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症状长期吸烟者肺小气道损害的患者进行吸气相CT扫描,结合呼气相HRCT扫描,评价呼气相HRCT影像表现及相关参数在诊断小气道疾病方面应用价值。方法采用70例作为吸烟试验组,采用30例不吸烟对照组,均使用螺旋CT进行胸部深吸气末CT扫描,结合深呼气末HRCT扫描,重点观察呼气末的空气潴留影像,测量及计算相关参数,统计其与小气道病变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从性别构成上显示男性吸烟者明显高于女性比例,吸烟组与对照组肺容积参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分别包括吸气相肺容积、呼气相肺容积、吸气相低衰减区比例、呼气相低衰减区比例、吸气相平均肺野密度、呼气相平均肺野密度、呼气-吸气肺容积比、呼气-吸气平均肺野密度比率、呼气-吸气肺容积差和呼气-吸气平均肺野密度差;轻度与重度吸烟组的肺容积参数比较显示除Ins-LV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其余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胸部呼气相HRCT扫描能够清晰的观察到空气潴留的特征表现,结合吸气相CT扫描,测量和计算相关参数等指标,对临床小气道病变的临床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敏感性较高,是一种方便快捷,具有临床推广意义的的一种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理肺化瘀”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10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理肺化瘀”方治疗。两组共治疗8周。观察两组疗效和测定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吸气肺活量( FVC)、最大呼气流量( PEF)、pH 值、氧分压( 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2%(χ2=5.78,P<0.05);两组治疗后FEV1、FVC和PEF均明显提高(t=5.325、4.821、2.761,均P<0.05),且观察组提高更明显(t=2.068、2.771、3.013,均P<0.05);两组治疗后PaO2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t=2.925,P<0.05),两组治疗后PaCO2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3.063,P<0.05)。结论自拟“理肺化瘀”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明确,且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创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择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低流量给氧治疗;观察组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血气水平变化、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及插管率、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治疗后两组 FEV1、FEV1/FVC(%)、PaO2、pH 均高于治疗前,PaCO2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8.33、12.56、14.71、10.82、7.88、10.14、13.20、15.63、11.48、8.37,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FEV1和 FEV1/FVC(%)分别为(2.84±0.42)L 和(69.93±0.72)%,高于对照组的(2.69±0.39)L 和(67.11±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8.95、10.76,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PaO2和 pH 分别为(77.90±1.12)mmHg 和(7.41±0.10),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70.88±1.14)mmHg 和(7.2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58、7.94,均 P <0.05)。观察组治疗后 PaCO2为(50.14±1.23)mmHg,低于治疗前的(54.26±1.1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81,P <0.05);观察组插管率为1.67%(1/60),低于对照组的13.33%(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0,P <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1.69±1.32)d,低于对照组的(15.10±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9.84,P <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能显著改善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提高 PaO2,改善患者呼吸状况,降低插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相多排螺旋CT(MSCT)定量测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0例COPD患者(病例组)和35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于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行MSCT检查,并于2d内行临床肺功能检查(PFT),比较两组吸气相与呼气相MSCT各项容积指标的差异,分析MSCT各项容积指标与PFT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MSCT扫描Vin、Vex、EVvin、EVvex、EIvin、EIvex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呼、吸两相MSCT各项容积指标与COPD严重程度呈明显负相关(P<0.05);呼、吸两相MSCT各项容积指标与PFT各指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0.05)。结论:呼、吸两相MSCT各项容积指标可作为COPD患者肺功能的评估指标,可早期定量诊断COPD,以指导尽早进行临床治疗与呼吸功能的干预,延缓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RCT及定量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8月~2017年10月浙江温岭市中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另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肺通气功能检查。观察组入院3天内行HRCT容积扫描,图像传输至工作站,记录肺容积、肺密度各项参数。结果观察组FEV1、FVC、FEV1/FVC、FEV1%明显低于对照组,RV/T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COPDⅠ级患者比较,COPDⅡ级患者深吸气末肺密度和深呼气末肺密度明显变深,Vin、TEV及EI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级与Ⅱ级患者Vex和TL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HRCT及定量CT对早期COPD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鉴别诊断COPDⅠ级与Ⅱ级,对评定早期COPD患者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噻托溴铵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COPD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比较两组FVC、FEV1和FEV1/FV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和FEV1/FVC分别为(1.90±0.19) L、(2.26±0.25) L和(68.41±5.65)%,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观察组)=9.92,11.62,9.72;t(对照组)=9.70、8.76、9.41,均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t=8.37、7.72、7.52,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7,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章国良  林丽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112-11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42例COPD患者进行问诊、体检、调查问卷及肺功能检查。结果无症状COPD患者432例,总患病率为1.19%;有症状COPD患者610例,总患病率为1.68%。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和吸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检测显示,无症状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与有症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造成漏诊和对疾病危害的低估,而早期诊断需要检测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172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86例和对照组86例,2组常规治疗相同(包括戒烟、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等),试验组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0.25μg,1天1次,治疗时间为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 CD3+、CD4+、CD8+和CD4+/CD8+)、肺功能[用力肺活量( FVC)、第l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肺泡容积(DLC0/VA)]及随访半年 COPD 急性发作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 CD3+、CD4+、CD8+和CD4+/CD8+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升高;治疗后,试验组FEV1、FEV1/FVC、DLCO/VA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 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 CD3+、CD4+、CD8+、CD4+/CD8+、FEV1、FEV1/FVC、DLCO/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6个月内COPD急性加重的发生率(9.30%)显著低于对照组(25.58%)(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软胶囊可通过改善COPD患者免疫功能来改善肺功能,降低急性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9.
戴智康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55-2956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在稳定期COPD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80例稳定期COP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指标( FEV1、FEV1/FVC)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4、0.85、0.93、0.7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困难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肺功能指标( FEV1、FEV1/FVC)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t=1.98、13.75、9.51、5.87,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噻托溴铵能够显著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大剂量舒利迭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收集114例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 COPD 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联合中等剂量舒利迭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联合大剂量舒利迭治疗。疗程为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值、呼气流量(△PEF)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 =11.34、15.30,均 P <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 FEV1%预计值、FEV1增加值、△PEF 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 =11.34、15.30,均P <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 =9.56,P <0.05)。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急性加重发作的次数、急性加重发作间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 =12.57、10.62,均 P <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大剂量舒利迭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合并 COPD 患者,可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空气贮留、肺结核与肺功能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对53例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肺结核患者,使用螺旋CT分别进行了不同呼吸时相的连续容积数据模式扫描,对肺结核和空气贮留分别进行评分。全部患者作了肺功能检查。结果肺结核和空气贮留分别在234/318和176/318个肺叶中见到,两者平均积分高度相关(r=0.74,P〈0.01)。空气贮留积分与肺功能指数相关性:第1秒最大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r=-0.40,P〈0.05)、25%肺活量时最大用力呼气流率(FEF25%)(r=-0.50,P〈0.05)相关,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r=-0.47,P〈0.01)、用力肺活量(FVC)(r=-0.45,P〈0.01)、50%肺活量时最大呼气流率(FEF50%)(r=-0.76,P〈0.01)、残气量(RV)(r=0.78,P〈0.01)高度相关。结论在肺结核患者中空气贮留与小气道功能指数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空气贮留与肺功能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对57例病理确诊为肺癌患者,使用螺旋CT分别进行了不同呼吸时相的连续容积数据模式扫描,对空气贮留进行评分,全部患者作了肺功能检查。结果肺癌患者空气贮留与小气道功能指标FEF25%(r=-0.51,P〈0.05),FEF50%(r=-0.77,P〈0.01)、RV(r=0.75,P〈0.01)高度相关,与FEV1(r=-0.20,P〉0.05)、FVC(r=-0.19,P〉0.05)、FEV1/FVC(r=-0.35,P〉0.05)不相关。结论肺癌患者的空气贮留与小气道功能指标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肺功能变化情况,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占预计值(%),并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FEV1、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能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生理进程中产生有利的影响,改善肺功能及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余彩娥  薛梅 《云南医药》2010,(5):498-50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及其与气流受限的相关性。方法对82例稳定期的COPD患者及2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静态肺功能、血气分析及超声心动图检测。COPD患者依据肺功能指标进一步分级;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测的肺动脉收缩压(PSAP)值,将COPD患者分为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PASP≥40mmHg)和单纯COPD组(PASP〈40mmHg)。结果 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为22%,进一步分层发现轻,中、重、极重度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分别为5%、27%、29%和54%(χ2=9.04,P〈0.05),两两比较仅极重度COPD组与轻度COPD组肺动脉高压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及单纯COPD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FEV1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与单纯COPD组比较FEV1占预计值%、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占预计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间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并肺动脉高压组、单纯COPD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间年龄及性别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SP与FEV1占预计值%、FEV1/FVC、DLCO占预计值%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42,r=-0.52,r=-0.38,均P〈0.01),PASP与PaO2相关性更强(r=-0.61,P〈0.01)。结论随着COPD病情的加重,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随之增加。气流受限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并非单一因素,部分COPD患者存在与气流受限"不成比例"的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5.
赵瑞刚 《中国基层医药》2014,(22):3373-3375
目的:探讨对老年中央型肺癌患者采用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的疗效。方法78例老年中央型肺癌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对照组采用全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1、3、5年生存率。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测定术后3个月的肺功能变化。结果对照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26/39)、46.2%(18/39)、30.8%(12/39),观察组分别为79.5%(31/39)、56.4%(22/39)、38.5%(15/3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17、7.06、4.82,均P<0.05);对照组术后有11例(28.2%)发生并发症,观察组术后有4例(10.1%)发生并发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 P<0.05);两组治疗前FEV1、FVC、P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2、0.11、0.39,均P>0.05),治疗后两组FEV1、FVC、PEF均得到明显改善(t=5.92、7.92、4.11、7.01、5.99、6.82,均P<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2.84、2.77、3.28,均P<0.05)。结论支气管肺动脉成形术治疗老年中央型肺癌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可以进一步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256层与64层螺旋CT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6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在进行256层螺旋CT以及64层CT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查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并对其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平均扫描时间及平均造影剂使用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均为100.0%,在噪声、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扫描长度方面,256层螺旋CT与64层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256层螺旋CT平均造影剂用量为(4.45±1.37)mSv,64层螺旋CT为(5.68±1.0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平均扫描时间256层螺旋CT为(3.68±1.29)s,64层螺旋CT为(7.6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33,P<0.01)。结论256层螺旋CT与64层CT都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但256层螺旋CT较64层螺旋CT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放射性造影剂的用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韩应前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076-3077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人COPD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老年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组采取噻托溴铵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Borg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6MWD)分别为(2.31±0.17)分和(380.13±15.07) m,均较治疗前的(3.17±0.26)分和(270.41±13.03)m及对照组的(2.84±0.25)分和(320.18±14.78)m显著改善(t=6.84、8.56、7.90、8.73、7.79、8.21,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和FEV1/FVC 分别为(2.54±0.44) L、(2.13±0.35)L和(72.38±5.61)%,均较治疗前的(1.63±0.37)L、(1.24±0.24)L和(47.30±5.48)%及对照组的(2.18±0.39)L、(1.69±0.35)L和(61.66±5.32)%显著增加(t=6.35、7.76、7.02、8.04、7.14、7.95、6.91、7.41、7.60,均P<0.05)。结论噻托溴铵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COPD疗效显著,且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爱平  郭韶梅 《江西医药》2012,47(10):858-859,927
目的评价吡那地尔(ei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诊治的COPD合并PH的患者1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89例。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那地尔缓释胶囊25mg,2次,d,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肺动脉压收缩压(PAPs)、内皮素-1(ET-1)、动脉血氧分压(Pa02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Iti,(PaC02)、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6min步行距离(6MWD)及血压(BP)。结果A组治疗后PAPs、ET-1、PaCO2、及BP均有明显下降,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愀0.05);而PaO2、FEV1%Pred、FEV1/FVC%及6MWD有显著提高,与B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n通过降低血浆ET-1浓度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患者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