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了解呼吸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和不同基因型白色假丝酵母菌的药敏情况,并探讨基因分型与耐药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扩增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组DNA的25S rDNA基因内含子区,根据扩增产物片段大小和数目分型,采用ATB FUNGUS3酵母菌药敏试剂盒对不同基因型白色假丝酵母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80株白色假丝酵母菌临床分离株分为3型:A型39株、B型30株、C型11株;A型是主要的基因型,占48.75%,B型占37.50%,C型占13.75%;3种基因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均未出现对两性霉素B耐药株,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未出现对氟胞嘧啶耐药株,A、B、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1%、6.7%、18.2%,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5.1%、13.3%、27.3%,对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6%、3.3%和9.1%,B型和C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的耐药率高于A型.结论 A型白色假丝酵母菌呼吸道感染基因分布中占首位,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分型对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控制真菌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周辉  夏忠弟 《实用预防医学》2005,12(6):1517-1519
近年来,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问题备受人们关注。随着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耐药机制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白假丝酵母菌对唑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与Ergll基因、CDR1和CDR2基因、MDR1基因的过度表达及突变有关。本文就这方面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住院患者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院内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为减少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以及相关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1年9月住院患者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检出情况、标本来源、科室分布、疾病种类、医疗干预措施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等,并对定植组和感染确诊组的相关易感因素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166例,其中101例白色假丝酵母菌确诊患者患有多种基础疾病,以肺部感染、高血压、恶性肿瘤常见;白血病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血病患者中感染确诊组明显多于定植组;两组在静脉留置、留置导尿管、免疫抑制剂、肠外营养、放化疗、腹腔穿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在两组间的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以>70岁的老年患者为主,中位年龄76岁;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占64.5%;患者主要来自血液科、ICU、肿瘤科等.结论 感染确诊组与定植组相比,白血病、免疫抑制剂、肠外营养、放化疗、静脉置管、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是感染确诊组主要的危险因素;警惕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临床防治该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假丝酵母菌属是人体最重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广谱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各种导管插管、腹腊透析、放射治疗等医疗技术的普通开展,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扩大,全身性真菌感染者日增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医院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的基因多态性DNA分型方法,了解白色假丝酵母菌医院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并探讨其基因多态性与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的可能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各病区送检的住院患者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标本30份和其相应患者资料、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采用经优化的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DNA方法,对30株白假丝酵母菌进行基因多态性分型,利用Phylip3.67聚类分析软件分别用邻接法和算术平均数的非加权成组配对法,对RAPD扩增条带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随机引物OPE-03进行RAPD扩增的指纹图谱清晰,带型稳定,多态性丰富,可以作为分型引物;30株不同来源的菌株可大致分为3种亲缘关系;两种聚类分析结果相同,提示该实验结果可靠。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基因多态性分布可能与菌株的来源有关;RAPD多态性可能与其耐药性有关;不同聚类分析方法的RAPD图谱分析结果相同。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嗜酸乳杆菌与白色假丝酵母菌间的交互作用及pH、乳酸、乙酸、H2O2等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影响进行评价,为细菌性阴道病治疗后易转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原因提供依据。方法不同浓度嗜酸乳杆菌、白色假丝酵母菌混合培养;白色假丝酵母菌经不同pH值培养基培养、1%乳酸、1%乙酸、3%H2O2作用,检测其浓度变化,形态学观察白色假丝酵母菌形态变化。结果嗜酸乳杆菌浓度依赖性抑制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白色假丝酵母菌可促进嗜酸乳杆菌生长;pH值为3.5~5.5时,嗜酸乳杆菌具有较强的抑菌能力,当pH值为4.0时,嗜酸乳杆菌抑菌能力最强;乳酸、乙酸均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H2O2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并无直接抑制作用。结论嗜酸乳杆菌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乳酸而不是H2O2直接产生抑菌作用,细菌性阴道病治疗后转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发生,主要与乳杆菌因某些因素生长受抑,导致数量降低及其产酸能力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7.
3种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3种白色假丝酵母菌实验生物膜体外模型,观察生物膜形成的动态过程,比较3种模型研究结果的相关性。方法白色假丝酵母菌模式株ATCC 90038,分别用96孔板法,载玻片与6孔板法,以及连续培养法形成实验生物膜,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结构,XTT减低法定量检测生物膜的形成过程,比较3种方法形成的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结果3种方法都可以形成成熟的生物膜结构,定量分析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可以根据试验目的选择不同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实验生物膜的体外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监测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白色假丝酵母菌(CAL)体外生物膜形成及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接种CAL于96孔培养板黏附生长形成生物膜,根据相对于空白对照透光度下降的程度将CAL分为生物膜阳性和生物膜阴性菌株,并测定抗真菌药物对10株生物膜阳性CAL游离态和生物膜的MIC值。结果 52株CAL中有14株为生物膜阳性菌株,占26.92%;38株为生物膜阴性菌株,占73.08%;氟康唑、卡泊芬净及两性霉素B对生物膜CAL的MIC值明显高于其游离态MIC值,10株生物膜CAL对氟康唑、卡泊芬净均耐药(SMIC80>256μg/ml及>16μg/ml),而两性霉素B对其中4株生物膜CAL的SMIC80>8μg/ml。结论呼吸道CAL分离株生物膜形成存在表型差异,生物膜CAL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增高。  相似文献   

9.
白色假丝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是人类正常的微生态共生菌,近20多年来,由于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和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癌症放疗化疗的增多、各种生物装置的体内置入和导管的留置、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艾滋病的流行等,使得免疫功能低下者不断增多,深部真菌感染作为一种并发病,感染率大幅上升,已成为这些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体外乳杆菌属细菌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短乳杆菌分别与白色假丝酵母菌混合培养,用革兰染色法观察白色假丝酵母菌菌体形态的变化;用菌落形成单位培养技术观察白色假丝酵母菌菌落数量的变化。结果在MRS培养基上混合培养显示,4种乳杆菌属中嗜酸乳杆菌对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观察菌体形态,被抑制生长后的白色假丝酵母菌单细胞孢子的细胞壁和细胞质都有较大的改变;加入嗜酸乳杆菌后可将白色假丝酵母菌的数量由原来的(11.62±2.68)×103 CFU/ml降低至(4.23±0.63)×103 CFU/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嗜酸乳杆菌能抑制白色假丝酵母菌的生长,破坏白色假丝酵母菌菌体的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11.
白色念珠菌耐药株CYP51基因突变热点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耐唑类药物白色念珠菌CYP51基因突变发生热点. 方法从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RVVC)患者分离出白色念珠菌,采用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公布的酵母菌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参考方案(M-27方案)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分离出氟康唑(FLC)及伊曲康唑(ITC)的耐药株;根据PCR-SSCP分析结果确定CYP51突变热点是1 364~1 774 bp之间,随机选择12株耐FCZ(MIC≥64 μg/ml)及ICZ (MIC≥16 μg/ml)的白色念珠菌用D1~D2、E1~E2 2对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将其产物测序,并与NCBI网站提供的白色念珠菌参考株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 12株耐FLC、ITC的白色念珠菌,扩增CYP51基因片段长度包括突变热点在内的667对碱基,即从1 108~1 774 bp;在12株菌当中,共发现13个位点38个碱基突变,突变频率最高的位点是第1 587位中腺嘌呤(A)被鸟嘌呤(G)取代;37个碱基突变没有引起氨基酸的改变,为无意义突变,只有1 609位的鸟嘌呤(G)被腺嘌呤(A)所取代,导致第488位的缬氨酸被异亮氨酸取代(V488I). 结论 CYP51基因突变是白色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之一;CYP51基因突变热点在1 364~1 774 bp之间,但92.3%的碱基突变是无意突变.  相似文献   

12.
常见念珠菌属的临床分布及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研究念珠菌属的临床分布及其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对264株念珠菌属的临床分布进行分析,同时研究264株念珠菌属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氟康唑、咪康唑、克霉唑、酮康唑的敏感性。结果264株念珠菌属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常见占62.5%,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20.8%、光滑念珠菌占12.5%、近平滑念珠菌占1.9%、其他念珠菌占2.3%;念珠菌属感染的主要部位为肺、泌尿道、消化道;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念珠菌属对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氟康唑敏感性最高,对唑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应加强对念珠菌属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的检测,以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合理选择药物。  相似文献   

13.
p53基因检测与大肠肿瘤间关系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基因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癌前监控的价值。方法:在内镜下采集110例大肠肿瘤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另以10例良性肠病的正常肠黏膜组织作对照。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方法,检测p53外显子5-8的突变情况,同时作病理切片,并追踪观察。结果:74例大肠癌中24例p53基因突变,占32.4%,其中17例为中、低分化,3例为粘液腺癌;36例大肠腺瘤中,6例p53基因突变,占16.7%,其中1例Ⅱ-Ⅲ级不典型增生腺瘤患者10个月后发生癌变。正常肠黏膜组织无1例p53基因突变。结论:p53基因检测结合病理检查有助于大肠癌的癌前监控及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PCR扩增了55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包括81个碱基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在内的rpoB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10株敏感菌株rpoB基因未检测到突变。45株耐多药分离株中有40株rpoB基因存在21种不同类型突变,其中17个点突变,2个插入突变,2个缺失。[结论]88.9%的耐多药菌株检测到rpoB基因的突变,最常见的突变部位分别是531、526和516位密码子,突变率分别是47.1%、19.6%和7.8%。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谱并了解其整合子流行情况,检测鉴定整合子类型并分析其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医院2007年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85株,K-B法测定其药敏结果,PCR法扩增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并进一步鉴定整合子种类;分析鲍氏不动杆菌整合子携带与其耐药之间的关系;PCR法扩增整合子开放阅读框,观测其多态性并挑选个别产物测序.结果 85株鲍氏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10.0%外,其他15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0.0%;67.1%的鲍氏不动杆菌中检出整合子;进一步鉴定结果显示均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和Ⅲ类整合子;携带整合子鲍氏不动杆菌株对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高于不携带整合子鲍氏不动杆菌株耐药率,开放阅读框可变区扩增产物为0.15~2.5 kb条带,测序结果证实含有多药耐药基因编码.结论 医院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高,以多药耐药菌株为主,携带Ⅰ类整合子率较高;携带整合子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增高,整合子与鲍氏不动杆菌的多药耐药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第+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少年肥胖的相关性,为青少年肥胖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台州市第二中学初中二年级健康体检时肥胖中学生47名为肥胖组,选择体重正常中学生50名为对照组,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胰岛素、脂联素和体脂含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RFLP)检测+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肥胖组血压、BMI、HOMA-IR、躯干部体脂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总体脂百分比、躯干部体脂百分比和HOMA-IR是血清脂联素的独立相关因素,为负性相关。2组学生+45位点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等位基因频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肥胖存在低脂联素血症,血清脂联素与体脂含量和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未发现脂联素基因第+4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与青少年肥胖相关。  相似文献   

17.
蒋萍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4):669-671,628
目的探讨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基因(IL-1RA)及白介素-1β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方法本实验用PCR-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了89例中国散发性帕金森病病人和67例正常对照的IL-1RA基因串联重复序列(VNTR)和IL-1β基因多态性。结果IL-1RAVNTR基因多态性在散发性P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RAVNTR基因多态性在帕金森病合并痴呆亚型(PDD组)和非痴呆亚型(PDN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基因C-511T多态性在散发性P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β基因C-511T多态性在PDD组和PDN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示IL-1R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我国人散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无关,而与帕金森病并发痴呆发病过程中有关;IL-1β可能是散发性帕金森病的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肠道白色念珠菌易位体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白色念珠菌发生易位的机制. 方法无特殊病原菌(SPF)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给菌组,给菌后烧伤组、烧伤对照组,观察白色念珠菌黏附计数、易位,肠黏液中特异抗白色念珠菌sIgA;体外观察白色念珠菌黏附、侵入肠上皮细胞内情况. 结果在肠内特异sIgA较低时,白色念珠菌黏附数较多,发生易位;体外实验环境中白色念珠菌浓度越高,黏附、侵入的阳性细胞数量越多. 结论白色念珠菌黏附后侵入肠上皮细胞内,是发生易位的重要途径之一,特异抗白色念珠菌sIgA对此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血链球菌对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拮抗作用。方法对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和血链球菌进行定量混合培养,以白色念珠菌临床株单独培养为实验对照,于培养12、24、36、48、72h取样。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并分析血链球菌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在混合培养组中,每个时间点取样的白色念珠菌生长均受到了明显抑制(P〈0.05)。结论血链球菌对白色念珠菌临床分离株的生长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