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赫鹏  白立炜  闫争强  王雷 《河北医学》2005,11(11):1008-1009
目的:探讨肠外瘘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术后肠外瘘4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3例,其余3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死亡2例,其余40例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5%.结论:保持引流通畅,合理胃肠内、外营养、加强抗感染治疗,是非手术治疗肠外瘘的关键 ,大部分肠外瘘病人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降低肠外瘘病死率的经验。方法分析26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原发疾病、致瘘的原因、瘘的基本情况以及肠外瘘的发生和治愈情况。结果2006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有26例患者发生肠外瘘,发生率为0.99%(26/2627);2例患者死亡,病死率7.69%(2/26),治愈率92.31%(24/26)。结论采用禁食、营养支持治疗、引流和感染控制、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序贯治疗、适时施行手术治疗等多项措施可有效治疗肠外瘘。  相似文献   

3.
胃肠道外瘘是一严重并发症,80%是由于手术引起,如果处理不当,病人常因严重的全身消耗、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及继发感染,最终将诱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60年代肠外瘘的死亡率为40%-50%,主要死于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及感染。其中营养不良所致的死亡约占总死亡率的48%。因此,营养支持对肠外瘘病人甚为重要。我院外科自1995-06以来,应用全肠外营养(TPN)治疗胃肠道外瘘病人6例,提高了胃肠道外瘘的治愈率和缩短了治疗时间,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应用中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胃肠道外瘘病人,其中男5…  相似文献   

4.
肠外瘘是一种严重的胃肠道手术并发症,80%由医源性手术引起,其死亡率较高。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其死亡率为40%~60%。死亡原因主要有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感染无法控制。自70年代以后,由于TPN成为治疗肠外瘘的主要方法之一,加上抗生素进步、ICU病房的设立等使肠外瘘的治愈率不断提高,死亡率降至5.5%~20%。由于肠外瘘仍有较高的死亡率,而且治疗费用昂贵,所以仍是普外科疾病中重点需要研究解决的对象之一,我科自2002年11月至2004年12月对11例肠外瘘患者应用TPN与TEN进行营养支持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7月~2006年9月收治的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35例临床资料。结果高位肠瘘15例,低位肠瘘20例,其中13例早期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治愈,5例死亡。结论肠外瘘宜保守治疗,经过控制感染及配合TPN、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等措施,有利于提高肠外瘘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瘘的位置、时机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在肠外瘘序贯应用治疗中的作用。探讨肠外瘘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1998年1月 ̄2006年3月该院收治各类肠外瘘病人71例,其中34例单纯接受生长抑素治疗,另37例序贯应用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治疗,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单纯生长抑素治疗后血浆白蛋白可短期内显著改善(P<0.05);平均自愈时间为(37±29.4)d,死亡5例,治愈率85%。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序贯应用后血浆白蛋白短期内可进一步显著改善(P<0.05);平均自愈时间(31±30.7)d,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死亡3例,治愈率为92%,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生长抑素和生长激素序贯应用治疗肠外瘘,可显者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肠外瘘的自行愈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沈健  张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17):1733-1734
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不多见,但却非常严重,其病死率为15%~20% [1].随着对肠外瘘的病理生理改变的进一步认识,肠外瘘的治疗逐渐发展为有营养支持、控制感染、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外科手术的联合治疗,提高了肠外瘘的治愈率,本科自1999年1月至2005年11月共收治腹部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患者29例,我们对该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后出现高位肠外瘘,治疗困难,死亡率高。在严格掌握肠外瘘处理原则的基础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23例,结果:治愈21例,治愈率91%。同时探讨了双段结肠旷置术后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43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治特点。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胃肠手术肠外瘘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患者采取非手术方法治疗,13例患者采取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表明,非手术治疗的患者自愈率达到100%,瘘口平均愈合的时间为28.3d。手术治疗的患者治愈率为92.3%,其中有1例患者出现霉菌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为7.7%。结论:针对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的能够保证引流的通畅性,有助于患者肠内外营养的平衡。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加强抗感染措施,在临床上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我科2008年至2009年收治的肠外瘘38例(其中的阑尾残端瘘9例;十二指肠残端瘘2例,空肠瘘3例不在此范围).现就回肠痿及结肠瘘24例,早期行肠造口术,治愈19例,死亡5例,治愈率为79%,死亡率21%.我们认为:术后回肠结肠吻合口发生肠外瘘,尽早再次手术造口较保守治疗主动,治疗效果确切,可靠,治愈率较过去提高20%左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肠外瘘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2年1月~2007年12 月间收治的152例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致瘘的主要原因为腹部手术后并发症(127例,83.6%),其余为腹部外伤、炎症性肠病、腹部肿瘤等;经基本治疗后瘘口自愈64例(42.1%),58例行确定性手术治愈,总治愈率80.3%,确定性手术成功率96.7%,全组死亡率7.9%.结论 肠外瘘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充分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生长抑素、生长激素的序贯应用和适时的确定性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肠外瘘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09年收治的9例手术后肠外瘘病人,给予瘘口局部处理、通畅引流、控制全身及局部感染、营养支持治疗、生长抑素及生长激素序贯性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结果4例病人经保守治疗后,瘘口自行愈合,5例经手术后治愈。结论肠外瘘应采用综合治疗,生长抑素与生长激素序贯应用可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增加瘘口自愈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严重并发症,可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营养不良、感染、败血症及各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病程长,病死率高[1].肠外瘘分:管状瘘、唇状瘘、单个瘘、多发瘘、高位瘘、低位瘘、断端瘘、高流量瘘、低流量瘘等.病因有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之分,主要病理变化是内稳定失衡、营养不良、感染.近年来,随着肠内外营养治疗的发展和生长抑素等药物的应用,肠外瘘的治愈率明显增高.但患者经济负担重,心理压力大,极其痛苦,因此在对肠外瘘患者的治疗中除合理有效的治疗,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一下我对肠外瘘病人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4.
马犇 《西部医学》2012,24(5):1025-1026,1029
小肠肠外瘘(small intestinal external fistula)是最常见的肠外瘘,占肠外瘘总数的75%以上。目前小肠肠外瘘的诊断方法有造影、CT检查、联合应用多层螺旋CT结肠镜(CTC)和CT小肠造影(CTE)等。通过围手术期的治疗,根据肠外瘘的情况采取恰当的手术方式行早期确定性手术,不但可以提高肠外瘘的治愈率,缩短病程,而且对小肠肠外瘘的治疗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纤维蛋白胶治疗肠外瘘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我院收治肠外瘘病人21例治疗分析,认为应用以凝胶海绵,纤维蛋白胶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效果满意,为临床治疗肠外瘘提供一种有效快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十二指肠瘘的外科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对1981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13例十二指肠瘘的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中治愈8例,治愈率61.54%;死亡3例,死亡率23.08%;未完成全程治疗2例。说明早期诊断,采取及时有效的十二指肠内减压及肠外引流,控制感染,纠正内稳态失衡,合理营养支持,选择性的手术治疗为主要内容的个体化综合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肠外瘘44例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尽管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肠外瘘的治愈率也逐步提高,但其死亡率仍高达10%左右。本文总结我院近10年来治疗肠外瘘44例的经验和教训,认为肠瘘治疗大致可分三个阶段进行,早期处理非常重要,抓好肠瘘的局部处理,预防和控制腹腔感染,加强全身支持治疗是非常关键的。手术时机应选择在肠瘘发生3个月后,手术方式用瘘口部肠段切除吻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肠外瘘是腹部外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肠道连续性的中断及并发的腹腔感染,肠道的运动、消化和吸收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一旦发生,病程迁延,自愈率低,病死率高,而且治疗的费用昂贵。然而随着对肠外瘘病理生理的进一步认识,重症监护治疗技术的进步,营养支持的改进和治疗策略的改变,其疗效得到明显的改善,病死率已由过去的40%~65%降低到5.3%-21.3%。随着肠外瘘治疗理念的深入贯彻,使许多病人在基层医院得以治愈,我院自2005年3月~2006年4月收治肠外瘘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探讨治疗胃肠道瘘的最佳营养途径,提高胃肠道瘘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方法 随机对38例采用空肠造瘘肠内营养途径治疗胃肠瘘(EN组)和36例采用肠外营养治疗胃肠道瘘(PN组)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EN组34例(89.5%)患者改善营养效果良好,胃肠道瘘口愈合,痊愈出院,4例(10.5%)因营养不良导致瘘口不愈合,全身衰竭死亡;PN组24例(66.7%)痊愈,12例(33.3%)因营养不良导致瘘口不愈合,全身衰竭死亡;结论 采用空肠造瘘肠内营养治疗胃肠道瘘效果明显优于肠外营养途径,亦优于其它肠内营养途径。  相似文献   

20.
肠外瘘36例临床分析栾维盈李志方1977~1992年,我们对36例肠外瘘病人进行了治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肠外瘘病人36例,男30例,女6例;年龄13~79岁,平均35.7岁。其中小肠高位瘘18例,低位瘘12例,结肠瘘6例。发生于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