酶值的高峰出现在患者年龄的6~8岁,随着肌细胞明显坏死,肌酸激酶水平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在DMD患者骨骼肌中,组织病理均示典型肌营养不良改变。半定量Western blot提示DMD患者骨骼肌中LC3-II的表达降低,而p62表达显著升高。结论自噬功能障碍可能参与了DMD骨骼肌细胞坏死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反义寡核苷酸干预剪接治疗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连锁的dystrophin基因是目前人类基因组中最大的基因,长2400kb,有79个外显子,所以易于发生重排和重组而引起突变.大部分突变为一个或多个外显子缺失(60%),其他为重复突变(6%)、置换和点突变等.突变可破坏dystrophin基因转录的阅读框,使dystrophin蛋白的合成提前终止引起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DMD).dystrophin为一杆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427 000,含有4个结构域,即N-端区、中央杆状区、半胱氨酸富集区、C-端区.中央杆状区由24个血影蛋白样重复序列和4个铰链区构成,占整个蛋白长度的80%.dystrophin蛋白把细胞骨架肌球蛋白固定到肌纤维膜,对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是必不可少的.dystrophin蛋白缺乏使细胞膜的脆性增加,易于受到肌肉收缩引起的机械压力的损伤.DMD的发病率约为1/3500名新生男婴,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进展性肌萎缩性疾病,患者通常于20多岁死于呼吸、循环衰竭.其中1/3的病例由新的突变引起,所以依靠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不能完全消除此病,还需要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最近的研究显示用反义寡核苷酸(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s,AOs)干预剪接诱导外显子跳读是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我们就关于干预剪接治疗DMD在动物模型和人体细胞内研究中的进展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正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形遗传病,主要以缓慢进行性加重的对称性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特点,晚期患者出现心肺系统功能衰竭,多于20岁左右死于心脏和呼吸衰竭~([1])。现报道1例DMD晚期伴心衰的患者如下。1病例患者,男,14岁,以食欲不振、反酸伴心悸1周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