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相关研究表明,湛江实施USI(全民食盐碘化)后,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发病率呈一过性增加,但随着人群缺碘状况被纠正后,碘致甲亢逐渐减少,碘缺乏病的防治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但碘致甲亢的预防和处理也不容忽视[1].碘与甲亢的关系研究较多.碘以外微量元素与甲亢之间关系研究也正在开展,了解相应的进展对甲亢病人进行相应的饮食调节,有很大帮助.本文综合近年相关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王贵香  刘自香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6):1916-1917
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病最安全、最有效的措施。相关研究表明,湛江实施usi(全民食盐碘化)后,碘致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发病率呈一过性增加,但随着人群缺碘状况被纠正后,碘致甲亢逐渐减少,碘缺乏病的防治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但碘致甲亢的预防和处理也不容忽视。碘与甲亢的关系研究较多。碘以外微量元素与甲亢之间关系研究也正在开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强化碘盐对慈北地区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的影响。方法比较慈北地区居民强化碘盐前后碘摄入量、甲亢及其他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结果强化碘盐前,慈北地区居民碘摄入量平均数为每日(64.9±5.7)μg/L;强化碘盐后,碘摄入量平均数增加至(135.6±6.7)μg/L,强化碘盐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碘盐前后慈北地区居民甲亢发病情况及其他甲状腺疾病发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慈北地区的碘缺乏病在2006.2010年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人群碘营养水平也比较适宜。碘强化时还要特别注意孕妇、母乳中的碘含量。为保障下一代的脑发育和人口素质,必须对碘缺乏地区居民实行碘盐强化,但各地区至少也要建立一个非碘盐销售点,以满足不宜吃碘盐患者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实行全民普遍食盐加碘(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USI)10年前后不同碘环境下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特点,探讨碘与广西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南宁、桂林、百色及北海4城市的解放军三0三、一八一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及北海市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疾病5998例(疾病组)与1000例甲状腺正常人群(对照组),对其尿碘水平行对照分析。结果USI后2组的尿碘水平均较USI前增高;疾病组尿碘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在USI前、UAI后5年及USI后10年3个阶段,结节性甲状腺肿尿碘分别为[(56.7、26.4、275.3)μg/L,P〈0.05]、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228.3、245.6、289.7)μg/L,P〈0.05]、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268.4、358.5、346.8)μg/L,P〈0.05)]、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23.5、384.7、357.6)μg/L,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315.8、380.6、378.2)μg/L尿碘水平较USI前明显增高;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构成比呈递增趋势(4.8%、6.25%、7.59%,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甲状腺癌构成比(USI前/USI后10年:77.59%/88.45%;P〈0.05)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构成比较USI前增高(USI前/USI后5年:3.35%/5.41%,P〈0.05;USI前/USI后10年:3.35%/6.61%,P〈0.05),USI后10年结节性甲状腺肿构成比较USI前下降(USI前/USI后10年,70.54:65.83%,P〈0.05)。结论USI10来,广西甲状腺疾病谱发生明显变化,碘过量可能是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何建华  谢波  张顺琼  陈力 《重庆医学》2011,40(8):755-756,759
目的分析全民食盐加碘(USI)对重庆市永川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医院病例发现率变化的影响。方法以1990~2009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确诊的甲亢病例为调查对象,所有病例以彩超(或者黑白B超)检查甲状腺大小,计算其容积和甲状腺肿大率。结果共发现甲亢病例4 714例,年均发现率为22.58/10万,USI前(1990~1996年)发现414例,年均发现率为5.9/10万,USI后(1997~2009年)发现4 297例,年均发现率为31.2/10万,USI后的发现率显著高于USI前,USI后医院甲亢发现率呈上升趋势。随着USI时间的推移和甲亢患者年龄升高,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容积逐渐缩小,其肿大率下降。女性发病多于男性(2.8∶1),病例主要集中在30岁组,占35.8%(1689/4 714),其次为40岁组,占24.0%(1130/4 714)。结论在重庆市永川区,医院甲亢发现率随USI呈上升趋势,可能与碘过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及预防控制情况。方法对某市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某市2004~2005年流行性腮腺炎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4.19/10万和16.80/10万。其发病特点是:全年均有发病,以春术夏初为多.人群主要分布在学生、托幼儿童,以3—9岁年龄组的发病率最高。结论应重视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控制和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7.
赵东设  郑纲 《中国热带医学》2007,7(12):2342-2343
目的及时掌握温州市鹿城区碘缺乏病的流行情况,为完善可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居民碘盐按《全国碘盐监测方案》采样,按东、西、南、北、中随机抽取9个乡(镇),其中东、西、南、北片各随机抽取2个乡(镇),中片随机抽取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4个行政村(居委会)总计296户盐样,抽取东西南北中5个乡(镇),每个乡(镇)中心小学抽取8—10岁3个班学生,每班抽取14份尿样,男女各半,每个学校均抽取一个班学生家中盐样。结果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86%,尿碘中位数为170.40肚g/L,≥100μg/L的占85.02%,碘盐覆盖率为96.03%,碘盐合格率为9r7.93%,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4.05%。结论本区碘缺乏病工作仍需努力,应加大碘缺乏病危害宣传力度,提高碘盐覆盖率及合格碘盐食用率,使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本市6县3区1市的204个乡7岁—14岁学生、居民甲状腺肿大调查,居民尿碘,水碘、盐碘测定及影响因素调查,发现病区125个,占调查乡数的6127%。病区居民甲状腺肿大率为245%,女性高于男性,且有极显著性差异(x2=71.47,P<0.01)。10岁—20岁组女性肿大率在40%以上,7岁—14岁学生平均甲状腺肿大率为2202%,提示儿童、青少年和育龄妇女为本市碘缺乏病的高危人群,应作为重点防治对象。抽查居民尿碘含量,大多低于50ug/L,水碘、盐碘含量也分别低于正常范围,加之1980年—1990年海带销售量下降。内外环境缺碘,人体普遍摄碘量不足,是我市碘缺乏病流行和新病区增多的主要原因,采取以普服加碘食盐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海南省重点人群碘营养水平及其甲状腺功能状况,以评价近年的防治效果,为今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海南省东、中、西部和海口及周边4个区域作为调查地区,选择8~10岁儿童、18—45岁育龄妇女两类重点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随意采集他们1次尿样、静脉血及家中食用盐,用直接滴定法检测盐碘,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检测尿碘,用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甲状腺功能[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血清促甲状腺素(TSH)]。结果调查地区碘盐覆盖率为98.33%(590/600),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7.33%(584/600);育龄妇女和8~10岁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71.1μg/L和195.4μg/L;育龄妇女亚甲亢的检出率为9.0%(30/330),亚甲低的检出率为1.2%(4/330);8~10岁儿童亚甲亢的检出率为013%(1/330)、亚甲低的比例为0.9%(4/330o结论调查地区育龄妇女和8~10岁儿童碘营养适宜,近年来的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会地区人群的甲状腺功能状况与甲状腺疾病发病情况。方法采用地方性抽样调查与实验室检测分析相结合,于2005年4月至2006年9月抽取新会区会城镇、崖门镇、罗坑镇和杜阮镇的居民以及新会区中医院的体检者和就诊病人,共12036人,进行其甲状腺功能状况调查,以甲状腺功能检测异常值结合临床诊断来判断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及与性别、年龄等的关系。结果各项指标异常总检出率为:4镇居民(A组)的T3和T4均为8.5%,FT3和FT4均为7.6%、TSH为21.5%,就诊体检者(B组)的T3为19.0%,T4为18.4%,FT3为16.8%,FT4为16.0%,TSH为30.8%。4个镇的发病率依次是:崖门镇(26.5%),罗坑镇(21.6%).会城镇(19.6%),杜阮镇(13.6%),4镇居民总发病率(21.5%)低于就诊体检者(29.8%):4镇居民和就诊体检者均以31-40岁发病率最高;两组总发病例数男782例,女2199例,总发病率男女比为1:2.8,其中甲亢男女比约为1:4。结论新会地区人群的甲状腺功能异常者较多,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比较高,究其原因可能与高碘饮食等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4.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谭永东 《吉林医学》2011,32(14):2725-272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系统性回顾收治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患者随访2~8年,治疗的总优、良患者38例,总优良率达到84%,手术切口全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在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正确的入路选择以及良好的术后锻炼,是治疗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榕  司洋  安东梅  刘凌 《西部医学》2012,24(6):1097-1099
目的通过对癫痫和非癫痫误诊病例及24小时脑电图确诊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提高癫痫的诊断率,减少癫痫误诊。方法纳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4月收治的误诊病例及经脑电图确诊的癫痫患者共172例,分析其误诊原因和临床特点。结果在纳入的172例患者中99例非痫性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43例癫痫发作误诊为非痫性发作,30例经24小时脑电图确诊为癫痫。癫痫最易被误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晕厥、假性发作。反之,非癫痫发作误诊癫痫发作多见于假性发作、TIA。对24小时脑电图确诊的癫痫发作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现不自主咂嘴合并吞咽动作、上腹部不适是最常见待诊患者的临床表现。结论熟练掌握癫痫与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仔细询问病史,认真做好体格检查,结合脑电图尤其是24小时视频脑电图等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减少癫痫的误诊,提高癫痫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20.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