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科20007-12—2012-12在药物保守治疗的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7例,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19~63岁,平均48岁;病程3~11d,平均5.76d。对照组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16~65岁, 相似文献
2.
董华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4):90-9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约30%患者预后不良,遗留后遗症,如面肌痉挛、病理性面肌联合运动、鳄鱼泪等[1],给患者造成巨大心理负担和生活影响。笔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刘新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1):92-93
目的探讨弥可保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单侧)的疗效。方法将80例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单侧)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弥可保组)40例,在常规激素、抗病毒药物及理疗的基础上给予弥可保0.5 mg im qd。对照组40例,给予VitB120.5 mg im q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采用2009年中国针灸《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修订案)[1]中面神经功能主观检测评分表进行面神经功能的测评,以评价疗效。结果弥可保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提高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弥可保及VitB12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单侧)均有良好效果,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4.
综合治疗周围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4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的发病早期(1周内)采用药物、物理、康复综合性治疗。结果 完全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有效率为86%。不完全性周围性麻痹的有效率为97%,总有效率为94%。两个疗程的有效率为88%,三个疗程的有效率为100%。结论 采用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能迅速改善症状。缩短痛程,显效率明显提高,一般以三个疗程为宜,老年人有伴发病者可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基于面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参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发病机制的概念 ,将以改善微循环为主并用激素疗法与传统的单纯激素疗法进行对比研究 ,观察两种疗法疗效的差异。方法 将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1 1 2例分为 A、B组。A组 5 9例 ,为单纯激素疗法组 ;B组 5 3例 ,为以改善微循环为主并用小剂量激素疗法组。两组间性别、年龄相匹配。于治疗后 3 0 d分别统计两组的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总有效率及无效率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显效率、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 A组 ,无效率显著低于 A组。结论 提示以改善微循环为主并用激素疗法优于传统的单纯激素疗法 ,并有进一步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静滴。治疗4周,于治疗前、4周后、3个月后分别用面神经功能临床简易评定量表评分,依据评分值变化评定疗效。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值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治疗组治疗4周后的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评分差异更明显(P0.01);3个月后的优良率分别为对照组80%、治疗组96.7%,差异明显(P0.01)。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应用抗自由基药物依达拉奉能明显改善面瘫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综合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9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茎乳孔药物注射加上自我手法按摩和面肌功能锻炼对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跟踪随访180例,随机分成2组,进行疗效分析.治疗组92例,在门诊应用2%利多卡因2ml,甲钴胺250μg,ATP针40mg,地塞米松5mg进行茎乳孔注射,1次/d,连续7d;之后隔日1次,共7次;同时加上自我手法按摩和面肌功能锻炼.对照组88例,采用电针、自我手法按摩及面肌功能锻练.治疗前后按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分级标准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在Ⅰ级治愈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茎乳孔药物注射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开始治疗的时间早,可以缩短治疗进程,经济简便,无后遗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7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电刺激治疗,记录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等级评定变化,观察电刺激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治疗能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兴奋治疗仪对小儿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小儿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肌兴奋治疗仪治疗,治疗30d后,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肌兴奋治疗有助于提高小儿面神经麻痹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应用地塞米松、B族维生素、七叶皂甙钠及针灸理疗外,治疗组加服自拟中药汤剂(当归、川芎、生地、赤芍、全虫、僵蚕、制白附子、双勾、菊花、黄芪、防风)口服,连服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41例,总有效40例(97.56%);对照组40例,总有效34例(85.00%),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董华丽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68-69
目的观察牵正散加味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给予西药及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牵正散加味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0%,对照组2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范新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5):87
目的探讨大秦艽汤联合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应用大秦艽汤合牵正散口服治疗4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1剂/d,分早、晚2次服,10剂为一疗程,连续服用2~3个疗程。结果痊愈36例(75%),显效9例(18.75%),有效2例(4.17%),无效1例(2.08%),总有效率97.92%。结论大秦艽汤联合牵正散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李国宾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8):15-16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强龙治疗重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34例重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7例。2组常规治疗相同,给予维生素B1100mg,甲钴胺500μg,肌内注射,1次/d;并辅以局部理疗。对照组给予静滴甲强龙80mg,1次/d,7d后停用,实验组给予静滴甲强龙120mg,1次/d,7d后停用。静脉给药停止后,改为口服强的松30mg,每周减5mg,直至减完停药。治疗后1个月和2个月时采用H-B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评分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治愈率分别为29.41%、52.94%,治疗后2个月分别为58.52%、94.12%。总有效率治疗1个月分别为52.94%、88.24%;治疗2个月为76.47%、1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甲强龙治疗重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优于常规剂量治疗。 相似文献
14.
崔豫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1):90-90
目的 探讨五官超短波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 面神经麻痹 3 4例 ,五官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结果 五官超短波配合药物治疗面神经麻痹总有效率为 97 1%。结论 五官超短波可促使药物吸收 ,达到神经受损的部位 ,促进血液循环 ,解除血管痉挛 ,减轻神经水肿 ,缓解对神经的压迫 ,改善面神经营养 ,恢复面神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三种方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种方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69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结果 4周后3组评分均有所下降.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分别达到84.48%、81.82%和98.21%.中西医结合组与其他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组与西医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注射用灯盏花素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常规肌内注射维生素B1及B12。治疗组在常规肌内注射基础上,静滴注射用灯盏花素;对照组在常规肌内注射基础上,口服醋酸泼尼松片,2组用药均为1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House-Brackmann(H-B)分级评定,并监测不良反应。所得结果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治疗前H-B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 d及28 d的H-B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28 d的H-B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7 d的H-B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7 d的H-B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8 d的H-B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对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科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之一。2009-01-2011-11我科共收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79例,其发病过程中伴发三种不同类型眩晕,现举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叶某某,男,43岁,因"左侧眼睑闭目不全、口角歪斜3d"于2011-08-22—11-04住院。其于5d前出现鼻塞流涕,咽痛伴少许咳嗽。3d前出现左侧眼睑闭合不全,眼痛、流泪、口角右歪,饮水时左侧口角漏水,后颈部疼痛。 相似文献
18.
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治疗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择发病3d内的急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加基础治疗)及对照组31例(基础治疗),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改良Portmann简易评分法,以治疗第14天分值的改变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联合强的松能有效改善急性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综合治疗脑梗死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从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5月采用高压氧 (HBO)综合治疗脑梗死 86例 ,并与同期单纯药物治疗 76例同类患者进行对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高压氧综合治疗组 86例。男 4 8例 ,女 38例 ,年龄 33~ 84岁 ,平均年龄 6 1岁。全部经头部CT或MRI证实为脑梗死。其中多发性脑梗死 31例 ,基底节脑梗死 32例 ,腔隙性脑梗死 2 3例。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0~15分轻症 18例 ,16~ 30分中症 5 1例 ,31~ 4 5分重症 17例。临床症状 :头痛、眩晕、偏瘫等。单纯药物治疗组 76例 ,男 4 0例 ,女 36例 ,年龄 4 0~ 82岁 ,平均… 相似文献
20.
郭江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5)
目的:探讨面神经全程减压术对特发性复发性面瘫的疗效。方法46例特发性复发性面瘫患者分为手术治疗组(Y组,22例)和非手术治疗组(N组,24例)。采用 H‐B分级法和改进的Portmann法评判各组疗效。结果 Y组和N组面神经功能达Ⅱ级以上分别为19例(86.5%)、7例(29.2%) ,Y组满意45.5%,良好50%,面肌活动得分16.2 ± 1.93。N组满意12.5%,良好25%,面肌活动得分13.8±2.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全程减压术对特发性复发性面瘫疗效较保守治疗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