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163例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96例)采用经胸微创封堵术,对照组(67例)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2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操作和把握好中转开胸手术的时机。  相似文献   

2.
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4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胸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疗效。方法胸骨右旁第4肋间切口长3~4 cm,切开心包并悬吊,于右心房壁缝双荷包线,并切开,将输送导管(国产)插入右心房内,通过房间隔缺损口入左心房,在经左胸壁或食道超声监视下,释放出房间隔封堵伞,调整左右侧伞盘夹紧封堵ASD,用保险绳做反复牵拉试验,确认封堵伞位置合适,再做一针贯穿右房壁和伞边缘的褥式缝合固定。结果39例成功封堵,手术时间45~95min,平均60 min;术后住院3~6 d。术后2~24个月复查,心脏彩超检查封堵伞无移位,无残余分流。2例封堵不成功术中转开胸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结论在经胸壁超声监视下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共有4例患者,术前均确诊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其大小、位置、边缘适于封堵,无禁忌证。术中经股静脉穿刺,在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下,测量球囊确定房间隔缺损的伸展径后,分别置入相应型号的Cardioseal(1例)和Amplatzer(3例)封堵器。结果术后即刻显示完全封堵,无残余分流。随访1~5个月,封堵器位置稳固,右心负荷有不同程度减轻,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成功率高、操作简便、创伤小,可使一部分经过选择的患者避免外科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4.
经胸小切口封堵房间隔缺损手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总结经胸小切口封堵房间隔缺损手术经验与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5年9月,我院采用非体外循环经胸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206例,房间隔缺损直径4.8~44.3 mm,其中>30 mm 100例,房间隔缺损伴膨出瘤2例。右侧第4肋间做2~3 cm小切口,显露右心房并在其外侧壁荷包缝合,将双腔推送导管穿刺入右心房,在食管超声引导下经房间隔缺损送入左心房,并释放直径比房间隔缺损最大径大4 mm的镍钛记忆合金封堵器,退出推送导管。结果206例均顺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32(26±7)m in。无手术死亡,无封堵器脱落。术后5 h拔除气管插管,患者当日即可下床活动。术后3 d复查彩色多普勒,无残余分流。术后住院(4±2)d。186例随访6个月,57例随访3~4.5年,病人恢复良好,彩色多普勒显示均无残余分流,心功能均正常。结论经胸小切口封堵方法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可靠,适用于不能介入封堵的房间隔缺损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食管超声(TEE)引导下经胸骨旁和经右腋下封堵术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的优缺点,为ASD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2015-06—2018-03间收治的143例继发孔型ASD患者,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2组。A组在TEE引导下经胸骨旁封堵术,B组实施经右腋下封堵术。回顾分析两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 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短期并发症均明显少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E引导下两种封堵术均为治疗继发孔型ASD的有效手段。其中经胸骨旁封堵术因具有术中操作时间较短、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2003年12月~2004年月12月我院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ography,TEE)监视下经右胸壁小切口对3例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s,ASD)行闭合器微创封堵术.3例均封堵成功,心内操作时间分别为28、35和20 min.术后于5、7和7 d痊愈出院.3例分别随访1年,1年,3个月,效果良好,无残余分流.在TEE监视下经胸壁释放Amplatzer封堵器技术,持伞距离近,操控性好,安全可靠,为ASD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微创经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封堵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60min,术中出血量50ml,术后4、5d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经X线摄片、心电图等检查未见封堵器脱落、变形及残余血液分流,心功能良好。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下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组16例ASD患者术前均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粗筛,符合封堵条件后在全身麻醉下插入经食管超声探头,于手术开始前,根据ASD最大直径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在手术开始后,监测整个封堵过程,引导封堵伞的放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确认是否有残余分流或并发症。结果16例患者中15例封堵成功,TEE显示封堵器与ASD边缘吻合紧密,无残余分流;1例直径31mm的ASD患者,封堵器放置后发现其后下缘存在残余分流,随即改行体外循环ASD修补术。随访3个月,效果满意。结论TEE对选择适合行封堵术的的ASD患者、选择封堵器大小、指导封堵器的释放、以及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2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微创经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封堵术.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60 min,术中出血量50 ml,术后4、5 d痊愈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经X线摄片、心电图等检查未见封堵器脱落、变形及残余血液分流,心功能良好.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积极进行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使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微创封堵术治疗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我们使用微创封堵术治疗42例房间隔缺损(ASD)病人,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特殊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经胸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方法 2010年2~11月,应用外科经胸封堵治疗6例特殊VSD,包括2例不接受锯胸骨和X线辐射的先天性VSD(A组),3例内科介入封堵失败的先天性VSD(B组),1例急性心肌梗死室间隔穿孔形成的后天性VSD(C组)。经胸骨下段小切口不锯胸骨(A组)或锯部分胸骨(B组)或正中大切口(C组)行外科经胸封堵术。于右心室表面选择适当的穿刺点,在食道超声实时引导下,用输送鞘将封堵伞送入封堵VSD。术后密切随访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和胸部X线片。结果 6例全部封堵成功,无死亡。5例采用对称封堵伞,1例因VSD上缘距主动脉瓣较近采用非对称的偏心封堵伞。4例术后即刻和3个月及9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分流和其他异常;1例术后即刻复查有3 mm分流,1例术后即刻复查有5 mm分流、3个月复查仍有3 mm分流,仍在随访中。无新发的主动脉瓣和三尖瓣反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左或右室流出道狭窄,无溶血或血栓形成,无封堵伞移位。结论外科经胸封堵VSD是一种简单有效而又安全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一些特殊的VSD病例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3岁以下小儿室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胸小切口封堵治疗3岁以下小儿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3月,选择49例3岁以下患儿,食道超声引导下经胸小切口封堵室间隔缺损.胸骨下段3~5 cm切口暴露右心室,将输送装置刺入右心室,在超声引导下经过室间隔缺损,释放室间隔缺损封堵器(上海记忆合金公司),食道超声评估封堵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12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共对98例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患者施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其中男36例、女62例,手术年龄2个月至80岁。所有房间隔缺损均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直径3~23 mm。其中合并轻度三尖瓣关闭不全60例,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28例,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10例。所有患者均行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其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封堵51例,经胸小切口封堵46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引导下封堵1例。术后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随访,观察封堵术后三尖瓣反流的变化情况。结果围术期无死亡,1例手术失败,术后第3 d出现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例于术后第3 d异常出血,再次开胸止血;其余患者恢复顺利。随访84例,随访时间1~64(26.56±21.35)个月。随访期间术后第3 d出现房间隔缺损残余分流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无明显好转,转为开胸手术。73例(86.90%)三尖瓣反流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10例三尖瓣重度反流改善为轻度反流8例,中度反流1例,1例无改善;26例三尖瓣中度反流改善为无反流6例、轻度反流18例、2例无改善;48例三尖瓣轻度反流改善为无反流40例,8例无明显改善。结论房间隔缺损合并三尖瓣反流的患者,对三尖瓣的处理可持保守治疗态度,单纯房间隔缺损封堵即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体外循环造成的心肌损伤、肺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小儿室间隔缺损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分为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缺血后处理组给予3个周期的缺血后处理,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手术.分别于手术前、主动脉开放后6h和20h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结果 开放主动脉后6h和20h后处理组的cTnⅠ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对行室缺修补手术小儿患者的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可行性。方法2004年10月-2008年8月,完成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56例,其中单纯房间隔缺损79例、单纯室间隔缺损65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右室双腔心合并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右侧胸壁3孔,股动脉、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特制的长阻闭钳阻闭升主动脉,冷晶体心脏停跳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结果手术均获成功,体外循环时间(74±28)m in,升主动脉阻闭时间(29±13)m 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2±1.1)h,术后住院时间(6.1±1.2)d。术后并发症13例:7例右侧气胸,胸腔穿刺一次治愈;6例右腋下切口液化,伤口延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全组术后5-7天超声心动图示房间隔、室间隔无残余分流,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瓣轻度返流,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双腔心术后右室流出道疏通满意;心电图示窦性心律,无房室传导阻滞。132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其中95例〉12个月,无不适,心功能Ⅰ级。结论胸壁打孔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房、室间隔缺损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报告自1997年5月至1998年11月期间采用微创右胸小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31例的结果。原发孔房间隔缺损合并二尖瓣大瓣裂缺1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30例,其中,中央型缺损25例,上腔型缺损1例,下腔型缺损2例,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合并右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手术通过右胸第四肋间小切口(7~10cm)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全组无手术死亡和并发症,病人恢复快。结论:右胸小切口修补房间隔缺损是可行的,并且比传统切口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SVASD)外科治疗的方法和经验。方法 32例SVASD患者均伴有右侧部分或全部的肺静脉异位引流。上腔SVASD25例,其中22例采用双片心包补片修补,3例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改道、上腔静脉与右心耳吻合(Warden法)进行手术纠治。7例下腔SVASD患者中,3例为弯刀综合征,关闭房间隔缺损(ASD)的同时将异位引流的肺静脉离断后与左心房后壁吻合;其余4例采用单片心包补片修补ASD。结果 手术效果满意,无手术死亡。随访28例,心电图检查均为窦性心律;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心内无残余分流、右肺静脉及腔静脉回流无梗阻。结论 SVASD特殊的解剖结构决定了其多伴右侧肺静脉异位引流,纠治上腔SVASD时应注意避免损伤窦房结,防止上腔静脉回流梗阻;但弯刀综合征多伴右肺发育不良,心功能情况还须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双心房射频消融术与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治疗成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47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心房颤动接受房间隔缺损修补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27例;年龄35~76岁;房颤病程3个月至15年;持续性房颤18例,长程持续性房颤29例。合并二尖瓣轻度至中度以上关闭不全10例,三尖瓣轻度至中度以上关闭不全2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47例患者分为两组,单纯右心房消融组(n=19):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双心房消融组(n=28):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双心房射频消融术。对于二尖瓣、三尖瓣存在轻一中度以上反流者,术中同期行二尖瓣、三尖瓣成形术。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1年后间断门诊随访。结果双心房消融组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单纯右心房消融组略长,但两组术后早期并发症及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心脏复跳时,双心房消融组25例(89.3%)直接恢复窦性心律,3例为交界心律,无房颤心律。单纯右心房消融组14例(73.7%)直接恢复窦性心律,2例为交界心律,3例为房颤心律。出院时,双心房消融组28例(100%)均维持窦性心律;单纯右心房消融组15例(78.9%)维持窦性心律,4例房颤复发(P=0.045)。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75个月,全组无死亡病例;房间隔无残余分流;2例出现二尖瓣轻一中度以上关闭不全,4例出现三尖瓣轻.中度以上关闭不全;双心房消融组术后2年累积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7.7%±6.7%,明显高于单纯右心房消融组的47.4%±11.5%(P=0.003)。结论对于成人房间隔缺损合并房颤,双心房射频消融术较单纯右心房射频消融术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不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