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杜渭清  徐俊卿  徐健  彭勇  龚雪鹏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6):707-708,F00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MSCT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1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MSCTA诊断均被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证实。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是一项简便、无创而有效的影像检查技术,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16层螺旋CT机对怀疑有顷内动脉瘤的28例患者行CTA裣查,将啄始数据输入Vitrca2工作站,重建颅内血管三维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后处理,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共发现28例33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3mm,最大25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27例与手术/DSA结果一致。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例主动脉瘤患者行多层螺旋CT(MSCTA)血管造影并进行二维和三维图像重组,重组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表面遮盖成像(SSD),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真性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7例,1例假性动脉瘤。多种重组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对主动脉瘤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容积重建(VR)技术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价值。方法:对37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6例另行DSA检查。全部患者CT扫描获得原始图像后采用VR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10例同时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进行重建。结果:37例患者MSCTA共发现43个动脉瘤,其中多发动脉瘤5例(4例2个,1例3个)。VR图像上所测动脉瘤直径2.5—38mm。6例DSA患者发现6个动脉瘤,与CTA结果基本相符。结论:MSCTAVR技术是一种简便、微创而且相对可靠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对于指导手术或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夹层动脉瘤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5例夹层动脉瘤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病变进行显示。结果De-BaKeyⅠ型8例,DeBaKeyⅡ型1例,DeBaKeyⅢa型4例,De-BaKeyⅢb型12例。多种重建图像与轴位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夹层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关系。结论:MSCTA技术对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治疗方法选择、术后疗效观察及随访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4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获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PVR),最大强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后处理重建.结果:2例假性动脉瘤位于腹主动脉,1例位于肾动脉,1例位于小腿动脉.瘤体直径2.5~6cm.肿瘤呈类圆形,边缘毛糙.1例肿瘤边缘血栓形成.1例瘤体完全血栓机化.3例用MPVR技术良好显示母血管开口大小.结论:MSCTA是一种简便、经济、准确的检查方法,能有效的显示假性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和动脉受损部位以及母血管开口大小,对临床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以及治疗后的效果随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肾动脉瘤(RA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6例临床疑诊RAA患者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应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合多平面重建(MPR)对肾动脉瘤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6例均为单发,瘤体直径1.6~3.6cm。4例为囊状扩张,2例为梭形。多种图像与轴位图像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无创、快捷、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肾动脉瘤首选而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脾动脉瘤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脾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层螺旋CT腹部检查发现的7例脾动脉瘤的MSCTA表现,血管成像方法为容积再现(VR)、表面覆盖显示法(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和曲面重组法(CPR)。结果:7例均发现脾动脉瘤,其中单发5例,多发2例。VR、SSD、MIP、MPR、CPR均可明确显示脾动脉瘤,但以VR为最佳。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手段,能准确显示脾动脉瘤,可作为诊断和随访脾动脉瘤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进行了16层螺旋CT胸腹联合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Vitrea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等后处理。结果:18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位、范围得到满意显示。结论: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误诊漏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下肢动脉损伤的下肢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图像,运用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分析动脉损伤情况,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探查结果对比.结果 30例患者中有动脉闭塞36处,动脉断裂14处,动脉狭窄52处,假性动脉瘤10处,动静脉瘘4处.MSCTA诊断下肢动脉损伤的结果与DSA或手术探查结果对比,诊断符合率为94.78%.结论 MSCTA可直观、准确地显示下肢动脉损伤情况.各种后处理技术中,MPR/CPR对下肢动脉损伤显示最佳,VR对手术定位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MSCTA)及尿路成像(MSCTU)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UPJO患者的MSCTA及MSCTU影像资料,利用多种后处理重组技术(MPR、CPR、MIP、VR)进行重组。结果:1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中,梗阻位置全部诊断正确。梗阻原因诊断为输尿管息肉1例,血管压迫3例,炎性狭窄12例。术前诊断与手术探查及病理结果基本一致。结论:MSCTU和MSCTA可作为UPJO术前评估的常规方法,在诊断引起UPJO的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外周假性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临床拟诊假性动脉瘤患者19例并行MSCTA检查,对比剂总量80~90 ml,注射流率3.0~3.5 ml/s,扫描延迟时间25~35 s,将获得的容积数据传至图像工作站进行多种后处理,重组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 19例外周假性动脉瘤的MSCTA 4例为外科手术证实,15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其中位于股总动脉6例,股浅动脉8例,股深动脉2例,肱动脉2例,胫后动脉1例,其中17例破口清晰显示,15例瘤腔周边见不规则低密度血栓或高密度血块影,4例仅显示假性动脉瘤瘤体、载瘤动脉及其破口。结论 MSCTA是一项简便、无创而可靠的影像检查技术,可以很好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影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外周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AM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例急性肠缺血患者行MSCT血管成像,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心血管影像医师评估夹层的部位和范围.结果:SISAMD与主动脉夹层CT血管成像(CTA)表现相同,CTA清晰显示撕裂内膜5例,破裂口均位于肠系膜上动脉(SMA)近心端.根据Yun分型:Ⅰ型1例,Ⅱa型3例,Ⅱb型2例,Ⅲ型1例.SMA直径增粗2例,SMA周围脂肪间隙模糊2例,局部回肠壁增厚、水肿2例,升结肠扩张、积液1例,腹腔及盆腔内少量积液2例.结论:MSCTA能清晰显示病变特征和累及范围,是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COA或IAA的1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薄层MIP重组,再以分段诊断法分析心内外结构.结果 通过MSCTA三维重组图像分析发现,主动脉及心腔内其他畸形27处,其中COA患者5例、IAA患者4例.结论 MS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COA或IAA的1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薄层MIP重组,再以分段诊断法分析心内外结构.结果 通过MSCTA三维重组图像分析发现,主动脉及心腔内其他畸形27处,其中COA患者5例、IAA患者4例.结论 MS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COA或IAA的1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薄层MIP重组,再以分段诊断法分析心内外结构.结果 通过MSCTA三维重组图像分析发现,主动脉及心腔内其他畸形27处,其中COA患者5例、IAA患者4例.结论 MS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COA或IAA的1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薄层MIP重组,再以分段诊断法分析心内外结构。结果 通过MSCTA三维重组图像分析发现,主动脉及心腔内其他畸形27处,其中COA患者5例、IAA患者4例。结论 MS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COA或IAA的1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薄层MIP重组,再以分段诊断法分析心内外结构.结果 通过MSCTA三维重组图像分析发现,主动脉及心腔内其他畸形27处,其中COA患者5例、IAA患者4例.结论 MS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缩窄(COA)和主动脉弓离断(IA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拟诊COA或IAA的16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扫描,将数据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薄层MIP重组,再以分段诊断法分析心内外结构.结果 通过MSCTA三维重组图像分析发现,主动脉及心腔内其他畸形27处,其中COA患者5例、IAA患者4例.结论 MSCTA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外大血管畸形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替代心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