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晓 《中国医药指南》2014,(23):329-329
目的探讨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并行有效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行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4例(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24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穿刺效果、一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5.83%,对照组为87.50%;实验组发生并发症1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4例,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839,P>0.05);实验组满意度为87.50%,对照组满意度为54.16%,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1,P<0.05)。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能达到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同样的效果,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在临床上患者满意度更高,考虑是穿刺位置更舒适,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内静脉置管术在临床上的适用性及安全性.方法先行颈内静脉穿刺,再行置管术.结果30例接受颈内静脉置管术的患者无1例发生并发症,临床效果好.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安全、适用,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又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3.
任莉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199-200
目的观察颈内静脉置管术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穿刺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住院患者35例穿刺困难患者进行颈内静脉置管术。结果置管成功34例,成功率97%;失败1例,占3%。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是神经内科穿刺困难患者维持静脉通路的有效手段,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心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432例心脏外科患者颈内静脉置管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穿刺失败,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结果颈内静脉穿刺成功率总的为99.1%,共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98例次,其中心律失常8例次(1.85%),误穿动脉、穿刺点血肿30例次(6.94%),气胸1例次(0.023%),皮肤感染20例次(4.64%),深静脉导管堵塞18例次(4.16%),导管热16例次(3.7%),导管脱落5例次(1.15%)。结论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方法得当成功率很高,能在心外科术后患者中广泛应用,后期积极的预防、处理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颈内静脉置管术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颈内静脉置管术患者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护理及宣教工作。结果颈内静脉置管术成功率高,血流量好,发生并发症少等优点。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术为血液透析患者建立血管通道,安全有效,做好心理护理,积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穿刺两种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126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分成2组,颈内静脉置管组(A组,n=72),锁骨下静脉置管组(B组,n=54),对置管成功率和常见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术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5).结论:临床麻醉中颈内静脉比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成都铁路分局医院肾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共165例尿毒症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建立临时血管通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的预防。结果 1第一针穿刺成功率89.70%,第二针穿刺成功率5.45%,未穿刺患者占4.85%。2渗血发生率7.88%,均压迫后止血。结论超声引导下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极大提高置管的成功率,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董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0):F0003-F000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40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行颈内静脉穿刺,记录首次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均一针穿刺成功,成功率为100%,无局部血肿、气胸、血胸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定位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经颈内静脉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特点及并发症。方法将200例需行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分为两组,A组(n=100)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B组(n=100)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均采用佛山特种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观察两种插管途经的穿刺成功率、完成置管时间、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1]。结果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成功率95%,显著高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80.0%(P〈0.05),完成插管时间亦优于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亦比锁骨下静脉穿刺少。结论表明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较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P〈0.005),是首选的穿刺置管径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经彩超引导下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设为研究组;选取39例行体表标志定位盲穿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设为对照组。记录两组穿刺1针成功率、穿刺次数、相关并发症,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后获得结论。结果研究组穿刺1针成功率高达94.44%、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穿刺1针成功率仅为69.23%、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5.13%,研究组穿刺1针成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安全、穿刺成功率高,可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可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雪枝  王琪 《河北医药》2011,33(19):3024-3025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是建立快速、安全、有效的深静脉通道以抢救危重患者的一种重要措施。包括颈内静脉置管、锁骨下静脉置管、股静脉置管。其中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因颈内静脉体表标志相对明显、方法较易掌握、易穿刺、置管时间长,容易护理,不限制患者活动等优点,而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全麻下经胸锁乳突肌三角中路与颈动脉旁前路行右颈内静脉穿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4年9月~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全身麻醉患者100例,均行基于全麻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分为经颈动脉旁前路穿刺置管组50例,经胸锁乳突肌三角中路穿刺置管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颈动脉旁前路穿刺置管组成功48例(96%),失败2例(4%),经胸锁乳突肌三角中路穿刺置管组成功40例(80%),失败10例(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穿动脉2例(4%),明显少于经胸锁乳突肌三角中路穿刺置管组12例(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全麻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经颈动脉旁前路置管的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姚玲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5):107-107
目的:探讨分析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分析2009年6月~2010年12月来本院诊治并实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报告84例患者,其中经颈内静脉穿刺共有46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共有23例,经股静脉穿刺8例,颈外静脉穿刺7例.其中有1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发生气胸,1例经颈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对重症胰腺炎患者CRRT治疗效果的影响及优缺点。方法对60例分别应用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的SAP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相关并发症和血液净化时最大血流量等。结果颈内静脉置管较股静脉置管血流量充足(P=0.0002),且感染率(P=0.0384)及血栓形成率(P=0.0195)均较低。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是SAP患者CRRT治疗的首选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高频彩超)引导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治疗的患者共3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18例,观察组18例。两组患者分别根据解剖标志下以及高频彩超引导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通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并分析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操作时间以及置管术后并发症情况,同时为患者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两组患者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操作时间、VA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彩超引导下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准确率及安全性相比传统解剖标志下置管术更高,有利于规避置管对患者机体组织造成的损伤,可有效降低患者痛苦感受,因此该种置管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在肿瘤科患者中应用的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112例有中心静脉置管适应症的肿瘤患者,选择颈内静脉为穿刺血管,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的Seldinger技术穿刺法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结果 112例患者,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成功率为100%。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平均(94±15.6)d。10例患者因放弃进一步治疗或心理不适应或无意识自行拔出等因素提前拔管,5例患者在置管术后28~71 d因静脉血栓形成致管路不通而拔管,余患者于完成疗程后拔管。结论应用超声引导技术,可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操作所需时间,明显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深静脉置管术指经皮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穿刺入上腔静脉,或经皮穿刺入股静脉,是危重、大型手术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压(CVP)测量、输液、输血、血液透析、化疗和实施完全胃肠外营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但由于深静脉置管时间较长,若护理不当,易引起导管感染、堵塞、脱管等并发症。现将我科48例深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157例肿瘤化疗患者进行锁骨下入路静脉置管、分析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预防。结果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为98%,留置时间为8~186d(平均84d),无导管阻塞及空气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肿瘤患者在化疗中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保护了静脉。  相似文献   

19.
<正>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是临床上十分重要又常用的诊疗技术,颈内静脉置管是围手术期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监测、静脉输液及全胃肠外营养、输注化疗药物等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1])。而在颈内静脉穿刺过程中有很多不可预见的情况,依靠解剖标志定位的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容易造成机械性损伤的并发症,如误穿动脉、血  相似文献   

20.
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耿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9):1320-1321
目的:探讨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和改进技术。方法:对2003年11月~2007年12月250例应用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相关的并发症和技术问题。结果:250例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6%,其中局部渗血、血肿5例(2%),误穿动脉4例(1.6%),气胸2例(0.8%),局部红肿感染2例(0.8%),心律失常1例(0.4%)。结论:锁骨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一定的风险,需从多方面、多环节分析原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