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主要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5年5月因急性脑梗死入院接受治疗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征及其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2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147例(70.00%),单纯颅内动脉狭窄65例(30.95%),单纯颅外动脉狭窄44例(20.95%)。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血管共415支,颅外动脉203支(48.92%),颅内动脉212支(51.08%);轻度狭窄68支(16.39%),中度狭窄91支(21.93%),重度狭窄160支(38.55%),闭塞96支(23.1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有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同型半胱氨酸(Hcy)≥15.1μmol/L均为脑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主要分布在颅内动脉,其中重度狭窄和闭塞发生率较高,应对脑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急性脑梗死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刘云霞  王莹  武珂 《山东医药》2006,46(8):67-67
患者男。72岁,因左下肢麻木2h于2005年7月2日9时收入院。有房颤病史3a,胃溃疡史30a,胃出血3次,初诊为脑梗死。入院后常规给予抗凝、脑保护剂。当日20时突感左下肢麻木。查体:左下肢远端皮肤发白.皮温降低.痛觉减退,股动脉、腘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考虑为心房栓子脱落导致下肢动脉栓塞。给予生理盐水200ml加奥扎格雷钠80mg静滴。2次/d。7月4日行彩超示左髂总动脉血栓形成并重度狭窄。7月5日行右股动脉置管造影。见左髂总动脉内有一约5cm充盈缺损,狭窄约90%,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动脉微栓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2015年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0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有斑块组100例和无斑块组200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化指标、血管危险因素,检测两组患者脑动脉微栓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有斑块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总胆固醇(TC)血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发生率均高于无斑块组(P0.05);两组患者高三酰甘油(TG)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斑块组患者脑动脉微栓子阳性率及检出率均高于无斑块组(P0.05)。不稳定性斑块患者脑动脉微栓子阳性率高于稳定性斑块患者(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动脉微栓子检出率较高,且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是脑动脉微栓子的主要来源,脑动脉微栓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量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认识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南昌大学附属九江医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在南昌大学附属九江医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按卒中单元规范化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在发病24~48 h内完成颅脑MRI检查、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对照组受试者进行常规体检。根据大脑中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将病例组患者分为极重度狭窄组(管腔狭窄程度95%~99%)19例、重度狭窄组(管腔狭窄程度70%~94%)49例、中度狭窄组(管腔狭窄程度50%~69%)32例。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量表评估病例组患者和对照组受试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结果病例组中共28例(28%)患者检出大脑中动脉微栓子,共123个微栓子,对照组中无一例检出微栓子;病例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极重度狭窄组受试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检出率及认知功能损害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量与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69,P0.05),与Mo 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858,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管腔狭窄程度越重,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越重;急性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微栓子数量与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与Mo 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皮质下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研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皮质下梗死的发病机制。 方法 利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研究86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皮质下梗死的形态学表现,以及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微栓子的相关性。 结果 86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皮质下梗死的患者,63例(73.3%)呈多发性病灶,主要累及内交界区及半卵圆中心。TCD监测到14例(29.8%)皮质下梗死患者的微栓子,其中13例为多发性病灶,多表现为半卵圆中心梗死(P<0.001)、皮质播散性小梗死(P<0.001)以及多发性脑梗死(P<0.02)。结论 动脉-动脉栓塞与血流动力学低灌注的共同作用是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皮质下多发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内交界区梗死、半卵圆中心梗死为不同发病机制的两种梗死类型,后者与栓塞机制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与脑动脉狭窄部位及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3牟12月至2005年8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发病48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根据脑血管造影(DSA)结果,按狭窄程度分为狭窄组(38例)及非狭窄组(28例).狭窄组中按狭窄部位分为颈内动脉组(18例)、主干组(8例)、分支组(7例)、椎基底动脉组(5例),结合NIHSS评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狭窄组中NIHSS评分高于非狭窄组.颈内动脉组的NIHSS评分高于分支组(P=0.004)与椎基底动脉组(P<0.01),而与主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支组NIHSS评分高于椎基底动脉组(P=0.02).ROC曲线分析可将NIHSS=8分作为区分是否伴有脑动脉狭窄的诊断决策点.结论 NIHSS评分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程度及血管分布有关.NIHSS≥8分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是否伴有脑动脉狭窄有一定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了解其发病机制,确定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进行微栓子监测,常规测定颅内外各血管的血流狭窄、频谱形态及声频,以确定有无血管狭窄及狭窄部位,每次监测30min~60min。结果颅内动脉狭窄54例,其中单发动脉狭窄例15例,狭窄动脉以大脑中动脉狭窄为主;微栓子信号(MES)阳性14例,MES共56个,MES强度5.1dB~24.9dB;颈内动脉轻度狭窄出现MES阳性3例,中度狭窄7例,重度狭窄4例。结论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使脑动脉内栓子的直接检测或实时监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8例存在脑动脉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脑动脉狭窄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①258例急性脑梗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情况:其中前循环动脉病变共188例(72.9%),后循环动脉病变共70例(27.1%),其中以单侧动脉狭窄为主共207例(80.2%)。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4.361,95%CI 3.025~5.184,P=0.001)、收缩压(OR=9.763,95%CI 8.637~15.523,P=0.000)、尿酸(OR=2.384,95%CI 6.325~10.658,P=0.021)是脑动脉狭窄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分析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①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以前循环动脉狭窄概率大,其中以单侧动脉狭窄为主;②吸烟、收缩压、血尿酸水平可影响脑动脉狭窄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传统认为,栓塞很少引起大脑后循环卒中,这种说法是毫无根据的。我们查阅了已证实的椎基底动脉各部位动脉闭塞病例的有关资料,试图查明潜在的栓塞易发部位及栓子的来源,并深入地研究了100余例脑干及小脑梗塞患者的卒中发病机理。结果表明:(1)心原性和动脉原性栓塞各占大脑后循环梗塞的20%;(2)最常见的动脉原性栓子是椎动脉的起始部和颅内段的粥样狭窄病变;(3)椎动脉剥离、颈部和脊椎创伤、手术中颈部长时处于不自然的位置也可引起椎动脉血栓性栓塞;(4)最常发生栓塞的部位是基底动脉远端、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区、椎动脉颅内段及小脑后下动脉区。  相似文献   

10.
脑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脉狭窄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发病因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动脉狭窄切实有效的方法。文章中就脑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支架置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和预防保护措施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脑动脉微栓子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实时监测脑动脉血流中微栓子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脑动脉狭窄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发病因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动脉狭窄切实有效的方法。文章中就脑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支架置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和预防保护措施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分水岭脑梗死(cerebral watershed infarction,CWI)又称边缘带脑梗死或交界区脑梗死,其发病率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0%.近年来,脑分水岭梗死成为临床备受关注的热点之一.但分水岭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一般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为血流动力学紊乱、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微栓塞等[1,2].本研究旨在探讨颅内外血管狭窄与CWI的关系,并研究颅内外血管狭窄在CWI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前TCD微栓子监测技术已在不同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鉴别诊断、发现高危卒中患者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价值,而糖尿病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凶。埘糖尿病及其脑梗死患者进行急性期微栓子监测,为糖尿病患者早期防治脑梗死及脑梗死复发,提供了重要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APP/PS1双转基因叠加脑梗死阈值下脑动脉微栓子的小鼠模型,进一步探讨脑梗死阈值下脑动脉微栓子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损伤叠加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野生型小鼠对照组(n=12),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假手术组(n=12)和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叠加微栓子组(n=12),微栓子组经左侧颈内动脉注入25-50μm大小的全血凝块微栓子100个/300μL,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后3d和7d,HE染色观察有无梗死灶,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的凋亡,GFAP免疫组化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结果3组小鼠HE染色均未发现缺血梗死灶,脑梗死阈值下微栓子模型造模成功。凋亡细胞阳性率和GFAP表达阳性细胞数,对照组〈假手术组〈微栓子组,3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并且在微栓子组,凋亡细胞和GFAP阳性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7d组较3d表达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梗死闯值下的微栓子,虽未导致脑梗死,但可以促进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脑胶质细胞的激活,诱发并加重AD的炎症反应进程,促进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个体化血糖调治技术预防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及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初发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6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2例、对照组203例。两组基本二级预防措施一致,治疗组实施3个阶段6个层次的个体化血糖调治技术,对照组控制糖化血红蛋白<6.5%。随访第3、5年两组功能健康水平、终点事件、不良反应及治疗依从性等。结果治疗组第3、5年功能健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脑梗死发生和复发、心脏事件、低血糖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5年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血糖调治技术预防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脑梗死发生及复发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腔隙性脑梗死病人经颅多普勒及脑微栓子监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及脑微栓子检测在腔隙性脑梗死(CLI)病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100例CLI病人进行TCD及脑微栓子检测.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病人TCD均为异常,主要为脑血管痉挛(39.00%)、椎动脉供血不足(5.00%)、脑动脉硬化伴脑供血不足(25.00%)、脑动脉硬化伴狭窄(29.00%),脑血管分支梗死(2.00%).TCD的异常与年龄、症状有关.100例腔隙性脑梗死病人脑微栓子检测阳性率为26.0%.脑微栓子检测的阳性率与TCD结果、各高危因素、脑动脉硬化、神经系统症状有明显相关.结论对CLI病人进行TCD及脑微栓子检测,有助于明确CLI的病因,发现发生急性脑血管病的高危性,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因素。而对于脑动脉狭窄的患者,在采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后依然存在很高的卒中风险。近年来。随着柔顺支架的出现,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脑动脉狭窄已成为现实。2002年2月-2005年12月我科共完成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CAS)2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颈动脉系统卒中以及具有卒中危险因素如颈动脉狭窄、人工心脏瓣膜和其他心脏异常的患者,TCD可探测到无症状的短暂高强度栓子信号(HITS)。尽管25%的脑梗死累及椎基底动脉分布区,但至今关于后循环卒中相关微栓子的检测仅有1例报道。本研究旨在前瞻性评估急性或近期椎基底动脉缺血(VBI)患者HITS的发生率、以确定潜在心源性栓塞(PCSE)、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狭窄或闭塞性损伤以及非腔隙梗塞是否与微栓子的检出相关。 方法 52例诊断为VBI患者接受了TCD的HITS监测,经颞窗每侧大脑后动脉(PCA)同步持续观察20min,同时还进行了VA颈段的彩色多普勒超声  相似文献   

20.
<正>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狭窄在亚洲人群中占脑梗死病因的30%~50%,其机制主要为ICA狭窄后低灌注、血管远端栓子清除障碍~([1])。是否发生脑梗死与ICA狭窄程度和长度、侧支循环情况以及脑血流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对ICA狭窄患者进行脑灌注研究有助于探讨脑梗死发病机制、预防脑缺血、减少脑梗死复发。近年来,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作为一种无创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逐渐运用于临床实践中。ASL利用自体动脉血中水质子作为内源性扩散标志物,通过射频脉冲改变血液磁化率进行标记,经过一定时间被标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