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宪邨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3,(7)
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今就其鉴别诊断讨论如下。一、急性肝炎:当亚临床型慢活肝患者偶有肝功能异常或突然病情恶化时,其临床表现不易与急性肝炎相区别。急性肝炎时如下几点有助于与 CAH 进行鉴别:1.急性肝炎发病急,病程较短。有肝痛、乏力、食欲减退、腹 相似文献
2.
张孝秩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78,(4)
按照国际肝脏研究协会的规定,慢性肝炎是指具有组织学及相应的肝功能改变,并且不见明显好转超过6个月的肝脏炎症。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在组织学上具有明显的慢性炎症及纤维化病变的特征,在破坏肝细胞界板的情况下,病变从门脉区侵入肝小叶,其主要特点为明显的碎屑样坏死、淋巴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慢活肝的诊断除活检外,还必须包括临床主诉及生化资料。根据这三方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我在专家门诊时,常常可以遇到有一些慢性肝炎病人,困惑不解的问:什么是慢性迁延性肝炎?什么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我跑了多家医院说法不一,如何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在专家门诊时,常常可以遇到有一些慢性肝炎病人,困惑不解的问:什么是慢性迁延性肝炎?什么是慢性活动性肝炎?我跑了多家医院说法不一,如何正确认识?慢性肝炎可以由病毒、药物、酒精、遗传等因素引起。我国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因是病毒。其中乙型肝炎最易形成慢性肝炎;甲肝、戊肝不会形成慢性肝炎;丙肝和丁肝双重感染时,部分患者可形成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可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两型。这两型从临床表现上常难以区别。但疾病的转归不同:前者较好,后者较差,易进展为肝硬化。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约63%有急性肝炎病史,病程迁延半年以… 相似文献
5.
孟宪益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75,(3)
Reed等1973年报道,英国 17%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HBAg阳性,其免疫反应是产生肝细胞损害的原因。其它的一些研究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经常存在的,其中一些可能有致病性。在血清中常有抗核、抗线粒体和抗平滑肌的抗体,但并不是器官所特有的,因此这些抗体似乎不是肝脏疾病的发病原因。最近发现在慢性活动性肝 相似文献
6.
池肇春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3,(7)
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活肝,CAH)是由不同原因所引起的一种慢性肝脏炎症病变。可发生在各种年龄,20岁与30岁年龄组有两个发病高峰。女多于男,约为3:1。临床上有潜伏性、进行性与持续性肝损害,包括肝功能的异常和组织上的病理改变,病程超过6个月或更长时间。严重病例可因肝细胞衰竭、消化道 相似文献
7.
夏宗立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78,(4)
研究者们曾报告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的形成可以是遗传因素或是接触病毒或药物而引起的。本文作者研究了这两种类型慢活肝的病程和结局。将45例研究对象分成三组:第Ⅰ、Ⅱ组是由外源性因子诱发的慢活肝25例(由病毒诱发的13例、药物诱发的12例),第Ⅲ组是隐匿型的慢活肝20例。此外,健康对照者690例。作者用淋巴毒素微量技术对研究对象进行 HLA 型的检测,同时,也进行肝功能、血清内丙种球蛋白和自身抗体的检测以及肝活检。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9.
临床综合征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这一属语由Saint在1953年首次提出。该氏认为它是一种进展性的炎性肝脏疾病,预后差,主要影响年轻的女性,并也像传染性肝炎一样具有明显的起病日期。随着经皮肝活检术的广泛应用,早期CAH患者具有其特征性组织学改变就变得更加清楚。有明显的门管区单核细胞浸润,并扩展到肝实质,从而破坏了门管周围的肝细胞界板。肝小叶的这一部分肝细胞通常被单核细胞分隔及包围。Popper把这些特征描述为“碎屑样坏死”。残存的肝细胞再生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1982年1月~1985年6月,对93例肝炎住院病例进行了一秒钟快速肝穿刺活检,现将结果并重点对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的临床诊断及分型问题进行讨论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93例肝炎住院病例均经血清肝炎特异性免疫学标志的病原学检测,确诊为乙型肝炎。其中男83例,女10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 相似文献
11.
王德扬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1,(5)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20多年来临床医师和病理学家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课题。无论在病名、病理变化、临床过程和治疗方面,意见均很不一致。然而在所有这些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公认在命名方面宜用“慢性活动性肝炎”,而不用“慢性侵袭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病”。过去所称的慢性活动性肝炎,强调主要侵犯女性,病情常常不断进展。许多患者具有异常的血清学反应,特别是红斑性狼疮细胞、抗平滑肌和抗核抗体阳性。这类慢性肝炎,曾称为狼疮 相似文献
12.
王冠庭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3,(7)
慢性活动性肝炎(简称慢活肝)是一种严重的慢性肝病。目前对其治疗仍较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几年来基于肝病与自身免疫关系密切,采用保肝、抗病毒、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中药等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就治疗的体会作一简介。一、休息与营养问题:慢活肝患者应注意休息和适当增强营养,这对促使肝脏损害的恢 相似文献
13.
焦文举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88,(9)
慢性活动性肝炎是由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程超过一年以上未愈,逐渐演变而来的。临床上常反复出现肝功能异常,血清谷丙转氨酶间断或持续升高,血清蛋白下降,球蛋白升高,白、球蛋白比值倒置。患者一般状态往往很差,呈慢性消耗病容。以往单纯采取西医治疗方法,效果很不理想,以致一些患者最后死于慢性肝功衰竭,或发展为肝硬化。自1986年以来,我院对经常发热、腹泻、高黄疸、肝功能变化显著、消炎、浮肿的20例患者采用中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在全世界广泛流行,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变为慢性活动型,而慢性活动性肝炎又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各国学者对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活肝”)的治疗作了很多研究。经过多年实践,人们对慢活肝定义的看法达到基本一致。慢活肝可分为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即HBsAg阴性的慢活肝)及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的病毒性慢性活动性肝炎(即HBsAg阳性的慢活肝)。到目前为止,慢活肝的治疗仍是一个非常棘手的课题,尚无理 相似文献
15.
慢性活动性肝炎可分为类狼疮型(L 型,或CAH/L)和非狼疮型(非 L 型)。后者又根据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指标的存在与否,分为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B)与非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nLnB)、两种。但后者至少有一部分病例有过 HBV 感染。一、慢性活动性肝炎与免疫复合物(IC):在 CAH 患者的血循环中常能检出免疫复合物。 相似文献
16.
沈稚舟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78,(4)
作者研究了一些 HBsAg 阴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观察其血清中有无抗-HBc和由 HBV 感染所致的肝病,以证明抗-HBc是一个比 HBsAg 更为敏感的 HBV 复制指标。100例患者,男女各半,均经组织学证实为慢性活动性肝炎,按 De Groote 等的组织学分类标准,肝损害属中等活动度者为75例,重度活动度者为25例。肝活检时测定SGPT。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 HBsAg,用对流电泳法检测抗-HBc,并用补体结合法测定抗-HBc 的滴度。 相似文献
17.
沈稚舟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77,(3)
目前,一般认为,某些慢性活动性肝炎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治疗。这两种药物虽对缓解症状,改善血清转氨酶活性和降低早期病死率有一定作用,但似不能防止患者演变至肝硬化,远期病死率亦未见明显降低,且副作用亦较严重。1969年以来,据西德Alexander、Lange、 相似文献
18.
王德扬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78,(4)
慢性活动性肝炎(Chronic active hep-atitis)简称慢活肝(CAH),又称慢性侵袭型肝炎(Chronic aggressive hepatitis)或门管区周围性肝炎(Periportal hepatitis)。慢活肝具有潜在性进展的特点,往往发展为肝硬化,是肝炎中的一种预后较差的临床类型,对健康的威胁和劳动力影响很大。近几年来,国外对慢活肝进行了不少研究,本文仅就与临床有关的一些问题扼要综述如下:一、慢活肝的基本概念:慢活肝迄今尚缺乏确切定义。有人认为,慢活肝是一种由不同病因和具有不同组织学特征的慢性炎症和纤维化的肝脏损害,病理特征是碎屑样坏死伴有新的纤维组织形成,以及门管区和肝小叶的淋巴细胞浸 相似文献
19.
晚近证实慢性活动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活肝)患者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异常,所以作者试以转移因子治疗慢活肝患者,以纠正患者这一免疫缺陷。慢活肝患者系29岁女性,肝功能试验异 相似文献
20.
慢性活动性肝炎预后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342例慢活肝(CAH)病人进行回顾前瞻研究,五年生存率为80.93%~85.01%。十年生存率为68.71%~73.63%,从住院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中选出45个变量,应用计算机(STATA统计软件)进行变量分析。单因素分析通过Log-rank检验发现有21个变量在生存时间上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有无肝硬化失代偿是一个比较综合的指标,对预后有明显的影响。多变量分析时,仅8个因素有独立预后意义。主要死因中,肝昏迷占37.76%(第一位),值得提出,最后死于肝癌占18.36%,这需引起我们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