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继明 《北京医学》2011,33(9):767-770
20世纪80年代早期,艾滋病的蔓延促进了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市场出现了针对不同靶点和机制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然而很快,病毒的耐药性就成为了长期抗病毒治疗的主要问题。丙型肝炎病毒(HCV)与艾滋病病毒(HIV)具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2.
白若靖  代丽丽  吴昊 《北京医学》2021,43(9):850-852
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可有效抑制HIV复制,并能长时间将血浆中的病毒载量控制到检测限以下.然而,ART并不能清除潜伏的HIV储存库,大多数患者体内病毒在ART中断后的几周内迅速反弹,HIV感染者(people living with HIV,PLWH)需终身服药.本文从快速抗病毒治疗、新型抗反转录病毒(antiretroviral,ARV)药物和方案、功能性治愈和ART挑战4个方面对AIDS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XY  Li WG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4):3097-3098
艾滋病的抗病毒治疗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最早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抗病毒药物是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一叠氮胸苷(zidovudine,AZT),它对HIV复制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许多感染者在治疗12周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耐药,出现病毒载量的反弹。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非核苷类抗逆转录酶抑制剂和蛋白酶抑制剂得到发展,用于临床的药物种类也增多,开始联合应用两种药物,抗病毒作用加强,同时耐药性的比例也有所减低,但仍然不能维持长期疗效。1996年,美籍华人何大一提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即3种药物联合应用,是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又一个里程碑。HAART治疗的优点是抗病毒活性进一步提高,使感染者体内病毒载量降低到可以检测的水平以下,明显延缓耐药性的产生,至今仍然是抗HIV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材料,简述甘草酸在抗病毒方面研究进展。对甘草酸抗肝炎病毒、疱疹属病毒、HIV病毒及SAS病毒等机制进行了综述。甘草酸抗病毒活性强,能抑制多种不相关的DNA、RNA病毒的生长,并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活性。但由于其脂溶性和生物利用度低,及长期使用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它的应用。总的来说,甘草酸在抗病毒方面的前景良好,有其独特优势,但其抗病毒机制复杂,很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的女性性服务人员(rsw)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对13例感染了HIV的Fsw进行及早抗病毒治疗,并跟踪随访,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不同时间检测其CD4+T细胞和HIV病毒载量。结果13例FSw经过3个月多的抗病毒治疗后,病例的CD4+T细胞计数不同程度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病毒载量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05),患者生活状况良好。结论及早抗病毒治疗感染了HIV的FSw,给感染者带来好的预后结果,降低了传播艾滋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自体血浆MB/光化学病毒灭活疗法对HIV/AIDS.TAA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验证自体血浆MB/光化学病毒灭活疗法对经输血途径感染艾滋病毒感染者(HIV/AIDS.TAA)的临床疗效和免疫疗效。方法:以自主设计组合的自体血浆MB/光化学病毒灭活治疗系统,对6例HIV/AIDS.TAA施行非常规药物抗病毒、免疫治疗。结果:6名接受治疗的患者,经2~3疗程共6 mon的观察,临床主要症状改善和消失。CD4+T淋巴细胞逐渐上升。结论:近期临床抗病毒、免疫治疗有效,值得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7.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干扰素 (Interfer on)、核苷类似物和免疫调节剂 (如胸腺肽α1 )。1 1 干扰素 (IFN) :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抗病毒机理是IFN与细胞膜特异性受体结合 ,在细胞内产生抗病毒蛋白 ,通过激活核苷酸内切酶 ,使病毒单链RNA和mRNA降解 ,抑制病毒合成。其作用位点是HBVRNA水平。此外 ,IFN又能增强免疫功能 ,如NK细胞活性 ,和增加HLA抗原表达 ,而HLA是NK细胞和TC细胞的靶抗原 ,因而可使免疫力增强。IFN分α、β和γ 3大类 ,用于抗H…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云南省≥50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患者(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失败的基因型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年龄≥50岁且抗病毒治疗时间≥6个月的HIV/AIDS患者检测病毒载量≥1 000 copies/mL的血浆标本,对该样本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结果 通过基因型耐药检测共获得符合条件pol区序列260条,该人群中耐药发生率为63.1%(164/260)。三类抗病毒药物在使用中,耐药率较高的药物分别是奈韦拉平(NVP)、依非韦伦(EFV)和拉米夫定(3TC),耐药率分别为51.2%(133/260)、50.8%(132/260)、32.3%(84/260),PIs类则较低;耐药率较低的药物分别是替诺福韦(TDF)、齐多夫定(AZT)和克力芝(LPV/r),耐药率分别为11.5%(30/260)、6.2%(16/260)、1.2%(3/260)。耐药突变位点主要有M184、K103、G190和V179,突变率分别为30.8%(80/260)、28.5%(74/260)、14.6%(39/260)和13.1%(34/260)。结论 云南省≥50岁抗病毒治疗失败患者的耐药率相对较高,应加强老年艾滋病患者的管理,对治疗失败的患者,应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抗病毒药物的分子靶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病毒复制周期和病毒感染的细胞中有许多病毒特异性的步骤,可以作为抗病毒药物的靶标,例如病毒吸附和穿入细胞,逆转录(RNA→DNA),病毒DNA聚合,与病毒DNA和RNA合成、mRNA成熟(如甲基化)相关的细胞内酶反应.目前用于或待用于病毒感染临床治疗的药物,包括核苷类和非核苷类在内有8类药物被证实可以与这些病毒靶标特异性反应,选择性抑制病毒复制.本文就其分子靶标、作用机制、抗病毒活性及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0.
吕锐  于红  阎博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8,21(12):1242-1245
目的:研究重组蓝藻抗病毒蛋白N (CV-N)体外抗柯萨奇病毒B组3型(CVB3)的作用. 方法:通过观察药物毒性、细胞病变效应(CPE)、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判断CV-N的细胞毒性及抗病毒效果. 结果:CV-N对Vero细胞毒性较低(TC50为359 μg/ml),对CVB3无直接灭活作用,对阻止CVB3病毒吸附细胞的作用优于病毒唑,而对病毒的复制无明显抑制作用. 结论:CV-N作用于CVB3病毒感染的早期,有可能作为柯萨奇病毒感染的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HIV/AIDS抗病毒治疗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落实国家艾滋病(AIDS)防治重大举措“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耐药毒株的出现情况及其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医生抗病毒治疗失败更换调整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根据卫生部的要求,按照《全国HIV耐药性监测方案》,我们对接受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进行HIV耐药性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呼吸道合胞病毒化学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目前为止 ,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进展,但是尚无特异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案。目前唯一允许用于化学疗法的药物仍是利巴韦林,因此人们加大力量开发研制新的有效防治RSV感染的药物。主要包括两方面:(1)人工合成的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2)源于天然药物的抗病毒活性物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人工合成的各种类型的抗病毒因子的结构特点、抗病毒效果和作用机制,以及已经从天然药物中分离出的各种有效的抗RSV成分。  相似文献   

13.
抗病毒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微生物,它与感染性疾病、免疫紊乱、肿瘤等发病密切相关。随着病毒微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免疫学及诊断技术的发展,针对病毒靶点定向设计的药物取得突破性进展。该文就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分别介绍抗流感病毒药物、抗疱疹病毒药物、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等,并对新型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尽管目前市场上有多种AIDS治疗药物,但由于逆转录病毒易出现耐药性,必须通过现有药物的更新换代来克服病毒耐药性带来的问题。目前一种新的小分子抗病毒药物maraviroc可以特异性拮抗化学因子CCR5受体,而CCR5受体是HIV感染的必经途径,因此它可以作为一种广谱抗HIV药物。前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maraviroc具有良好的药代动力学和安全特性,因此在HIV的联合治疗中具有广阔前景。目前maraviroc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06例,对患者的抗病毒药物服用依从性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持续服用抗病毒药物6个月后的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在106例艾滋病患者中,其药物服用依从性良好的患者100例(94.34%),84例治疗良好,病毒载量低于400copies/m L。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临床阶段、社会支持、知识得分以及CD4+临床计数关系密切(P<0.05)。结论在艾滋病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提升其服药依从性非常关键,尤其是在服药副作用较为明显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盐酸阿比朵尔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机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盐酸阿比朵尔抗吸道合胞病毒(RSV)Long株的活性并探讨其抗病毒机制。方法: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PE)、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观察盐酸阿比朵尔抗RSV的作用。结果:盐酸阿比朵尔的半数毒性浓度(TD50)为85.39 mg/L,当该药浓度为25 mg/L时,药物抗病毒生物合成组、药物直接作用组、药物抗吸附4 h组、药物抗病毒吸附8 h组的病毒抑制率分别能达到81.61%,79.57%,40.39%和78.60%。4组相应的药物半数有效浓度(ED50)为11.52,8.74,25.36和10.40 mg/L。结论:盐酸阿比朵尔在体外能明显抑制RSV引起的CPE效应,病毒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高,盐酸阿比朵尔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RS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败酱草抗病毒有效部位(AP3)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作用。方法 采用中药煎煮法、乙醇提取法和大孔吸附树脂层析法分离得到抗病毒AP3。采用细胞病变抑制试验,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药,观察不同浓度AP3在Hela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计算药物半数有效浓度(EC50 )和药物治疗指数(TI)。结果 AP3半数中毒浓度(TC50 )为1 1 .4 5mg ml;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EC50 为0 .0 986mg ml,TI 为1 1 6 .1 2 ;AP3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存在量效反应关系;AP3于感染后0、2、4h加药,有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活性。结论 败酱草…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方案及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统计,世界上目前约有3860万HIV患者。我国估计现有65万HIV感染者,其中艾滋病患者7.5万人。艾滋病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抗HIV病毒治疗、预防和治疗机会性感染、增加机体免疫功能、支持疗法及心理方面的关怀,其中以抗病毒治疗最为关键。前文已介绍了常用的艾滋病治疗药物,本文重点介绍一些抗病毒治疗方案及其相关的不赵反应。  相似文献   

19.
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V/AIDS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V/AIDS的疗效。方法 对9例HIV/AIDS病人应用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进行HAART(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治疗,观察病毒载量和免疫功能,随访1a。结果 9例血浆病毒载量在治疗后6mo和12mo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5/9病人在治疗后6mo、12mo病毒载量均降至500copies/mL以下;CD4^ 、CD8^ 、CD3^ 、NK细胞在治疗后6mo、12mo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在前半年更显著;HAART治疗对体液免疫无明显影响。结论 国产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复制,使细胞免疫功能重建。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7,38(3):212-212
我国在药用植物抗病毒研究领域取得最新成果: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4家单位在研究中发现,双裂孕烷甾体glaucogenin C及其苷类化合物可选择性地抑制a-正链RNA病毒,且对病毒宿主没有毒性。研究指出,病毒亚基因组RNA可作为发现抗病毒药物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