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酒石酸布托啡诺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镇痛、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50例,根据镇痛、镇静方法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对照组应用盐酸异丙嗪+盐酸氯丙嗪。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镇痛效果和呕心呕吐程度,采用Ramsay评分评估镇静效果,同时记录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用药后2、6、12、24 h,观察组镇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6、12、24 h,观察组Ramsa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12、24 h,观察组恶心、呕吐程度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24 h,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2、6、12、24 h,观察组收缩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6、12、24 h,观察组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和布托啡诺,具有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并且可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弯矫形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50例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各25例。2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除唤醒期间外,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维持在45~50,术毕送麻醉恢复室继续观察,气管导管拔除后开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泵。术前、术后24h、出院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a分别评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记录术后6h、24h、48hRamsay镇静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2组术前PSQI无明显差异,术后24hPSQI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前、术后3个月、6个月、1aPSQI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6h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B组,术后6h 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2组术后24h、48hRamsay镇静评分和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脊柱侧弯矫形术后睡眠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重症医学科(ICU)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所致谵妄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0月我科收治的78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组(YRF组)和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MF组)各39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镇静镇痛。比较两组谵妄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组NR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致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明显低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P0.05)。结论 ICU谵妄是一组常见的重症监护病房临床综合征,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镇静镇痛,谵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机械通气患儿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3-03—2017-03就诊于周口市中心医院PICU,需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并需镇静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镇静。记录比较2组患儿镇静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唤醒时间、达到镇痛满意和芬太尼的使用剂量。同时比较2组患儿镇静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比较2组患儿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达到镇静满意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同时停用镇静药物后,观察组唤醒所需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另外观察组达到镇痛满意所需芬太尼的使用剂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发生心动过缓或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及谵妄的患儿比例较对照组显著较少(P0.05)。但2组患儿入住PICU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机械通气的镇静中,有着良好的镇静效果与较低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和C组各30例,A、B、C组在麻醉诱导期和维持麻醉期均加入右美托咪定,剂量分别为0.3、0.4、0.5ug/(kg·h),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观察记录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后24h内疼痛程度、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 C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B组(P0.05);B、C组患者在术后4h、8h、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低于同时期A组(P0.05);手术后1、3、7d,A、B、C组患者MoCA评分均高于同时间点对照组(P0.05);A、B、C组POCD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在全身麻醉时加入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程度,有利于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POCD发生率,推荐剂量为0.4ug/(kg·h)。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镇静镇痛对重症医学科(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ICU收治的81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予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镇静镇痛,观察组41例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镇静镇痛,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镇静后躁动-镇静评估量表(RA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镇静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数字评分法(NRS)、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皮质醇(Cor)、呼气末跨肺压(Ptp-ee)水平低于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吸气末跨肺压(Ptp-ei)及驱动压(△Ptp)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谵妄、人机对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瑞芬太尼镇痛镇静能够显著抑制ICU机械通气患者应激反应,减少对呼吸功能的影响,降低躁动、人机对抗及谵妄发生率,有效缓解患者负面心理状态,促进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64只老龄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七氟醚组,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七氟醚麻醉各组大鼠6h,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行为学,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乙酰胆碱(Ach)含量,乙酰胆碱脂酶(AchE)与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性,Western blot检测(Aβ)、p-Tau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七氟醚麻醉造成大鼠认知功能显著降低,Ach含量与ChAT活性显著减少,AchE活性显著增加,且显著了升高β-淀粉样(Aβ)蛋白与p-Tau蛋白表达水平(P0.05)。与七氟醚组相比,右美托咪定能显著改善大鼠记忆能力,同时脑中Ach含量与ChAT活性显著增加,AchE活性显著减少,且A β与p-Tau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通过增加脑中Ach含量,减少Aβ沉积与p-Tau表达水平,改善七氟醚麻醉造成的大鼠认知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镇静、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符合标准的56例SICH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镇静、镇痛方式分成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治疗,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联合地佐辛治疗。结果 用药后2、6、12、24 h,观察组镇静Ramsay评分、镇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恶心呕吐AVS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而SpO2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9.86±3.76)d]较对照组[(23.61±5.78)d]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3.57%,1/28)与对照组(10.71%,3/28)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自发性脑出血开颅术后病人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作用,能够稳定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功能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02—2014-02于我院行外科手术的患者共150例,按入院顺序号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在手术结束前30min,观察组微量泵注入右美托咪定0.4μg/kg。对照组注入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比较2组静注右美托咪定(或生理盐水)10min后的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苏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静注右美托咪定10min后的Ramsay镇静评分为(2.7±0.6)分,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为(25.5±12.4)min、(30.4±5.6)min,显著好于对照组(t=5.269、4.735、4.381,P0.05)。观察组切口缝合时、术后1h、术后2h的脑氧摄取率及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样差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058,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是功能外科手术麻醉的较佳选择,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美好的前景,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丙泊酚、右美托咪定三种不同镇静药物对轻中度颅脑损伤的镇静效果。方法 62例轻中度颅脑损伤,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13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记录一般资料,评分后随机分为3组,A组:右美托咪定组;B组:咪达唑仑组;C组:丙泊酚组。记录3组患者达到目标镇静程度的剂量,保持患者镇静程度为RASS评分-2分2 h,停止输注药物,每5 min呼唤一次患者,记录患者RASS评分到0分的时间,同时进行Prince-Henry镇痛评分,并给予芬太尼镇痛,记录达到目标镇痛程度时芬太尼剂量。每组患者连续进行3次试验,记录3次数据。结果 3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到目标镇静后恢复到RASS评分-2分的时间,右美托咪定组最短,丙泊酚组较长,咪唑安定组最长。3次试验,右美托咪定组恢复时间没有变化,咪唑安定组逐渐缩短;芬太尼用量均是右美托咪定组最少。结论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用于轻中度颅脑损伤的镇静镇痛,可以减少芬太尼用量,利于术后瞳孔的观察;较丙泊酚、咪唑安定唤醒时间短时,易于唤醒观察意识。其可能是比较理想的轻中度颅脑损伤的镇静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诱导麻醉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体征及术后脑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手术治疗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取右美托咪定用药,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并比较2组不同时间点(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5min、术中60min、术毕自主呼吸恢复)HR、MAP、SBP、DBP水平、不良反应及术后脑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插管后5min、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HR、MAP、SBP、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6h、12h、24hS100β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12h、24h时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诱导麻醉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心率,维持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同时可保护脑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躁动镇静的临床效果及手术麻醉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4-12-2016-12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住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50例为试验组,均采取手术治疗,在常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啶1.0μg/kg静脉注射,之后以0.5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同期5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咪唑安定0.1mg/kg,静注,之后以30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评估术后24h内患者镇静状态,并分别于术前、术后24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浆S-100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并检测脑氧摄取率(CERO_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_2)以及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结果试验组术后12h、24hRamsay评分分别为(3.2±0.6)分、(2.5±0.6)分,对照组分别为(3.9±0.7)分、(3.1±0.6)分,试验组不同时间点镇静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患者S-100蛋白、NSE、CERO_2、Da-jvO_2及SjvO_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2组S-100蛋白、NSE、CERO_2及SjvO_2水平升高(P0.05),但试验组S-100蛋白、NSE、CERO_2、Da-jvO_2低于对照组(P0.05),SjvO_2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可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镇静效果,并改善脑氧代谢,均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将93例ASAⅠ~Ⅱ级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1例,均给予右美托咪定+生理盐水至4μg/mL静脉恒速泵入,3mL/min,A、B、C3组右美托咪定总剂量分别为0.3、0.5、1.0μg/mL。对比3组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3组T1~T3时点SAS评分均显著低于T0(P0.05),尤以B、C组显著;拔管时,3组血压、心率均上升,B、C组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0.5μg/kg右美托咪定能够显著减少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脑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6-09在我院行脑动脉瘤夹闭术8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1例。2组均于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A组为1.0μg/kg,B组为0.6μg/kg。对比2组麻醉诱导时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及拔管10 min后RASS镇静评分;对比2组T_0(麻醉诱导前)、T_1(插管即刻)、T_2(插管后5 min)、T_3(夹闭后30 min)时段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SjvO_2)、血氧含量(CjvO_2)及脑氧摄取率(CERO_2)水平,并统计2组术中及麻醉恢复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麻醉诱导时间更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更少,且RAS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T_0时段SjvO_2、CjvO_2及CERO_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1~T_3时段2组SjvO_2、CjvO_2水平均有所上升,CERO_2水平有所下降,但A组波动幅度显著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与B组9.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μg/kg右美托咪定可明显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减少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有利于维持患者脑氧代谢平衡稳定,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12—2019-12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150例进行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麻醉。观察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镇静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钻孔时观察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aCO2)、心率(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分压(PaO2)、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镇静良好率8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3%(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33%(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芬太尼在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镇静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在烟雾病颞肌贴敷术中的应用,探讨其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共6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麻醉诱导前和术中分别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0.60μg/kg、0.40μg/(kg·h)]和等量生理盐水,并以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麻醉,间断静脉注射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记录给药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 min(T2)、切开皮肤时(T3)、拔除气管插管前(T4)、拔除气管插管后1min(T5)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麻醉药物剂量,以及麻醉复苏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血谷氨酰胺和丙二醛表达水平。结果与T0时相比,右美托咪啶组患者T2~4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啶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剂量减少(均P0.05),意识恢复时间和拔除气管插管时间缩短(均P=0.000);且无一例出现躁动、呛咳和术后寒战等不良反应(均P0.05)。两组患者外周血谷氨酰胺和丙二醛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对照组高于右美托咪啶组(均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下行颞肌贴敷术治疗烟雾病,术中复合应用右美托咪啶可维持围麻醉期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减少麻醉药物剂量,术后麻醉复苏快、平稳,同时通过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剂量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老年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2例妇科老年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6例),2组患者均予以相同麻醉诱导及维持药物,手术开始时,A组患者予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8ug/kg,并以0.5ug/(kg·h)的剂量维持至术毕,B组患者予静脉等速输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不同时刻其神经烯醇化酶(NSE)、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水平以及不同时间的认知功能情况及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并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 (1)2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间点IL-6和CRP的水平较术前均明显升高,且B组患者升高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2)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刻其NSE和HMGB1水平较术前均升高,且B组升高程度明显(P0.05);(3)2组患者在术后不同时刻其简易智能量表评分(MMSE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B组较A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改善行妇科手术的全麻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并可有效降低术后POCD的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全麻手术患者的一种麻醉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创伤性脑损伤组织炎症与细胞凋亡影响。方法建立创伤性脑损伤大鼠模型,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予以右美托咪啶6μg/kg腹腔注射干预,对照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损伤后第3天和第7天,采用ELISA检测损伤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β(IL-1β)浓度水平,Western-bolt分析损伤组织内凋亡信号关键蛋白caspase-3表达,TUNEL法观察损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右美托咪啶处理可明显降低创伤性脑损伤组织内炎性因子TNF-α和IL-1β浓度(P0.05),减少凋亡信号关键蛋白caspase-3表达(P0.05),显著抑制创伤性脑损伤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处理具有明显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创伤性脑损伤组织炎性反应和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脑肿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脑肿瘤手术切除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啶组(给予右美托咪啶)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拔管之后10 min行OAA/S评级和术后24 h行VAS评分。结果 1在T4~T8时间点,右美托咪啶组平均动脉压(MAP)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在T4~T6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右美托咪啶组心率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时间点两组的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右美托咪啶组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之后10 min,右美托咪啶组OAA/S评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进行VAS评分,右美托咪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采用多因素相关分析,发现MAP、心率分别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OAA/S评级、VAS评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或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可以显著改善老年脑肿瘤患者手术过程及术后的血流动力学的异常,对术后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脑内炎症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PS诱导建立免疫炎症损伤小鼠模型。分为LPS组(n=10,腹腔注射LPS 5 mg·kg-1)、右美托咪定组(n=10,腹腔注射LPS前1 h注射右美托咪定50μg·kg~(-1))和对照组(n=10,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药物注射6h后取小鼠大脑皮质,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病理变化、ELISA法测定大脑皮质中TNF-α和IL-1β含量、Westernblot法对大脑皮质中MAPK/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①与LPS组比较,右美托咪定干预组大脑皮质的病理性损伤变化减轻;②右美托咪定干预组大脑皮质中TNF-α、IL-1β含量较LPS模型组显著降低。结论右美托咪定干预可抑制LPS诱导炎症损伤后的TNF-α、IL-1β表达水平,抑制MAPK/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轻炎症反应,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