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无血清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血清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高文和,熊连富,许德新人类染色体的研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基础理论研究、临床疾病的检测与诊断及环境监测等各个领域。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往往是在培养基中添加一定量的动物血清或人的血清和植物血凝索(PHA),作为...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常规方法都是培养72h[1],我室近3年来通过外周血染色体制备方法的多方改良,经1662例试验结果分析,与常规制备染色体的分析标本基本一致,且方法稳定,染色体分裂指数不变,制片显带重复性好,更优良的是缩短报告时间,给病人带来很大方便,且 相似文献
3.
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制备方法在临床应用广泛,作为遗传学诊断中最为基础也是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检测手段。制备过程繁琐,接种、收获、制片、显带等操作可能都对其最终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但现在并没有统一的制备标准,并且进行该操作的实验室环境以及操作人员手法和相关的步骤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导致染色体检查质量有很大区别。本文针对于国内外报道的染色体G显带制备方法进行综述,从而帮助提升染色体制备的核型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因小牛血清成分复杂、有效期短等弊端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的不良影响,研究出一种与传统培养液效果相当的无小牛血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液。采用“转化淋巴细胞百分率”和“分裂指数”二项指标进行了28例次外周血标本的对照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培养液间的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和P>05)。淋转率的变异系数(CV)提示“无血清培养液”稳定性较好(510%;595%),表明“无血清培养液”已完全可以替代传统培养液用于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备。“无血清培养液”配制方便,成本低,培养时间仍为72小时,效果稳定,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快速制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提高分析效率,为染色体制备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连续量化法在传统制备方法基础上去掉三次室温放置固定时间,滴片后随之烤片,提高秋水仙素终浓度(0.008 μg/mL)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同时与传统制备法进行对比.结果 278例染色体标本:传统组400~600条分裂相占63%,连续量化收获组占65%(P=0.065);传统组染色体分散良好率65%,连续量化收获组良好率66%(P=0.088);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两种方法无差别.结论 连续量化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重复性和一致性好,缩短了染色体制备过程,提高了染色体分析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人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人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方法顾峥张杰黄靖香陈乐真在肿瘤细胞遗传学领域中,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技术有广泛的应用价值[3]。由于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对恒定,故在应...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来,国内外采用的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技术,基本上采用培养基加20%胎牛血清进行培养。由于胎牛血清价高、存放时间长、易污染,自1982年至1993年10月,我们应用受检者自体血浆做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2515例,成功率为100%,淋巴细胞分裂指数平均为10.28%,并发现异常染色体130例。在相同条件下胎牛血清对照组淋巴细胞培养的成功率91%.淋巴细胞分裂指数为4.4%。研究证明自体血浆培养优于胎牛血清,而自体血浆成本低,减少受检者经济负担,方法简便可靠,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102例智力低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智力低下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原因及预防。方法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72h培养及染色体常规制备方法,G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02例智力低下患者中检出异常染色体核型65例,检出率63.7%。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为63例,占异常核型的95.4%,而结构异常为2例。结论染色体核型异常时导致智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前筛查及诊断是预防智力低下患儿出生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G带标本制备的实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700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成功率为97%,8500份G显带标本制备合格率为94%,核型分析报告完成率97%。本文对染色体制备技术多个环节:标本采集、接种、培养、低渗、固定、消化、染色的实验对策作一回顾性总结。对40例失败原因及17次违规操作经采取补救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目的是提高染色体制备技术的稳定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王爱琴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11(4):65-65
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是自 2 0世纪 6 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细胞培养技术 ,通过此技术在细胞遗传学方面的应用 ,可以用作诊断许多由染色体异常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直至目前仍然作为基层临床诊断染色体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过程中 ,培养液中的血清成份 (占培养液比例的 2 0 % )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促进细胞增殖等。一般实验室大多采用小牛血清 ,也有用胎牛血清或成人血 (AB型 )血清的。我们在临床应用中探索用人脐带血清来替代常用的小牛血清 ,在此条件下培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裂、增殖的结果稳定 … 相似文献
11.
采用低叶酸含量的Tc199培养基和阿糖胞苷处理,观察10例智力低下儿童及10例智力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及脆性部位表达.结果表明,智力低下儿童诱发及自发染色体畸变率及脆性部位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经诱发,患者脆性部位3p14,7q32,4q31,1p32,10q22,14q23等出现频率较多。 相似文献
12.
2010例遗传咨询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保健意识不断增长.遗传咨询逐渐成为病人求诊的一个方向,而染色体核型分析是确诊遗传性疾病的主要方法.我院自1996年至2003年对2010例遗传咨询患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异常核型15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外周血直接制备染色体的影响因素研究很多,但外周血标本贮存时间对染色体制备的影响研究较少.一般认为,采取新鲜静脉血后应立即接种.我们就这一问题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不同年龄外周血贮存时间制备染色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从1960年Nowell发现植物血凝素(PHA)能在体外刺激淋巴细胞分裂,此后Arakaki Sparkes和Tips等(1963年)建立人体外周血全血短期微量培养技术制备染色体以来,人们对影响淋巴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的种种因素进行过很多观察和研究。其中关于血液离体后能贮存多少时闻对染色体制片有何影响.则报道不多。本实验室在1992年曾报道肝素抗凝全血置冰箱(4℃)保存六天,染色体仍可以培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两种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方法的实际效果。方法制备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期染色体标本,分别用GTG法和EDTA法进行处理后刘用染色体自动分析系统观察,比较两种显带方法的利弊。结果GTG法深浅带带纹反差明显,但易出现显带不全、消化过头、分散度降低等问题。EDTA法不改变染色体分散度,不存在消化过头的问题,可利用核型多,可部分克服GTG法的不足,但此法所示带纹深浅带间反差不如GTG法明显。结论EDTA法显带染色体能基本满足辩识的要求,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较好,但在方法学上有进一步探索的必要,以提高染色体深浅带带纹反差。 相似文献
16.
由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而使正常的胚胎发育过程发生紊乱,从而使新生儿出现先天性畸形或生理机能障碍[1],就有必要做新生儿染色体检测。在遗传室工作以来,发现新生儿染色体的制备一直就存在分裂相少,铺展不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非同时采血贮存,然后集中同时培养制作染色体标本的效果。方法分别将720份学生外周血标本和1731份患者外周血标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任意时间采血(不必空腹),抽取外周血直接注入培养液内(每瓶培养液5ml加0.5ml血),然后放置于4℃的冰箱内贮存,每周2次将之前1~3天内采集贮存的血液标本集中置于37℃的CO2培养箱内,72h后收获细胞(收获前4h加秋水仙素)。以后按染色体标本制备常规方法处理。对照组抽血后立即注入培养液内并放置于37℃的CO2培养箱内培养72h,以后的细胞处理与实验组相同。结果学生外周血染色体标本制作无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一次成功,成功率为100%。患者外周血染色体制作实验组成功率为98.0%。对照组的成功率为96.4%。结论该方法成功率高、实用方便、稳定性好,明显减少工作强度,非常适合临床、教学和科研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通过改良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和染色体G显带标本制备的技术,节约成本和时间,提高染色体诊断的效率,且能保证诊断质量。方法缩短培养时间,烤片温度与时间改为50℃过夜,提高胰蛋白酶浓度,并与常规操作制片对比制片效果。结果技术改良后的制片效果与常规技术制片效果一致,重复性好,结果稳定。结论技术改良切实可行,应用改良技术可节省人力、缩短染色体诊断时间,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各类遗传咨询者染色体核型异常发生规律.方法对667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常规培养、制片、G显带核型分析,必要时做C带分析.结果共检出异常核型146例,检出率21.88%.结论对高危人群进行染色体检查,为临床治疗及指导优生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