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脘痛又称胃痛,历代中医文献中所谓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脱痛。现代医学中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癌、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多见此症。主要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常发生痛疼为主症,并伴有嗳气、吞酸、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其发病机制为: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脾主运化,主统血;胃主受纳腐熟;脾升胃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与传输。若脾胃升降失常,则水谷的受纳、腐熟、转输等功能皆可发生障碍,进而出现胃脱痛、呕吐、呃逆、泄泻、腹胀等症状。根据胃脱痛发生的病因病机,临床上分为3型:脾胃虚寒,肝气郁滞及食滞内停。本文按以上3型进行辨证施护。  相似文献   

2.
杨梅花  胡永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3):3588-3589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是以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病证。可由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刺激、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3.
崔桂霞 《淮海医药》1998,16(3):51-51
胃脘痛又称胃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的病症,在临床护理中我们观察发现胃脘痛与饮食的关系极大,故饮食调养治疗胃脘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合理饮食是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作为护理工作者,掌握好各类食物的性能和疾病的饮食宜忌,才能针对患者病情辨证施护(饮食调护),本文就此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1 饮食对疾病的影响 合理的饮食调护,可协同药物治疗疾病。如用芫荽汤可助透发麻疹,用生姜汤可助发汗解表。有些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胃脘痛病人的临床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方法应用自拟"脾胃宝汤"治疗并根据临床证候,将150例胃脘痛的病人分为四型:肝胃气滞型、脾胃虚寒型、胃阴虚型、中气不足型,并采取了辨证施护,使病人从精神、饮食规律、劳节等方面得到良好的护理.结果经过1~3个疗程的中药治疗及中医辨证施护.治愈119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占90.7%.结论根据胃脘痛的临床证候进行中医治疗及辨证施护,有效的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因疼痛剧烈,时作时止,展转不安,而痛苦难忍。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绞痛,上消化道出血,胃下垂,胃黏膜脱垂,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十二指肠炎,胃癌及部分肝炎,肠胃经官能症等病症。中医学认为此病多由神经刺激,饮食失调,疲倦过度,气血凝滞等所致。虽病机不同,但发病机制上又有共同点,即不通则痛,故除药物治疗外精心护理也很重要,要掌握基本护理原则。  相似文献   

7.
风湿性关节炎,中医称其为痹症。发生多与气候条件、生活环境,个人体质及抗病能力等因素有关,根据病因、证候的不同,分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等病型。下面简介对本病的中医护理。  相似文献   

8.
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胃脘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不同症候、分型,辨证施治,结合疗效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86例中痊愈16例,占18.6%;显效30例,占33.7;好转33例,占38.4%;无效8例,占9.3%;总有效率90.7%。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的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胃脘痛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接受治疗的68位胃脘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同期68例胃脘痛患者经普通治疗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大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亚硝酸盐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食物和饮水中均含有一定量的硝酸盐。食品中天然存在的N-亚硝基化合物的含量极微,一般在10μg/kg以下,但其前体亚硝酸盐及仲胺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适宜条件下,可生成亚硝胺或亚硝酰胺。含亚硝胺类的主要食品有:①腌制的动物食品,可有10μg/kg至100μg/kg。这是由于腌制食品所用的粗盐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还要加入发色剂亚硝酸盐和硝酸盐;  相似文献   

11.
胡永芳  程清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953-2954
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症候群,是胃肠功能动力障碍性疾病又是消化系统中典型的心理疾病之一。其发病与物理化学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及自身免疫因素有关,中医称之为胃脘痛、痞满、嘈杂、反胃等证范畴,起病多与情志、饮食、起居、外邪等有关。辨证治疗固然重要,正确的辨证施护也不容忽视,下面将胃脘痛分型辨证施护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为临床常见疾病,其病理变化复杂多端。本文就作者近年诊治胃脘痛84例,探讨其病因病机及各型的病因和诱发因素,旨在降低胃脘痛的发病率。现就84例胃脘痛的临床特点讨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6例胃痛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5种不同证型,分别采用不同药物分型施治。结果痊愈32例,占57.1%;显效17例,占30.4%;有效5例,占8.9%;无效2例,占3.6%;总有效率为96.4%。结论胃脘痛采用中医辩证论治有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艾灸疗法简称灸法,是运用艾绒或其他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胃脘痛是以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其发生多由感受外邪、饮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运用中药方剂辨证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胃脘痛患者依不同证候辨证论冶。结果120例胃脘痛患者治愈85例,好转2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6%。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中医护理用于辅助治疗胃脘痛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为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2013年2月至2013年5月,我院接诊的64例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西医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辅助治疗。治疗期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合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治疗满意度,分析中医护理辅助治疗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照组32例患者治疗效果:显效11例(34.38%),有效13例(40.63%),无效8例(25.00%),治疗总有效率75%;观察组32例患者治疗效果:显效15例(47%),有效14例(43.7%),无效3例(9.3%),治疗总有效率90.7%,提示中医护理辅助治疗相较于单纯西医治疗临床效果更佳(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十分满意11例(34.4%),满意10例(31.2%),一般11例(34.4%),综合满意度65.6%;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十分满意18例(56.3%),满意9例(28.1%),一般5例(15.6%),综合满意度84.4%,提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中医辅助治疗胃脘痛脾胃虚寒证,能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关系,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对肾炎患者采用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调整免疫功能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加强辨证施护措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袁霞 《中国药业》2014,(16):112-113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不同证型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200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三九胃泰颗粒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辨证施治,给予半夏泻心汤并随证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监测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分析中医证型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好转,症状积分均降低,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不同证型患者中,肝胃不和的治愈率最高(97.06%)。结论 通过辨证施治,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胃脘痛,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白塞病属免疫系统疾病之一,又称口-眼-生殖器三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细小血管炎为病理基础的慢性进性多系统损害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生殖器疡、虹膜睫状体炎和皮肤损害为主要特征。可累及皮肤膜、胃肠道、关节、心血管、泌尿、神经等系统。本病多发20~40岁青壮年。我科于2002年9月收治了1例患白塞病人,经过医生的积极治疗和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治愈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